战国群英传吧 关注:2,031贴子:7,871
  • 8回复贴,共1

《战国史》----封君制的设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战国史》----封君制的设置


IP属地:江苏1楼2012-11-23 00:33回复
    这是杨宽先生《战国史》的部分章节,讨论分封问题的。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IP属地:江苏2楼2012-11-23 00:33
    回复
      战国时代七大强国,经过政治改革,比较普遍地建立了以郡统县的地方行政机构,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用以代替过去贵族按等级占有土地进行统治的制度,但是也还设置封君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着新的贵族特权。当时各国所设封君制很不相同,多数封君有大小不同的封邑或封地,有按户征收赋税以及其他经济上的特权,封邑的行政有封君自己治理的,但必须在封邑内奉行国家统一的法令。也有由国君从中央派遣“相国”或“守”到封邑进行直接治理的。封君有就封到封邑的,也有在中央当官而遥领的,又有免职后就封的。封君可以筑城和建筑宫室,可以有守卫的兵,但是封国与郡县一样,发兵之权都由中央的国君直接掌握的。因此这种封君不同于春秋时代诸侯所分封的卿大夫。


      IP属地:江苏3楼2012-11-23 00:33
      回复
        (一)战国时代的封君有在封邑征收租税的特权。当时封君的封地大小不等,往往按征收租税的范围以户计算。《墨子·号令篇》曾讲到“封之以千家之邑”,“封之二千家之邑”。齐的孟尝君担任相国,继承父亲的封地,“封万户于薛”;据说他一度出奔,后来“复其相位,而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史记·孟尝君列传》)。又如齐襄王封田单为安平君,后来又“益封安平君以夜邑万户”(《战国策·齐策六》)。又如吕不韦于秦庄襄王元年为丞相,封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史记·吕不韦列传》)。
          也有以都邑、城市或郡县来作为享有征税特权的范围的。例如秦孝公封卫鞅“於商十五邑,号为商君”(《史记·商君列传》)。秦惠王“封〔张〕仪五邑,号曰武信侯”(《史记·张仪列传》)。赵胜封于东武城,号平原君(《史记·平原君列传》)。魏无忌封于信陵,号信陵君;又因窃符救赵有功,赵“以鄗为公子汤沐邑”(《史记·信陵君列传》)。楚封黄歇于淮北十二县,号春申君,十五年后改封于江东(即吴,《史记·春申君列传》)。又如赵孝成王“封虞卿以一城”(《史记·虞卿列传》)。再如吕不韦在“食河南、洛阳十万户”的同时,还“食蓝田十二县”(《战国策·秦策五》);又接受燕的“河间十城”作为封地(《战国纵横家书》二五),后来赵国又“割五城以广河间”(《战国策·秦策五》)。又如嫪毐封长信侯,有山阳地;后来秦“又以河西、太原郡为毐国”(《史记·秦始皇本纪》)。嫪毐取得两大郡的封地,是战国时最大的封君。这样以都邑、城市或郡县来计数的封地,也还是“食租税”性质,封君是以都邑或郡县作为享有征税特权的范围。既然当时分封的都邑是食租税性质,所以所封的都邑的大小,常常是以户计数的。公元前二六二年韩上党郡守冯亭把十七县献给赵国,赵国封冯亭为华阳君(《汉书·冯奉世传》),冯亭得到三个“万户都”为封地,就是取得征收三万户租税的特权。《史记·孟尝君列传》载“其舍人魏子为孟尝君收邑人”,《索隐》说:“收其国之租税也。”这是正确的。这样以一定范围的租税分赏封君,就是封君制的主要特点。后来秦、汉王朝的分封制还是沿用这个办法。《史记·货殖列传》说:“封者食租税(《汉书·货殖传》作“秦汉之制列侯封君食租税”),岁率户二百。千户之君则二十万,朝觐聘享出其中。”说明秦汉的封君,也是向封地的人民按户征收田租,作为其收入;进奉给皇帝的贡品和封君之间相互酬应的礼物,也取给于此。


        IP属地:江苏4楼2012-11-23 00:34
        回复
          (五)封君往往拥有私田,并在经济上有特权。封君往往在封邑内或者在其他县邑自置私田,也还有凭藉权势而逃避交纳地税的。例如赵奢做赵的田部吏,负责征收地税,平原君家不肯纳税,赵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史记·赵奢列传》)。同时,封君还利用权力经营商业和放高利贷。例如鄂君启节铭文规定,除了“毋载金革篃箭”(禁运金属皮革箭杆等军用物资)和“女(如)载牛马台(以)出内(入)关”,“则政(征)于大(府)”(运载牛马归王室的大府征税)以外,所有贩运物资经过关卡,“得其金节则母(毋)政(征)”,就是凭节一律免税。这个错金铜节,由楚怀王命令大攻(工)尹“为鄂君启之(府)”铸造的,有效期为一年。可知封君在经济上还有一些特权,可以凭借这些特权来经营手工业和商业,从中牟取暴利。在高利贷盛行的战国时代,封君也利用手中握有的大量财富放债,例如孟尝君因“邑入不足以奉宾客,故出息钱于薛”,一次收息钱,就“得息钱十万”(《史记·孟尝君列传》)。此外,封君还有征收城市中工商业税的特权。这种制度后来为汉代所沿袭,主父偃曾对汉景帝说:“齐临淄十万户,市租千金,入众殷富,巨于长安。此非天子亲弟爱子,不得王此。”(《史记·齐悼惠王世家》)。汉代初年由于临淄是个大商业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繁荣,市税的收入比国都长安还要多,因而齐的封君就成为巨富。汉代的封君设有“中府”或“私府”,如同皇帝设有“少府”那样,负责征收工商业税作为“私奉养”。看来这种制度在战国时已经有了,韩非说:“是故大臣之禄虽大,不得藉(籍)城市;党与虽众,不得臣士卒。”(《韩非子·爱臣篇》)“籍”就是征税的意思,“籍城市”就是指征收城市的手工业和商业的税。韩非反对大臣征收城市的税,反对大臣拥有私属军队,把“不得籍城市”和“不得臣士卒”相提并论,因为“籍 城市”和“臣士卒”有着同样大的危害,“籍城市”可以造成“私家富重于王室”的结果。秦的穰侯、泾阳君、高陵君和华阳君,所以会“私家富重于王室”,就是由于他们取得陶、宛、邓等大商业城市作为封邑,从而“籍城市”的结果。战国中期以后,秦的穰侯、赵的奉阳君和齐的孟尝君,都要争夺宋国特别是宋的陶邑作为封邑,正是因为陶邑是当时最大的商业城市,市税收入最多。鄂君启节铭文说:“大攻(工)尹脽台(以)王命……为鄂君启之(府)赓(续)铸金节。”鄂君启节是楚王颁发的水陆两路免税过关的通行证,是由楚王命令大工尹铸成后发给“鄂君启之府”使用的。这说明当时封君设有“府”掌管他的经济收入和开支,包括从水陆两路贩运物资。
            从上述五点看来,战国时代的封君不同于西周、春秋时代所分封的世袭诸侯。但是,封君除了“食租税”之外,还在经济上拥有特权。这样封君就可以利用特权经营商业和手工业以及放高利贷,还可以利用奴隶从事无偿劳动,以扩大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因而他们的富有程度超过当时一般的官僚地主。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地位,有些声势显赫的封君,还养有为数众多的能替自己出死力的食客,像齐的孟尝君、魏的信陵君、赵的平原君、楚的春申君,都养有食客几千人;秦的吕不韦既有食客三千人,又有家僮(奴隶)万人;嫪毐也有食客千余人,家僮几千人。


          IP属地:江苏8楼2012-11-23 00:34
          回复
            战国封君表;
            战国时代各国的封君,由于史料不充分,我们所能了解的,比较零星。
            兹列表如下:


            IP属地:江苏11楼2012-11-23 00:35
            回复
              ( 三) 韩国的封君
              受封者 封号 封邑 受封经过及有关事迹
              安成君 韩宣惠王时封君。曾与公仲朋一起主张联合秦魏(《战国策·韩策三》)。
              公子长 韩襄王时封君。公元前二九九年所封 ( 《史记·秦本纪》)。
              山阳君 山阳 韩厘王时封君,掌握韩的大权。公元前二七三年秦韩围攻魏的大梁,越燕来救,有人劝说山阳君联合魏赵燕三国攻秦(《战国策·赵策一》)。
              成阳君 城阳 韩厘王时封君。主张联合秦魏。公元前二九○年入朝于秦(《史记·秦本纪》)。五国合纵攻秦时,由韩奔齐,旅又奔周(《战国策·秦策三》、《韩策二》、 《韩策三》)。
              市丘君 市丘 韩厘王时封君。五国合纵攻秦后,魏顺曾向他游说(《战国策·韩策一》)。
              阳城君 阳城 韩桓惠王时封君。公元前二六二年秦兵分两路攻韩,韩派他入谢于秦,献上党求和(《战国策·赵策一》)。
              韩成 横阳君 战国末年封君。秦汉之际曾被项梁立为韩王,不久被项羽所杀(《史记·留侯世家》)。


              IP属地:江苏14楼2012-11-23 00:36
              回复
                (六)秦国的封君
                受封者 封号 封邑 受封经过及有关事迹
                公子向 蓝田君 蓝田 公元前三六七年秦献公封其子向为蓝田君 (《水经·渭水注》引《竹书纪年》)。
                卫鞅 商君 於商十五邑 (於一作邬)卫的公族出身,由魏入秦,为秦孝公重用, 实行变法。公元前三四○年鞅用计大破魏军 ,秦孝公封给於商十五邑(於一作邬),号曰商君 (《史记·商君列传》)。
                樗里疾 严君 严 秦惠文王异母弟,因居樗里,称为樗里疾。公元前三一二年协助魏章大败楚军,取得汉中,因功封严君(《史记·樗里子列传》)。
                横门君 秦惠王时封君。善用兵(《战国策·秦策 一》)。
                张仪 武信君 秦惠王封仪五邑, 号曰武信君 ( 《史记·张 仪列传》)。
                公子通国(一作 “通”、 “繇通”)蜀侯 蜀 蜀王后裔。公元前三一四年秦惠王封他为蜀侯。后三年蜀相陈庄反叛,把他杀死(《史记· 秦本纪》、《华阳国志》卷三《蜀志》)。
                公子辉 蜀侯 蜀 蜀王后裔。公元前三○八年秦武王封他为蜀侯。公元前三○一年遭后母陷害,被秦昭王派 司马错逼得自杀( 《史记·秦本纪》、 《华阳国 志》卷三 《蜀志》)。
                公孙绾 蜀侯 蜀 公子辉子。公元前三○○年封为蜀侯。公元 前二八五年秦昭王怀疑他反叛。杀之(《华阳国志》卷三 《蜀志》)。
                魏冉 穰侯 穰后加封陶 楚国人,芈八子(即宣太后)的父弟。公元 前三○一年后,封于穰。公元前二八一年加封攻齐所得的陶邑(《史记·穰侯列传》)。
                芈戎 华阳君新城君 华阳 新城 楚国人,芈八子的同父弟。初封华阳,号华阳君。公元前二九九年秦取楚新城后,又封新城号新城君。
                公子市(一作公子池) 泾阳君 泾阳 宛 秦昭王同母弟。初封泾阳,号泾阳君。公元前二九一年封于宛(《史记·秦本纪》)。
                公子悝 高陵君 高陵 邓 秦昭王同母弟。初封高陵,号高陵君。公元 前二九一年封于邓(《史记·秦本纪》)。
                白起 武安君 秦国人,善用兵。公元前二七八年攻取楚都 郢,因功封武安君(《史记·秦本纪》、《白起列 传》)。
                范雎 应侯 应 魏国人,公元前二六六年为秦相,封于应,号 应侯(《史记·范雎列传》)。
                公子柱 安国君 秦昭王次子,封为安国君。公元前二六七年太子死,后二年安国君为太子。公元前二五四年昭王去世,继立为王,即秦孝文王。
                蔡泽 刚成君 燕国人。入秦代范雎为相数月,号刚成君,居帮十多年(《战国策·秦策三》,《史记》·蔡泽列传》作“纲成君”)。
                阳泉君 阳泉 秦孝文王后华阳夫人之弟,封阳泉君(《战国策·秦策五》)。
                吕不韦 文信侯 蓝田十二县河南洛阳十万户 河间十城
                卫濮阳人,通过游说拥立秦公子异人为太子。后异人即
                位(即秦庄襄王),以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战
                国策·秦策五》说他“食蓝田十二县”,《史记·吕不
                韦列传》又说他“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后来燕送 给
                河间十城为封邑(《战国纵横家书》二十五)。
                成蛟创(一作盛桥) 长安君 秦王政之弟,封长安君。公元前二三九年率军攻赵,在屯留反叛,赵封成创 于 饶 ( 《 史记·秦始皇本纪》、 《赵世家》)。
                嫪毐 长信侯 山阳、河西(一作汾西)、太原郡
                原是吕不韦的舍人,后为宦者,得太后宠幸,公元前二
                三九年封长信侯,赐与山阳地,又以河西太原郡作为封
                国(《史记·秦始皇本纪》)。
                昌平君 公元前二三八年与昌文君一起平定嫪毐的叛乱(《史记·秦本纪》)。公元前二二六年迁居某山而死(云梦秦简《编年记》)。
                昌文君 公元前二三八年与昌平一起平定嫪毐的叛乱。公元前二二四年楚将项燕在淮南拥立他为楚王,抵抗秦军(《史记·秦始皇本纪》,原误作“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战败身死(云梦秦简《编年记》)。


                IP属地:江苏18楼2012-11-23 00:37
                回复
                  附记:①战国铜器铭文中有许多封君的称号,由于国别和时代一时无法分辨清楚,姑且从略。
                  ②当时有些小国大臣因投靠大国而得封。加韩的山阳君,“秦封君以山阳,齐封君以莒”。又如“周佼以西周善于秦而封于梗阳,周启以东周善于秦而封于平原”(《战国策·韩策三》)。表中未列入。


                  IP属地:江苏19楼2012-11-23 00: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