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天吧 关注:4,309,797贴子:85,999,130
  • 1回复贴,共1
(11年下)马基试卷AB及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2012-10-11  浏览次数: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卷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程代码:__PTSS110054 _
开课院系:___社会科学基础部____考试形式: 开 卷
姓 名: 学 号: 成 绩: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总 分
得 分
一、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40分)
1.物质范畴所标志的客观实在性,就是指人们认识中的客体。
2. “你的第一个责任便是使自己幸福,你自己幸福,你也就能使别人幸福。幸福的人但愿在自己周围只能看到幸福的人”。
3. 时间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4.经济基础的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5.感亦须待有物,有物则有感,无物则无感。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绝对理念可以比作老人,老人讲的那些宗教真理,虽然小孩子也会讲,可是对于老人来说,这些宗教真理包含着他全部生活的意义。即使这小孩也懂宗教的内容,可是对他来说,在这个宗教真理之外,还存在着全部生活和整个世界。”黑格尔的这段话,对我们今天坚持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真理和发展真理有何启示?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人”的观点?
3. 英国的皮尔先生购置了5万英镑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打算到澳大利亚的斯旺河一带去创办工厂。他还非常有远见地带去了3000名男工、女工和童工。可是,他没有料到,英国工人一到地广人稀、物产丰富、极易生存的澳洲,就跑得无影无踪,结果连一个替他铺床或到河边打水的仆人都没有了。马克思因此打趣地写道:“不幸的皮尔先生,他什么都预见到了,就是忘了把英国的生产关系输出到斯旺河去。”根据上述材料,简述这一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4.“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这段话包含了什么哲理?
三、论述题(20分)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请你试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
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A卷 参考答案
(答案仅供参考,鼓励学生有所发挥、有所见解,特别是最后一道论述题,酌情给分。辨析题除判断外,还要看理由是否说明清楚。请各位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教学情况和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按教务处和社科部有关要求认真批改试卷,综合给分。平时成绩一般不低于30%。)
一、辨析题(请先判断下列命题正确与否,再简单说明理由。每小题8分,共


1楼2012-11-25 11:07回复
    40分)
    1.物质范畴所标志的客观实在性,就是指人们认识中的客体。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可参见教材30页和63页。
    2. “你的第一个责任便是使自己幸福,你自己幸福,你也就能使别人幸福。幸福的人但愿在自己周围只能看到幸福的人”。
    参考答案要点:错误(2分)。这是费尔巴哈的幸福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的幸福和价值实现,应该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即他人优先的前提中。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幸福观。可参见教材83页。
    3. 时间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
    参考答案要点:正确(2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具有一去不复返的性质。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空间具有三维性的特点。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时间一维性的特点,要求人们珍惜时间、热爱时间,因为时间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可参见教材32-33页。
    4.经济基础的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参考答案要点:正确(2分)。生产力的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1)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因而是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变化的决定力量。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的变革又引起社会形态的更替,推动人类社由低级到高级的向前发展,因而生产力的发展是整个人类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最终也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可参见教材105页。
    5.感亦须待有物,有物则有感,无物则无感。
    参考答案要点:正确(2分)。此观点中的“感”是指人的感知或感性认识;“物”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世界。该论断的意思是说,感知也依赖于客观事务,有了客观事物才有对客观事物的感知。此观点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感知依赖于外界客观事物;二是感知是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反映。在认识论上,该论断反映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倾向。可参见教材68-69页。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绝对理念可以比作老人,老人讲的那些宗教真理,虽然小孩子也会讲,可是对于老人来说,这些宗教真理包含着他全部生活的意义。即使这小孩也懂宗教的内容,可是对他来说,在这个宗教真理之外,还存在着全部生活和整个世界。”黑格尔的这段话,对我们今天坚持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真理和发展真理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答案: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离不开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真理都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一方面我们要坚持真理的绝对性,防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相对主义;另一方面要看到真理的相对性,反对思想僵化,陷入教条主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人”的观点?
    参考答案要点: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鼓励学生发挥)。
    3. 英国的皮尔先生购置了5万英镑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打算到澳大利亚的斯旺河一带去创办工厂。他还非常有远见地带去了3000名男工、女工和童工。可是,他没有料到,英国工人一到地广人稀、物产丰富、极易生存的澳洲,就跑得无影无踪,结果连一个替他铺床或到河边打水的仆人都没有了。马克思因此打趣地写道:“不幸的皮尔先生,他什么都预见到了,就是忘了把英国的生产关系输出到斯旺河去。”根据上述材料,简述这一案例说明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要点:在资本主义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和物品,如机器、设备材料、制成品等。但是,这些物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它们作为物,其自然属性并不能使它们成为资本,只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它们担负特殊的社会经济职能时,才成为资本。资本家的生产资料或货币之所以是资本,是因为它被用于榨取工人的剩余劳动。生产资料成为资本,劳动力成为商品,不能摆脱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一条件。因此,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被物的外壳掩盖的资本和雇佣劳动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4. “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这段话包含了什么哲理?
    参考答案要点: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规律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规律,其特点表现在,其一,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其二,只有通过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才能体现出来,离开了人的实践活动以及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就失去了赖以存在的载体。其三,主要表现为统计学规律。尽管社会规律有其特殊性,但与自然规律一样有其客观性,这种客观性表现在它是无数创造历史的个人相互作用的“合力”,而不以任何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三、论述题(20分)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请你试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意义。
    (本题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给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一般只要回答到几点即可,不求面面俱到。请各位老师结合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教材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意识的反作用等相关基本原理,从总体上酌情给分。)


    2楼2012-11-25 11: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