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吧 关注:4,767贴子:21,270

木心先生 写 米兰·昆德拉 的 散文 《带根的流浪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带根的流浪人
有个捷克人,申请移民签证,官员问:
“你打算到哪里去?”
“哪儿都行。”
官员给了他一个地球仪:
“自己挑吧!”
他看了看,慢慢转了转,对官员道:
“你还有没有别的地球仪?”
——Milan Kundera


1楼2012-12-07 21:17回复
    地形宛如展翅蝙蝠的捷克斯洛伐克,原来是东西黩武君主所觊觎的美妙走廊,走来走去就不走了,把走廊充作历史实验室,其味无穷地细细试验极权主义的大纲小节,一切显得天长地久。
    位处中欧,东北界波兰,南邻罗马尼亚及奥匈二国,西北接壤德意志。地势高爽,大洋性大陆性气候兼而有之,虽无海口,易北、多瑙两河交通畅洋,农、林、矿、牧的丰饶,皮革和玻璃工业源富技精,俊杰迭出的人文传统,民情醇如醴风俗灿似花,啤酒泡沫潮涌……昆德拉头也不回地背离这五万五千平方英里的蝙蝠形故土——弃而不顾?唯其欲顾无术,毅然弃之,弃,才能顾,他算是弃而后顾吧,他。


    2楼2012-12-07 21:18
    回复
      放逐与流亡,想想只不过是一回事,再想想觉得是两回事。移民,又是另一回事。入了别的国籍再回出生国,更是但丁、伏尔泰始料未及的现世轮回——“流亡作家”的命运大致如此:浪迹之初,抖擞劲写,不久或稍久,与身俱来的“主见”、“印象”、“块垒”、“浩然之气”消耗殆尽,只落得不期然而然的“绝笔”。有的还白发飘蓬地归了根。据说这是极权主义者心机奇深的一项策略,凡是无论如何驯制不了的异端,便索性让他脱根而去,必将枯死异邦,或萎瘪瘪地咳嗽着回来……但事不尽然,本世纪上叶固多前述的惨例,下叶,却不乏后例的雅范:天空海阔,志足神旺,旧阅历得到了新印证,主体客体间的明视距离伸缩自若,层次的深化导发向度的扩展。这是一种带根的流浪人。昆德拉带根流浪,在法国已近十年,与其说他认法国为祖国,不如说他对任何地理上的历史上的“国”都不具迂腐的情结。
      昆德拉在法国不以为是异乡人,稚气盎然地认定捷克千载以来本是欧罗巴之一部分,这是自在的,那么捷克的现状岂非不自在了。所以他曾觉得在布拉格反而比在巴黎更有失根之感。此话总该由他说,说得兄弟们相视莫逆而笑。然后,他用捷克文写小说,最熟悉的事物用最熟悉的文字来表现。流亡作家以中年去国者为佳,昆德拉的经验,想像全渊源于波西米亚、布拉格。
      什么是“布拉格精神”?有直接的或间接的诠释吗?
      《城堡》,《好兵帅克》,谅必就意味着这种精神。


      3楼2012-12-07 21:19
      回复
        说是对于现实的“特别感觉”(出奇的敏锐吧)。
        说是持“普通人”的观点,站在下层,纵观历史(仰视的,倒过来的鸟瞰)。
        说是“挑战性的纯朴”(如果作“纯朴的挑战性”呢,即原生的反弹力)。
        又说所谓“布拉格精神”具有一种“善于刻画荒谬事物”的才华(那是多么可喜)。
        又说还有一种“无限悲观的幽默”(那就真是可钦可爱之极了)
        这些,谁说的?米兰·昆德拉,他几乎是在说自己。
        算来一百多年了,左,右,左派,右派,左而右之,右而左之,左中右倾,右中左倾……
        昆德拉说:“在极权主义里,没有左右之分的。”
        这是一则不妙而绝妙的常识。


        4楼2012-12-07 21:19
        回复
          @吧主


          7楼2012-12-07 21:21
          回复
            应精


            8楼2012-12-08 12:42
            回复
              先压再kan


              9楼2012-12-08 13:44
              回复
                我前几天也看到了,哥伦比亚的倒影里面的


                IP属地:江西10楼2013-01-10 11:44
                收起回复
                  最近看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写得太好了,思想深刻,文采一流。我很喜欢里面的那篇《比如摇滚与写作》


                  IP属地:江西11楼2013-01-10 22:38
                  收起回复
                    那本书我也拜读了。。可惜时间久远已印象不深。最喜欢第一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3-01-10 23:57
                    收起回复
                      O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3-01-11 03:16
                      回复
                        哥伦比亚的倒影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8-28 00:56
                        回复
                          陈年老帖,不过写的很好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08-28 08:10
                          回复
                            还有一篇木心先生的《媚俗颂》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4-10-31 19:38
                            回复
                              我是很尊敬木心先生的 不过木心先生解读昆德拉的段子 有一种好不容易文字大师给讲明白简洁了的含义 又给讲繁复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4-11-07 14: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