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兵吧 关注:1,686贴子:11,846

短兵赛事编年简表 (欢迎补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928年,第一次“国术国考”时,短兵正式出台。 1931年,民国二十年,中央国术馆颁布了《国术比赛规则》,其中的第四章是《短兵比赛细则》,这是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短兵比赛规则。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的第二次“国考”,基本按《国术考试条例》和《国术比赛规则》实行,短兵是正式比赛项目之一。此后,其传播面积迅速扩大。地处西北的甘、青两省,特别是甘肃省会兰州,以马凤图先生为首的马氏家族一直积极推广短兵运动。
1933年,国立国术体育专科学校(国体)成立,将短兵列入国体必修课程之一,并在各年级的学期终、学年终进行比赛。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国体被迫迁到长沙、桂林、昆明、四川等地。1945年抗战胜利,国体迁到天津,恢复正常教学。短兵竞技,在天津市以及津京地区传播较广,群众基础较为坚实。直至1949年天津解放,短兵暂告一段。


IP属地:广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3-01-05 09:05回复
    1951年,“天津市民族形式体育表演比赛大会”设有短兵比赛。当时按体重分级,中量级冠军为马贤达,轻量级冠军为王建奇。

    1953年春,首届“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比赛大会”之前,全国六大行政区及铁路(火车头) 、解放军(八一)等各大系统,有四大行政区举行了短兵选拔赛。华北区冠亚军为:马贤达和王建奇。


    1953年11月上旬,在天津举行了规模宏大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和竞赛大会”,短兵是正式项目之一。马贤达先生在短兵竞赛中以五战不败的记录荣获冠军。亚军是王建奇,季军是魏大鸿,第四名是孙德兴,马贤达的长兄马颖达先生名列第五。新中国第一部彩色记录片《民族形式运动会》也专门拍摄了这次马氏兄弟二人短兵比赛的镜头,在当年第12期《新体育》也刊出了他们的照片,一时传为美谈。

    1953年以后对民间武术界的整顿和1957年以后武术专业队的纷立,使包括短兵在内的原属于“国术”体系的许多民族传统项目都从武术运动会上退出。


    IP属地:广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3-01-05 09:07
    收起回复
      文革结束后,武术形势出现变化,一时武术大热,不少人提出恢复散手、短兵等传统项目,以改变新编长拳一枝独秀的局面。于是,以北京体院、武汉体院、浙江体委三个为主要实验基地,进行过短兵训练和内部比赛。

      1980
      年,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在太原举行,短兵重现赛场


      1995
      年以前,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教学计划将短兵列入传统武术介绍项目


      1999
      年,北京体育大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学计划将短兵列入传统武术课程内容


      2002
      年,在青岛召开了短兵规则研讨会

      2003年,北京体育大学开设了短兵副项俱乐部和选修课程两类课程

      2003
      年,将短兵编入《中华武术教程》


      IP属地:广西3楼2013-01-05 09:08
      收起回复
        200411月, 山东省首届武术短兵比赛

        2009
        4月,全国长短兵交流赛在佛山举行


        2009
        7月,首届世界国术大赛短兵比赛在香港举行


        2011年,
        甘肃省贵宾宴杯短兵比赛
        2011年底,澳门科技大学精武协举办首届粤澳高校短兵比赛
        2012年7月26日,兰州国际武术交流大会设短兵比赛
        2012
        7月,武术短兵项目发展研讨会在武汉体院举行

        2012
        125日至6日,武术短兵调赛在武汉体育学院重竞技馆举行


        IP属地:广西4楼2013-01-05 09:11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西5楼2013-01-05 15:51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西6楼2013-01-06 17:29
            回复
              以下摘自马明达教授的文章.
              一、 简单介绍短兵运动的兴衰
              短兵是传统武术的一个竞技项目,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击剑,在历史上已经绵延存在了几千年之久。可以说剑从来被视为中国武术的标志,剑术和击剑则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精粹,是具有民族文化象征意义的竞技活动,短兵是其遗绪,它的文化承载量不言而谕。限于篇幅,我不在这里细谈它的源渊和流变,我会在即将出版的《中国短兵》一书中谈到这方面的问题。
              民国年间,张之江创办中央国术馆时,正式改武术为“国术”,这一字之改意义重大。在我看来,“国术”的创建实际是一个民族传统体育体系的建构工程,也是一次对民间武术体育化的整合与改革,张之江提出了“武术的科学化”的口号,目标之一是完成武术的竞技体制。由于当时****,国势贫弱,这项工程进展艰难,出现了不少问题,最终未能达到预期的成效。但平心而论,他仍然留给我们不少值得借鉴和参照的东西,是一笔不可以忽视的民族体育文化资源。短兵项目的制定和推广就是当时的“国术”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张之江和他周围的一批武术家为武术短器械设计的竞技形式。
              短兵创立之初,名称和技术都经历了某些变化。
              短兵的创制明显受启发于日本剑道,但倡导者们又想区别于剑道,希望它能体现中国短兵器的特点,体现中国古代剑文化的精神,所以最初定名就叫“击剑”,以表明中国剑术悠长深邃的文化源渊。然而,中国武术的短器械以刀剑为两大宗,此外还有鞭、锏等,故,短兵的设计和规则的制定都不能不考虑到了技术上的兼容性,这方面用心甚多,颇有成绩。也正因为如此,在经历了一段时间后,这项原本被称为“击剑”的运动却被人们不约而同地改称为“短兵”,一直保持到今天。
              短兵的正式出台是在民国十七年(1928)的第一次“国术考试”时,但我们对当时的比赛情况无所了解,还需要等候史料的发现。据熟悉国术馆掌故的杨松山、何福生等先生曾对我说,发展短兵的计划在国术馆建立之初就提出,主要倡导者就是我的二叔马英图先生,同时还的朱国瑞、朱国福、朱国禄弟兄。杨先生说,在英图先生的带动下,国术馆一期教授班的学员已经用日本竹剑或自已制作的短兵进行竞赛活动,规则就在摸索中逐步形成。短兵出台较迟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受了当时制作材料的限制,短兵的质地和护具的式样等都不能令人满意,过粗过软的器械形制往往不被人们所接受,这对短兵的推广产生了不利影响。但,短兵还是在发展着,并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
              民国二十年(1931)中央国术馆颁布了《国术比赛规则》,其中的第四章是《击剑比赛细则》,这是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短兵比赛规则,对短兵运动的开展无疑起到推动作用。
              民国二十二年(1933)的第二次“国考”,基本按《国术考试条例》和《国术比赛规则》实行,短兵是正式比赛项目之一。此后,其传播面积迅速扩大。举例说,在国术馆制度发展得最好的山东省,短兵的开展也相当好。据《大公报》的报道,1935年4月间,山东举行第三届“国术省试”, 参加应试者600余人,短兵第一次被列为比赛项目。据当时的传媒报道,经过从21日到24日的比赛,各种项目一共录取男女运动员107人,其中有短兵运动员毛树勋等20人,从所占比例上可见短兵发展之快。在此之前,济南市举行过本市参加“省试”的选拔赛,参加短兵比赛的有7、8人,入选者为王连海一人。其他市县也举行了选拔赛,以青岛的选拔赛最盛大,参加短兵比赛的有20余人。山东以外,其他国术发展比较好的省份,如河北、河南、江苏等都开展过短兵比赛。地处西北的甘、青两省,特别是甘肃省会兰州,在先父的推动下也得到一定开展,后来,即是在短兵销声匿迹之后,兰州的短兵活动仍然在不绝如缕的状态下进行着,小范围的表演和竞技活动一直持续到“文革”前夕,原因是我的家族始终没有放弃这项运动,一直坚持着短兵的练习与传播。


              IP属地:广西来自贴吧神器7楼2013-02-17 22:45
              回复
                这应该是马教授在申奥成功后写的文章


                IP属地:广西9楼2013-02-18 09:16
                回复
                  南京中央国术馆成立于1928年6月,发起人张之江(1882-1966)任馆长、李景林任副馆长。该馆工作范围包括开展武术研究、教学、编辑出版武术刊物,进行全国武术管理。馆内设理事会为权利机构。初期设少林门、武当门负责业务工作。旋弃两门,改设教务处、编审处、总务处。该馆教学强调泛学博通,要求学生练打兼能。提倡武术竞技化,设摔(摔跤)、打(散打)、劈(劈剑)、刺(刺枪)为主课。
                  1928年10月,中央国术馆在南京公共体育场举办第一次全国国术考试(简称“国术国考”)。国考分预试和正试。预试为套路表演,依评分取得正试资格。正试的内容包括徒手对抗的“拳脚门”(散打)和“摔角门”,持械对抗的“刀剑门”(短兵)和“棍枪门”(长兵)。正试比赛不按体重分级,三打二胜,没有时间限制,没有统一的护具规定和要求。经三轮角逐,取中最优等15名:朱国福、王云鹏、张长玉、马裕甫、张英振、窦来庚、杨法武、杨士文、顾汝章、王成章、朱国祯、张维通、朱国禄、马丕智、胡炯。
                  1933年10月20日至30日,中央国术馆在南京公共体育场国术场举行第二次全国国术考试,来自该馆和21个省、市的438人参加了考试。这次考试项目中正试增加了“搏击”(拳击)。
                  这次国术国考共取甲等43名。其中拳术对试(散打)13名,长兵3名,短兵6名,摔角3名,搏击(拳击)重、中、轻3级共9名。参加女子组正试9名选手,皆取为甲等,以鼓励女性习武


                  IP属地:广西10楼2013-05-07 23:03
                  回复
                    2013年9月25日 2013全国短兵调赛在武汉体院体育馆举行,比赛有7支队伍共33人参加。参赛队有武汉体院两队,华师大、西安体院、北京体育大学和天津一家俱乐部。男子比赛分60公斤以下级、60至75公斤级、75公斤以上级(即无差别级),女子比赛只有58公斤以下级和58公斤以上级(即无差别级)。


                    IP属地:广西11楼2013-09-26 22:06
                    收起回复
                      2014 年6月20日至24日,由国家体育总局武管中心主办、武汉体育学院承办的2014年第三届全国武术短兵调赛暨短兵项目研讨会在武汉体院举行,比赛共有6个单位的7支队伍参加。除了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院、西安体院为代表的体育院校,解放军特种作战学院为代表的军事院校,还有西北武术院、天津万通武术俱乐部这样的民间武校和俱乐部。经过两天三个单元的激烈角逐比赛顺利结束。武汉体院取得了5个级别中的3个冠军;西安体育学院和解放军特种作战学院分别取得1个冠军。


                      IP属地:广西12楼2014-07-08 17:21
                      回复
                        介个还是加油恢复加油多彩的好~~~~~~~~
                        现在的短兵在冷兵器实战里还是太狭,什么很多打法都阉割得,嗯,就武学的美及多样性上,表现力还是不足~~
                        (额,你已经补充这么全了,我就来随便聊聊)


                        IP属地:上海13楼2014-11-30 11:34
                        收起回复
                          2014年8月8日,第一届全国武术运动大会短兵比赛在天津工业大学体育馆开幕,运动员身着特制的比赛服,穿戴着头盔、护甲,护臂和专用鞋,分别手持红色和蓝色的仿剑短棍进行对抗搏击,单手、双手、正把、反把,地趟、腾空等技法在比赛中交替综合运用,凭借击中对手得分争取最后胜利。比赛采取三局两胜制,每局两分钟、局间休息一分钟,运动员可以各种技术动作进攻对方除后脑、颈部和裆部之外的身体所有部位得分,每次击中可得一分,互相击中不得分,一方两局胜即可提前结束比赛。
                          此次全国武术运动大会短兵展示由去年全国调赛前三名的武汉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广州金甲搏击俱乐部和天津万通俱乐部共五支代表队参赛,共设置了男子60公斤级以下、60-75公斤级、75公斤级以上、女子58公斤级以下、58公斤级以上五个小项,共计24名选手。
                          女子58kg以下级决赛:来自武汉体院的卢亚单2-0战胜北体大的王亚子;女子58kg以上级决赛:北体大王惠英2-0战胜武汉体院的张芬;男子60kg以下级决赛:天津万通俱乐部刘军2-0战胜北体大的吴光浩;男子60-75kg:北体大冯信铭2-1战胜天津万通俱乐部的豪兰-杰特斯白;男子75kg以上级:同样是来自天津万通俱乐部的库尔班江以2-1战胜来自北体的纪晓东获得最终决赛的胜利。
                          武术运动管理中心训竞三部部长周金彪表示,短兵项目有自己的特点,简单易学,有利于青少年儿童参与学习、提升身体素质和防身,经过人们的进一步认识和规则、器材的改进,预计这一项目的潜力会非常大。


                          IP属地:广西14楼2014-11-30 12:03
                          回复
                            2015年5月31号上午,由甘肃省体育总会主办的甘肃省大学生短兵比赛在甘肃工业学院拉开帷幕。兰州理工大学短兵队派出11名队员参加比赛。
                            牛雨田同学获得了70kg第二名;魏昌昊同学获得79kg第三名;沈宗塘同学获得了70kg第三名;王玉祥同学获78kg第五名;肖振军同学获60kg第五名。


                            IP属地:广西15楼2015-09-25 10:48
                            回复
                              2015年8月2日,首届平凉(国际)武术节在平凉隆重开幕。在8月3日上午举行的短兵项目中,兰州市短兵队的张蓝木、范景鹏、邢建夺得4个级别的3项金牌,平凉短兵代表队的车鹏云夺得另一级别的金牌。
                              本次比赛由平凉体育局、甘肃省武术协会等单位主办。兰州短兵代表队派出5名选手参赛。


                              IP属地:广西16楼2015-09-25 10: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