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子吧 关注:105贴子:2,184
  • 5回复贴,共1

女人邂逅城市 名家沪上研讨张爱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女人邂逅城市 名家沪上研讨张爱玲 
http://www.jfdaily.com 2007-6-2  
 
记者谢正宜报道:今天下午,“张爱玲与城市”暨淳子《在这里——张爱玲城市地图》研讨会将在卢湾区图书馆举办。著名电台主持人淳子、作曲家陈钢、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研究员薛理勇、文学评论家毛时安、艺术家刘大鸿及陈子善教授与会,他们以《在这里——张爱玲城市地图》一书为蓝本,围绕张爱玲与上海这座城市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陈子善先生认为,作家和城市,外国如伦敦之于狄更斯,巴黎之于雨果和波德莱尔,布拉格之于卡夫卡,都是文学史家研究的重要对象。而上海之于张爱玲,一直鲜有学院中人做研究。去年底,淳子的《在这里——张爱玲城市地图》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详细再现了张爱玲在上海生活过的地方,且将其与对张爱玲作品的解读勾联起来,把“张爱玲与上海”具象化、立体化了。

“1952年张爱玲离开上海,生命与文学就黯淡下去。在香港,在美国,她依旧书写上海,可怜见,只是越来越稀薄的影子”。作家淳子研究张爱玲已有十多年。1993年,她曾跟随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剧组,遍寻张爱玲在上海的印迹,进而发现张爱玲的作品竟是一部自我扩充、仿制、挪用的城市地图。“张爱玲前二十年的经历,涵盖了她全部的经验,她整个的写作生涯,就是努力运用她所在房子和街道里面发生过的事情,来解说她的私人世界。”

在《在这里——张爱玲城市地图》一书中,淳子首次揭示了《色·戒》中的原型,是曾做过《良友画报》封面女郎的郑苹如。她还披露说,之前几部由张爱玲作品改编的电影,都未能很好地拍出上海味道。即将于9月上映的《色·戒》,为了拍出原汁原味的上海味道,导演李安特地找来潘迪华指导女演员。据潘迪华说,“一场搓麻将的戏,拍了四个多小时。潘迪华的十个手指头里全是表情,丰富的不得了,直把李安看得呆掉。”

著名作曲家陈钢以“四十年代的创作氛围”为主题谈张爱玲。张爱玲的作品和他父亲的歌曲交织在一起。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研究员薛理勇则从上海历史的沿革谈张爱玲文本,从最早的城市文学《海上花》谈张爱玲这朵“海上花”;文学评论家、市文广局巡视员毛时安则以“城市文学中的张爱玲”为题,谈上海对张爱玲的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上师大教授、艺术家刘大鸿则从上海记忆中的后现代性解读张爱玲,对四十年代的上海文坛进行了梳理和评析。


1楼2007-06-02 16:38回复
    出贴好象有点晚,昨天又落雨。看起来《色.戒》是值得期待的


    2楼2007-06-03 13:55
    回复
      华丽中的落寞

        同淳子聊张爱玲,她总是有极大的兴趣。听到笔者说看不到改编的电影中张爱玲的味道,纯子立即表示很欣赏“味道”这个词,她说张爱玲的精髓就在于这个“味道”。
        1993年关锦鹏拍《红玫瑰与白玫瑰》,为了忠实于原作,特地选了上海女孩陈冲饰演娇蕊这一角色,但还是没有拍出真正的张爱玲,原因就在于,他忽视了张爱玲身上的那种特有的味道。那种没落贵族家女性蚀骨的哀愁与凄婉,那种华丽中落寞的阴冷与张爱玲如影随形,却又像DNA一样,是无法被简单复制的。张爱玲的文字是一种世纪末的华丽,而张爱玲本人,则是一座世纪末的孤岛,外人只能观望,只能欣赏,但却无从探究和转述。许鞍华拍了《倾城之恋》后扼腕不已,并说自己差点得了忧郁症。淳子自己也不敢轻易涉足去写一部有关张爱玲的电影,怕留下一个终生的遗憾。虽说《色·戒》这篇小说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是一个另类,描写的不是张爱玲个人的经历,而是来自于一条社会新闻,但充斥全篇的那种诡异、阴冷的气氛,那种没有彼岸的悲凉却完完全全是张爱玲式的,张爱玲独特的。李安导演能成功地拍出一部《傲慢与偏见》,据说是因为英国上层贵族生活中那种内敛、优雅与忍隐于中国的儒家文化有些相近之处,但张爱玲的东西,与儒家是截然不同的。既不圆润,更不忍隐。要想真正拍出张爱玲,绝非易事。


      3楼2007-10-09 18:06
      回复
        以上文字摘自 2007.02.05 申江服务导报


        4楼2007-10-09 18:09
        回复
          你生花的妙笔和你悲情的际遇渲染了一座城市的百年之梦。。。。。。


          7楼2010-06-09 20: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