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汉吧 关注:22,045贴子:546,313
  • 19回复贴,共1

就凭这个祭明太祖陵寝文,洪秀全仍然是我心中的好汉(虽有过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欣赏美文】太平天国亲祭明太祖陵寝文
不肖子孙洪秀全,率领皇汉天国百官谨祭于吾皇之灵曰:“昔以汉族不幸,皇纲覆坠,乱臣贼子皆引虎、引狼以危中国,遂使大地陆沈,中原板荡。朝堂之地,行省 之间,非复吾有,异族因得以盘据,灵秀之胄,杂以腥膻,种族沦亡,二百年矣。秀全自惟凉薄,不及早除异类,慰我先灵。今藉吾皇在天之灵,默为呵护,君臣用 命,百姓归心,东南各省,次第收复。谨依吾皇遗烈,定鼎金陵。秀全不肖,以体吾皇之心,与天下附托之重,东南既定,指日北征,驱除异族,还我神州。上慰吾 皇在天之灵,下解百姓倒悬之急,秀全等不敢不勉也。敢告。


1楼2013-01-10 10:59回复
    国父孙中山祭明太祖文
    中华民国元年二月十五日辛酉,临时总统孙文,谨昭告于明太祖开天行道,肇纪立即,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之灵曰:
    呜呼!国家外患,振古有闻,赵宋末造,代于蒙古,神州陆沉,几及拜年.我高皇帝应时崛起,廓清中土,日月重光,河山再造,光复大义,昭示来兹.不幸季室俶扰,国力罢疲.满清乘间窃据中夏,嗟我邦人诸父兄弟,迭起迭仆,至于二百六十有八年.呜呼!我高皇帝时怨时恫,亦二百六十有八年也.岁在辛亥八月,武汉军兴,建立民国.义声所播,天下响应,越八十有七日,既光复十有七省,国民公议,立临时政府于南京,文以薄德,被推为临时总统.瞻顾西北,未尽昭苏,负疚在躬,尚无以对我高皇帝在天之灵.迩者以全国军人之同心,士大夫之正义,卒使清室翻然悔悟,于本月十二日宣告退位,从此中华民国完全统一,邦人诸友,享自由之幸福


    2楼2013-01-10 11:01
    回复
      ,永永无已,实维我高皇帝光复大义,有以牖启后人,成兹鸿业.文与全国同胞,至于今日,始敢告
      无罪于我高皇帝,敬于文奉身引退之前,代表国民,贡其欢欣鼓舞之公意,惟我高皇帝实鉴临之,敬告.


      3楼2013-01-10 11:01
      回复
        说了几句漂亮话而已
        话说中国史还真是这样,干实事的不如说漂亮话的


        4楼2013-01-10 12:24
        收起回复
          论草根出身…无人能超越明太祖…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3-01-10 12:31
          回复
            可惜洪秀全实属无能之辈,**的恐怖变成了全民族的悲剧


            IP属地:云南6楼2013-01-10 12:44
            回复
              唉!洪不佩做个汉人,他也是被咱们汉人打败的,而打败他的那些汉人给我们带来了复兴的火种!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3-01-13 01:52
              收起回复
                邪教徒去祭祀明太祖?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3-01-13 09:57
                收起回复
                  国父对太平天国的高度评价:《太平天国战史》序
                  朱元璋、洪秀全各起自布衣,提三尺剑,驱逐异胡,即位于南京。朱明不数年,奄有汉家故土,传世数百,而皇祀弗衰;洪朝不十余年,及身而亡。无识者特唱种种谬说,是朱非洪,是盖以成功论豪杰也。
                  胡元亡汉,运不及百年,去古未远,衣冠制度仍用汉官仪。加以当时士君子,半师承赵江汉、刘因诸贤学说,华夷之辩,多能道者。故李思齐等拥兵关陕不出,刘基、徐达、常遇春、胡深诸人皆徒步从明祖,群起亡胡,则大事易举也。
                  满清窃国二百余年,明逸老之流风遗韵,荡然无存。士大夫又久处异族笼络压抑之下,习与相忘,廉耻道丧,莫此为甚。虽以罗、曾、左、郭号称学者,终不明春秋大义,日陷于以汉攻汉之策,太平天国遂底于亡。岂天未厌胡运欤?汉子孙不肖应使然欤?抑当时战略失宜有以致之欤?
                  洪朝亡国距今四十年,一代典章伟绩概付焚如,即洪门子弟亦不详其事实,是可忧也。汉公搜辑东西太平遗书,钞译成册,中士秘本考证者不下数十种,虽当年遗老所见所闻异辞,文献足征大备,史料官书可据者录之,题曰《太平天国战史》,洵洪朝十三年一代信史也。太平一朝,与战相终始,其他文艺官制诸典不能蔚然成帙;又近时官书伪本流行,关于太平战绩,每多隐讳。汉公是编,可谓扬皇汉之武功,举从前秽史一澄清其奸,俾读者识太平朝之所以异于朱明,汉家谋恢复者不可谓无人。洪门诸君子手此一编,亦足征高曾矩矱之遗,当世守其志而勿替也,予亦有光荣焉。
                  此序。
                  孙文逸仙拜撰
                  据汉公刘成禺编著《太平天国战史》前编东京祖国杂志社出版


                  10楼2013-01-13 16:25
                  回复
                    康熙还拜祭了明孝陵,他是不是楼主心中的好汉啊


                    11楼2013-01-13 16:5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