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梁山吧 关注:2,552贴子:92,416
  • 22回复贴,共1

清代寿张县令曹玉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曹玉珂 ,生于明朝崇祯二年前后,字禹琉,号陆海,一号缓斋,陕西富平人。顺治十六年(1659)举人,官寿光知悬(县?),改中书 ,曾任山东寿张县令,嗜书工诗,平生雅善临池,摹古拓名帖如其真,尤好名篆图章,收聚法物古器,核鉴以自娱。著有《潼水阁集》、《绶斋璧言》、《过梁山记》等。


1楼2013-01-18 21:56回复

    收藏:2004年,经营电脑公司时,公司里一个安徽小伙子偶尔得知我酷爱书画,告诉我他家邻居家里有一本旧书画册,过年时和他去了他老家,在他邻居家里翻到了这本书发册。书法册主要内容是顺治年山东济昜葛姓的人所写。当时经过讨价还价,最后买了下来。回到家里细细把玩时,发现封面纸质,明显古旧,印更散,无火气。给以书画老玩家看了,他正好读过《绶斋壁言》这本书,才知道原来如此... ...


    2楼2013-01-18 21:58
    回复
      收藏者简介:关于“王氏家藏” 我的爷爷王振藩生于1895年,江苏淮安人,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早年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归国后加入九.三学社后,任职上海七宝农学院(现交通大学)新中国第一批知识分子,老人家平身酷爱舞文弄墨对父亲王然有着很深的影响。父亲自幼受家风影响,喜爱及收藏书画,更擅书画装裱,由此结识了多位海派名家,故历经多年,家藏甚厚。天妒英材,父亲早逝。我继承家藏时,生意才起步,书画懵懂,整理父亲大量书画作品时,也爱上了书画,进而学习鉴赏及收藏,更为了纪念先父,故在网易开博


      3楼2013-01-18 21:58
      回复
        寿张杂咏(其一)
        到处多残敝,其尤数寿张。数村无剩树,孤舍即名庄。
        以秸编门户,何家足稻粱。富民应有术,深慕汉循良。


        4楼2013-01-18 22:00
        回复
          过梁山记
          往读施耐庵小说,疑当时弄兵潢池者,不过数十百人耳。宋势虽弱,岂以天下之力不能即奏荡平。应作者讥宋失政,其人其事,皆理之所必无者。
          继读《续纲目》载:“宋江以三十六人,转掠河朔,莫能撄其锋”,又《宣和遗事》备书三十六人姓名,宋龚开有赞,侯蒙有传,其人既非诬矣。意梁山者,必峰峻壑深,过于孟门、剑阁,为天下之险,若辈方得凭恃为雄。
          丁未秋(康熙六年,1667年),改令寿张,梁山正在境内,拟莅止之后,必详审地利,察其土俗,以绸缪于未雨。至寿半月,言迈瑕丘,纾途山麓,正午停舆骑马,浏览其山,塿然一阜,坦首无锐。外有二三小山,亦断而不联。村落比密,塍畴交错。居人以桔槔灌禾,求一溪一泉不可得,其险无可恃者,乃其上果有宋江寨焉。
          于是,进父老而问之,对曰:“昔黄河环山夹流,巨浸远汇山足,即桃花之潭,因以泊名。险不在山而在水也。”又云:“祝家庄者,邑西之祝口也;关门口者,李应庄也。郓城有曾头市,晁、宋皆有后于郓。旧寿张,则李逵扰邑故治也。武松打虎之景阳冈,今在阳谷。”且战阵往来,皆能历述,多与《水浒传》合,更津津艳称忠义之名,里闬犹馀慕焉。
          余闻之否否,客笑于侧,曰:“宋之盛时无论矣,哲宗行仁宗之政,远人戒勿生事,则中土可知。道君用朱勔、高俅之徒如恐不及,若辈又各进其党,摈贤弃才。道德诗书之儒隐泉石,而肥豚强毅果敢之夫,不安贫贱,复陷刑辟,相率揭竿。斥其所失,天下众郁,亦借一抒。同时之士大夫,尚传之赞之,无怪乎后世不逞者闻风而起,遗害无穷也。是俅、勔柄用后,平川旷野无地非梁山之泊。梁山之泊不在鸟道沮洳,而在乎象魏阙庭。黄山谷云,‘险易之实关人心,不关山川’,君又何疑哉?”
          余是其言,因题于壁。


          5楼2013-01-18 22:01
          回复


            6楼2013-01-18 22:02
            回复
              曹玉珂,字禹琉,号陆海,一号缓斋。生于明代崇祯二年(1629年)前后,卒于官,陕西富平人。顺治十六年(1659年) 己亥科三甲进士,康熙六年(1667年)任山东寿张知县,官至中书舍人。 “平生雅善临池,摹古拓名帖如其真,尤好名篆图章,收聚法物古器,核鉴以自娱”。
              曹玉珂在寿张县任知县时,“政尚廉平”,“为政有循声”。寿张县是黄泛区,是个很苦的地方。他亲眼目睹了寿张民间的疾苦,在《寿张杂咏二首》诗中记录下了当时情景。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黎民百姓对为官者的期望。曹玉珂能想到老百姓的疾苦,以古代廉吏毛义、范丹为榜样,倡导“富民应有术,深慕汉循良。”这种爱民的为官理念,理应褒之。正如孙中山所说:“官吏不过为人民之仆,当受人民之监督制裁也。其循良者,吾民当任用之;其酷劣者,当淘汰之。”
              梁山曾为寿张治属,梁山泊系黄河决口水漫而成,后来水退湖涸,水泊不再。而梁山最高的山头,也不过海拔两百米,并不险峻。所以,在历史上有没有《水浒传》描写的梁山好汉?梁山泊在哪里?人们多有争议。康熙六年(1667年)秋,曹玉珂到寿张上任才半个月,就对梁山地理做了实地考察,并写了一篇《过梁山记》,很有见地。
              曹玉珂的《过梁山记》言简意赅,生动流畅,不仅考证了梁山泊在寿张县的真实存在,认为“多与《水浒传》合”。而且借老农之口断言梁山泊“险不在山而在水”。虽然,从北宋末到清初,已时隔六百年之久,人事皆非,但作为当时梁山泊地区的父母官、寿张县令的曹玉珂,其观点无疑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所以,即使在三、四百年后的今天,仍被学术界经常引用。
              康熙十一年(1672),曹玉珂在寿张孙口临黄大堤脚下的访贤桥桥头,书立了一块《唐高宗驻跸访贤处》石碑。原来,唐朝时,寿张有一老者张公艺,虽九代同居,却能和睦相处。麟德年间,唐高宗李治偕同皇后武则天东去泰山封禅时,率文武百官前往访贤,并问其故,张公取出一张纸写下了一百个忍字,唐高宗十分赞誉,便赐号“百忍堂”。
              中书舍人,简称中书,在清代约为从七品文官,掌书写诰敕、制诏、银册、铁券等文案工作。曹玉珂“生而颖异,过目不忘”,“嗜书工诗”。他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潼水阁集》、《绶斋璧言》、《缓斋初集》、《缓斋续集》、《大河志》、《史论事论杂记》、《终华仙迹集》、《史论》、《事论》、《杂论》、《详刑录》、《左国史》、《汉臆评》、《过梁山记》等。其诗词古文为清初著名文学家、文艺鉴赏评论家刘体仁和“关中三李”之一、“关中鸿儒”李因笃所推崇。


              IP属地:山东9楼2013-01-19 15:08
              收起回复
                曹玉珂写的《寿张杂咏二首》,本贴4楼为其一,另一首是:
                三户称为邑,年来意颇安。
                城荒茅舍古,树老讼庭寒。
                奉檄欣毛义,生鱼效范丹。
                昔矣云自守,简静抚凋残。


                IP属地:山东10楼2013-01-19 15:11
                收起回复


                  IP属地:山东11楼2013-01-19 15:12
                  回复


                    IP属地:山东12楼2013-01-19 15:18
                    收起回复


                      13楼2013-01-19 15:44
                      回复


                        IP属地:山东14楼2013-11-09 16:35
                        回复
                          开眼界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3-11-12 07:09
                          回复
                            学习了


                            16楼2013-11-12 08:02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4-02-16 18: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