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竹sir吧 关注:44贴子:242
  • 0回复贴,共1

【♪腐竹】《每日新报》:周德东 真的恐怖没有谜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文/摄仇宇浩
  记者:作为本土恐怖小说的开山作家,你怎么看本土恐怖小说的创作现状?
  周德东:如今,恐怖文学在中国火了起来,作为开创者之一,这个现象让我十分欣喜。不过,眼下充斥书店的恐怖作品良莠不齐,可以说,优秀的恐怖小说家寥寥无几。好的恐怖小说,可以锻炼一个人的抗恐怖心理素质,是有益的;蹩脚的恐怖小说,却会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青少年读者。
  记者:本土恐怖小说和西方恐怖小说相比,有什么不同?
  周德东:东西方的恐怖文化不太一样。西方更倾向于外星人、机器人、刑事犯,那是某种物质的恐怖。在东方,在中国,更倾向于鬼魅———鬼魅包括莫名其妙的事情,不可解释的现象,隐隐约约的神秘的不可抗力等。这是某种精神的恐怖。前一种恐怖不绝望,似乎总可以抵挡,用智慧用技术;后一种恐怖常常不可救药,从内部摧毁你。
  说起来很可悲,本土恐怖小说和西方恐怖小说的差距在于:智慧。
  我们的恐怖小说只有紧紧抓住“本土”二字,不人云亦云,不照猫画虎,才会有前途。
  记者:最吸引你的恐怖小说和电影是什么?
  周德东:我最喜欢的一部恐怖小说是美国作家本特利·利特的《小镇惊魂》。很简单的一个故事,却裹挟着巨大的恐怖。那是大手笔。
  记者:在你看来,恐怖小说和电影的看点在哪里?
  周德东:不管是恐怖小说还是恐怖电影,看点永远在于心理的恐怖,它也许是安静的,甚至是唯美的,却在心理上渐渐压迫你,导致你在作者设置的恐怖迷宫里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可惜的是,很多人一写恐怖故事,就要牵扯到鬼鬼怪怪,不是青面獠牙,就是披头散发,那只是感官上的刺激,根本没抓住恐怖的黑暗核心。真正的恐怖是没有谜底的。
  记者:恐怖小说的恐怖在于悬念的设置,对吗?
  周德东:这是必然。假如,一部恐怖小说没有高明的悬念,读者看见了开头就猜到了结尾,那是最大的失败。从某种意义上说,从一部恐怖小说的开头到结尾,中间作者绕的弯子越多,像乱麻一样,小说越成功。
  记者:你从最初写恐怖小说会害怕,到如今的不害怕,这是否意味着:恐怖小说的创作和阅读是一种心理素质的锻炼?
  周德东:优秀的恐怖小说对人的心理素质绝对是一种锻炼。如果说,我们的一生总共有100扇门,其中有一扇我们永远不敢触碰,那就是不健全的。最后这扇门里,装的就是恐怖。我的恐怖小说就是为读者打开最后这扇门,里面或许是深不可测的黑暗,它不断打开又关上,直到最终“熟视无恐”,然后,坦然地生活。我们很少经过抗恐怖心理素质这种心理磨炼,读恐怖小说,会让你的神经变得健壮,更能够经受打击,使你在人世间碰到什么事情都没有问题。
  记者:有人说,人类最大的恐怖来自于自身的想象力,你是否认同?
  周德东:说这话的人,正是我(笑)。人类生来就有恐惧。恐惧潜伏在人类的心理经验中,滋生于人类的想象中。人类的恐惧和人类的想象成正比,恐惧感越强烈想象力越发达。因此,民间口头流传的恐怖故事无比经典,只是无人采集。而我们对恐怖文化的创造力也无比巨大,只是没有开发……
  记者:你要亲自操刀把你的恐怖小说《门》拍成电影,本土恐怖电影似乎一直被观众诟病,因为血腥鬼怪的噱头往往让观众感到恶心而非恐惧。你的新电影会在哪些方面突破?
  周德东:我一定要避免那种“血腥鬼怪的噱头”,静静讲述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故事,看完之后,还会产生一些对人性对社会对命运的思考。我努力做到。
  记者:长期同一类型的小说创作,会不会觉得创作上有局限?
  周德东:一个人的创作是有惯性的,很难突破自身的某些框框。我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寻找一种不同寻常的大恐怖。这部小说《门》也写得很累,过去我写《三岔口》,就是李少红拍摄的电影《门》,只用了十几天。而这部《门》却写了三个多月。我在试图超越自己,做得怎么样,只有这部《门》出版之后,让读者说了。
  记者:恐怖小说和电影能够老少咸宜吗?
  周德东:恐怖小说和恐怖电影分级当然好。几乎不存在这样一部恐怖小说———既适合成人看,也适合孩子看。青少年的心理毕竟在成长中,给他们写恐怖小说要有分寸,不能太黑暗、太强烈,要有阳光感。而适合他们读的恐怖小说,给成人看,肯定会显得简单、平淡,不够刺激。不过,分级是一件很麻烦的工程,期待明天吧。


IP属地:湖南1楼2013-01-23 22:4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