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雪灵吧 关注:7贴子:703
  • 2回复贴,共1

【汉服配饰】之玉佩,何以结恩情?美玉缀罗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自汉服配饰吧http://tieba.baidu.com/p/1868875040


1楼2013-02-22 17:19回复
    古人的很多生活器具都是玉雕成的,能常戴在身上的惟有玉佩。繁钦诗中“美玉”是指玉做的佩,或写作“佩”。古人对玉佩的热爱不是因为玉的贵重,是源于玉的品格,所以古语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之说。《周礼·玉藻》中 “古之君子必佩玉…凡带,必有佩玉,唯丧否…天子佩白玉,诸侯佩山玄玉,大夫佩水苍玉,士佩瓀玖玉。”更是把玉佩上升成礼法。战国、秦汉时期的玉佩繁缛华丽,甚至数十个小玉佩,如玉璜、玉壁、玉珩等,用丝线串联结成一组杂佩,用以突出佩戴者的华贵威严。魏晋以后,佩戴杂佩的男子渐少,以后各朝男子都只是佩戴简单的玉佩,而女子很长时间里依然佩戴杂佩,通常系在衣带上,走起路来环佩叮当,悦耳动听,因此“环佩”也渐渐成了女性的代称之一。环佩在样式和佩戴方式上是不断变化的,清代学者叶梦珠《阅世编·内装》解释说:“环佩,以金丝结成花珠,间以珠玉、宝石、钟铃,贯串成列,施于当胸。便用则在宫装之下,命服则在霞帔之间,俗名坠胸,与耳上金环,向惟礼服用之,于今亦然。” 可知清代女性的环佩已经从古时指系于衣带的腰饰,而转为坠于胸间的项饰了。
    《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王风·丘中有麻》:“彼留之子,贻我佩玫。”《诗·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都是取意玉佩的美型与美质,来表达对爱情的誓言,并以其慎重相赠。汉代刘向《列仙传》中讲了一个江妃二女与战国人郑交甫在汉水相遇,并赠与玉佩的神话:“江滨二女者,不知何许人,步汉江滨,逢郑交甫,挑之,不知神人也。女遂解佩与之。交甫悦,受佩而去。数十步,空怀无佩,女亦不见。” 仙女的玉佩怎么能轻易地赠与凡人呢?男女互赠玉佩是结爱之义,显然这里仙女赠而取之,含蓄礼貌地拒绝了郑交甫的求爱。曹植在《洛神赋》里写他与美丽的洛水女神相遇也是用玉佩来定情: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震荡而不怡。
    无良媒以结欢兮,托微波而通辞。
    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
    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


    3楼2013-02-26 16:02
    回复
      “美玉缀罗缨”之句是说在玉佩上穿以缨穗来装饰,清闻人倓《古诗笺》中把此句解释为“以玉缀缨,向恩情之结。” “罗缨”是古代女子出嫁时系于腰间的彩色丝带,《诗经》里 “亲结其缡,九十其仪。”描述女儿出嫁时,母亲一边叮嘱女儿些私语,一边恋恋不舍地与其束结罗缨,这就是“结缡”,它后来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若是一个未婚的女子为心仪之人的佩玉结缀罗缨,自然有心底爱意的真情流露之意,比如林妹妹就曾给宝哥哥的通灵宝玉穿过缨穗。
      斯人清唱何人和,草茎台芜不可寻。
      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
      ----杜牧·《沈下贤》
      杜牧的这首诗让人觉着是在澄净无波的夜色里,依稀看到衣香鬓影,水袖飘袂,寂静中隐约“叮咚”一响,是环佩叮当的余韵袅袅?还是一颗噙了许久的泪终于滴落在水面的回音?这一刻,眼波流转,年华老去,诗人在月光下对水的惆怅就穿越了千年的流光。


      4楼2013-02-26 16: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