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雪灵吧 关注:7贴子:703
  • 5回复贴,共1

【七夕节】传统节日之七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祭度


1楼2013-03-04 16:18回复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2楼2013-03-04 16:22
    回复
      日韩七夕
      日本 ——与爱情无关
      日本的“七夕节”源自中国,延续了“乞巧”的风俗与习惯,现已成为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原本是阴历七月初七,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废除了农历,所以日本的七夕节,是每年阳历7月7日。
      日本七夕节主要不是用来祈祷得到爱情,而是祈求姑娘们能拥有一身好手艺。每年这个时候,大人和孩子都会聚在一起,在五颜六色的长条诗笺上写下愿望和诗歌,连同用纸做的装饰品一起挂在自家院内的小竹子上。这个习俗是从江户时代开始的。在快接近七夕的日子里,很多地方都会有七夕竹子树,在商店卖夏季服饰的地方、超市结款的地方,都会设立七夕许愿树。在一些大型的庆祝典礼上,还会举行竹饰(由挂许愿短签演变而来)大赛,由当地的幼儿园、小学等学校组织或者公司,创作各自的竹饰,进行评比,选出最有特色的几个进行展示。此外,日本各地每年夏天还会举办一年一度的“七夕祭”,人们身穿传统服装,载歌载舞,太鼓阵阵,“短册”飘飘的街头巷尾挤满观看和游玩的大人孩子。配合“七夕祭”的,还有每年夏季的烟花大会。
      韩国 ——重祭祀讲究饮食
      韩国文学家崔南善在《朝鲜常识》中记载,七夕原来是中国的习俗,后传到了韩国,恭愍王(高丽第31代王)跟蒙古王后一起祭拜牵牛(牛郎)和织女星,并在那天把俸禄给百官们。韩国七夕最具代表性的风俗就是祈求织女星,希望自己也跟织女一样有着灵巧的手、织布织得更好。当天早晨妇女们把香瓜、黄瓜等瓜果放在桌子上磕头祈求,让女人们织布的手艺越来越好。韩国七夕的另一个重要事宜就是祭祀,祭祀可分为家庭祭祀和集体祭祀两种。韩国女性要在祭台放上干净的井水,牛郎织女不再成为祭祀对象,她们主要是为了祈求亲朋好友的平安。有些地方则举行祈求丰收的田祭。韩国的七夕饮食也有讲究,传统食品有面条、麦煎饼,还有蒸糕。


      10楼2013-03-06 00:12
      回复
        明朝晒犊鼻,方信阮家贫。
        壬申七夕(唐)李商隐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
        风轻惟响佩,日薄不嫣花。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
        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辛未七夕(唐)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七夕寄张氏兄弟(唐)李郢
        新秋牛女会佳期,红粉筵开玉馔时。
        好与檀郎寄花朵,莫教清晓羡蛛丝。
        七夕(唐)李中
        星河耿耿正新秋,丝竹千家列彩楼。
        可惜穿针方有兴,纤纤初月苦难留。
        七夕(唐)刘威
        乌鹊桥成上界通,千秋灵会此宵同。
        云收喜气星楼晓,香拂轻尘玉殿空。
        翠辇不行青草路,金銮徒候白榆风。
        采盘花阁无穷意,只在游丝一缕中。
        七夕二首(唐)刘禹锡
        河鼓灵旗动,嫦娥破镜斜。
        满空天是幕,徐转斗为车。
        机罢犹安石,桥成不碍槎。
        谁知观津女,竟夕望云涯。
        天衢启云帐,神驭上星桥。
        初喜渡河汉,频惊转斗杓。
        馀霞张锦幛,轻电闪红绡。
        非是人间世,还悲后会遥。
        七夕诗(唐)卢纶
        凉风吹玉露,河汉有幽期。
        星彩光仍隐,云容掩复离。
        良宵惊曙早,闰岁怨秋迟。
        何事金闺子,空传得网丝。
        七夕诗(唐)卢纶
        祥光若可求,闺女夜登楼。
        月露浩方下,河云凝不流。
        铅华潜警曙,机杼暗传秋。
        回想敛馀眷,人天俱是愁。
        七夕(唐)卢殷
        河耿月凉时,牵牛织女期。
        欢娱方在此,漏刻竟由谁。
        定不嫌秋驶,唯当乞夜迟。
        全胜客子妇,十载泣生离。
        七夕(唐)杜甫
        牵牛在河西,织女处河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七夕(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七夕(唐)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
        月为开帐烛,云作渡河桥。
        映水金冠动,当风玉佩摇。
        惟愁更漏促,离别在明朝。
        七夕醉答君东(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行香子(七夕)(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12楼2013-03-06 00:22
        回复
          乞巧歌谣

          牛郎织女(刻纸)
          之一乞手巧,乞貌巧; 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
          之二天皇皇地皇皇, 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
          之三巧芽芽,生的怪。盆盆生,手中盖。七月七日摘下来,姐姐妹妹照影来。又像花,又像菜,看谁心灵手儿快。


          13楼2013-03-06 00:24
          回复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


            14楼2013-03-06 00: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