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子吧 关注:105贴子:2,184
  • 4回复贴,共1

淳子每天先开电脑再梳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淳子是一个纯粹、痴迷、执著且具备专业精神的“张迷”,在百度上敲进“张爱玲、淳子、上海”三个关键词,相关网页有5000余篇之多。这是淳子的骄傲,也是她的艰辛所在,其背后支撑着的是孜孜求索和丰满的思考。刚出版《在这里———张爱玲城市地图》的淳子,仍沉溺于写作的兴奋中。这是一项特殊的工作,前期的寻觅、思考、研究占据了极大的比例,而形诸于文字则是研究工作的一个轻松愉快的段落性总结。在采访中,淳子因为自己的劳作而自豪,因为进入至爱的话题而略略亢奋,她用主持人训练有素又十分热情的口吻叙述了与张爱玲的相遇,与上海这个城市的缠绵。

1993年,淳子跟随电影《红玫瑰与白玫瑰》剧组,遍寻张爱玲在上海的印迹,从此诱发了对张爱玲的浓浓兴趣,一发而不可收。2001年,淳子决定做一册张爱玲在上海的地图,将张爱玲(暨她的作品)与上海的关系具体化、立体化、人文化。工作的难度是可以想见的,资料的湮灭,城市的变迁,人事的沧桑,要想重新拼凑、复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社会生活与文化场景,着实是难,难,难!但淳子从没有丝毫退转的意思,她做的是文化考古工作,她是一个激情的文化考古者,其乐趣不仅在于发掘历史真相,而且更用心体悟历史,体悟张爱玲生活的时代,体悟上海的万种风情。

劳作终于有了成果,2003年,《张爱玲地图》面世,去年底,又有了新成果《在这里———张爱玲城市地图》。两册书都是有图有文,明显地印着数字化时代的胎记。图对于淳子而言,并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也不是刻意的美学修辞,而是不可替代的真实记录。淳子每回外出踏访,都是带着两双眼睛,一双是自己的眼睛,这双眼睛有感情,会思考,能选择,另一双眼睛便是数码相机的镜头,这是一双忠实于主人,也忠实于事实的眼睛。这两双眼睛会相互弥补,相互佐证,也可能相互怀疑,相互辩驳。只有在这种张力间,历史的真相才会蜕然滑出。

淳子无疑是感激数码时代的,只有在今天,影像的制作与传播才会这么便捷,也会有更多的历史“底版”遗留于世。可以设想,如果张爱玲时代已有数码产品的话,那么,今天的寻找就不会有这么多的磨难了。

淳子与数码产品的结缘颇早,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便用上了电脑,记者问她:“你同电脑是什么关系?”淳子毫不犹豫答曰:“电脑和咖啡在我生活中有着同等的地位。”淳子特嗜咖啡,每日都少不了。每天起床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然后才梳洗。

在过去的好几年里,她每天都会在电脑前工作(完全是一种自觉的工作)七八个小时。去年她查出了青光眼,医生嘱她少用电脑,一时间她很是茫然,离开电脑,自己还能干什么?她说:也许她以后会使用一套先进的录音系统,先将声音录下,再转换成文字。

淳子也用手机,也用网络,但有时朋友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她,她消失得无影无踪。是她傲慢,藐视世俗礼貌?不,绝非如此。她说:“每隔一段时间我会关手机,拒绝网络,躲上几天。时间是有价值的,生活要珍视,要珍惜自己,不能迷失于无谓的资讯中。一个人应该有孤独的时间,我只是利用网络,不被其驭使。”


1楼2007-06-28 09:56回复
    以上转自IT时报

    撰文:IT时报记者/王珏


    2楼2007-06-28 10:03
    回复
      因为世界的面子比个人的面子更重要;
      生活的细节或因事业的大局而富有意义......


      3楼2010-05-17 05:17
      回复
        楼上的,你好,欢迎加入淳子群


        IP属地:上海4楼2010-05-17 23:07
        回复
          哦,小呱呱,我现在不会加群,以后会加。Sorry......


          5楼2010-05-18 05: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