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雪灵吧 关注:7贴子:703
  • 6回复贴,共1

【中秋节】传统节日之中秋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百科名片

中秋节-嫦娥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嫦娥奔月。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1楼2013-03-08 23:56回复
    简介

    中秋节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新唐书·卷十五 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2楼2013-03-08 23:57
    回复
      相关文学作品
      中秋诗词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嫦娥传说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轱辘律·中秋明月寄相思》(当代)颜贤风 (其一)
      中秋明月寄相思,游子萍羁共此时。
      后羿凝愁窥广殿,嫦娥锁黛伫瑶池。
      归心无计空悲切,衷曲难书方恨迟。
      千里婵娟谁与共?魂消几度断肠诗。
      (其二)又到菊花飘馥时,中秋明月寄相思。
      车行东下嗟途远,雁字南翔恐意迟。
      呓语三更催梦靥,萍踪几度似游丝。
      一宵离恨休空怨,笑揽诗心醉墨池。
      (其三)桂花香径淡凝脂,幽苑疏红绕柳丝。
      垂暮浮云捎独白,中秋明月寄相思。
      挥毫笺赋千年怨,点墨风吟万古痴。
      异地同心如咫尺,举杯遥祝共题诗。
      (其四)云淡风清花馥时,良辰美景两相宜。
      温情款款题难尽,锦字笺笺拟未知。
      青岁娇娥嗟独倚,中秋明月寄相思。
      无涯羁旅何时了?离索频频折柳枝。
      (其五)西风暗抚瘦腰知,百卉凌夷蓄怨时。
      寂寂梧桐题乱绪,悠悠日月谱凄词。
      孤鸾不为衔幽梦,败柳偏能惹泪丝。
      漫捻笙弦空对醑,中秋明月寄相思。
      《贺新郎·月夜杂咏》(当代)颜贤风
      又仲秋时节,算几番、烂柯羁旅,归乡心切。
      千里婵娟遥相共,犹念家山风物。柳曳处、芳菲都歇。
      雁字回时君不见,任阊风、摇落窗前叶。花逐水,正幽咽。
      无端秋绪千千结。更回首,天涯梦远,夙猷难越。
      谁解伶俜新丰客,空有壮怀激烈。恁暗度、芳华岁月。
      一纸风骚消永夜,但销凝、付梓何时捷?多少意,尚悲彻。
      《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邀月醉今夕》(当代)颜贤风
      邀月醉今夕,轩户锁婵娟。谁知久别桑梓,几度梦阑珊。
      觞咏难题万绪,何况天涯羁旅,是处影孤单。
      莫向苑中柳,拭泪抱愁眠。独斟醑,共祈福,盼团圆。
      玉轮千载,谙解人世几悲欢?莫叹尘缘如水,应识光阴似箭,弹指老红颜。
      趁此中秋夜,情线共婵媛。(白香词谱)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彩云追月/中秋》 (当代) 刘周
      花在此时落,月在此时圆
      人间天上,歌起舞飞旋
      凤鸟还巢,更无狼烟
      寂寞了美婵娟。
      波涌万种缠绵,海底倒映天
      不教浮云将月蔽,心想太平万万年
      我有霓裳风吹动,水起涟漪歌
      抚平云藏潜龙,月隐寒宫
      云须染彩,月洒光晕
      彩云追月,云掩秋空月沾凉意,
      云载清风才现欢欣,又惹愁生此忧谁解?
      谁是知音?且饮此杯,共语升平良辰易逝何如梦 。 ——根据《彩云追月》乐曲填词
      I


      10楼2013-03-09 00:36
      回复
        月赋
        谢庄-月赋
        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绿苔生阁,芳尘凝榭。悄焉疚怀,不怡中夜。乃清兰路,肃桂苑;腾吹寒山,弭盖秋阪。临浚壑而怨遥,登崇岫而伤远。于时斜汉左界,北陆南躔;白露暧空,素月流天,沉吟齐章,殷勤陈篇。抽豪进牍,以命仲宣。仲宣跪而称曰:臣东鄙幽介,长自丘樊,昧道懵学,孤奉明恩。臣闻沉潜既义,高明既经,日以阳德,月以阴灵。擅扶光于东沼,嗣若英于西冥。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朒朓警阙,朏魄示冲。顺辰通烛,从星泽风。增华台室,扬采轩宫。委照而吴业昌,沦精而汉道融。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列宿掩缛,长河韬映;柔祗雪凝,圆灵水镜;连观霜缟,周除冰净。君王乃厌晨欢,乐宵宴;收妙舞,驰清县;去烛房,即月殿;芳酒登,鸣琴荐。若乃凉夜自凄,风篁成韵,亲懿莫从,羁孤递进。聆皋禽之夕闻,听朔管之秋引。于是弦桐练响,音容选和。徘徊房露,惆怅阳阿,声林虚籁,沦池灭波。情纡轸其何托?诉皓月而长歌。歌曰: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歌响未终,余景就毕;满堂变容,回徨如失。又称歌曰:月既没兮露欲晞,岁方晏兮无与归佳期可以还,微霜沾人衣!陈王曰:“善。”乃命执事,献寿羞璧。敬佩玉音,复之无怿。南朝谢庄所作,与宋玉《风赋》、谢惠连《雪赋》并称。


        12楼2013-03-09 00:38
        回复
          中秋歇后语
          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吃月饼——节日的美食
          八月十五办喜事——人月共团圆
          八月十五生孩子——赶上节了
          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圆
          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
          八月十五看灯笼——迟了大半年
          八月十五过年——差了节气
          中秋谚语
          七月十五鬼节
          八月十五人节 (张家口)
          八月十五月正南
          瓜果石榴列满盘 (邢台)
          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 (石家庄)
          吃乱了月饼死公公 (冀县,冀县风俗:新媳妇第一年在婆家过中秋,就要连续几年,在娘家也是如此。否则就算吃乱了月饼)
          五月回港扒龙舟 六月割禾有钱收
          七月烧纸盂兰节 八月赚钱买饼尝中秋 (茂名)
          冬唔饱,夏唔饱, 八月十五食餐饱。 (广州,中秋节令,供果丰富)
          八月十五停活的 冬至节,教学的 (山西,中秋做工人停活,冬至宴请教师) 到中秋,赛摸秋 (鄂西·土家)
          八月摸个秋, 摘柚抱瓜不算偷
          摸秋:习俗,月夜偷摘他人田园挂失果实不视为偷。俗信,这天送子娘娘要下凡,所以未生育的已婚妇女摸秋若不被发现,可早得子。


          14楼2013-03-09 00:44
          回复
            民间传说
            嫦娥奔月
            无论有多少版本,一点是共通的:嫦娥是射日英雄后羿之妻,王母感后羿射日之功,赠之不死仙药。而嫦娥因故吃了仙药,无法逗留地面,飞天奔月而去。
            有的版本中仙药是一粒,被嫦娥得之。而更多版本是两粒:人服一粒长生,服二粒成仙。后羿拿回家给嫦娥保管,准备夫妻分食,然而却被意外打破了这个计划。
            意外是什么?无数版本的意外让嫦娥的形象在千百年来飘忽不定。有传说是嫦娥因不知详情而全服下;有人说嫦娥是好奇偷食;也人说嫦娥是故意盗之;一种悲伤的说法是后羿冷落嫦娥,嫦娥伤心而去;还有的传说是,后羿的部下蓬蒙趁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时手持宝剑闯入后院,威逼嫦娥交出宝物,嫦娥危急中将宝物吞下……无论如何,这个意外,造就了千古传说中一位最美丽浪漫、也最缥缈不定的月宫佳人。
            服下仙药的嫦娥身子渐渐飘离地面,而广邈清冷的天空中,该去哪里呢?抬头望见皎洁的月光,嫦娥终于决定向那轮圆月冉冉飞去。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涸,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汗马功劳,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一半,能长生不老,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轻而易举的骗过了后羿。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每天都到月亮前观望着丈夫。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和月饼,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这个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嫦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嫦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
            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玉兔捣药
            嫦娥身边有只可爱的玉兔,这是民间公认的。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的她想抓住什么压下身子,便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儿当然无法留住嫦娥,随她一起上了月亮,成为神话中一抹可爱温馨的色彩。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西游记》中也有这只小玉兔任性溜下凡间,还挥舞起捣药杵与孙悟空对战的情节。我们在月夜中抬起头来,也许能从月亮上找到那只可爱的兔子。
            I


            15楼2013-03-09 00:51
            回复
              以上摘自百度百科


              18楼2013-03-09 00: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