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3,984,643贴子:72,080,950

历史流言终结者之与罗马军团与汉朝军队交手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这个故事我们大家已经在各种网文里,民间传说,以及新闻甚至包括新华社报道里见过了。一只罗马部队与讨伐匈奴的汉军交手,被打败还留在了中国。
但是破解这个故事的文章也是满天飞了。
现在我们整理一下资料来分析一下真假


IP属地:上海1楼2013-03-11 17:19回复
    首先我们先把故事的来源是怎么形成的搞清楚。有这么一篇报道是来自英国佬的《英国邮报》的,而且新华社转载了此文:
    原文太长就不全文贴出了,大概中心思想就是:
    “DNA分析显示靬村村民可能是古罗马人后裔”
    那么问题来了,这篇新闻报道没有列出这个所谓的“dna分析”是什么人,在哪,什么时候做的,具体数据也是一个没给。那么我们只能按三无网文的性质对待
    而且,这篇文章很可能是个出口转内销的货,就是说,其实这说法还是来自我们国内。
    新华网有这么一篇英文稿件,疑似这个报道的来源
    New research body to help decode mystery of Western-looking villagers in NW China
    有些人对西方报纸的结论十分迷信,于是当做可信的研究结论转载到了新华社


    IP属地:上海2楼2013-03-11 17:20
    回复
      首先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下骊靬罗马人这个说法的原始出处
      “中国骊靬村村民是古罗马人后裔”这个说法,最早是牛津大学教授德效骞: 公元前53年,古罗马统帅克拉苏发动了针对安息帝国(位置大致相当于今伊朗)的战争,并全军覆没。德效骞认为,克拉苏军中有145名古罗马士兵在周围地区停留多年。其中一些人加入了匈奴军队,后来被中国人俘虏。他们在公元前36年参与建立了骊靬城。当时有记载称,中国军队曾碰到一支会摆“鱼鳞阵”的部队。德效骞指出,所谓“鱼鳞阵”就是古罗马的“龟甲阵”。 德效骞提出的这个观点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引起过一轮激烈的讨论,当时就被认为是“有趣但不严谨”,证据并不充分。


      IP属地:上海3楼2013-03-11 17:20
      收起回复
        而当地的也官方政府力挺此说,斥资两亿建罗马人故居
        新闻摘录如下:
        据悉,骊靬古城建设项目是永昌县骊靬文化产业园区子项目之一,而骊靬文化产业园区是金昌市“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开发建设项目之一,预计总投资达5.2亿元。按照规划设计,园区将以“骊靬古城、骊靬公园、骊靬影视城、骊靬美食城、骊靬罗马商业城、骊靬风情园、骊靬森林生态园”七大项目为内容,打造全国唯一的以中西传统文化融合为背景、以古罗马文化中国化为主题的经典旅游品牌景区。一组具有古罗马风情的建筑群,预计年内将屹立于祁连山脚下,3年后,这里将成为金昌市乃至全国独具特色的品牌旅游景区。


        IP属地:上海4楼2013-03-11 17:20
        收起回复
          这个说法看似有理有据的,还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可但是还是存在诸多问题
          先看一篇兰州大学学报的文章
          1957年,英国学者德效骞发表了一部著名的作品,即《中国境内有一个罗马城》。在这部著作中,作者声称《汉书·地理志》中提到的骊靬城是西汉政府为安置罗马战俘而建立的一座城市。该书的主要论点是:公元前54年,罗马将领克拉苏带领一支4万余人的军队,东向攻击帕提亚。次年,这支军队在卡莱被帕提亚军打败,残部数千人向东突围,几经周折,最后到达郅支单于控制的康居国,成为匈奴附庸,帮其守城。公元前36年,郅支城为汉朝君军队所破,城内居民或被杀、或俘虏、或投降。作者认为,在这些“生虏”和“降虏”中就有不少是克拉苏残部人员,他们被西汉朝廷安置在中国西部的边陲城市,因中国人称罗马为“黎轩”,故把这座由罗马人居住的城市命名为“骊靬城”。英国学者李约瑟、法国学者布尔努瓦及澳大利亚学者哈里斯等都承袭了这一观点。哈里斯为此还专程来华进行研究,《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国内重要报纸都对他的研究结果作过详细的报导。这一结论如果属实,那么东西方关系史确实有重新改写的必要。然而大量的证据表明,这一观点无法成立。理由是:
          第一,骊靬城建立的具体年代无法确定。
          按《汉书·地理志》的说法,骊靬为张掖郡下辖的一个县。此县位于今甘肃的永昌,具体设置时间不详。若与张掖郡同时设立,则其设置年代应为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这比克拉苏东征早50多年,两者之间显然没有关系。如果按5年作为设县的具体年份,那么它的设置也肯定与克拉苏军团无关,因按照罗马兵制,从军服役最低年龄为17周岁,公元前54年是17岁的青年,到5年就应该是77岁的老人了。更何况,克拉苏的军队主要来自前任叙利亚总督伽比尼乌斯的东方军团和部分参加高卢作战的士兵,所以他们的最低年龄肯定要大于17周岁。用将近80岁或大于80岁的老兵来戍边显然是不大可能的。
          第二,克拉苏的残部有明确的下落。
          从现有的史料中,我们能看到卡莱之战后克拉苏残部的去向。其中一部分由财务官卡西乌斯(转者注:即与布鲁图共谋凯撒的那位)带回叙利亚,人数大约为500人,均为骑兵。一部分流落到帕提亚境内,罗马史学家弗洛卢斯的《罗马史》和维莱伊乌斯的的说法。骊靬为张掖郡下辖的一个县。此县位于今甘肃的永昌,具体设置时间不详。若与张掖郡同时设立,则其设置年代应为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这比克拉苏东征早50多年,两者之间显然没有关系。如果按5年作为设县的具体年份,那么它的设置也肯定与克拉苏军团无关,因按照罗马兵制,从军服役最低年龄为17周岁,公元前54年是17岁的青年,到5年就应该是77岁的老人了。更何况,克拉苏的军队主要来自前任叙利亚总督伽比尼乌斯的东方军团和部分参加高卢作战的士兵,所以他们的最低年龄肯定要大于17周岁。用将近80岁或大于80岁的老兵来戍边显然是不大可能的。
          第二,克拉苏的残部有明确的下落。
          从现有的史料中,我们能看到卡莱之战后克拉苏残部的去向。其中一部分由财务官卡西乌斯(转者注:即与布鲁图共谋凯撒的那位)带回叙利亚,人数大约为500人,均为骑兵。一部分流落到帕提亚境内。罗马史学家弗洛卢斯的《罗马史》和维莱伊乌斯的《罗马史》对此都有过具体的描述,这些人中的个别人后来还为后三头之一的安东尼当过向导,提供过情报,从而使其避免重蹈克拉苏的覆辙。还有一部分则被帕提亚人俘虏,帕提亚国王将他们安置在东部边境的马尔吉亚纳(普林尼《自然史》)。至于克拉苏之子小克拉苏更是战死沙场,根本不可能率军突围。(普鲁塔克《名人传》)
          其实,不光克拉苏残部有明确的下落,就是郅支单于的残部也有具体的归宿。据记载,宣帝五凤元年(公元前57年),匈奴五单于争位,相互攻伐混战不休,最后五单于被呼韩邪单于所并。但其兄呼屠吾斯自立为郅支单于。南北匈奴自此形成。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南匈奴呼韩邪款五原塞,降于汉。而郅支单于“以为呼韩邪降汉,兵弱不能复自还,即引其众西,欲攻定右地……会康居王数为乌孙所困……使使至坚昆通语郅支,郅支素恐,又怨乌孙,闻康居计,大悦,遂与相结,引兵而西。”(《汉书·匈奴传》)公元前40年,郅支抵康居东境,因“郅支人众中寒道死……余财三千人到康居”。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汉西域都护甘延寿和西域校尉陈汤远征郅支,大获全胜,杀郅支,“斩阏氏、太子、名王以下千五百一十八级,生虏四十八人,降虏千余人,赋予城郭诸国所发十五王”。(《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只要仔细推算,我们就能发现,这里的斩俘收降数再加上攻城前被汉军迎射杀死的数百骑,刚好与西迁北匈奴人口的总数相一致,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巧合,它表明甘延寿和陈汤攻伐的皆是随郅支西去的北匈奴人。更何况,史书明文指出其生俘和降虏皆被“赋予城郭诸国所发十五王”。他们根本没有离开西域都护的管辖范围,汉朝也不可能为安置这些战俘专门在张掖郡之下设立一个骊靬城。因此把甘延寿、陈汤灭郅支单于时生获的战俘与罗马克拉苏军团残余相等同,然后又将其与汉置骊靬城联系起来,从历史角度显然是不可取的。


          IP属地:上海5楼2013-03-11 17:21
          回复
            上面主要从郅支单于残部与罗马克拉苏军团残余的角度分析
            而西汉的黎轩以及骊靬城的设置又是怎么来的呢?
            首先德效骞等把骊靬城当作西汉朝廷安置罗马战俘的重要证据就是中国史书中有称“大秦国,一号犁靬”的记载。大秦国即罗马帝国。按照他们的逻辑,既然大秦国一号犁靬,那么无论是作为国名的黎轩、犁靬,还是作为张掖属下的骊靬,都与大秦有关。遗憾的是这种推论忽略了文献记载的时间性,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从现有材料看,黎轩一名最先由张骞传入中原。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骞身所至者大宛、大月氏、大夏、康居,而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它们分别是乌孙、身毒、安息、条支、奄蔡和黎轩。张骞死后,武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国。因益发使抵安息、奄蔡、黎轩、条支和身毒国”。据载,“汉使至安息,安息王令将二万骑迎于东界。……汉使还,而后发使随汉使来观汉广大,以大鸟卵及黎轩善眩人献于汉……天子大悦”。这里的黎轩显然指地中海东部地区,这些地区大部分由塞琉古和托勒密王国所控制。在当时,罗马的势力虽然也开始进入这一地区,但影响还不大。班固的《汉书》,虽然写作时间稍晚,但他有关西域方面的材料主要来自《史记·大宛列传》。在《汉书》中,他记有黎轩和骊靬,但根本不知道大秦国。中国人最先知道大秦国的是班超。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和帝永元九年(97),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渡,而安息西界船人谓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及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年者。……海中善使人思土恋幕。数有死亡者。’英闻之乃止”。而最先把大秦国与犁靬联系起来的则是三国时魏人鱼駦编撰的《魏略·西戎传》和吴人谢承编撰的《后汉书》。《魏略·西戎传》写道:“大秦国,一号犁靬,在安息、条支西大海之西。……其国在海西,故俗谓之海西。”谢承《后汉书》也说:“大秦一名犁靬,在西海之西。”此后,晋袁宏的《后汉纪》、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和北朝北齐魏收的《魏书·西域传》等都有同样的记载。而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罗马在公元前1世纪中后期已经征服了塞琉古和托勒密王朝,地中海东部地区都落入罗马人之手成为它的行省。大秦与犁靬趋于一致。
            所以,从时间上说,《史记》、《汉书》上记载的黎轩、犁靬和骊靬是一回事,而《魏略》、《后汉纪》、《后汉书》记载的又是另一回事。虽然地区没变,但它们所属的国家已经发生变化。这就是说《魏略》、《后汉纪》、《后汉书》中记载的犁靬或犁革建能与罗马挂钩,但《史记》、《汉书》中记载的黎轩、犁靬和骊靬与罗马无关。因此,把《史记》、《汉书》中的黎轩、犁靬和骊靬与罗马联系起来,并以此为据把骊靬县说成是安置罗马战俘的地方显然是错误的。


            IP属地:上海6楼2013-03-11 17:21
            回复
              那重土木和鱼鳞阵怎么解释呢?
              无论是德效骞,还是哈里斯都将《汉书·陈汤传》中的下面一段话,即“土城外有重木城”,“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阵,讲习用兵”等作为论证有罗马人参加郅支活动的证据。认为修重木城的方法和用圆形盾牌连成鱼鳞形状防御的阵势只有古罗马军队采用,但实际情况并不如此。以重木城为例,用木造城在中亚和印度随处可见。
              据希罗多德记载,住在伏尔加流域的布狄诺伊人,即有一座木造的城市,称为盖洛诺斯。它的每一面城墙是30斯塔迪昂,城墙很高,而且完全是用木头建造的。而斯特拉波记载的帕利博特拉(即华氏城)更与重木城接近。作者这样写道:“帕利博特拉位于恒河和另一条河(今之宋河)的汇流处。城市长宽都为15斯塔迪昂,呈平行四边形,土墙外环绕着木制城墙,墙上凿有箭眼,可以从此射箭。”实际上,倒是罗马军队并没有修建木城的习惯,所以罗马史书上也没有这方面的纪录。
              至于夹门鱼鳞阵,则更与罗马的龟甲阵或龟形阵不同。罗马的龟形阵是这样一种阵势,即军队进攻尤其是攻城时,战士并肩前进,将盾牌高举过顶,防御敌人矢石。这种乌龟阵是罗马军队攻城时经常使用的一种阵势。
              而陈汤等所见鱼鳞阵则完全是防卫城门的士卒,因其依次排列,远远望去,好像鱼鳞而已。所以唐朝颜师古用“言其相接次形若鱼鳞”来解释鱼鳞阵。阵内士兵既不攻城,也不与汉军正面交锋,而一等汉军“射城门骑步兵,骑步兵皆入”。所以这种鱼鳞阵与罗马的龟形阵相去甚远,没有任何关系。


              IP属地:上海7楼2013-03-11 17:21
              回复
                综上可知,罗马军团与汉军交给手和把《汉书·地理志》上出现的骊靬城说成是西汉朝廷安置罗马战俘的城市,没有任何历史上的依据


                IP属地:上海8楼2013-03-11 17:22
                回复
                  那另一个问题,英国佬的dna检查报告是怎么回事?
                  尽管这份报告缺乏根据但是我们还是要探究一下


                  IP属地:上海9楼2013-03-11 17:22
                  回复
                    可能上面的英文论文让大家看的头痛不已,我也是毫无办法
                    幸亏,果壳网翻译了其中一个小截图,给大家看的更清楚明白一些:

                    注意这图和文字,大家可以看到意大利人在什么位置上


                    IP属地:上海11楼2013-03-11 17:25
                    收起回复
                      那么现在剩下的还有一个问题:即使父系dna不是来自罗马人,那么罗马战俘可能会携带随军妇女,这些妇女。。。。(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
                      放心这部分也有,依然是来自一篇2009年兰州大学的论文,知网上可下载全文,而且是中文的
                      我们再来看一下mtDNA,也就是母系的好了,摘录一部分如下
                      原作者马国荣



                      东亚南亚的单倍型高达96.6%更加纯种


                      IP属地:上海12楼2013-03-11 17:26
                      回复
                        结论:无论是父系还是母系,DNA测试均证明骊靬人其汉系血统还非常纯正,甚至比内地一些地区的比例还高
                        同样,史书(汉朝和罗马甚至在普鲁塔克的记载中明确地被指出克拉苏的儿子自杀身亡)也不支持这一说法
                        到此为止,该流言已经完全破解


                        IP属地:上海13楼2013-03-11 17:26
                        收起回复
                          有佛教徒为了证明因果投胎轮回都存在,还编了一个凯撒的第三个儿子入侵汉朝,全军覆没,在21世纪附体到一个农妇的身上,向那本书的作者娓娓道来罗马的往事。
                          而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灵魂存在,“弘扬佛法”


                          IP属地:江苏14楼2013-03-11 17:28
                          收起回复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3-03-11 17:30
                            回复
                              本期就结束了,欢迎大家关注下期-----二战波兰骑兵冲锋坦克的传奇故事


                              IP属地:上海16楼2013-03-11 17:4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