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华夭夭吧 关注:349贴子:22,590
  • 3回复贴,共1

[徐志摩诗集]..怨得 ..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怨得  


怨得这相逢  
谁做的主?——风!  

也就一半句话  
露水润了枯芽  

黑暗——放一箭光  
飞蛾:他受了伤  

偶然?真是的  
惆怅,哦何


1楼2007-07-16 14:04回复
    假如你读尽了诗人的作品,却不曾听过诗人的言语,你不算知道徐志摩!那我们这些仅诵其诗而不曾有幸闻其言的后来者,也许永远也不能真正地了解诗人!可这又算什么,1935年11月19日,徐志摩忌日这天,林徽因女士写了一篇《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文章传递出她对志摩的怀念:“去年今日我意外地由浙南路过你的家乡,在昏沉的夜色里我独立火车门外,凝望着那幽暗的站台,默默地回忆许多不相连续的过往残片,直到生和死间居然幻成一片模糊,人生和火车似的蜿蜒一串疑问在苍茫间奔驰……如果那时我的眼泪曾不住地溢出睫外,我知道你定会原谅我的。”在人间有过这样的红颜知己和刻骨的怀念,茫茫浮世的毁誉还有什么值得诗人置一笑呢? 
    他的勇气跟真诚我想即使在现在也少有!对今天的人来说,不要说是灵魂伴侣,可能还需要知道什么是「灵魂」,对不对?很多人都失掉了!或者还没把它发掘出来,所以没办法像他用一生的力量,花那么大精力,做尽所有奇怪的事情,去寻找一个他要的东西。我想这一点无论如何是会激励现代人、感动现代人的。 
    所以我相信能够打动人心的东西必有真实可感的情感在其中。徐志摩这个人的生命很短,也许正因为短暂所以来不及有穿帮的机会,来不及腐化等等!他活得头尾一致,虽然做了非常多荒谬的事!可是在这样一个人的生命里,多多少少唤起我们重新去想,我的人生、我要什么?(我们不敢想要所有人相信爱情的存在……)但什么才是我真正要的?我有没有勇气去要? 徐志摩的故事,在八十年前跟现在,都围绕著一个很大的道德的问题在。虽然到现在还是有很多卫道人士对徐志摩提出批判,可是我们要思考的是,像这样一个人为什么那么多人爱他?为什么他的太太张幼仪要原谅他?为什么林徽音这样一个才女一生跟他的情感都有著这样紧密的牵绊?再回到道德这个问题,我觉得有趣的事情是,那一代的人他们活在一个非常道德的社会,道德在人们的心里,然而我们在这个故事里看到了情感、看到了宽容,而现在的社会,道德已经瓦解了,没有道德存在的社会,但是道德在我们的嘴巴里。我们看到那么多外遇、婚外情,经过八十年之後,经济自由了,社会开放了,人们对道德问题的处理不见得更成熟。八十年前社会是封闭的,可是在少数人心里有花朵——有那对道德解放的花朵。因为出现了一个徐志摩,需要被那么多人来原谅,包括林徽音的先生梁思成,他始终把徐志摩当成一个大哥,绝不去触碰妻子胸口的痛处。


    2楼2007-07-16 14:08
    回复
      ..


      3楼2007-07-16 14:40
      回复
        同意!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4-12-15 18: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