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金口吧 关注:238贴子:1,431
  • 7回复贴,共1

槐山矶石驳岸寻访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到了金口,不能不去看槐山矶石驳岸。刚刚听到“驳岸”这个词的时候,隐约想到可能是长江岸边供船只停靠的地方,但不知有何等遗留使之成为湖北省著名文物保护单位。在百度上搜索方知道这是长江上仅存的一处古代航运建筑设施,建于明朝,距中山舰博物馆只有1公里。
金口是长江边上一座历史悠久的江南古镇。古时没有铁路,陆路交通没有行船那样便利,大江大河成为商旅往来、交通运输的要道。金口于是成为长江上的一处贸易集散地,有“小汉口”之称。然而金口镇江边不是沙滩,却是悬崖峭壁。这里暗礁密布,江流湍急,又有槐山石矶突兀江中,船只至此难以上行和停靠。不时有船只倾覆遇险。明朝嘉靖年间,地方当局筹资修建了一条长达200多米的三层驳岸,供过往船只行路拉纤和停靠,同时防止山体被江水冲刷。其建筑艺术的高超和坚固耐久,足以成为现代水利工程的楷模。这就是留存至今的“槐山石矶驳岸”。
目前槐山石矶驳岸被圈在驻长航军代处船舶大队修理所院内,不为人知。“风过无痕”到处打听,直到询问一位年高的长者才找到。该修理所守门人不明白这些石头有什么值得看的。
大江一行走进修理所,找到修理所后边,转过弯,一眼见到槐山下的滚滚长江。江上风起云涌、水流湍急,远处沙洲隐隐,近处矶石林立,恰似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所描述的情景:“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长江边上的槐山石矶驳岸
400多年前建造的矶石驳岸依然是那样气势雄浑,全长247米,蜿蜒横卧在水流湍急的槐山之下。从江面向上,驳岸分为三层,总高约9米,依山就势而筑,每层平均高度3米左右。三层驳岸就是三级纤道,每一层纤道都宽阔平整,拉纤行若坦途。最上层的纤道宽5米左右,宛若江边一条石头铺就的小街,街边临江一面还装有瓜棱式顶望柱130根,花岗岩雕凿的栏板129块,抱柱鼓石163块。
驳岸的纤道分为三层
根据江水涨落缓急,壁立的驳岸墙体设有“牛鼻式”缆石,以梅花桩式的结构嵌入,由下至上逐渐增多,共计222处,供船夫系缆;在第三级纤道平面内侧还凿有轴窝以便船夫撑篙。

今日游人可以沿着三层台阶一直走到江中的矶石上,亲历“大江东去、惊涛拍岸”的感受。这是在黄冈东坡赤壁无法领略的,那儿长江已经远离岸边,早已不是当年情景,再也见不到“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驳岸墙体采取一横一竖丁字错缝平砌的方法,以大块花岗岩长方条石构筑,壁面底层间有少量红砂石。在距驳岸南端100米处,第一、二级纤道中各建有一个宽1.3米,高1.8米的券顶式涵洞。两涵洞上下相通,深10余米,直入山体,其作用在于排泄山体渗水和便于上下纤道的通行。布局的合理,构造的精巧,极具明代雄浑大气的建筑风格。
槐山矶石驳岸,历尽多少长江之水的潮涨潮落,见证多少世间之人的悲欢离合。走在这些历尽沧桑的石头上,如何能不思潮澎湃、感慨万千!


IP属地:湖北1楼2013-05-05 13:08回复
    现在的小伢,有几多知道这矶石驳岸的历史由来哦,小时候长辈就说过,越长大越觉得难以割舍,虽然外面的世界着实色彩缤纷,但只要回到家里,就可以安稳的睡到大中午,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感觉啊,希望新城建设不要改变了这片宁静。


    IP属地:湖北2楼2014-01-15 20:47
    回复
      怎么去啊?到了博物馆怎么走?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9-24 13:37
      收起回复
        小时候经常去,还是我来补充一下,那三层石驳最下面一层有3米宽的缺口和二层想通,刚好停进去一个木船,这些石驳都是花岗岩和砂岩做的,非常坚硬耐磨,本来石驳的2端各有一个石龟的,石龟背上有雕刻的什么,我小的时候就没见过那石头龟背上雕的什么,有砍断的痕迹,估计是玄武什么之类的


        IP属地:湖北4楼2017-06-14 16:46
        回复
          好熟悉的地方,十多年没有去了,金口是我曾经住过10多年的地方。99~02年进口高中的有吗


          IP属地:广东5楼2020-07-09 14:12
          回复
            83至85在金口两年,那里的金口还非常热闹。


            IP属地:湖北6楼2021-11-21 18: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