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兹特克吧 关注:899贴子:3,277

征服——西班牙帝国的崛起 BY京虎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3-05-19 09:32回复
      2. 生命始于围城
       此刻,伊莎贝拉眼中所见并非荒凉的山野,而是君士坦丁堡雄伟的城墙。
       那一年,她两岁。
       那一天,教堂里,人们的脸上那种震惊和绝望的神情让她毕生难忘。
       一位侍女告诉她:在海的那一边,有一座千年不朽的名城落到异教徒手中。
       君士坦丁堡,罗马帝国的最后绝响。
       许多年以后她才明白,为什么人们对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如此的震惊和绝望。
       公元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将首都从罗马迁往君士坦丁堡,从此这里成为罗马帝国的中心和罗马之魂。君士坦丁一世颁发承认基督教的米兰诏书,使得基督教在不到100年间从少数人的宗教变成为地球上最大帝国里居支配地位的法定宗教。那份借他之名伪造的《君士坦丁赠与契约》引发了历经千年的教皇与世俗皇权之间的权力斗争。
       君士坦丁堡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它控制来往亚、欧的路线和由地中海进入黑海的航道,拜占庭帝国虽然疆土日渐枯萎,但只要君士坦丁堡在,就能够像死而不僵的百足之虫一样,在罗马帝国的余辉中招摇着。
       1100年间,君士坦丁堡靠着险要的地形和坚实的城墙,除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所导致的城陷和收复之外,从来没有被外敌攻陷过。
       1451年,也就是伊莎贝拉出生的那一年,19岁的穆哈默德二世成为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年轻的穆哈默德二世要继承他曾祖父巴耶塞特没有完成的愿望:征服君士坦丁堡。
       经过两年的准备,1453年,穆哈默德二世举倾国之军,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面对20万奥斯曼大军,君士坦丁堡守军不过7000人,而西欧各国均做壁上观。
       经过将近两个月的惨烈的攻防战,5月29日城陷,拜占庭帝国最后一位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殉国。
       对于西欧诸国来说,东正教的中心君士坦丁堡算不上什么圣地,党同伐异,在很多天主教徒眼中,东正教比伊斯兰教好不到那里去。这次君士坦丁堡围城,西欧没有出兵援助,并不是因为西欧诸国不顾手足之情。很久以来,教廷一直向君士坦丁堡伸出橄榄枝,希望两教合一,但始终因为君士坦丁堡方面的不配合而流产。包括在此次围城之前,教廷再次提出合好的建议,君士坦丁十一世没有意见,可是君士坦丁堡的老百姓不干,以为坚城不破,现在城破了,教堂改成清真寺,一半居民成了奴隶,在西欧人眼中,这就是上帝对他们的惩罚。
       但是上帝忘了一点,君士坦丁堡是西欧通向世界的关口。奥斯曼帝国拿下君士坦丁堡,就锁住了关,从此西欧就与世隔绝了。


    3楼2013-05-19 09:34
    回复
         15世纪人们眼中的世界,分为东方和西方,而连接东方和西方,正是拜占庭帝国的故地。
         罗马帝国衰落之后,伊斯兰势力乘势撅起,从阿拉伯半岛出发,西到伊比利亚半岛,东到中亚,北到地中海,尤其是占据了欧亚大陆的中间部位,在地利上占尽先机。基督教偏安于西欧,他们和亚洲的交流,尤其是贸易通道,都控制在穆斯林手中,亚洲的货物被穆斯林一倒手,价格涨了300%,超出了普通百姓的承受能力。
         西欧这块土地并非乐土,从罗马帝国衰亡到公元1200年,由于通道被穆斯林控制,欧洲只能自成体系地封闭性发展,它的人口逐渐达到它所能承受的极限,环境也被日益增多的人口的生存的需要而破坏得不成样子,土地成为西欧最值钱的东西,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线之下,由于长期的封闭,整个社会如同一潭死水,没有一点活力。欧洲,是当时的地狱。
         蒙古帝国的横空出世,为打开这个死结带来了希望。蒙古铁骑横扫中亚,使得商道重开,欧亚再次一体。但是,蒙古旋风来得快去得也快,蒙古王公们很快变成了伊斯兰教的俘虏,从中亚到中东,很快又成为穆斯林的世界,欧洲依旧被排挤在世界中心之外。
         1348年,黑死病光临欧洲,解决了欧洲几乎所有的难题。在三年之内死了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后,欧洲的耕地到处都是,环境得以恢复,劳力短缺迫使人们不得不求助于技术的进步。从死神的阴影中走出之后,欧洲人不再甘心于从前那种听天由命的生活,而是有了追求和渴望。
         与此同时,和过去几个世纪一样,欧洲又开始了旧的轮回,人口增多,不得不破坏环境,就在迫切需要走出封闭之时,君士坦丁堡陷落,地中海的贸易通道完全被穆斯林控制,欧洲成了三面环水,一面被伊斯兰世界压制的孤岛。
         东征,欧洲没有能力。
         坐以待毙,欧洲并不甘心。
         欧洲的有识之士开始认真地思考,是否能够开辟另外一条通往亚洲的道路。一个曾经被认为是天方夜谭的假说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跨过一望无际的大洋,就能够到达亚洲。
         于是,整个欧洲的眼光聚集在伊比利亚半岛,希望西班牙能够承担起破茧而出、拯救基督教世界的重任。
         然而,为这个使命而生的人此时却身陷围城。


      4楼2013-05-19 09:35
      回复
          3. 围城和走出围城
           伊莎贝拉的名字来自她的母亲、葡萄牙的伊莎贝拉。这位伊莎贝拉公主的父亲是老王爷约翰一世最小的儿子、现任国王阿方索五世的叔叔,母亲是约翰一世私生子的女儿,从血缘上讲,葡萄牙的伊莎贝拉公主的父母是近亲结合,叔叔娶了亲侄女。这种在中国人眼中实属乱伦的结合在很大程度上是西班牙的传统。
           卡斯蒂利亚国王约翰二世继位时不到两岁,他的49年统治是卡斯蒂利亚诸多的不幸之一。约翰二世对国事毫无兴趣,事无巨细都交给宠臣鲁纳。鲁纳曾经极力收复格拉纳达,但约翰二世对此毫无兴趣,扶持优素福四世上台,换取格拉纳达的进贡。
           约翰二世的叔叔斐迪南在他幼年时和他母亲一起监国,1412年阿拉贡国王马丁去世后没有合法继承人,作为阿拉贡公主之子,斐迪南成为阿拉贡国王。他死后,儿子阿方索、约翰相继出任阿拉贡国王,女儿玛丽亚嫁给了堂弟约翰二世,成为卡斯蒂利亚王后。
           约翰二世和比他大九岁的堂姐有四个子女,只有儿子亨利四世活到成年。亨利四世15岁的时候,和比自己大五岁的堂姐、阿拉贡国王约翰二世的长女、纳瓦拉的布兰诗成亲。
           欧洲的王室们就是这样反反复复地血缘联姻。
           1445年,玛丽亚王后去世,约翰二世心里非常烦恼。
           烦恼的原因是王储结婚多年,王妃一直没有怀孕。第二年,王储和王妃以婚姻不完美为由,经教皇批准离婚。为了王国的继承权不会落到阿拉贡手中,约翰二世决定再婚,让新王后为王国生出继承人来。
           在询问了鲁纳的意见之后,1447年,葡萄牙的伊莎贝拉成为卡斯蒂利亚的新王后,这一年,约翰二世42岁,伊莎贝拉19岁。4年后,1451年4月22日,卡斯蒂利亚公主伊莎贝拉出世。
           小公主的出世给了年轻的王后一个翻身的机会。
           鲁纳左右着国王的一切,包括这场婚姻,鲁纳认为他既然能控制国王,也同样能控制年轻的王后,他甚至开始限制国王和王后在一起的时间。王后对此狠得咬牙切齿,但是国王从小就信任和依赖鲁纳,无论枕边风怎么吹,国王就是不听。
           小伊莎贝拉的出生让王后的腰板硬了起来,王国终于有了第二位继承人了。试图说服国王的路程是艰辛的,加上产后,王后患了严重的抑郁症,几乎自杀了。
           国王终于转意了,答应雇用维维拉为财政大臣。鲁纳得知后,派人谋杀了维维拉。
           王后给了国王一个理由,鲁纳被赐死,这场斗争,王后获得全胜。
           可惜,胜利是暂时的。


        5楼2013-05-19 09:35
        回复
             1453年底,王后又生下了一位王子,命名阿方索。子女双全,但是伊莎贝拉王后却高兴不起来,自从鲁纳死后,国王的健康急剧恶化,于半年后去世。
          约翰二世去世后,按继位顺序,亨利四世成为国王,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放逐继母和同父异母妹妹弟弟。他将母子三人软禁在阿雷瓦洛的城堡里。
          三岁的伊莎贝拉从高高在上的公主变成了灰姑娘。阿雷瓦洛的生活是艰苦的,缺衣少食,甚至三餐不继。在伊莎贝拉的回忆中,阿雷瓦洛的夏天非常热,冬天非常冷,烈烈的风常年吹着。母亲的精神状况日益恶化,认为这一切都是鲁纳的鬼魂在作怪,最后变成了精神病人。
          形同囚徒的伊莎贝拉无法接受正规教育,她的老师是神父们,一位又一位的老师不停地为她灌输信仰,使得圣女贞德成为她的偶像,让一个梦想在她心中扎根:去收复祖先失去的王国格拉纳达。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在与世隔绝的阿雷瓦洛,伊莎贝拉渡过了艰苦的7年,这7年,她失去了其他同龄人的许多快乐,唯一比他们多的就是日益坚定的信仰。
          1461年,国王诏书到了阿雷瓦洛,下令伊莎贝拉和阿方索离开阿雷瓦洛,来到王廷,和王后一起生活。
          亨利四世于1455年再婚,新王后乔安娜16岁,是葡萄牙老国王爱德华的遗腹子,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的妹妹。成亲6年之后,乔安娜终于怀孕了。亨利四世大喜之下,对弟弟妹妹网开一面,让他们离开阿雷瓦洛,生活在王宫里。
          10岁的伊莎贝拉走出阿雷瓦洛城堡,白衣素颜,浑身上下唯一的饰物是胸前的十字架。
          伊莎贝拉走出了那座城,走向一座城,她的最终目标是另外一座城,在进入这座城之前,她绝对不会回到阿雷瓦洛。
          阿雷瓦洛的狂风吹动着伊莎贝拉胸前的十字架,瘦弱的少女握住欲飞的十字架,走出围城,去围另外一座城。


          6楼2013-05-19 09:35
          回复
              4. 国家利益的祭品
               从阿雷瓦洛的城堡来到塞戈维亚的王宫,对于伊莎贝拉姐弟来说,是从地下来到天上。从缺衣少食到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乔安娜皇后和姐弟俩的母亲同为约翰一世的孙女,因此是两人的堂姑,对两个人还算不错,这段时光对两个人来说是非常幸福的。
               但是,当乔安娜生下女儿胡安娜后,一切都改变了。
               胡安娜的诞生,打消了亨利四世的一块心病,42岁的他终于有了能够继承王位的自己的骨肉。
               但是,贵族们从窃窃私语到公然反抗,因为胡安娜不是亨利四世的孩子。
               16岁的乔安娜从里斯本来到塞戈维亚,虽然丈夫比她年长20岁,但她成为伊比利亚半岛上最大的国家的王后。除了荣华富贵之外,这段婚姻对于她的祖国葡萄牙来说是至关重要,因为她的堂姐、前任皇后伊莎贝拉已经失势,葡萄牙的未来寄托在她的身上。
               当时,伊比利亚半岛上演出的是三国演义。实力和地盘最大的卡斯蒂利亚居中,葡萄牙位居大西洋沿岸,一面临海,三面和卡斯蒂利亚接壤。地盘仅次于卡斯蒂利亚的阿拉贡位居地中海沿岸,另一面和卡斯蒂利亚接壤,北面隔着比利牛斯山脉和法国接壤。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两国中间还有一个小国纳瓦拉,另外就是南部的穆斯林王国格拉纳达,靠着几个基督教王国之间的矛盾和靠给卡斯蒂利亚进贡而生存。
               八个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西班牙到了统一的时刻,能够一统伊比利亚天下的只有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虽然两国君主是一家人,但西欧的封建制度讲究的是你是我的臣属但你的臣属不是我的臣属,阿拉贡王室虽然在卡斯蒂利亚有大批的产业,但成为阿拉贡国王就必须为阿拉贡的利益服务。
               亨利四世的叔祖加姥爷斐迪南在哥哥去世后,把卡斯蒂利亚王位让给了侄子加女婿约翰二世,1412年他舅舅阿拉贡国王马丁去世,不知为什么他对当国王又有兴趣了,经过一番竞争,他继承了阿拉贡王位,成为阿拉贡的斐迪南一世,使得血缘关系本来就很近的两国王室成为一家人,也使得约翰二世一直面对阿拉贡王室对卡斯蒂利亚王冠的觊觎。他不仅要有继承人,而且还有保证继承人也有继承人,才能保证统一西班牙的是卡斯蒂利亚,这就是他为什么续娶葡萄牙的伊莎贝拉的原因。
               娶葡萄牙的公主,不仅能够确保无后顾之忧,而且将来还有可能导致两国合并,通过王位继承权来实现两国合并是西欧的一个传统,而且阿拉贡已经捷足先登。


            7楼2013-05-19 09:36
            回复
                 斐迪南的爷爷、卡斯蒂利亚的特拉斯塔玛拉王朝开国君主亨利二世是勃艮第王朝倒数第二位君主阿方索九世的私生子,在卡斯蒂利亚内战中击败并杀死弟弟、国王彼得,取得了王位。
                 亨利二世将女儿埃拉诺嫁给了纳瓦拉国王查尔斯三世,结束了两国的敌对状态。埃拉诺的长女布兰卡后来成为纳瓦拉的女王。布兰卡嫁给了阿拉贡国王马丁的儿子,西西里国王马丁,两人只有一个儿子,在幼年时夭折。马丁死后,布兰卡守寡十年,与1419年改嫁斐迪南的次子约翰,等于约翰娶了舅妈。1441年布兰卡死后,纳瓦拉王位应该传给她唯一的儿子查尔斯,但约翰不让儿子继位,自己当上国王,1458年阿拉贡国王阿方索五世去世,约翰继承了阿拉贡王位,成为阿拉贡的约翰二世,就这样阿拉贡吞并了纳瓦拉。
                 在这种情况下,亨利四世必须靠联姻和葡萄牙结盟。
                 青春活泼的乔安娜进了洞房才知道,亨利四世根本不算男人。
                 为了和阿拉贡争夺纳瓦拉,亨利四世娶了布兰卡和约翰的长女布兰卡二世。13年后,时为王储的亨利四世要求离婚。
                 王室的婚姻不是儿戏,但亨利四世的条件很充分,布兰卡到现在还是处女。此事闹到罗马教廷,取证发现布兰卡确实是处女,塞戈维亚的一位妓女作证:亨利四世的性功能没有问题。
                 这种情况可以解释为被巫术影响的婚姻不完美,于是教皇批准离婚。布兰卡被送回纳瓦拉,随即因为没有完成和亲的政治任务,被父母投进监狱。两年后,成为国王的亨利四世迎娶乔安娜。
                 乔安娜发现亨利四世不仅阳萎,而且还是同性恋。
                 1767年,普鲁士宰相在劝说国王的妹妹威廉明娜公主嫁给从未见过面的荷兰王子威廉五世时是这样说的:“最称职的公主们生下来就是国家利益的祭品。”


              8楼2013-05-19 09:36
              回复
                  6. 从丑小鸭到白天鹅
                   11岁的阿方索也算劫后余生了,因为威胁到胡安娜的地位,一年多前差点让乔安娜毒死。现在苦尽甘来,近亲结婚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就等着将来继承王位了。
                   几天后,亨利四世食言:女儿不许给你了。
                   虽然阿方索的王储称号还在,有异心的贵族们有个借口了,把阿方索拐出塞戈维亚,拉起一支大军,公然称王造反。
                   造反的贵族并非真心拥护阿方索,而是出于两个原因,一是亨利四世治国无方,尤其是颇受摩尔文化影响,不思收复格拉纳达。二是阿方索年幼,容易控制。
                   1467年,叛军和王军相遇奥尔梅多,王军取得胜利。但叛军暗渡陈仓,乘着首都空虚,偷袭塞戈维亚,将伊莎贝拉救了出来。
                   在此前的内战中,处于亨利四世控制之下的伊莎贝拉保持中立,支持阿方索出任阿斯图里亚斯王子,但反对他造反。一旦飞出牢笼,马上和弟弟会合,成为造反派。
                   国王的军队节节紧逼,伊莎贝拉和阿方索准备重振旗鼓,没想到流行了一百多年的黑死病又回到伊比利亚半岛,阿方索死于鼠疫。叛军马上拥立伊莎贝拉为女王,在他们眼里,伊莎贝拉为了王位会不惜一切代价,因此很容易成为傀儡。
                   可惜,他们都看走了眼。
                   伊莎贝拉立即向亨利四世输诚,作为条件,亨利四世封伊莎贝拉为阿斯图里亚斯公主,使她成为王储,但伊莎贝拉的婚姻必须由他来决定。
                   伊莎贝拉在三岁的时候就订过婚了,父王把她许给阿拉贡的斐迪南。
                   斐迪南由约翰二世第二任王后所生,六年后亨利四世悔婚,把伊莎贝拉许给了比她大20岁的约翰二世的长子查尔斯,但这桩婚事因为约翰二世的反对而作罢。
                   在卡斯蒂利亚发生兄弟之间的内战之前,阿拉贡也发生了内战,约翰二世和查尔斯父子失和到了兵戎相见的程度。
                   约翰二世于1447年再婚,娶了一位卡斯蒂利亚贵族之女,几年后斐迪南出生,新王后说话开始硬起了。约翰二世从儿子手中夺走纳瓦拉,已经引起儿子的强烈不满,眼看后妈幼弟威胁到了自己的继承权,查尔斯一怒之下在伊莎贝拉父亲的支持下造反,结果兵败被捕,同意在父亲有生之年不谋求王位,跑到那不勒斯的大伯阿方索五世处避难。
                   阿方索五世握有阿拉贡、那不勒斯、西西里王冠,1458年阿方索五世去世,阿拉贡王位留给弟弟约翰二世,把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的王位传给侄儿查尔斯。
                   查尔斯不当那不勒斯和西西里国王,他要求父亲把纳瓦拉还给他。约翰二世把大儿子关进监狱,不久放了出来,1461年查尔斯的继母下毒,毒死了这位悲剧王子,使自己的儿子斐迪南成为王位的继承人。查尔斯死后,纳瓦拉人拥立被约翰二世长女、亨利四世前妻布兰卡为女王,约翰二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毒死了女儿布兰卡,断绝了纳瓦拉王国的独立梦。
                   没有靠伊莎贝拉的婚姻夺下纳瓦拉,亨利四世转而加强卡斯蒂利亚和葡萄亚的联盟,1464年打算让伊莎贝拉和堂兄、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结婚,安排两人见面,伊莎贝拉一看阿方索五世比自己大了将近20岁,拒绝了。
                   伊莎贝拉16岁的时候,亨利四世也不管国际利益了,把她许给了自己宠臣的弟弟,这人43岁了,伊莎贝拉当然不肯了,可是宠臣在国王那里说话管用,国王哥哥说了,必须嫁,这是旨意。
                   如笼中鸟的伊莎贝拉同意不同意都一样,新郎从封地赶来成亲,伊莎贝拉能做的就是天天向上帝祈祷:主呀,别让我嫁给老头吧。
                   主在天上听到了伊莎贝拉的祈求,新郎病死在半路上了。
                   成了阿斯图里亚斯公主,伊莎贝拉从丑小鸭到白天鹅,成了欧洲最诱人的女大款了,因为她的嫁妆是一个王国,而且是一个大王国。
                   亨利四世旧事重提,希望伊莎贝拉嫁给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然后把女儿胡安娜嫁给葡萄牙王储约翰,因为葡萄牙有王储了,伊莎贝拉的孩子就不会继承葡萄牙王位,将来两国就能够由胡安娜夫妻统治。
                   此外,法国国王路易十一为他弟弟查尔斯提亲,能够和法国联姻,就能够对阿拉贡产生战略包围,对卡斯蒂利亚非常有利。英国也来了人,希望伊莎贝拉能成为未来的英国王后,这样卡斯蒂利亚可以获得海外强援。
                   阿拉贡的约翰二世坐不住了,不管伊莎贝拉嫁给谁,阿拉贡都有亡国之虞,唯一的破解之法,是让儿子斐迪南娶伊莎贝拉。
                   外表羞涩而与世无争的伊莎贝拉顿时成了伊比利亚半岛各国和英法博弈的中心。


                11楼2013-05-19 09:38
                回复
                     由于胡安娜的身世问题,大多数贵族支持伊莎贝拉继位,1475年,24岁的伊莎贝拉成为卡斯蒂利亚的女王,和斐迪南共同治理卡斯蒂利亚。
                     为了夺回王位,胡安娜嫁给亲叔叔阿方索五世,双方连手,打算夺回卡斯蒂利亚王冠,并获得法国的支持。
                     1476年,斐迪南在塔鲁战役中击败葡萄牙和拥护胡安娜的贵族联军,阿方索五世从卡斯蒂利亚撤军。1479年,双方休战,卡斯蒂利亚承认葡萄牙在大西洋上的权威,葡萄牙承认伊莎贝拉的王位,伊莎贝拉和斐迪南长女将嫁给葡萄牙王储。
                     教皇宣布胡安娜和阿方索五世的婚姻属于乱伦,无效。胡安娜待在葡萄牙,1530年死于里斯本。
                     同样在1479年,约翰二世去世,斐迪南成为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西班牙诞生了。
                     伊莎贝拉没有选错人,在神圣的事业上,斐迪南和她志同道合,不知疲倦地为了她的事业而奋斗。
                     其后十年,伊莎贝拉和斐迪南做了两件事,一是蚕食格拉纳达,二是建立宗教审判所。
                     宗教审判所虽然在今天臭名昭著,但是对于新生西班牙来说,它起到了树立忠诚和信仰的作用。
                     那一代后来被称为征服者的西班牙人,很多人出身穷困、目不识丁,他们粗鲁贪婪,在去国万里的新大陆九死一生,能够让他们支撑下去的除了对财富的贪婪外,更重要的是对上帝的信仰。没有这种坚定的信仰,西班牙人是不可能征服新大陆的。这种信仰的存在,正是宗教审判所的功劳。
                     除了无比坚定的信仰之外,那一代征服者们还有着对西班牙王室绝对的忠诚,纵然有万里开疆之功劳,国王一纸诏书,哪怕是剥夺了他们拥有的一切,他们都心甘情愿地服从。绝无仅有的一次叛乱,也很快平息了。和本土相隔大洋,征服者和后来的移民没有裂土封王、成为新朝贵族之念,也是因为宗教审判所和对伊莎贝拉的崇敬,那种圣女的光辉让他们不做非分之想。
                     伊莎贝拉已经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被改称为天主教的伊莎贝拉,这个称号她当之无愧。
                     十年磨剑,1491年西班牙大军云集格拉纳达。一场意外的大火并没有动摇伊莎贝拉和斐迪南的决心。
                     80天后,白色圣达菲建成了。西班牙王廷正式驻扎在圣达菲。
                     格拉纳达苏丹穆哈默德十二世彻底绝望了,他终于明白了一点: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天主教的伊莎贝拉收复格拉纳达。


                  13楼2013-05-19 09:41
                  回复
                      二、碰撞的前夜
                    1. 两万多颗心脏
                    收复格拉纳达,成为基督教世界的一场盛典。
                       五年前,也曾经有一场盛典。但不是发生在欧洲、非洲或者亚洲,而是在伊莎贝拉和哥伦布们一无所知的另外一个世界,隔着浩瀚无际的大洋,还有一个广阔的大陆。
                       西历1487年,按阿兹特克人的叫法,是第八芦苇年。
                       阿兹特克帝国第八位皇帝阿维索托在卫士的前呼后拥中走出宫殿,广场的四周已经挤满了人,帝国首都特诺兹提朗的居民倾城而出。
                       在鼎沸的人声中,阿维索托脸色庄重地走向大神殿。看到皇帝的仪仗,阿兹特克人很快安静下来,阿维索托在心里对此非常满意,但脸上表情不变,径直来到御座,坐了下来。
                       刚刚完工的大神殿在阳光下显得无比的雄伟,一年前阿维索托登基后,马上着手对大神殿进行扩建,工程结束后,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
                       从大神殿脚下一直延伸到城外,排起了一条几公里的长龙,阿兹特克武士们押送着祭品:俘虏和各城镇进贡的年轻人。服下药物的祭品们表情冷漠地安静地等待着命运的降临。
                       阿维索托从长龙中收回目光,停留在身边的一个少年脸上。少年此时正热情地望着金字塔神殿的顶部。
                       “蒙特苏马。”阿维索托一声呼唤。
                       少年听到了,连忙从侍从手中接过一个玉盘,恭恭敬敬地端到阿维索托面前。阿维索托把手指伸入盆内,然后抹在额头上。
                       皇帝的额头一片血红。
                       少年把那盆鲜血使劲地洒在广场上,神殿顶部,一位高大的祭司敲响了巨鼓。
                       四名祭司每人抓起长龙的第一个祭品的一肢,把他抬起来放到祭祀石上,另外一名祭司一刀划开祭品的心脏,然后用手把还在跳动的心脏抓出来,放在蜂鸟神像前,其余祭司拿起刀来,把祭品大卸八块,然后将尸骨从神殿上扔下来,鲜血沿着神殿的台阶向下流淌着。
                       广场四周的人们欢呼起来,祭司们开始祭祀另外一名祭品。
                       等阿维索托再度站起身的时候,太阳刚刚落山,不仅大金字塔四面台阶上全部铺满了断肢残骸,而且广场早就血流成河。阿维索托心里隐隐有一丝遗憾,因为还有数百名祭品来不及上金字塔。
                       不过他的遗憾很快被人们的欢呼声冲走了,换来无比的喜悦,他相信,这次庆典会在阿兹特克历史上留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笔。在过去的20天里,平均每天给太阳神献上一千颗心脏,对于这场一共两万多条生命的祭祀,太阳神一定非常满意,会保佑阿兹特克帝国继续扩张,统一墨西哥。
                       第八芦苇年对于阿维索托来说,是非常幸运的一年,不仅因为大神殿修建工程顺利完工,更因为长期以来笼罩着帝国的阴影终于消失了。
                       帝国的首位首席顾问特拉卡里拉以90岁高龄辞世。从1427年起,特拉卡里拉担任帝国首席顾问长达60年,历经五位皇帝,从1440年开始,他是阿兹特克帝国真正的掌权者。阿维索托之所以能够取代哥哥蒂索克,登上帝位,全靠这位大伯的恩准,在这位帝国缔造者面前,阿维索托战战兢兢,如芒刺在背。
                       今年,这位以巨翼笼罩帝国的雄鹰终于落地了,首席顾问的位子由特拉卡里拉的次子特力波坦卡特兹继承。特力波坦卡特兹和特拉卡里拉一样勇冠三军,但他没有特拉卡里拉的智慧。阿维索托知道,阿兹特克帝国终于是他的帝国了。
                       满怀兴奋的阿维索托准备走了,可那位被称为蒙特苏马的少年还在入神地看着被鲜血覆盖的金字塔。阿维索托心里突然涌起了一丝不详的预感,感到一种遥远的威胁。
                       蒙特苏马二世是阿维索托的大哥、第六位皇帝阿萨雅卡特尔的长子,按照阿兹特克帝国兄终弟继的传统,作为幼弟的阿维索托,将王储也就是大将军、被称为特拉科奇考卡特之位授予了蒙特苏马二世。
                       阿维索托边往宫中走,边思索着,到底什么人能够威胁蒸蒸日上的帝国?
                       等到他置身凉爽的宫殿之中,脱下为庆典所穿的礼服,从妃子手中接过一杯“苦水”时,帝国的所有敌人都被他考虑遍了,没有发现哪一个能对帝国构成致命的威胁,难道真像人们所传说的,越过玛雅人的土地、穿过南边的森林和沼泽,有另外一个强大的帝国?
                       阿维索托来到窗前,看着南方,心意已决:挥军南下。
                       窗外,遥远的南方,阴云密布。


                    15楼2013-05-19 09:44
                    回复
                        3.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一万两千年前,一小群饥饿的猎人,在远东追踪动物的足迹,在冰天雪地里不知走了多久。
                         突然,眼前的世界让他们为之目瞪口呆:数不清的大小动物在广阔的原野上悠闲地走动着,似乎根本没有察觉到猎人的存在。
                         一位猎人小心翼翼地接近一只动物,可是动物根本就不躲避,猎人抡起石斧,一下子打得动物脑浆迸裂,其他动物见状还是不逃走,其他猎人纷纷动手,不多时,被打死的动物遍地都是。大家就地生火,烤熟猎物,平生第一次吃到站不起来的程度。
                         这片土地对于经常忍饥挨饿的远古的猎人们来说,是真正的天堂。那些动物从来没有和人类这种狡猾的生物接触过,因此对人类的狩猎毫无防范能力。经过白令海峡陆桥来到新大陆的猎人们从此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地球气候的变化,导致白令海峡路桥消失,短暂相连的两个世界再一次分开了,其后一万年间彼此隔绝,同源的人类在不同的大陆按照不同的社会模式和文明进程发展着。
                         人类第二次走出非洲,就是因为追踪猎物,有的人在中途停下了,有的人继续前进。在欧洲大多数地方还荒无人烟的时候,人类已经来到新大陆。
                         旧大陆的动物已经和人类共存了几万年。人类的狩猎技巧在不断地进步,旧大陆的动物们的逃生本能也在不断进步,双方处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长期竞争之中。由于长期的隔绝,新大陆的动物们在没有人类这个天敌的存在下生活了无数代,当它们骤然面对狩猎技巧已经很成熟的猎人时,不仅毫无防范之力,而且在它们还没有练出有效的逃生本能之前,已经被人类灭绝了。
                         当欧洲人来到新大陆之时,在战争艺术、科学技术和文明程度方面,他们和土著居民之间的区别,和土著居民的祖先来到新大陆时,和土著动物之间的区别,有什么不同?
                         也许可以用一句当代流行语来回答:出来混的,迟早要还的。
                         文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迫于所处的环境。旧大陆的居民相对来说,所拥有自然资源越来越短缺,迫使他们不得不定居,过农业和畜牧业生活。有了固定的活动范围后,才有了社会形态,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明。战争、艺术、科学、技术等等,都是因为有了各自的一亩三分地之后,才逐渐出现的。
                         对于新大陆的人类来说,由于有丰富而又拾手所得的动物资源,他们没有定居的必要,也没有种庄稼、驯化野生动物的欲望。丰富的自然资源,让他们快速繁殖,也快速扩散,在两千年之内,从北到南,迅速扩展到整个大陆。与此同时,旧大陆的许多地方,还没有出现人类的足迹。
                         再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也经不住滥捕滥杀,由北而南的人越来越多,动物则越来越少,等到人们发现再南就是大海之时,新大陆的中型以上的动物已经如数灭绝了,导致新大陆无法发展出旧大陆那样的畜牧业,也没有可提供畜力的牛马驴等,唯一能够借力的是南美州的羊驼,但羊驼不仅负重小,而且无法承载人,于是贵为印加皇帝,也只能坐由人抬的轿子。而马匹,则成为欧洲人对付土著居民的一大武器。
                         定居得晚,美洲大陆土著居民的文明程度自然落后于旧大陆,阿兹特克帝国还处于石器时代,印加帝国虽然进入青铜时代,但没有发明文字。虽然只是一两千年的区别,放到物种进化的历史长河中不过朝夕之间,但对于一个民族和一群民族来说,这个朝夕之间是能够决定生存与灭亡的。
                         文明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和人口数量有关,美洲大陆的人口除了北美之外,并不比旧大陆稀薄,在某些地区的密集程度甚至超过了旧大陆,这里的文明进展程度的缓慢一方面由于定居过晚所致,另一方面是由于文明在这里并非一脉相传,而是出现了断层,曾经风华绝代的玛雅文明突然衰落,然后走向灭亡,其后的文明几乎没有继承玛雅文明的光辉成就,而几乎是以从头开始的方式自行发展起来的。
                         玛雅文明,如同繁华一梦。


                      17楼2013-05-19 09:48
                      回复
                          4. 文明的尽头
                        公元前一千年左右,中美洲出现了美洲大陆的第一个文明:奥尔梅克文明。奥尔梅克文明创造了文字,公元前500年时,奥尔梅克文明被玛雅文明所取代。
                           玛雅文明是在城邦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文明,和古希腊文明极为相似。但和古希腊文明不同,玛雅文明是人类文明历史中的一个怪胎,其原因是因为这是一个失落的文明。在欧洲人到达美洲大陆之时,玛雅文明已经衰落四百年之久。
                           人类历史上有很多衰落的文明,拥有那些文明的民族或者被其他民族同化、自己消亡了,或者继承下来很大部分,使他们依旧处于比较先进的文明水平。而玛雅文明则不同,玛雅文明衰亡了,可是玛雅人依旧定居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和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等地,在欧洲人到来的时候,玛雅人虽然屈服于阿兹特克帝国,但他们作为一个民族群体,并没有被同化。然而,玛雅人不但再没有能够创造他们辉煌的文明,而且几乎回到了刀耕火种,他们的文明相对地被很彻底地抛弃了。
                           美洲大陆后来兴起的其他文明,比如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和玛雅文明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例如阿兹特克文明还处于绘图阶段,印加文明连文字都没有,是靠结绳记事,而玛雅文明已经有一套复杂的象形文字。玛雅文明在历法、数学和天文上超过了同期的其他文明,在当时非常超前,他们的历法和现在使用的公历只有极其微小的差距。
                           美洲大陆出现过的其他文明,除了在艺术上值得一提之外,在其他方面都远远落后于玛雅文明。玛雅文明的成就并没有被后来的文明所吸收,而是像风一样消失了。
                           玛雅人曾经长期统治中美洲和北美,但是在公元九世纪到十世纪的一百多年间,在没有外敌的情况下,盛极一时的玛雅文明突然衰败,尽管还有以尤卡坦半岛的奇琴伊察为代表的后古典期文明,但玛雅文明还是以直线的方式走向灭亡。
                           玛雅文明的突然消亡,以及它和美洲其他文明相比的高度先进性,引起了各种猜测,其中最多的是认为玛雅文明并不是美洲本土衍生的文明,而是一种外来文明。以色列“失亡的十族”、《圣经》里亚当的子孙、北欧海岛人、匈奴人、中国人、印度人、古埃及人、叙利亚人、腓尼基人、斯基太人、澳洲人、马达加斯加人、鞑靼人都曾被当作玛雅人可能的祖先。最大胆的设想,是所谓的“玛雅文明外星说”,即外星人曾像神一样降临中美洲,创造了不可思议的玛雅文明。有人说他们是来采矿,那些金字塔就是他们的仓库。
                           消失的玛雅文明,成为有学问又有想象力的人们的一剂常用的春药。
                           如果玛雅文明没有衰亡,而是继续发展的话,当欧洲人来到美洲之时,双方是势均力敌,还是主客倒置?
                           阿兹特克文明也好,印加文明也罢,哪怕是继承了玛雅文明的一点皮毛,在欧洲人面前也不至于这么不济。
                           可是,对于被玛雅人压迫和剥削的民族来说,玛雅文明的衰落是天意,他们是不会像对待教科书那样去继承,因为他们不是玛雅文明的征服者,而是从玛雅文明中挣脱出来的被解放者,玛雅文明对他们来说是悲惨的过去,应该被彻底抛弃。类似的情况在旧大陆也存在,但旧大陆不同的文明相互交流和融合,因此很难出现文明的消失。美洲大陆因为天然条件,不仅和旧大陆隔绝,而且中美和南美也相互隔绝,像玛雅文明这样的过于先进的文明,在这片土地上很难找到继承人。
                           玛雅文明的衰亡之谜在很大程度上得自于炒作,因为资料的缺乏,给人以玛雅文明凭空消失的假象。其实,玛雅文明的衰亡起因于各城邦的内战,内战的原因在于资源。
                           对危地马拉高地玛雅文明中心的分析表明,八世纪当地的人口密度相当于19世纪中叶的中国,以美洲大陆当时的经济条件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不能养活这么多人口的。解决这个问题,19世纪的中国靠的是太平天国,而8世纪的玛雅则付出文明衰亡的代价。
                           今天的世界,是不是另外一个玛雅?


                        18楼2013-05-19 09:50
                        回复
                            7. 帝国如花
                          有了特诺兹提朗这个家之后,阿兹特克人还是靠帮人家打仗讨口饭吃。1375年,特诺兹提朗有了第一位特拉托阿尼,也就是统治者,阿卡马比切特力。
                             阿卡马比切特力成为阿兹特克帝国的开国君主,和西班牙各王国的情况有些相似。他并非特诺兹提朗本地人,而是刚刚把他们从蒂萨潘地区赶走的吉尔乌亚坎贵族,吉尔乌亚坎号称托尔特克帝国的唯一直系后裔。阿兹特克酋长特诺奇死后,阿兹特克长老院做出了从外面请来一位君主的决定。
                             特诺兹提朗只是一个不大的岛,阿兹特克土地缺乏,强邻环绕。阿兹特克人打算发展,就要和周围的城邦发生冲突。阿兹特克长老院想出了结盟的办法,阿卡马比切特力是阿兹特克人的姻亲,又有托尔特克的黄金血统,选他为国王,不仅能够提高特诺兹提朗的地位,能够和吉尔乌亚坎化敌为友,冲出困境。
                             这个选择是阿兹特克历史上最明智的决定,阿卡马比切特力不仅能够使阿兹特克人在湖区获得强援,而且他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政治家。在他在位的19年中,阿兹特克的势力空前壮大,具备了帝国的雏形。
                             阿卡马比切特力临死前,请贵族们选举继任者,结果16岁的大儿子华特兹华特尔被选中。华特兹华特尔虽然年轻,但非常有政治智慧,继续采取父亲的联盟政策。当时阿兹特克臣服于特帕内克人的阿兹加波札尔科王国,他娶了阿兹加波札尔科国王特索索莫克的女儿,因此大大地减少了向阿兹加波札尔科王国的贡品数量,在阿兹加波札尔科王国的地位也大大提高。他的儿子奇马尔波波卡在他死后,于1417年继位。
                             1427年,兹加波札尔科王国一代雄主阿特索索莫克去世,儿子塔亚特兹继位,他的同父异母哥哥麦克斯特拉起兵造反,奇马尔波波卡站在塔亚特兹一边,塔亚特兹兵变被杀,奇马尔波波卡也被麦克斯特拉杀死。
                             奇马尔波波卡的弟弟伊兹柯阿特尔继位,发誓报仇,和特斯科科、特拉科潘建立三国联盟,推翻了阿兹加波札尔科人多统治,开始了阿兹特克王国的扩张。
                             伊兹柯阿特尔着力培养的接班人是奇马尔波波卡的儿子特拉卡里拉,任命他为首席顾问。1440年伊兹柯阿特尔死后,特拉卡里拉把王位让给弟弟蒙特苏马一世,自己甘愿躲在幕后,掌握帝国的实际权力。在特拉卡里拉的主持下,帝国以凶猛的姿态扩张着,不仅控制了墨西哥谷地,而且开始向外扩张。
                             特拉卡里拉不仅从武力上让阿兹特克成为帝国,在精神上也让阿兹特克进入帝国。他下令烧毁了前人的书籍,一切历史都要由墨西哥人来书写。对阿兹特克人的祭祀,他也升华到更高的层次。在他的推动下,阿兹特克活人祭最终形成而且规模越来越大。为了给活人祭提供祭,特拉卡里拉发明了花心战争的战术,就是对宿敌特拉斯卡拉王国等采取慢功出细活的手段,以抓俘虏为战役目标,慢慢地消耗敌人的力量。
                             1469年蒙特苏马一世去世,儿子阿萨雅卡特尔继位,1481年阿萨雅卡特尔死后,弟弟蒂索克继位。蒂索克为人软弱,不符合野心勃勃的帝国权贵的要求,五年后被弟弟阿维索托取代,他也被毒死。
                             阿维索托登基后,把握帝国大权60年的特拉卡里拉终于以难得的90岁长寿而去世了。这60年里,阿兹特克从一个城邦,变成了雄霸墨西哥的帝国。
                             他们有统一的信仰,有他们强壮的军队,有广阔的土地等待着他们去征服,雄伟的金字塔和流淌如河的鲜血让阿兹特克人充满了扩张的豪情和渴望。
                             拥有雄才大略的阿维索托和英姿勃发的蒙特苏马二世这样的领袖,阿兹特克人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他们花开的灿烂。


                          21楼2013-05-19 09:56
                          回复
                              8. 三代英主
                            第一代印加王曼科·卡帕克是传说中的人物,第四代印加梅塔·卡帕克据说生下来就孔武有力,起码牙齿都长全了,第五代印加卡帕克·玉潘维带来印加人走出库斯科谷地,开始了对海岸的征服。
                               然而,真正的印加历史则是从第八代印加维拉科嘉开始。维拉科嘉正是印加人至高之神,用主神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名字,说明从这时开始,印加王开始到了人神合一的地步。维拉科嘉用武力使得印加王国达到20万平方公里,成为一股新兴力量,引起了其他王国的警惕,敌人从南北两个方向来攻。南边攻来的是科利亚人,北边打来的是昌卡人,尤其是昌卡人,是由几个部落组成的联邦,大举南下势不可挡,在征服了克丘亚人后,1438年昌卡军直取库斯科。
                               维拉科嘉已经年迈,面对昌卡军斗志全无,带着王储乌尔科仓皇逃出库斯科。在亡国灭种之际,印加贵族要求王子玉潘维带来大家御敌。玉潘维用印加公民权和土地为诱饵向邻邦借军,招来了不少援军,让印加人胆子壮了起来。
                               昌卡军兵临城下,玉潘维才发现四方来的援军都做壁上观,昌卡王要求玉潘维投降,遭到拒绝后下令进攻。众寡悬殊,印加军背水一战。玉潘维身先士卒,率人直入敌人中军,一举夺下敌方的神像。如此一来,昌卡武士军心涣散,很快溃不成军。战后,玉潘维下令用敌人的尸骨在库斯科建造京观和人皮大鼓,让每个来库斯科的人都能感受到印加的武威。
                               此一战,玉潘维功高震主,维拉科嘉让乌尔科回库斯科杀死玉潘维,没想到乌尔科不仅没有杀死弟弟,反而被弟弟所杀,印加贵族强迫维拉科嘉逊位,玉潘维成为第九代印加,改名为帕查库提,一个帝国诞生了。
                               帕查库提下令重建库斯科,他的做法是先将库斯科夷为平地,然后征来3万人在废墟上建造一座新城,让库斯科成为一个宏伟的城市。在帕查库提的统治下,印加帝国进入快速的扩张期,拥有二十万军队。
                               帕查库提文武双全,是一位高明的政治家,在征服过程中,他恩威并行,被征服的部落甚至容许保留自己的固有文化,印加的官僚系统效率非常之高,使得被征服的部落很快融入印加帝国。
                               在完成了对四方之地的征服后,帕查库提明白要尽快使得新征服的土地融入帝国,因此为此留在库斯科,将军队交给弟弟卡帕克·玉潘维,继续北进。在北进途中,军中的昌卡武士逃跑,卡帕克狂追数百里,还是没有擒获。为了将功补过,他下令攻击奇姆帝国的盟友。帕查库提认为印加的实力还不足以挑战奇姆帝国,令长子、皇储图帕克北上赐死卡帕克、接管军队。
                               帕查库提本以为能够全身而退便是幸事,没想到儿子的军事才能不亚于自己,居然迂回进攻,经过几场血战,战胜了奇姆帝国,取得了征服路上最伟大的胜利。
                               图帕克在治国能力上也丝毫不逊乃父,半个世纪之内,印加从一个小王国,变成南美洲的一个庞大的帝国。继位的瓦伊纳同样是一位英主,印加帝国上升的势头势不可挡。
                               1493年,瓦伊纳·卡帕克成为第十一位印加,随即率军北征,他的眼中是北方的晶莹的冰雪。
                               但是,他看不到的是,一次划时代的航行。
                               那风帆带来的是历史的风暴。


                            22楼2013-05-19 09:58
                            回复
                                三、历史的目光
                              1. 有时候历史只是一座古桥
                              1492年4月17日,圣达菲,西班牙临时王宫,伊莎贝拉和斐迪南在随从的簇拥下升台就座,财政大臣桑坦格尔恭恭敬敬地把一卷文书递给女王,伊莎贝拉接过来,大致看了一遍,轻轻地点头。
                                 一位侍从匆匆地来到宫外,很快带进一个人。
                                 这是一位四十出头的中年人,礼官唱名:“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先生”。
                                 哥伦布来到伊莎贝拉和斐迪南座前,屈膝行礼。斐迪南端坐不动,伊莎贝拉站起身来,向哥伦布伸出右手,哥伦布毕恭毕敬地行吻礼。
                                 一个伟大的帝国,就在这一刻诞生了。
                                 伊莎贝拉显得有些疲倦,收复格拉纳达后,西班牙王廷依旧驻扎在圣达菲,处理后事。战争结束了,各种事情反而更多,特别是究竟要不要强迫摩尔人信奉天主教和该怎样处理一直受摩尔人庇护的犹太人,权贵们看法不一。
                                 穆哈默德十二世献城时,双方达成的协议中重要的一项是答应格拉纳达居民安居乐业,西班牙人不强迫他们改信天主教。但是,有天主教的伊莎贝拉之称的女王从入城那天起就没有打算遵守这项协议,无论下属如何反对,无论引起多大动荡,伊莎贝拉决心以下,背负背信弃义之名,让西班牙所有的人信奉天主,否则一律驱除。
                                 伊莎贝拉追求的不是庞大的帝国,而是主的事业。
                                 这些天,伊莎贝拉见过很多人,有各国的使节、各地的权贵和来自欧洲几乎所有地方的骑士,但今天跪倒在她面前的这个人则是个例外,因为他是个探险家,他有一份计划,对于新生的西班牙王国来说,是一个不可预期的未来。
                                 刚刚完成统一的西班牙处在一个十字路口,这个人难道就是上帝派来的指路人?
                                 拜倒在女王裙下的哥伦布则饱经沧桑。从1485年到1491年,他花了六年时间试图说服伊莎贝拉和斐迪南资助他的探险。这六年,为了统一西班牙,西班牙王廷在不停地移动,哥伦布便随着王廷到处走,利用所有的机会推销自己的探险计划。但是,伊莎贝拉和斐迪南的脑子里只有征服格拉纳达,庞大的战争经费也使得双王不可能考虑其他支出。
                                 1491年,哥伦布终于灰心了。王室组织了一场耗时数月的辩论,结果否定了他的计划的可能性。哥伦布决定放弃,打算去法国,面见法王。
                                 离开西班牙之前,哥伦布先回家看了看,同时也向朋友们告别。他的一位最重要的朋友、伊莎贝拉的前侍从佩雷斯神父请他多等几天,自己亲自去面见女王。
                                 神父来的正是时候,格拉纳达请降,在神父的劝说下,女王愿意资助哥伦布的远航。哥伦布奉召来到圣达菲,赶上了格拉纳达献城。等到一切安定下来,女王召见哥伦布。
                                 哥伦布呈上了他的计划,伊莎贝拉顿时露出不悦之色,并不是因为哥伦布的计划,而是因为他的条件。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挫折,哥伦布觉得他有权提高价码。
                                 哥伦布先生,你的要价太高了,王室不能接受。
                                 哥伦布的耐心已经没有了,拂袖而出,骑上健骡,直奔法兰西。
                                 走出数里,哥伦布的气消了,感觉自己有些得意忘形了,现在不是要价多少的时候,而是有人肯资助就不错了。西班牙是彻底没有指望了,到了法兰西碰运气吧。
                                 人一落寞,骡子也走得无精打采,不觉之中上了一座桥。
                                 这是一座古桥。
                                 一人一骡懒散地上了桥,桥下流水是那么的飘零。
                                 哥伦布从水中看到自己的倒影,不由得长吸了一口气。
                                 岁月无情呀。


                              23楼2013-05-19 09: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