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吧 关注:230,932贴子:366,157

汝之色————月白 浅谈仿汝中的白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斟酌了好久,到底要不要说“汝之色————月白”,但最后考虑到市场上基本所有的仿汝分类都喜欢用天青,天蓝,月白三者对仿汝的颜色进行分类,我也只要有样学样暂且这样叫着,但接下来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否定标题的说法,希望喷子看好了再喷。
很多人在学习入仿汝的时候都会听到这样一种说法,现代仿汝分为天青,天蓝,月白三种。而根据文献记载的65件汝窑,虽颜色不尽相同,或略蓝一些,或稍青一些,颜色有不明显浓淡变化,但主体颜色还是围绕着青蓝色展开的。并没有我们如今见到的那种所谓的第三种颜色——月白。我今天找出四件瓷器做一下简单的对比和分析,各位请上眼。

从左至右分别是
宋定白瓷螺纹碗(土定) 1950s河南禹州钧瓷月白盏 台湾三希铁口人间杯 章格铭铁斑仿汝大品杯
下面几楼我将会一一分析。
(希望各位不要插楼,为保证文章阅读的完整性,如发生插楼现象,本人将删除插楼楼层,还望大家多多配合。)


1楼2013-05-22 21:54回复
    故而我们再回头看那上面的文献描述,我们可以将这钧瓷盏的颜色重新更定为青盏。后来我又针对这个盏请教了一位资深的钧瓷藏家(老先生古稀之年,精神矍铄,全赖于多年对钧瓷的研究而保持了一颗健康而充满活力的心)其对我解释,较为纯正的钧瓷月白比我手中的这个月白盏颜色还要发青,更蓝更莹润一些。从他的描述中,大家大概可以想象纯正的钧瓷月白应该是什么颜色的。
    下面我将定窑,钧瓷月白和台湾仿汝中出现的月白放在一起进行比对

    在这三者的比较中,我们不难看出,颜色上,定白最白,其次是台湾仿汝,再次才是纯正的钧瓷月白。
    定白类银似雪,较为接近对于邢窑的描述,钧瓷月白颜色发青,台湾仿汝“月白”颜色偏土黑色,而非青白色。
    为了从侧面作证以上说法,我还查找了其他的相关文献《史记·封禅书》中有言“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太一祝宰则衣紫及绣。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其中对于月白的颜色指代为浅蓝色,也做带有蓝色的白。“月白”本作“月下白”,并不是指月一样的白,而是指白色在月下所呈现出来的颜色,而这种颜色就是蓝白色。
    因此,我们可以下这样一条结论我们近代仿汝中所指的月白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月白,只能被称作一种以讹传讹罢了,因而下面的讨论中,我将不再使用“月白仿汝”这样的说法了。


    3楼2013-05-22 23:28
    回复
      在对台湾仿汝的月白做了较为初步的分析之后,我们再对台湾品牌中的另外一款与台湾仿汝白釉进行对比。

      左边是台湾三希仿汝白釉铁口人间杯,右边是台湾章格铭铁斑白釉仿汝。
      二者的购买时间和成窑时间差不多。
      但前者的釉料早于后者,仅从简单的比较中我们不难看出
      铁口人间杯的釉色较章格铭的白釉盏偏青蓝,而迷工款的白釉已无“月白”可言。
      但从茶汤颜色的需求度上,我们可以合理猜测,迷宫款比三希的铁口人间杯更适合茶汤颜色的还原,也就是所谓的“色丹”
      因此,接下来我们将会重点比较分析迷工款仿汝白釉。


      5楼2013-05-22 23:50
      收起回复
        首先进行的是对于“月白”定义的比对,从上面的分析中,已经可以较为明确的下这个结论了,但为了严谨,我还是将钧瓷月白盏和迷工款仿汝白釉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左边钧瓷月白的“月白”是青蓝色的月白,与右面迷工款仿汝白釉相比,更蓝,更青。而迷工款白釉品杯更接近于米黄色,而非青蓝色。
        因为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对于白色的还原,传统“月白”走的是冷色调的路线,是月光下的冷白色,不是纯白色。与暖色调的茶汤颜色相遇,所体现出的颜色是冰冷而呆滞的,润泽和柔滑的感觉无法彻底的凸显出来。
        而迷工款的白釉在还原白色时,走的是暖色调的路线,这从根本上打破了青白色脱胎于“雨破天青云破处”的传统釉色路线。而对于迷工款白釉,我们可以想象到丹红色的茶汤进入杯中与周围“米汤白”氛围的相互映衬渲染而出的较为温暖的视觉和味觉体验。


        7楼2013-05-23 00:10
        回复
          最后到了喝茶上,对迷工款白釉仿汝与传统定白进行比较

          左边是宋定白釉碗,右边是迷工款仿汝白釉
          老生常谈,定白釉多适用于丹红色茶汤的,而我们大家使用仿汝也多用于品泡发酵茶和半发酵茶。因而在这里就可以对两者的优劣和台湾迷工款的优劣进行分析了、
          因二者施釉烧制方式与年代不尽相同,故而我仅从瓷器表面色泽上进行单一的分析和比较。
          从光泽度上看,定白虽在土中侵润多年,但重见天日后光泽度一点儿不输新品仿汝的颜色。而此时再看迷工款,容易看出其颜色较定白更深,色泽却较为光鲜,但发色呆板,没有定白瓷器所发出的自然光感。
          总结一下,以上做出的所有分析到现在可以得出几个结论了。
          首先,现在市面上销售的所有白釉仿汝冠以“月白”之称的都是讹误之说,不可相信,更不可较真儿,否则容易跟风犯浑,贻笑方家。
          其次,在茶具的选择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就是除了观赏把玩之外,到底什么样的仿汝更适合喝茶,仅仅从有润度和开片程度上看未免视野窄了一些,毕竟品茶讲究色香味俱全,意境如果可以不考虑的话,那么视觉和味觉以及嗅觉的体验就要占主要因素了。而在这三者中,品茶时先注意到的必然是茶汤颜色和杯具的搭配与协调,同时能够串接品茶与器具的关系的也是茶具的颜色。而无论是文献记载还是亲身使用,白色都可以作为红茶类品泡时的首选。
          最后,就要说一下台湾两款作品,三希出品的铁口人间杯作为其工作室发展史上较为有代表性的一款作品市面上流通较多,但从泡养程度,颜色选择和命名上看,其基本还是遵循古法的,对于“月白”的体会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尊重。而在迷工款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不拘泥于传统釉料配色的桎梏,敢于在釉料配比中增加米黄色的成分,专门用来与较为浓重的茶汤颜色配合(在这里需要补充一点的是,古代的品茶风尚是以绿茶为主的,因而不适用于绿茶发色的定白瓷并不太受到推崇)这也是为什么章格铭的作品中很大一部分是咖啡冲泡的器具的原因了。引申出去来看,在当今的仿汝制作中,并不一定要追求复古,更不必严格的与真正的汝窑进行全方位无缝隙的靠拢,而是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也。
          如今再回头看看那些前辈们,也再一次体会到了他们对于仿汝这种新产品命名和定位的良苦用心,很多窑口恢复了或已经在恢复中的,大多使用了原窑口的名称,而独独汝窑的恢复历时近千年,其中定涌现出一批有一批的优秀工匠,这一点,我们从明清时期的仿汝作品就可以看出,这些作品精湛绝伦,却不敢自称汝窑,而称仿汝。
          如今想来这不仅仅是一种对待古人的尊重和谦卑,更多的或许是在对汝窑不断恢复探索的道路中发现了更多脱胎于汝窑而适用于不同时代的优秀瓷器作品,而这些作品是与传统汝窑有所不同的,“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汝窑是只属于那个时代的汝窑,而仿汝并不仅仅是那个伟大背影的追随者。
          【全文完】


          8楼2013-05-23 01:08
          收起回复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3-05-23 01:17
            收起回复
              前排留名,光顾自己发帖,没料到被mm抢去了首座!明天再来细细拜读!


              IP属地:上海10楼2013-05-23 02:10
              收起回复
                拜读…


                11楼2013-05-23 03:08
                收起回复
                  好文章,好心思!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3-05-23 06:07
                  收起回复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三人行必有我师。呵呵。学习中,,,,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3-05-23 08:46
                    收起回复
                      你这叫早起盖楼啊!凌晨一点呢。
                      不错,学习了。


                      14楼2013-05-23 09:19
                      收起回复
                        我是进来看你们的回复时间的!!!!!年轻就是好啊!!!时间面前,不得不认老啊!!!!~


                        15楼2013-05-23 10:12
                        收起回复
                          好文章,楼主对茶与器研究较深,引经据典,是下过功夫的。收藏了,以后多发。


                          16楼2013-05-23 10:28
                          收起回复
                            仔细看了一遍,楼主研究得挺深的,而且还费了一番功夫,非常佩服!


                            17楼2013-05-23 10:3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