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生吧 关注:6,549贴子:28,376
  • 0回复贴,共1

文虎艺术工作室(广州)(大学教授写给爱好艺术的艺考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艺术的法则 (温文虎)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艺术工作室QQ群:292235776
一副作品只有画地面面俱到你们才能看得出它的优点,才能“看懂”,而不能从每一个细节、笔触,甚至作画者的价值观、精神节操、思想智慧,当你们碰到陌生的东西时,你们会感到恐惧,从而你们就开始抨击,更令人可悲的是你们对西方列大师不屑一顾,却一味用“意境”这个主观性、传统性的概念做标准,因为你们缺乏对“艺术法则”的领悟,缺乏对深厚的绘画功底(技术)和广阔的思想智慧(艺术)的修炼,缺乏对大师思想智慧崇拜和模仿,何谈对大师造就的正统艺术的传承和变革,在这条路上,必须有人如苦修僧一样忠诚着正统艺术(我很荣幸捧着这火炬跑下去),再讨论一下大师和匠人的区别: 前者有大智慧,而后者却没有。 我为什么一直再苦练基础和学习大师?因为我想让自己的笔和人更厚重,创作很容易,我早期学国画的时候一直在创作。给我模特或照片,实景让我画下来太轻松了。这些都毫无意义。在绘画基础上我又喜欢上音乐、欧洲建筑、雕塑、宗教、欧洲文明、哲学、诗歌、天文、物理,而这一系列学科将充实着我的大脑,增加智慧修养,最后将融进我的作品中,像着充满智慧的作品就不能用“意境”单纯地评价,或许你们认为我不喜欢中国传统艺术,其实这是上帝派我下来的,我也的确承认我是资本主义者,我不用非说自己是中国人,我只要记得自己是华夏血统就行。 哦,我说的太多了。
学绘画的初期,我曾一味的追求极度写实,我很明白。在绘画早期很容易陷入某个东西里,但,这也是好奇心所驱使起,如果没有当初的写实观念就形成不了我对写实艺术的忠诚,再加上后来对欧洲列大师和对浪漫主义、古典主义以及现实主义的深刻理解,更坚定了对写实艺术的追求,像达文西、伦勃朗、鲁本斯、门采尔、提香、列宾这样伟大成就的绘画大师,是我前进的导航灯,是我的精神支柱。
曾经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一个人在画画的时候,天赋和后天努力哪个重要?其实我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我当时是这麼回答她的: 当一个人在初级入门的阶段时他被灌输了理论性的东西,此时他需要带著自己脑中的概念去解决手头上的功夫,苦练自己的基础,但是,可别忘了另外一件事,那就是努力把当时的理论忘掉,清空大脑,带著自己苦练(后天努力)后的结果接受另一种全新的东西,我把这个阶段称为“基础阶段”。紧接著应该进入下个阶段:“升华阶段”,在这个时候,天赋异禀起了核心作用,那就是让你忘掉了刚开始的东西,帮你洗清了大脑,让你对绘画和艺术的理解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你开始主动地思考,主动地去观看一些伟大大师的作品,天赋再次帮你端正了心灵,让你以宽厚的心态容纳一些你前所未有的东西,甚至是以前渴望而不可及的绘画方式和技巧,以至於那些更宽广的思想境界,在经历了这个阶段的“大脑升级”后,你的思想境界和艺术修养已经超过了你第一个阶段的苦练结果,此时此刻,你已暗暗地下定决心,用接下来更为严谨和理性的绘画方式承接那些天赋赐给你的灵感。日复一日的苦练使你兴奋不以,你如衕一只浴火凤凰般的火热,你的大脑被天赋灵感洗涤地厚实空灵,你的技巧被你的后天努力打磨地铮铮发亮!在你的绘画技巧和艺术修养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你一直在想尽各种办法增加自己的智慧,夯实自己的大脑,你会让他们进入你的艺术世界,并且通过你的天赋灵感把它们感化,在你身上形成一种光环,照耀四方!你已经离大师的地步不远了。不知又过了多长时间,你以无可超越的技巧和超凡的思想徵服了一代又一代绘画者和所有世人,这一阶段我把它叫做“修炼阶段”。你在艺术的修炼中走完了自己大部分光辉人生,你观察著世态炎凉,观察著诸位和你遥相呼应的大师们,你想到了上帝的最后的审判,想到耶稣受尽的苦难,你想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想到了自然的博大,你再面对著自己的画作和自己的历程,“回归”在你的大脑中产生,此时此刻,天赋灵感涌上心头,你明白了所有的东西,你将回归到上帝,回归到大自然,回归到艺术…… 我回答完了,提问者已陷入冥想。
我追求的是一种延续和回归。 首先是前者,当一个人纵观欧洲绘画史,开始了最原始的山洞绘画,这样就开始了欧洲文明史上的早期绘画艺术,随之衍生出爱琴海文明,希腊艺术(其多利亚精神,伊奥米亚精神,庄严,高贵,优雅),把它掠夺走形成自己的风格的罗马艺术(豪壮,充满力量和激情),罗曼艺术,拜占厅艺术,加洛林艺术,哥特艺术,文艺复兴,巴罗克艺术,洛可可艺术,古典艺术,浪漫主义艺术,印象主义艺术,抽象艺术等等,这一系列的贯穿整个欧洲文明的艺术符号,它们讲究科学,人文,理性,客观,永恒。我延续的就是这种思想理念和精神节操,我生活在现代的工业文明时代,在浮华的社会中炙烤后,我染上了尘埃,我的心灵需要回归,回归到原始,回归到自然,而这里的回归正是上面第三所回答的问题中的回归阶段。
必须用虔诚的心灵对待你画面中的每处事物,每处细节,休想用邪恶的心态去对待,否则你得不到好的结果。否则你的东西就会空洞而乏味,这就好比交朋友一样,为人处事一样,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每个人。体现出你的精神节操,那么,你就会得到你试图想得到的东西。咱们可以举出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例子: 我有一句话: 学习美术的人多了,画画的人少了。画的人多了,画家少了。画家多了,艺术家少了。艺术家多了,大师少了。 最后导致一种情况发生,那就是几乎很难再出现大师。 咱们可以通过稍加分析就可以解释刚才说的。学美术的和学画画的不同: 前者是为了考一所不错的学校,后者是为了学习基本功。画家和学画画的不同: 画家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技巧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东西,至于他想表达的东西和他的表达方式,我们是没有必要多说的。艺术家和画家的不同: 艺术家可以通过自己的技巧达到艺术的高度,提高艺术价值。而大师与艺术家的不同之处在于: 大师有超凡的技巧和深邃博大的智慧。 咱们就是为了说这个智慧,有了智慧做你作品的精神支柱,你的东西就不会空洞而乏味,想拥有智慧,必须把自己的心放宽,放平静,真打实干,让自己大脑充实厚重,增加自己的精神修养,此时你会获得一笔丰厚的财产。 如果你留心观察你会发现: 达文西的智慧: 医学上:解剖学的创立,绘画上: 明暗法素描的开创者,金子塔型肖像和肖像的创立,机械工程上: 世界上第一个发明飞机的人、坦克的人、水车的人、缝纫机的人、自行车的人、自动枪械的人。 物理科学上: 构思出永动机的人。政治上: 帮助法国国王治理朝政的人。伦勃朗的智慧: 把自己一生的跌宕起伏融进自画像中。 鲁本斯的智慧: 作为巴洛克的首领大师,还杰出地完成自己外交使命,避免了两国的战争。 梵高的智慧: 用自己有限的生命放射出无限的光芒……
一副作品是那么伟大,你必须用自己充满智慧的头脑去审视它,如果你的大脑空空如也,那你又怎么去读懂它。所以我试问: 如果你不懂技法,你怎么看出作品是如何得到的?如果你不懂作画者位于黄道十二宫其中的哪一个宫位,那你又怎么读出绘画者的目的?如果你不懂作画者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风貌、生产力水平,那你又如何得知画作所能囊括的东西?千万不要陷入自己的陷阱之中,上帝会责怪你的,增加自己的智慧吧!
“关于如何选定绘画对象,以及其标准与要求。“ 这个问题也曾一度困扰我,在日常训练中和对大师们的作品的分析,我试图从中找出规律和出路。最后我发现:其实每个派别、每一种思想主义都有其不同的艺术准则和内容,再加上他们的社会背景,生产力水平。自然而然也有各自的绘画主体对象,为了就是通过这种固有的“模特”来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和准则。如果把目光放在整个欧洲艺术史上,不难发现: 基督教几乎贯穿整个欧洲文明史, 其教的代表著作《圣经》成了整个欧洲人们的精神信仰, 所以在文艺复兴之前绘画几乎全部以它为题材,它也涉及到其他领域。政治,历史,文化,建筑。再把目光放在个别的画家身上,伦勃朗为了把自己一生的荣辱悲喜和跌宕起伏表达出来,贯穿他一生的“自画像”成了他的绘画对象。同样是荷兰的画家米勒,他为了歌颂劳动人民的艰辛与朴实,农民劳动的场景和生活成了他的绘画对象。法国静物大师夏尔丹,为了描绘资产阶级小市民过的闲适生活,他把日常生活中的道具和食物描绘的淋漓尽致!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的思想性格,和自己的绘画对象。我崇拜人文主义,崇拜上帝。想赞美人类文明,批判现实。或许我不能把绘画对象固定在某个角度和范围上。我应该把世间的事物囊括在自己的胸怀中,包容一切道义于邪恶。增加自己的智慧,用最厚重的心态面对自己的绘画对象。在肖像画上:一位杰出的人,一位绅士,一位华丽的贵妇,以及社会各个阶层人物。这些都可以成为绘画对象。 风景画上:一处令人心旷神怡的风景,一处迷人的角落,一座造型优美的建筑物。都可以成为绘画对象。大型创作:场面宏大的历史时刻,充满民俗风情的故事,承载着文明印迹的代表。
画《手持金边画框自画像》手稿时,我试图让画面的语言更丰富些,想到了放弃传统肖像画的背景处理方式,加入道具至其中。 我把这个肖像的环境安排到了类似画室或画廊之中,背景中设置了三个画框,两边是大幅的画作,中间是方形的小幅画作,画出手稿时感觉这样安排有点古板,这时我想到了接下来准备画的《树丛中的裸体》的画幅,我正准备把它画成椭圆形,自己感觉如果椭圆形代替了方形会产生令人满意的画面效果。这样正好和人物正式的姿势形成对比,紧接着我又想到了《伯爵的婚礼》, 画面左边的花童和右边的儿童同样和婚礼紧张、兴奋的场面形成对比,而此时也是。最后总结出: 创作题材、框幅和形式各不相同的画作时,道具安排和画面的效果以及突出其画面中心都有紧密联系,除此之外,它还能让画面有一种平衡感和稳定感,符合几何学的审美。
同样是在创作《手持金边画框自画像》时,考虑到画面光线的处理,为了达到与背景挂有画作的墙壁空间感强烈的效果,我采用了“透光‘’的方式,我想出让背景“得到”的光大于人物“得到”的光,这样就会让画面产生空灵透彻的效果,这种对光的处理不同与伦勃朗那手电筒式的光,不同与鲁本斯那舞台式的巴洛克光,更不同于卡拉瓦乔的柔和的光。 这样一来,绘画对像的“透光”部分的精彩程度将超过所有的东西,暗部的描绘程度也就超过亮部,这也就颠覆了绘画的基本常识,看似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我相信只要更为艰辛的、系统的研究其处理技法,一定会有令人激动的结果。









1楼2013-05-22 22:3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