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凤翔人吧 关注:769贴子:45,363

原创连载: 相思关中塬上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江苏1楼2013-05-23 09:32回复
    在外漂流十几年,八零后的我对故土依然眷恋,楼主写的点点滴滴中认定我对过去,的那点记忆的怀念......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05-23 12:33
    收起回复
      @diekong168 看很好的文章


      8楼2013-05-23 14:08
      收起回复
        好贴。写的很真实,期待楼主更新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3-05-23 20:43
        收起回复

          三.乡村求学路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颗无人知道的小草… …”这首歌乡村的孩子更能体会,乡村生活的点滴让我们像小草一样无名,但在大地母亲的怀抱悄然生长。历史回到1978年12月党和国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集体土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户到人,在新的改革下,家乡农村发生着可喜的变化!1981年秋,9月天高云淡,田野上饱满待熟的玉米,高粱,大豆长势喜人,房前屋后果树上秋果累累挂枝头。农人卯足了劲,早早收拾好了农具,镰刀/刀具磨的锋利雪亮,犁把头擦拭一新,拉运的人力架子车轮胎打足了气,轴承加过了黄油,早把牲口牛/马/驴/骡子喂养的膘肥毛亮,备足了草料,牲口套的大车家当配套齐全,堆放粮食的地方早也谋划妥了,这一切都是为了眼前金秋十月的丰收。就在这个季节,一身乡土气息的我也六,七岁了,到了上学的年纪。
          我出生的村庄* * 村分五个大队,每个队(组)基本以本家姓为主,如一组姓王,二组姓董,三组姓杨,四组姓屈,五组姓赵,五大姓占80%--90%人口数量,各组都有外来姓与人口,为数不多,如张,叶,梁,曹等若干。村庄呈东西走向,南北延伸。柳林镇通陈村镇的乡镇公路南北横穿村庄而过,除过三组杨家庄被公路分成两块,公路以东是一队,二队,三队,公路以西是四队,五队。其中一队王姓是人口最多的组。以村庄为方位,北去柳林镇三四公里,西南到陈村镇五六公里,西上灵山5公里, 东北赴县城八公里。地势平坦,村庄东/南/北地形开阔,西去到葱山脚地势缓上。村委会,学校,村庙,村卫生所,商店,酒厂,砖瓦厂在村中央,沿公路东侧依次分布,此等地段算是村里风水宝地。直到如今,公路两侧更多店面林立,人来人往,村民活动,聚集购物,煞是热闹。
          村里小学校址位于那时村办酒厂旁边,座北朝南,呈长方形院子,占地十几亩左右,四面围墙是土墙,校门朝南,学校及其毗陵的酒厂院子三面土墙外是解放前就挖的壕沟,壕沟宽六七米,深三五米,有点像过去城池的护城河,旧社会村里大户人家的还有地道相连,为何学校周围有壕沟,听老辈人讲学校在旧社会是祠堂,庙宇与村公所,那时社会动荡,时局不稳,旧军队与土匪横行,平原地带,无天险可依,为防万一,花费大量人力与财力建立的抵御和疏散通道。我小时候壕沟已经被村上种满泡桐,此树种成材快,三五年即可砍伐。小时我和伙伴在学校周围壕沟里面常玩耍,抓知了,麻雀,冲锋打仗玩的最多;村上的地道村民大都见过,荒弃后有些用土回填了,有些通向村庄外田地里的,经数十年自然沉降塌陷了。也有完整保留下来的,里面因长期不用,空气稀薄,也无人敢下去,洞口最终也堵上了。
          校门前地面开阔,村上开会或过庙会时大多在此,可容纳千百人来往。村委会,商店,医疗站的院子有俩排厦房呈凹形与学校隔条村道相对。记得当年的校门两侧的墙上写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后来也改动过仿毛体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让人一看就是娃娃们读书的地方。校门是铁制通条加铁皮制成,顶端带矛头尖的俩对开大门,右侧套一小铁门,整体涂红色或蓝色油漆,鲜艳明亮。平时只开小门,遇有活动或放学人多了大门敞开,进校门留中间大通道东西相对有俩座用青砖围成的花坛,按照北方气候特点,常种植冬青,竹子,寒梅等植物;中间过道向内是国旗杆平台,五星红旗飘扬杆顶。东西靠墙建有俩排厦房,共计数十间房子,是老师的宿舍与学校办公室及老师食堂间,食堂旁边是水井房。距校门向内延伸十几米,南北座向盖有三排土木结构大厦房,门窗用青砖包边,房屋排间距离十几米,每排房子分俩个教室,共六间教室。教室俩侧是几个水泥台面的兵乓球台,最后面是操场,占地四五亩,环形跑道,竖篮球架子两付,操场边是男女厕所。我小时候操场上还有村上的庙宇,平时给学前班娃娃用,里面墙壁上神像众多,也有泥塑神像,农村孩子倒也不怕这些,有庙会了村上公用,庙会期间校园人来人往,香火不断,遇此情况学校按照惯例放假。
          ------------未完待续


          IP属地:江苏10楼2013-05-24 09:45
          回复
            哥,支持你,你写的真好,要坚写下去啊。期待更新。


            12楼2013-05-25 22:44
            回复

              开学后的日子,座在课堂看什么都新鲜,农村孩子憨厚淳朴,学习反应能力普遍慢,好像整个学期都在学拼音和简单的数字,好多孩子都还搞不清。我们那时文具很简单,一两本书和小本子及铅笔,橡皮。那时商店里卖的文具种类也少,28页的小作业本子7分钱,铅笔一根2分钱,橡皮1分钱。家长很少给小孩钱,铅笔头用到小手抓不住了,镶嵌在竹棍前端用完才买新的。本子正面写了反面写,橡皮可以彻底用光。有的家庭父母买些大张的粗质纸,裁剪本子装订一下给小孩用。和现在的小孩比起来,那时的孩子真的条件差,尽管这样,那些孩子在学校依然感觉过的快乐与充实。
              贫穷的乡村教学条件有限,设施也简陋,那时学前班没有固定的教室,有时在操场上的庙里面,所谓的课桌就是几块长木板,每块木板两端下面用几层砖垫脚,按照间距有四五排,矮的是木板当凳子,高一点的当桌子;庙宇不大,很陈旧,遇到下大雨了到处漏水,这样我们就到学校对面的村委会的一间空房子里面上课;天气好的时候,在操场也上过课。学校的老师大多是我们本村的,教完书回家也要干农活,就这样在我们在懵懂无知中每天来回往返在上学路上。记忆深刻的是那时自己很小,最怕下雨天,村道都是黄土路,遇到雨水泥泞不堪,这时候就把鞋子脱下来装在书包里,裤腿挽起,打赤脚和伙伴们相互搀扶,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家赶,平时几分钟的路要多走十几分钟。
              春去秋来,转眼我已经在四年级了,小学四年级是我人生小小的转折点,前几年,我在学习上属于中上水平,不好不坏中平静度过。也得过几次三好学生让父母高兴过,我喜欢在学校的日子,几年来,朝夕相处的同学与老师,相处融洽,亲切自然。四年级下学期,我被那时全国流行的连环画深深吸引,到商店看到那些散发着清香油墨的画册,就走不动道了,精彩传神的画面扑面而来让我沉溺其中,爱不释手,眼前那些历史典故,传奇人物,武侠英雄,战争故事让我除过乡村以外,看到另一个缤纷五彩的世界。为此我常找借口找父母要几分钱或一两角钱,偷偷买一两本,慢慢的自己也攒了不少成套的连环画。其它同学手上有我没看过的,就千方百计,软磨硬泡借到手如饥似渴的读。那种感觉就像现在的小孩打网络游戏上瘾一样,天长日久自然耽误了学习,四年级最后升级考试我一落千丈,留级了,那时班主任谢老师也是女的,带我们数学课,她家和我在一个小队,当即就告诉了我父母,看连环画也被家里和老师知道了。从那以后我吃苦头了,经常在学校和家里挨批评,心情也郁闷到极点,画册被家里冻结,复习了一年升至五年级后,自己学习功底好,成绩慢慢赶上来了,记得还参加过乡上小学生数学选拔竞赛,学习稳定后,转而我还是喜好读课外书。那时看最多的是大人看的三国演义,水浒等一些名著,直到成年对文学的喜好可能就是小时候落下的毛病。最初乡村的校园生活,给我汲取知识后开启了心灵之窗,小学几年也发生了许多有趣难忘的事,与同学之间建立了纯真的友谊。
              ------------未完待续


              IP属地:江苏13楼2013-05-26 11:39
              收起回复

                人一辈子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不多,两小无猜可坦然面对的好朋友更是弥足珍贵。我感谢命运和一起成长的好朋友,珍贵的友谊让人心生暖意。在村小学的几年时光,我有好些最好的伙伴和朋友,如今成年后的我们,许多依然一直在联系,相互牵挂!虽然大家走的人生道路不同,可在这些伙伴和朋友面前,我们可以感知岁月流逝中不变的纯真热情,那些昨日的乡野童趣,少年轻狂,追逐嬉戏的场面历历在现,那真是个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代。在村小学时候,我比较活泼好动,但受老师喜欢的学生,几年时间做过如班长,文体委员,学习委员等,和同学打交道多,慢慢身边有些长期的伙伴,上学下学都在一起,像永青,永安,永强,军志,胜利… …那些年朴实的乡村孩子,在一起的日子快乐充实,一起玩耍,学习,劳动,相互不比吃穿,像放学了写作业今天你到我家去,明天我去你家,风雨无阻,印象最深的一次几个别的队上的几个小伙伴,星期天休息,那是夏天大雨磅礴后的中午,雨住天晴,天边升起彩虹,但道路泥泞,几个小孩抱着书本,打赤脚拄着木棍来我家写作业,我们在家聚在一起座在屋檐下,开心的做作业。平时学校和村庄周围就是我们的乐园,那些地方留下了少年时光多少的欢声笑语,那美好的场景让人长久怀念。
                农村的学校和城市的不能比,当城市的孩子安心的读书时间,农村的孩子更多的是为家里分担责任,每天放学了,家里挑水,拉粪土,拔猪草,烧火做饭,地里劳动。很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那时的小孩都要做,我从小卫生习惯好,爱干净,常放学回家后打扫家里。也常和一个队上的伙伴挎着篮子去拔草,有些聪明的小家伙自己拔一点点,就蹲在田间地头,等别人拔的满满一大提篮出来后,唆使动员伙伴们,玩游戏,具体的很简单,谁输了给赢的一大把草,如用小土块和短草棍盯方,地上画些格子,谁把谁围死动不了就算赢;还有如斗鸡,当然不是真的鸡来斗,是双方各搬一条腿用手抓住后,单腿着地跳跃,相互冲撞分离,别撬挤压,不能用手推对方,在此过程中,倒地的一方或双脚着地都算输;还有一种游戏就是在低上画个长度在半米到一米的弧形,像小船一般,两端往前一点各划一条直线区分出像船仓一样的小地方,作为大本营,用铲草的小刀从自己的一边一刀一刀扎过去,不能出界,对方可设防线,左右来回扎,用线连接,设置障碍,谁先扎到对方营地的就赢。在这样的游戏中,年龄大一点的,聪明一点的,经常玩的孩子往往就占了上风,把别人用大半天拔的草全据为己有,自己实在拿不上了就施舍一点给输的小伙伴。有时放学在家里也玩游戏,输赢作业本的纸,一张一张拆开,赢了的就经常有新装订的作业本写字,很是得意。我们那时经常玩的这些,现在的小孩都不玩这些了。
                时过境迁,当年上学的好多事情有些也淡忘了,但有些一辈子都能记住,年少的我们就像一张白纸,有浅淡划过的浮光掠影,有深刻心底的写意人生。80年代中期,小学一直在灌输我们做“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好学生,国家提出调整以经济建设为主,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我们生活的社会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变革时期,村里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多了一些村办小厂,村里一些脑筋活络的人,农闲时也开始做点小生意,增加家庭收入。
                那时村委会添置了一台14寸黄河黑白电视机,木质外壳,安排专人管理放映,当时全国在热播电视剧—霍元甲,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大人小孩都看电视稀罕,再加上电视剧情节吸引人,一到晚上,撂下饭碗,全村的老少早早的就聚集在村委会的大院里,等待观看,放电视的人很神气的踱着方步,算着点来到村委会,电视机在一人高的铁架子上面的箱子里锁着,他掏出钥匙打开,接上电源开机,然后对着一大堆人喊几句,“听额说,都座哈,啵吵吵,悄悄的看电视,谁捣乱就回去,不听话额就不放了。”大家轰然大笑,有打趣的就回几句“额看你回去算逑了,这就不要管了。”电视一旦放了,大家就看的津津有味,那时电视里广告也少,我记得清的广告就一两个,如山丹丹洗衣粉。广告大家看的也是饶有兴致,电视剧每天晚上看的感觉意犹未尽,少看一个晚上都不行。有时村上晚上停电,我们小伙伴一大群跑几里外的村子去看,记得为看电视我把方圆几公里的村子都跑过。放在今天的人们,电视早普及了,记得我们家是1988年买的电视,17寸的虹美黑白电视机,那时村民已经陆续买电视了,当年也有乡亲晚上到我家来看电视,也是一番热闹景象。
                ------------未完待续


                IP属地:江苏14楼2013-05-27 10:12
                收起回复
                  各位大朋友,小朋友,“六.一”节快乐!!
                  在此向吧里所有的朋友问好!
                  感谢大家对《相思关中塬上情》的支持与鼓励。本周因我双休,这两天暂时不更新,敬请吧友谅解。后期更新星期一6月3日正常持续,祝愿吧友周末愉快!


                  IP属地:江苏20楼2013-06-01 08:38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3-06-03 10:43
                    回复
                      看世上只有妈妈好都哭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3-06-03 10:44
                      回复
                        看世上只有妈妈好都哭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3-06-03 10:46
                        收起回复

                          九十年代初,国家加强了精神文明的建设,繁荣文化市场,逐渐开放包容各种意识形态的存在,鼓励以不同的表现方式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文化市场和文艺工作者迎来春天,
                          电影,电视剧,戏剧,曲艺,文学发展迅猛,推陈出新,符合时代需求的作品大量涌现,在这一时期,涌现了一批批优秀的文化成果和名家。
                          有着几千年厚重文化传承的陕西,在文学领域更是硕果累累,名家云集。以路遥为代表的一大批陕军作家率先进军全国文坛,为读者奉献出精神大餐,如《人生》,《平凡的世界》其深度反映社会生存状态的作品,震撼人心,场面恢弘而不乏细腻,情节平实而引人深思,一经推出便轰动文坛,影响力持续几代人,许多读者对书中的情节和人物就像自己家人和朋友一般熟悉,甚至反复品读,其艺术高度与生命力至今无人能及。当年的人们读书热情高涨,对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家如:路遥,陈忠实,贾平凹,刘心武,张贤亮… …等一批名家名作读者更是趋之若鹜,图书市场一时火爆至极。
                          同时改革开发以来,大量的港台地区和国外优秀的文艺作品被引进国内,记得在当年的校园,男生最喜欢看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等作家的武侠小说,女生喜欢读琼瑶,三毛,席慕容,汪国真的各类作品,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由此平添了一份侠骨柔情。五光十色的世界在我们眼前呈现,爱好文学的同学也增多,写诗歌,散文一时风靡校园。在那个年代我亦有幸读到许多名家名作,记得常在课余,吃饭,睡觉时书不离手,或喜或悲徜徉沉溺在书中,不能自拔,同期也读过一些国外优秀的作品,如《红与黑》,《飘》,《简爱》,《悲惨世界》等,早期这种文化上的熏陶,对自己成长以后的思想与人生影响深远。
                          如一股旋风刮来,国内与港台流行歌曲传遍神州大地,电视/卡式录音机/收音机/报纸,/刊物的传媒以更快更广的速度传递流行音乐,不断涌现的新生事物让人们眼花缭乱,传唱了几十年的红色经典歌曲褪去昨日辉煌,迎合时代,迎合年轻人的流行音乐散发巨大魔力,追星族横空出世,一曲成名的歌星迅速被少男少女记住,卡带,签名照,画报,宣传照,演唱会的门票等一切与歌星有关联的东西,想方设法能搞到手都是年轻人值得炫耀的资本。“四大天王”让多少发疯的追星族热血沸腾,穿着打扮也紧跟歌星。流行风从城市吹到乡村,当年农村的学生同样如此,记忆中男孩子的“三七,四六,中分,嬉皮式”等经典的发型很是流行,理发店里面挂满了大牌明星的海报,引领着那时的时尚风。乡村也兴起唱卡拉OK,跳交谊舞的风气,每当夜晚来临,村道空地,树下院前音乐响起,舞步滑动,农人尽情欢乐。在那些难忘的岁月里,青春飞扬的日子,身在其中的我们学会的许多歌曲,至今难忘。
                          人性的光辉总会在特定的时期闪烁,日子渐渐好起来的人们,敬老爱幼,崇尚礼仪。社会风气好转,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以不同的方式为社会奉献,渴望美好生活的愿望正在实现。对国家改革成果的认可度大幅提升。老百姓真正按照自己的意愿建设家园,记得当年电视剧《渴望》的热播,全国几亿观众同期观看,引导了人们对真,善,美的认可。那时我们班上列队出操时间会经常唱起《渴望》的主题曲与插曲,“悠悠岁月”“好人一生平安”。人们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从社会各个方面得以彰显,繁荣并促进着社会的发展。
                          ------------未完待续


                          IP属地:江苏25楼2013-06-04 09:00
                          回复

                            人生的每一个十字路口,总是在不经意中来临,记得1991年春节过后,当我已经到初三第二学期,那时91年正赶上国家调整中考制度,为减少大量的学生在初中复习的现状,造成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和浪费,规定从91届学生中考毕业后,从92届开始初中毕业班复习生取消报考中专的资格,中考成绩上线的复习生直接由高中录取。我们当时91届的初三毕业班那时复习生很多,初三每个班都至少有二三十复习生。和我们应届生拼中考,那时学校考上中专的十之八九是复习生,也为学校争得荣誉。
                            针对中考教育制度的改革,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学校为此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91年春节开学后,对初三毕业班学习底子好的应届生进行了摸排统计,老师进行了劝导,让这些学生下到初二去,到92年按照应届生参加中考。在这种情况下,好多同学为了保险起见,经过校方安排,又回到了初二。那段时间,老师和学生都心照不宣,当时老师也找我谈话了,我思想也在矛盾与犹豫中,最终感觉自己学习状态还好,就坚持留在了初三,看着昔日的同学和好朋友一个个离开毕业班,心里也很难过。
                            回头打起精神,为了自己的选择,和复习生一起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小测试,单元考,模拟考每天都是题海大战。而越随着临近毕业,越留恋校园的生活和老师同学,伤感的我和那时好多同学一样,互赠小礼品。抱着毕业留言本每间教室跑,找同学们留言要照片。记得当年我收到好几个同学的礼品,有钢笔,笔记本等。印象深刻的是我当年的同桌,一个叫娟的长发女生,平时很文静秀气的一个女生,说话也少,学习很努力也很懂事。我们在学习上相互帮助,平时也聊的来,那时和我课间闲聊,说起毕业后的未来,我们都伤感而忧郁。毕业前几天,她给我送了礼品,我也回赠了她。遗憾的是毕业后到如今二十余年了我竟然再没见过当年的同桌。“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为你做了嫁衣… …”。同桌的你,现在过的还好吗?衷心祝愿你幸福快乐每一天!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记得临近91年毕业,毕业班每天在忙乱焦虑中度过。中考来临,马上也要离开校园,同学们大多会在情绪上波动起伏,或紧张或迷茫或留恋或坦然,中考倒数的日子里每个人都在煎熬。老师这时间给同学们反倒给了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自习时间多了。各班照完毕业合照,到毕业前夕毕业晚会时各班不约而同的召开,真正到了这一刻,相处了三年的同学真情流露,难舍难分,好多同学泪流满面,异常难过。这些场景现在回想起来都像昨天刚刚发生的一样,让人感叹与怀念。许多的老师与同学至今熟记于心。
                            1991年6月3日,4日是我们91届参加中考的日子,老师组织带队,按照考场分布我们在柳林镇参加的中考,那年的中考很多复习生和我们在同场竟考,压力不小再加上自己发挥失常,结果也考的不理想。中考完了后的一段时间我很不甘心这样的结果,于第二年又返回到初中复习,又和当初到初二的老同学在一起学习生活,一年时光过去后, 92年毕业中考一试我考出了全校前几名的成绩时,由于是复习生,我知道教育改革后参加不了二试考中专了,我想能分个好点的重点高中。结果命运往往和人开玩笑,县城重点高中凤中也不录取复习生,按照高中片区划分,至此中考后我被分到了紫荆高中,这是一所普通的高中,处于乡下,教学设施与师资力量都不尽理想。不过离我家近一些,自己也是很郁闷苦恼了一番,最终92年9月开学之际,我前去紫荆高中报名,当时一起去的初中同学也有很多,就这样,在紫荆开始了我的高中生活。回首几年间,我已经从当初的少年蜕变为朝气蓬勃的青年,在我人生成长中关键的几年间,在村上和乡初中碾转求学,结识了许多真心的朋友,有众多的恩师终生铭记。更有青春成长期不少的烦恼和忧伤,当岁月淹没曾经的悲喜,转身处我已经走上了人生的另一个舞台。
                            ------------未完待续


                            IP属地:江苏26楼2013-06-05 08:4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