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勐库吧 关注:1,345贴子:30,452
  • 14回复贴,共1

茶文化:且尽卢仝七碗茶----洛阳城里访茶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大唐群星璀璨的茶文化名人中,卢仝是仅次于茶圣陆羽而被后世尊为茶仙的人。卢仝博览经史,工诗经文,布衣终生,喜好饮茶。卢仝的《茶歌》问世,对传播饮茶的好处有积极作用,对饮茶风气传到民间亦起了推动作用。卢仝《茶歌》作于洛阳故居里仁坊。


IP属地:河南1楼2013-05-29 14:29回复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又称《茶歌》《七碗茶诗》,里面有七句广为流传: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焖。三碗搜枯肠,唯有文章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宋代苏轼诗云: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IP属地:河南2楼2013-05-29 14:30
    回复


      3楼2013-05-29 15:58
      收起回复
        卢仝在二十多岁时,移居洛阳。当时,文坛领袖韩愈因避毁谤,求为分司东都,移官洛阳;又因“日与宦者为敌”,降职河南(洛阳)县令。此时,卢仝、孟郊、李贺、贾岛、张籍、皇甫湜等人都居于洛阳,他们形成一个诗派,代表人物是韩愈、卢仝、孟郊,被称为韩卢诗派或韩孟诗派。该诗派实际上是以茶会友。 作为一个诗派,韩愈、孟郊等人有明确的理论主张,一个是“不平则鸣”,另一个是“笔补造化”。该诗派在倡导“笔补造化”的同时,还特别崇尚雄奇怪异之美。 现存的卢仝百余首诗中,长言短句,错杂其间,诙谐幽默,所在多有,人称“卢仝体”。卢仝的《玉川子诗集》中另有几首茶诗,如《忆金鹅山沉山人》诗云:“君家山头松树风,适来入我竹林里,一片新茶破鼻香,请君速来助我喜。”在松风竹林里,好友相伴,一道品尝新茶,香味扑鼻,实在是人生至乐。而《客谢行》诗云:“君若随我行,必有煎茶卮。”卮,是一种器皿,可以煎茶、盛茶。由此诗可知,卢仝时刻不离茶,出行也带着煎茶的工具。


        IP属地:河南4楼2013-05-29 16:15
        回复
          茶仙卢仝的洛阳故居在其诗中有记载,遗憾的是对其洛阳故居之确切位置,论及不多。卢仝《冬行》其二:“长年爱伊洛,决计卜长久。赊买里仁宅,水竹且小有。”这里明确说卢仝的故居是里仁坊。 里仁坊在何处?从《两京城坊考》等文献可知,里仁坊是洛阳城东南角的一个坊,其具体位置在今李楼镇城角村。其北为永通坊,两坊之间为永通街,街之东口即永通门,为洛阳外郭城三个东门中最南边的门,出此门即达伊河边白居易“杏花游赵村”的赵村。 里仁坊是著名里坊,当时担任东都留守的权德舆和前陕虢(Guó)观察使兼尚书右丞卫次公,二人府第也在此坊。权德舆的《奉和新卜城南郊居得与卫右丞邻舍因赋诗寄赠》云:“上宰坐论道,郊居仍里仁。” 与权德舆和卫次公的豪宅不同,卢仝的居所非常简陋,正如韩愈《寄卢仝》所言:“玉川先生洛城里,破屋数间而已矣。一奴长须不裹头,一婢赤脚老无齿。辛勤奉养十余人,上有慈亲下妻子。”卢仝没有职业,家里人又多,因此生活困难。但他人缘好,连附近寺庙的僧人也把化缘得来的米送给卢仝。韩愈的薪金除了公私开支外,剩下的都给了卢仝供其家用。 一代茶仙卢仝,不仅在中国茶史上占重要地位,而且在日本亦被尊为茶道的始祖。在新茶上市的初夏,洛阳城里访茶仙,茶仙只存故纸间,我们只能在已成为麦田的里仁坊遗址用清茶一杯,遥祭这位茶仙。


          IP属地:河南6楼2013-05-29 16:16
          回复


            7楼2013-05-29 23:09
            收起回复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3-06-04 08:18
              收起回复


                IP属地:河南9楼2013-06-13 11:52
                回复


                  10楼2013-06-17 05:42
                  收起回复


                    11楼2013-06-18 13:2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