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吧 关注:8,681贴子:92,001

福建泉州市永春县林氏——九牧传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永春林氏由各地迁入,始迁年代有唐、宋、元、明、清,主要支派有以下二十多支,简要分述如下: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3-05-31 16:24回复
    1.唐九牧长房:
    桂洋锦水林氏和坑仔口青园林氏 唐九牧长房苇公派下。闽林晋安26世国材原居南邑社潭(现南安诗山),于宋崇宁壬午年(1102)因杨虔兵乱而移居永春谷口为开基祖。国材之六世次孙锦源玉树生根,兴建锦水林氏祠宇——锦水堂。七世孙振宗任江西宣德府大使,徙居锦斗,鼎建库荣堂,子孙繁布青园(坑仔口诗元)荷殊。锦桂联一,不断拓展,现主要居住桂洋镇的桂洋、金沙,锦斗的锦溪、珍卿,坑仔口的诗元、荷殊等村,总人口近万人。曾任福建省总工会主席的林少倾是桂洋锦水林的后裔。历史上有乔迁大田武陵、德化西墩和江西铅山等地。近代迁居东南亚和台湾的不少。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3-05-31 16:25
    收起回复
      锦水堂位于桂洋镇锦水卧牛山,始建于宋淳熙七年(1180),坐乙拱辛兼辰戌。1990年重修。三进厅堂,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总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该祠堂已人编《泉州名祠》和《八闽祠堂大全·续集》。
      青园林氏宗祠诗源堂在坑仔口诗元村,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二落十四开间土木结构。
      《锦水林氏宗谱》历经六次编修。最近一次是1995年续修.历经三载,1997年告竣,由裔孙少倾书写谱名并作序、赞。宗谱共分三册,采用繁体字竖排本,制版印刷。
      从24世起讳行为:无亨利贞渐晋恒中孚谦益泰
      字行为:卿相庆世际明良华国文章著现在最高辈份为25世“亨”,最低为33世“谦”。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3-05-31 16:25
      收起回复
        2.唐九牧二房
        蓬壶美山和五里街仰贤林氏 唐九牧二房藻公派下。晋安19世翘公为晋江县令,肇基马平,22世移居柑市,32世二房同美公,于宋朝淳熙年间自晋江内坑柑市人永,肇居高丽上澳为一世祖,六世椿茂相美山之阳,灵气攸钟,堪以托迹,于元至正元年(1346)迁居美山,建大宗——忠孝堂,是为美山林氏,与高丽林氏同一支派。美山林氏馨四房保素公妣王氏妈携子孙迁居外美山(今五里街仰贤)。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3-05-31 16:28
        收起回复
          美山林人才辈出, 《永春县志》人物传中刊载中国天文学会会员林奉若、马来西亚侨领林连玉、任过永春县长的印尼侨领林祖培、创办毓斌中学(现永三中)的林庶应,县团级以上革命烈士林多奉及林士带、林刚中,旅美著名哲学家、文学家林振述(艾山),曾任福建省委书记处书记、中侨委副主任的林一心(正部级),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博士生导师林金庭,山西省侨办主任林卫国,全国五至八届人大代表林仪媛,马来西亚福建社团总会长丹斯里林玉静,捐巨资修建普济寺、慈孝寺、支持家乡建设的台胞林玉书等,均是美山林的后裔。美山林有迁居16个省、本省23个县市和海外12个国家或地区。县内主要居住蓬壶的美山、美中、西昌、南幢、美林、军兜、壶中、五里街的仰贤、儒林以及苏坑、锦斗、玉斗等乡镇的部份村,总人口约26600人。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3-05-31 16:28
          收起回复
            美山林氏大宗忠孝堂,位于蓬壶镇美山村风景优美的仙洞山麓狮形山,坐庚向甲兼申寅。元至正丙戌年(1346)椿茂公肇建。曾几度修复,最近一次是1985年大修。二进歇山式翘脊平屋,建筑面积308平方米,占地面积7180平方米。大厅内有梁披云、傅耕野、虞愚等名家题写的楹联。该祠堂已人编《八闽祠堂大全·续集》。
            《永春美山林氏族谱》已进入第十次续修,1994年开始,1996年完成,费时二年余。谱名由“九一叟披云署”,采用简化字横排本,按房系编卷,共22卷,约500多万字。
            第23世起讳行:思皇多士纲纪四方子孙千亿
            字行:亮采有邦庶绩其成宏才美德
            辈份最高为23世“思”,最低为33世“千”。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3-05-31 16:29
            收起回复
              蓬壶高丽林氏 唐九牧二房藻公派下,晋安32世同宗携子佛生于南宋孝宗乾道至淳熙年间从晋江柑市移居异平里高丽上澳(下高丽)溪滨,为高丽林开基一世祖。越数年,名贤朱熹到永拜师会友,游高丽山胜景,慕义赠公“居敬”字匾。佛生继志拓业,为高丽林开基二世祖,兼营柑市基业,卒葬柑市墓前山,世称“高丽墓”。该支派世称“高丽墓柱”。佛生独子玄保(七一公)遵嘱迁居兹上(上高丽)。至五世存畊于明宣德庚戌年(1430)首构“魁题堂”、 “科题堂”和“新墘堂”三宗祠,并首次修谱(1458)。清康熙乙巳年(1665)永春县令骆起明登堂拜匾,题联配对:“昔贤至此书居敬,今令来时题故家。”并书赠“林氏家庙”,现匾联尚存。祖祠“魁题堂”人选《泉州名祠》。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3-05-31 16:30
              回复
                高丽林氏后裔昌盛,世居蓬壶镇高峰(即上高丽)、高丽、丽里、孔里、美中等村,在地人口4000多人,族人先后播迁东南亚、欧美诸埠、港台地区、内地十多省市及省内十多县市,蕃衍成族,历代英贤辈出。现代有捐巨资助教兴学的永三中董事长、港胞孝首,荣获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金堵、仲热、叔荣和仲卯等都是高丽林的后裔。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3-05-31 16:30
                回复
                  高丽林氏家庙“魁题堂”位于蓬壶高峰村、高丽山东麓,坐酉向卯兼庚甲,1994年冬重建,建筑面积335平方米。
                  《永春高丽林氏族谱》第十三次编修于1996年秋开始,历经十载,2006年告竣。谱名由台胞林世昌于1998年冬题写,采用简化字横排本。
                  第20世起讳行:伯仲叔季贤嗣济美祖德绵延
                  字行:孝友睦姻奕世呈芳长发其祥
                  辈份最高20世“伯”,最低26世“济”。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3-05-31 16:31
                  回复
                    外山云峰和东平霞蚯林氏 唐九牧二房藻公派下。晋安32世钦公于元顺帝至正年间从仙游仁德里徙居永春云峰(现外山乡)为一世祖,二世分孟夫、仲夫和季夫三房。明永乐九年( 1411)彦通迁霞蚯(现东平霞林)为霞蚯林氏,世系昭穆按照云峰林氏的不变。云峰林氏历史上还有多支迁往仙游和晋江浯洋等地,到东南亚海外发展的亦不少。如马来西亚林氏宗亲联合会总会长林吝拿督和林国璋拿督等祖籍均是云峰。云峰林氏现主要居住外山乡云峰、墘溪、福溪(东溪)约5000人,东平霞林近千人,祖宇在云峰村,族谱尚未重修。
                    第15世起字行为:文章弘世德孝友振家声诗书承圣泽
                    辈份最高为19世“德”,最低为26世“书”。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3-05-31 16:31
                    回复
                      宗祠贤良堂位于介福乡金牛形,元代庚一公首建,坐子午兼癸丁,二进歇山式土木建筑,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2000-2003年重新修建,焕然一新。
                      《桃源前洋林氏族谱》于明成化五年(1469)首修,至今已修五次,最近一次是民国十二年(1923)重修,共六卷。
                      第19世起讳行:华国诗礼传家门和顺菽水可承亲欢
                      第24世起字行:庭栽呜凤竹池养化龙鱼
                      辈份最高19世 “华”,最低24世“家”。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3-05-31 16:33
                      回复
                        济川蛲口林氏 唐九牧二房藻公派下。晋安29世佛郎(其子宗文)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由莆田螺坂迁仙游大圳而人永, 卜宅于桃源十五都蛲口(现桃城镇济川村),繁衍至今有25世,为蛲口林氏,现有人口400多人。祠堂“时思堂”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2003年重修。蛲口林氏族谱初修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乾隆六年(1741)重修,民国年间曾拟二次重修均半途停顿。2003年第三次编修为一册,共350多页,硬皮横排版。
                        第18世起讳行:良书绳祖武科甲永万绵
                        字行:诗礼传国旧爵乐享太平


                        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3-05-31 16:34
                        回复
                          3.九牧六房
                          五里街遐龄林氏 唐九牧六房蕴公派下,与介福大蚯林氏同宗支。闽林晋安17世蕴公之九世孙从周与兄从政由莆人永同游桃源,遂一起隐居于十九都之盖福(今介福乡),以后子孙迁居永春碧坑(现东关内碧)。蕴公20世(闽林36世)宗保字用选于元英宗(1321-1368)年间迁居廿三都民康乡慕仁里(现石鼓社山)明洪武十四年(1381)人籍遐龄(现五里街埔头)为开基一世祖,祖宇为本生堂,肇建于明洪武年间(1378)二进皇宫式建筑,占地5亩,最近于2003年春重修,正厅重绘太始祖比干公像,两侧有朱熹手书忠、孝、廉、节。本生堂派下七世祖林石溪迁居龟龙村,建次祖宇遐龙堂。遐龄林氏至今已传25世,主要分布于五里街的埔头、高垅和石鼓的社山、石鼓等村,总人口近4000人。


                          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3-05-31 16:34
                          收起回复
                            介福大蚯林氏 唐九牧六房蕴公派下,与五里街霞龄林氏同宗支。晋安17世邵州刺史蕴公之九世孙从正偕弟从周楼隐于桃源盖福(介福),邵州14世长嘉初居十五都碧坑(现东关内碧),邵州18世(晋安34世)进孙自碧坑移居二十都介福大蚯头,至今已传至43世。主要分布于介福乡福东、桃城的外蚯、卧龙、五里街的蒋溪等村,人口约3000人,祖宇为如在堂在介福东。
                            邵州第34世起昭穆排行:道学宗贤圣诗书达智仁鸿图征国运
                            最高为36世“宗” (大蚯19世),最低为43世“仁” (大蚯26世)。


                            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3-05-31 16:35
                            回复
                              吾峰藻岭林氏 唐九牧六房蕴公后裔。先世由莆田徙居南邑(南安)宏厚而分派人永住居刘坪(现蓬壶联星}。林六生育三子,长子陈昧住联星万代是为万代林,次子陈明三陈保于明弘治年间迁居藻岭(现吾峰枣岭村)。藻岭林氏尊陈保为一世祖,二世静轩建上厝,后毁重建,即今大宗祖宇上聚堂,1996年修葺一新。现在主要居住吾峰的枣岭、吾顶(下寨)、吾东(州田)等村,总人口约1700人。民国时代军阀割据,社会动荡,人民受苦,有许多族人到南洋(主要是马来西亚)谋生定居。


                              来自手机贴吧19楼2013-05-31 16: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