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见吧 关注:35贴子:2,720
  • 61回复贴,共1

二郎三郎眼中的信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啊啊,信长,二郎三郎永远忘不了你那双犀利而又狠毒的眼睛啊。 相信很多人也和二郎三郎我一样,对信长的某些做法感到震惊吧。没错,信长脾气古怪,性格乖戾,让很多人觉得奇怪,不解,甚至讨厌。但是根据二郎三郎的了解,我们吉法师同学其实也是一个可怜的家伙。如同早年父亲的不重视早就了一个坚毅沉稳,坚韧不拔的长尾景虎一样,早年母亲的蔑视,也同样早就了一个高效率,古怪而又实用主义的信长。 对于孩子来说,没有父爱也许不会把他推向深渊,但是没有母爱确实是很大的打击。信长的母亲土田御前可以说是个根本不了解自己孩子的母亲,至少对信长是如此,几乎每一次都是偏袒信长的弟弟信盛。这对年幼的信长的成长造成了非常坏的影响。当然了,他的困境可不局限于此。首先,孩子需要母亲,而母亲却非常讨厌他,这直接造成了日后的信盛反叛事件和击杀弟弟事件(可以参考左传里的 郑伯克段于鄢 如有雷同,不是巧合,只是某些被惯坏的人必然做的事情。),使信长向魔王之路走出了非常重要的一步。其次,家臣们对信长的态度很恶劣,几乎可以说是蔑视(除了平手老爷子,二郎三郎可没看出谁还拿木瓜贩子当回事),以至于信长只能在自己的侍童中培植亲信。第三,民众的不理解,不需二郎三郎多说,“恶鬼大将”“尾张大傻瓜”这样的雅号都是出自尾张民众之口,由此可见一斑。 也许你会说,这没什么啊,信长最后不是很成功吗?哈哈,阁下错了,信长曾经成功过,但是他死了,不是战死沙场,也不是老死病榻,而是被叛徒逼死了。本能寺事件是信长一生中最大的败笔。而这件事的起因非常复杂,首先,信长打了光秀的耳光。第二,信长当众呵斥光秀,叫十兵卫下不来台。第三,猴子为了给信长面子,向他求援(其实猴子自己都可以速度解决问题)。第四,要对长宗我部发起进攻而不是采取外交手段。第五,杀死了投降的波多野兄弟,导致光秀的母亲命丧敌手(一说为光秀乳母,已经无法考证了)。第六,流放重臣,叫家臣人人噤若寒蝉。第七,火烧比睿山,不管是谁,统统杀光,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作法,实在叫人无语。第八,藐视皇室,竟然要在皇居里阅兵(注意,信长要阅兵,只是告知时间,根本没问人家是否同意,最后还是光秀解决了问题)。第九,空穴来风的猜忌,逼得自己的盟友家康杀了儿子老婆(信长以为人家不恨他,其实才怪,换谁老婆孩子被逼自杀都会狠得牙痒痒)。以上九条,有五条和光秀有关,人家十兵卫焉有不反之理。最后,魔王信长自己把自己动手埋葬,或者说火化了。而一个伟大的人为啥会犯这些错误?先看他的过去,看到什么了吗?没错,没人拿童年的信长当成正常人,而一个人被鄙视久了难免会有些心理变态,信长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孩子。弹簧被压久了,自然要反弹回来,而且是几倍的反弹,所以他放火烧比睿山,藐视皇室,无视光秀等家臣做出的努力(这就是为什么他打了光秀的耳光),这个反弹就是变得非常自我,既然所有人不拿我当回事,我也不拿任何人当回事。(跟曹爷有一拼了)本能寺事变幕后为什么有那么多版本?就是因为信长同学惹的人太多了,所以什么猜想都有。而同是战国时期大名,武田晴信和长尾景虎,这俩同样不被父亲看好的人可幸运多了。武田晴信有家臣的支持,还得到了弟弟典厩信繁的支持,后来又得到了民众的支持,虽然私生活糜烂,但是这么多年了,还是有人说他好。长尾景虎更幸运,有母亲的爱护(虽说母亲死得早,但是那种温暖却一直留下来了),有舅舅的保护,也有家臣的理解,甚至一开始身为敌人的宇佐美定满都很欣赏他,虽然没一统天下,但是战国军神的美名和为义而战的高尚品德却一直流传至今。和他们一比,木瓜贩子同学是不是太悲惨了点,所以二郎三郎讨厌你,但同样也很可怜你,唉,信长。。。。可怜啊可怜。 最后,稍微牢骚下,木瓜贩子,你瞪我做什么?要不是你瞪着我,二郎三郎早就一枪解决你了,那样多好,结果呢,害得我在弥八郎面前丢人。。。。。早知道就一个人出来打你的黑枪了。(一家之言,如不对路,就请笑笑吧。)


1楼2013-06-20 20:18回复
    木瓜贩子不在吧。。。。。千万别叫他看见,二郎三郎我对他的评价。。。


    2楼2013-06-20 20:24
    回复
      写的不错啊,“一枪解决你”是什么意思?


      IP属地:德国3楼2013-06-20 20:29
      收起回复
        咱只是来瞅一眼织田“信胜”而不是佐久间“信盛”的→_→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3-06-22 13:19
        收起回复
          .................................还是路过


          5楼2013-06-27 10:55
          收起回复
            话说那是“饿鬼大将”。。。饿鬼这个词在日语里也有用来指代特别调皮的小孩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07-18 22:4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