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雳吧 关注:397,446贴子:43,410,987
  • 2回复贴,共1

【讨论】重温小钗的武学境界-转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文发表时间:2008-07-24 00:12:46 】
最近的一些论坛多了些小钗的主题,尤其是小钗的武学演化过程,竟然有人能叙述的如此贴切,也许作者有加入自己的一些观点,但那并不影响小钗的武学探讨,因为我们都是了解小钗并且喜爱他的人,我们当然希望能够从他身上发现到别人没发现的地方,或是从中衍伸出新的层面。
看到这篇精辟解析的好文,我忍不住想跟爱好小钗的人分享,也欢迎想了解小钗的新戏迷们可以一同讨论。
有些段落及句子为了能够更加流畅,所以加以改过,请原作者见谅。
以下就是他的好文:
其实所谓的强弱跟境界并没有太大的关连,因为一但牵扯到实力强弱之类的东西就会回到有形的物质。
所谓的剑,到了一个阶段,就会进入一种无形的意境,思想到了那种等级,其实在个别的实力上已经没有太大的差别了,有的只是个人对剑的领悟,以及对自身剑道,剑之意境的体现。
每个人对於剑的想法和极致都不甚相同,所以反应到有形的招式上也会不同,却也因此产生了强弱的问题,譬如剑圣,有著和别人不同的剑术思想,但还是得倚靠有形的万神劫去体现。同样的,叶小钗有著剑道的极致精神,也因此产生了心剑这个无形似有形的剑界名招。很多人说小钗常因为心情波动,所以心剑威力变弱,倒不如说是叶小钗的剑术思想改变,产生了不具超强杀伤力的心剑。
早期的小钗,因为在江湖打滚,过著刀口舔血的生活,所以领悟出来的心剑自然威力十足,但自从霹雳幽灵箭二以后,尝尽人生冷暖的小钗,萌生退隐之意,加上成为老佛传人,佛教思想影响,使的他返朴归真,将心剑再次升华。心剑,顾名思义,心中之剑,剑随心行,而剑为凶器,以剑为名之招,当以克敌制胜为先,但经过升华之心剑,却以救人为主,护己为先,不与人争强,
不使人斗狠。因此,心剑不再具有杀气,不再霸气十足,却多了份仁慈,更添了份意境。
只是这个改变,让人误会了小钗,认为它不具当年之勇,殊不知剑意之极不在万夫莫敌,而在心之一字,心即为身,人剑和一,身
即是剑,乃是剑术的最高境界,但尚有更高一层的极致,那就是剑即为心,心中无剑。因为不需剑,不需形,只需一念,剑意即现,而这就是叶小钗真正极致的心剑。
回过头来说,入魔的小钗原本应该有更好的表现,但为何却看不到他真正威力十足的心剑?其实很简单,入魔添了份杀意,却失了最重要的人性,而心剑乃是以心为准,以剑为意。但入魔之小钗却无自主意识,无自身剑意,有的只是魔界的指令,和无人性的杀戮,这样的小钗,可以发挥最大的杀手本性,却无法真正使出最强的三式剑意,那就是探、自谦、必胜,再次强调,这并非剑术招式,而是三式剑意,半陀废要他以这三招剑意,化成千变万化的剑招。因为任何招式,都是徒具形式,唯有这三式剑意,可以为其招注入生命。而小钗也做到了,更进一步的领悟了心剑,此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剑界名招,剑之极意,心剑。
在某个程度而言,剑圣至今还在证道,但小钗却比他更进一步的让他自身的剑道达到无人能及的意境了。不过这并不是在说剑圣不如小钗,请别误会,因为小钗是由内而外,由心而发,因此他不需藉助外力就可以完成其剑术之路。但剑圣的不同,剑圣的是由外而内,藉助外力来证明其道,从万神劫的产生便可知了,万神劫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求败中产生的剑术之招,也就是说靠著外力产生的有形物。
而剑圣之道乃是无双无暇之一剑,这是个十分有趣的论点。何谓无双无暇?无双无暇就是完美,剑圣所求的,就是划出一道完美无悟的一剑,一个绝对的一剑,而要做到这点,一定要有一个可以让它划出此剑的对手。
而万神劫之厉害,在於那是集所有他自身剑招之优点,以及改掉其剑招所有缺点的招式,因此万神劫罕有匹敌。可是万神劫再强,总有漏洞,而剑圣就是在等待一个能够让他使尽万神劫,而后发现其自身剑术最后的一个缺点,藉此划出属於他最完美无暇的一剑。但那毕竟是他自身认定的完美,因为世事无绝对,他自身的完美,不代表别人的完美。所以在我看来,在他证道之路完结的那天,也就是他步入黄土的一天吧!
以上的文是转载自某论坛的道友,描述的论点颇有深度,也很符合两位剑道高手对剑的体悟与境界。小钗心剑与刀剑上的弱化以及魔化小钗不强的原因,如果以上面的论点来解释的话,我是可以接受的,就不知众多编剧们是不是有这位道友深层的想法。
不知道小钗还有没有再精进的空间,武学与心灵的层次还能不能再提升,真希望他能朝神或仙的境界去发展。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幻想,但如果想要让小钗结束,相信这会是条适合小钗的路,因为小钗该演的都已演完,同样的戏码重复在演只会让人觉得老调重弹和厌恶,小钗是该发展新的路了,而且是一个让他完美结束的路。


1楼2013-06-27 11:16回复
    呵呵,这种时刻怎么少得了资深套迷@甲霸了


    2楼2013-06-27 11:17
    回复
      好多啊 没看完 顶个


      3楼2013-06-27 11: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