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明吧 关注:15,757贴子:439,876

西藏喇嘛教的真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特么被。。。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3-07-29 11:39回复
    一、西藏的原始社会
    在藏北高原的色林错湖,发现史前人类遗留的石器遗址,经放射性碳检测,这些石器的年代距今约24000年。西藏自古就生存着土著人类。后来西藏原有的这些土著支系与从中原退出来的羌人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经过长期的相互融合,逐渐形成稳定的藏族先民。
    在古代西藏最初的数十个部落中,有历史传说记载其演变过程的是生活在雅隆河流域的悉补野部落。悉补野部落最早的王是“聂赤赞普”,自聂赤赞普以后悉补野部落的王系,经过“天赤七王、中定二王、地列六王、八德王、五赞王”,传到第28代赞普(藏王),叫作“拉脱脱日宁赞”。
    二、古代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
    苯教是古代西藏的土著宗教,远远早于密教在西藏的传播。苯教的教主是“辛饶米沃齐”,出生在古代西藏“象雄”(现在西藏的阿里地区),传说他曾收伏众多的鬼神。苯教在“聂赤赞普”时代,就很盛行了。苯教主要是从事占卜、祈祷、降神、捉鬼等活动,本质是一个充满巫术、巫师的原始宗教。苯教还是古代西藏的赞普(藏王)治理国家的工具。据密教上师土观所著的《土观宗派源流》记载:“从聂赤赞普至赤吉脱赞之间,凡二十六代均以苯教治理王政。”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3-07-29 11:40
    回复
      因此,古代的西藏,苯教是国教,在对外用兵、祭祀、继承政权、丧葬等等国家大事,都要由苯教的巫师来协助藏王决定。由于赞普用苯教治理国家,却导致了信仰苯教的大臣,常常借助苯教的教义来凌驾于藏王之上,最后发展到一些信奉苯教的权臣、贵族垄断朝政,架空藏王,乃至为了争夺权力谋杀藏王的局面。因此,后来的藏王赤松德赞,为了巩固王权,才从印度迎请了精通法术的密教上师莲花生,来打击信奉苯教的权臣和苯教的鬼神。最初,密教是作为藏王巩固王权、铲除异己大臣、打击苯教势力的工具,被引进西藏并传播的。
      三、密教在西藏传播初期
      1、密教传播到西藏的传说
      传说,在古代西藏第28代藏王“拉脱脱日宁赞”执政期间,天上掉下了密教的两部经文以及法器。据《青史》则记载:传说从空中降下的密教的经文法器,是印度密教的上师“洛生措(慧心护)”和“李第生”带来的,因西藏那时候,还没有文字,藏王不知其义,所以洛生措二人只好将经文法器留下来后回国去了。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3-07-29 11:40
      回复
        赤松德赞成年以后,面临着大权旁落受制于人的局面。取经回来的大臣桑喜,知道时机已经成熟,便联系一些信奉密教的大臣赛朗、管?赤桑等,设计将马向?仲巴吉活埋,于是,赤松德赞借助信奉密教的大臣的势力夺得了亲政的权力。
        (2)迎请寂护、莲花生,建造桑耶寺
        赤松德赞亲政以后,即宣布废除马向?仲巴吉颁发的禁令,着手发展密教。赤松德赞命巴?赛朗迎请印度的寂护论师。两个月后,吐蕃开始出现了天灾人祸,吐蕃信奉苯教的大臣和平民都说,这是因为赞普信奉密教,得罪了吐蕃的鬼神造成的,他们要求驱逐寂护。在舆论的压力下,赤德松赞赏给寂护一些黄金,让他先回尼泊尔。寂护以为:必须迎请邬仗那国的密教大师莲花生来藏,让他先用猛烈咒语法术制伏藏地的恶鬼邪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莲花生,梵名白玛桑巴瓦,意为“莲花生”,是邬仗那国的王侯“英迪布拉”的儿子(邬仗那国:古译邬苌,藏语译邬坚,即今日的阿富汗。另据王森所著的《关于西藏佛教史的十篇资料》记载,该地在今日巴基斯坦瓦特河谷一带)。莲花生年长以后,与寂护的妹妹曼达娜娃结了婚。莲花生曾经在当时印度的密教续部的中心地——萨护罗修学密法。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3-07-29 11:41
        回复
          于是,藏王赤松德赞派遣使者,前往印度迎请莲花生上师。据说,莲花生在来到吐蕃的途中,降服的鬼神有八部之多,包括:八部鬼神:瘟神、山神、地神、本土神、游神、龙神、独脚鬼、作崇鬼等等,这八部鬼神,都是苯教所信奉的。
          赤松德赞接到消息,就在松卡尔等候莲花生的到来。据密教《莲花生大师传》记载,在赤松德赞和莲花生还没有见面的时候,双方已经就会面时候的礼节问题动了一番心思。
          莲华生想:“藏王赤松德赞虽然也是由文殊菩萨(由于藏王赤松德赞支持密教在吐蕃传播,被密教认为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所化现的,虽然出生为王族;但仍有隔阴之迷,而且这一生罪业也未清净,没有解脱生死。我呢,也是王子,并且已经成就圆满解脱,可以超越一切世间生死。因此,不论世间法上还是出世法上,藏王都不能超胜于我。所以,藏王应该向我顶礼!”而藏王赤松德赞心中却是另一种想法:“我是吐蕃的王,连寂护论师都曾向我敬礼,莲华生大士也应向我顶礼!”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3-07-29 11:42
          回复
            结果两人见面之后,却为了谁给谁顶礼的事情,互不相让。在僵持不下的时候,莲华生“示现了究竟的‘佛慢’”,将自己殊胜于赞普之处列举后,忽然举手作起一个手印,手印中竟然喷出一股火焰,烧坏了赞普的袍服。于是,刹那间赤松德赞君臣都感觉到十分的恐惧,立即五体投地向莲花生顶礼。
            寂护随后也来到了吐蕃,和莲花生汇集在一起,设计建造桑耶寺,公元766年桑耶寺建成。桑耶寺建造完毕以后,赤德松赞为了成立由藏人组成的密教团体,就请寂护试探性地为藏人剃度出家。于是,寂护为藏人剃度出家。藏人之中,最初应试出家为喇嘛的有七人,他们是:巴?桑喜、巴?赛囊、麻?仁钦确、巴果?白若扎那、昆?鲁王波松、恩兰?吉娃却央、拉松?吉娃强曲。由于这七人是西藏历史上最早出家为喇嘛的人,史称“应试七人”。
            莲花生在吐蕃传授密法,后来和藏王赤松德赞不欢而散。
            莲花生在吐蕃的时间不长,他作法的时候,为了迎请护法的鬼神,需要建立坛城,置办供品。莲花生将人头放置在架子上,将人的内脏、撑开的人皮铺在地上,将人血洒在骷髅堆成的金字塔上,用五肉五甘露混合的阿米打(人肉、象肉、马肉、狗肉、孔雀肉等五种肉混合的酒),来供养那些被莲花生所役使的鬼神。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3-07-29 11:42
            回复
              这一切,在当时引起了恐慌。以赤松德赞的妃子蔡邦萨为代表的贵族势力,强烈要求驱逐莲花生,她认为:如果在吐蕃传播这样邪恶的宗教,会给吐蕃王朝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据密教的权威史书《西藏王统记》《善逝教法史》等记载:吐蕃的大臣们惧怕莲花生的咒术危害王朝,暗中拨弄是非,造成莲花生和赤松德赞产生矛盾,赤松德赞遂将莲花生送回故乡。实则是莲花生和赤松德赞的妃子移喜措加修习密教的男女双身法(密教的一种核心修法,上师和异性弟子之间借助两性关系来修行)引起了赤松德赞的不快,赤松德赞又害怕莲花生的法术,所以借机将莲花生送走!莲花生在走前,将大量的密教经典埋在山岩中以传播到后世,这就是密教宁玛派所谓的“伏藏”。
              莲花生在吐蕃的时候,积极地传播密法,据密教《土观宗派源流》记载莲花生教授出来的弟子中得道的二十五人,如:
              “南喀宁布能把日光骑;桑结耶协以橛插山崖;杰瓦却仰三次作马鸣;喀钦措杰能起已斩尸;白吉耶协非人为奴仆;白季僧格天魔供差遣;毗卢遮那具有智慧眼;法王赤松已得不动定;多吉杜炯风行无阻碍;梭布?拉白手捉猛兽颈;齐五穹洛能擒飞空鸟;郑巴南喀从绛拽野牛;汪秋入水似游鱼等等。”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3-07-29 11:42
              回复
                这就是密教所谓的“大成就者”——“君臣二十五尊”。他们以什么为得道的呢?如是大成就,看不到任何佛教般若智慧的证量,却以能把木头橛子插入山崖中,以能擒拿空中的飞鸟、拽野牛,以能驱使鬼神为奴仆……等等神异、巫术为得道,为大成就!
                莲花生也因此被后代西藏各派,共同尊为西藏密教的开山祖师。
                (3)赤松德赞组织翻译佛教、密教经典,铲除苯教桑耶寺建造完毕,赤松德赞开始组织大规模的译经活动。来到吐蕃参加译经的印度僧人数大为增加,其中主要有无垢友、佛密、静藏、清净狮子等人,这些译师大量地翻译印度密教的经典密续。这一时期,赤松德赞为培养本土的翻译人才,他还安排本土的僧人去印度留学。他们中的遍照护、南喀宁波等学成回国后,成为译经的中坚力量。赤松德赞在大量翻译密教的经典以外,也翻译了佛教的一些经典。
                自聂赤赞普被推为悉补野部落的首领以来,历代藏王皆以苯教治理国家。苯教是吐蕃的国教,一些信奉苯教的权臣常常凌驾于藏王之上,甚至谋害藏王。等赤松德赞王权巩固以后,就开始铲除苯教了。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3-07-29 11:43
                回复
                  据藏文史料记载,赤松德赞提出让密教一方和苯教一方进行辩论,失败的一方就要被驱逐。当然这种辩论,只不过是赤松德赞驱逐苯教的一种手段罢了,等辩论结束以后,于是赤松德赞就宣布苯教一方辩论失败,苯教的教义是粗浅的,并下令取缔苯教。在压力之下,苯教徒不敢公开活动,他们到处埋藏苯教的经典,这些经典形成了苯教的“伏藏”。
                  (4)藏王赤松德赞借助“顿渐之诤”,驱逐汉地的佛教赤松德赞在大力弘扬密教期间,还大肆对唐王朝用兵。公元755年,唐王朝发生“安史之乱”,吐蕃乘机大举东征,占据唐朝河西陇右地区的大片土地。公元763年,赤松德赞派大将达扎路恭领兵攻占唐都长安,唐代宗李豫出走陕州(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吐蕃立傀儡皇帝李承宏(唐雍王李守礼的儿子,金城公主的胞弟),李承宏的伪政权还取了年号,任命了部分大臣和官吏,后来由于恐惧,往西部撤去。公元765年三月,唐朝和吐蕃于兴唐寺和盟,十月,吐蕃即背盟,联合回纥军攻唐朝的泾阳。公元767年四月,唐、蕃再度和盟于长安兴唐寺,九月,吐蕃又背盟,围攻灵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公元779年十月,吐蕃军与南诏军会合10万之众,分兵三路,攻唐剑南道(今四川省剑阁县以南、长江以北地区),被唐将李晟率兵击败。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3-07-29 11:43
                  回复
                    辩论从公元始自792年,终于794年。关于辩论情况,可以参阅密教大师布顿的《善逝教法史》、敦煌出土的汉文史料《顿悟大乘正理决》,以及法国学者戴密微的《吐蕃僧诤记》等著作。密教的史料如《善逝教法史》《巴协》等对于这次影响巨大的辩论,记载的很简略。汉史料《顿悟大乘正理决》详细记载的三组辩论非常精彩,例如:
                    (莲花戒)问:(如果讲顿悟,那么依照渐修的)三十七道品法要不要?
                    (摩诃衍)答:《诸法无行经》上卷云:但离心想妄想、一切分别思维,则是自然具足三十七道品法!若悟得不思不观如如之理,一切法自然具足,修与不修且得。如未得不思不观如如之理事,须行六波罗蜜、三十七助道法。准《金刚三昧经》云:如如之理具足一切法。若论如如之理法,离修不修。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3-07-29 11:43
                    回复
                      藏王赤松德赞选择密教为国教的原因有四点:第一点,宗教的传播,不离因缘。吐蕃的土著宗教——苯教,原本是一个祈求鬼神保佑,追求和鬼神相感应的宗教。在苯教流传的千百年来,苯教的这些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苯教为了密教进入吐蕃,打下了文化基础。第二点,赤松德赞是借助信奉密教的力量,才得以铲除异己大臣,取得亲政的权利的。他和这些信奉密教的教徒,利益是一致的。这从他暗中从印度迎请寂护的弟子莲花戒来和摩诃衍和尚辩护,可以看的出来。第三点,吐蕃和唐王朝之间,连年战争,互有胜负。摩诃衍在拉萨弘扬禅宗,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在数万人的拉萨,就有弟子5000多人。赤松德赞是不会容许在自己的身边,一个敌对国家的俘虏拥有如此大的势力的。第四点,在赤松德赞执政初期,佛教和印度密教几乎同时在吐蕃得到传播。而且赤松德赞也分不清密教和佛教的区别,以为密教也是佛教的一支。印度本来就是佛教的发源地,赤松德赞既然以为密教是佛教的一支,那么赤松德赞自然更倾向、尊重印度的密教。
                      基于这四点,顿渐之诤以摩诃衍败北结束,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3-07-29 11:44
                      回复
                        (5)赤松德赞确立了“三户养僧”制度
                        密教在吐蕃传播初期,出家的都是些贵族、官员等。赤松德赞,为了解决桑耶寺出家的密教喇嘛僧人的生活问题,规定每三户藏民,供养一位僧人,好让僧人可以安心地“修行”。 “三户养僧”的制度,到了热巴坚时期,增加为“七户”。于是,僧人不用劳动,不用交人头税,而且可以接受几乎是唯一的文化教育,又享有令人尊敬的社会地位,喇嘛僧人成为一个令人羡慕的特殊阶层。
                        因此说,在赤松德赞时期,铲除了苯教,建造了密教寺庙,培养了本土的出家僧人,翻译了密教经续,建立了“三户养僧”制度,最后赶走了传授禅宗的汉地和尚摩诃衍,使得印度的密教在西藏成为“一统江湖、唯我独尊”的宗教。
                        (6)吐蕃从印度引进的密教的本质
                        公元6~7世纪,印度在政治上处于分裂局面,出现了许多封建小国。印度教在广大地区取得了统治地位。随着印度教的迅速发展,印度晚期佛教,为了和印度教竞争,不得不大量吸收印度教的一些修法。


                        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3-07-29 11:44
                        回复
                          一切佛学考证者都知道、都确认:密教兴,佛教亡。但是他们都只是看到表相,而不知道其中的真相事实。古印度晚期佛教,本来是因为印度教兴盛以后,佛教没有人才,就吸收了一些印度教的祭神仪轨,那些神就成为佛教的护法神。成了佛教护法神后,在佛教中把祭神求有为法(求甘露、财神法等)的仪轨发展起来,反而把真正佛法淹没了。如是之后,古印度晚期佛教,继续融合印度教的修法,长期日渐增补之后,再将印度教中性力派男女合修淫乐之双身修法理论纳入,然后以此双身修法之理论而前后贯串,冠上佛法果位修证的名目以后,于是就有了印度密教之规模、理论与行门。
                          印度佛教的后期,因为真正的佛法不容易修证,正法势力愈来愈小,证悟的人愈来愈少,印度晚期的佛教如此密教化之后,虽然还保留了佛教的教相与僧相,本质上,已经成了只有佛教外壳,而没有佛法内涵的外道法。因此说,密教兴,佛教亡!
                          莲花生在吐蕃传播密教的时候,为了使藏人能够接受外来的密教,不得不将密教和吐蕃的土著宗教——苯教进行融合,不得不大量地吸收苯教的一些祭神仪轨等等,因此说,藏王赤松德赞所引进的密教,也就是后来在西藏日渐发展壮大的西藏密宗——喇嘛教,


                          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3-07-29 11:44
                          回复
                            “由于赤祖德赞,用郑喀?白季云丹为相,大小朝政,皆请决于喇嘛,大臣们向喇嘛施礼,喇嘛也不还礼,人民都喜欢出家,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因此,君臣、喇嘛、百姓之间,矛盾更加尖锐复杂。”
                            对于大臣和百姓们反对喇嘛的行为,赤祖德赞采取了严厉处置的措施,《娘氏教法源流》记载,赤祖德赞制定了“手指僧人(喇嘛)”的法令:
                            “如果百姓、大臣有用手指头指着喇嘛的,就砍断他的手指;如果用语言嘲骂喇嘛的,则割掉他的嘴唇;如果对喇嘛怒目而视的,则剜去他的眼睛;如果盗窃喇嘛的法器的,要以80倍的财宝赔偿喇嘛等,以上作为法律执行。”
                            赤祖德赞这样极端的做法,在臣民当中,引起极大的嫉忌和反感,所以朗达玛的毁灭密教,也就因此而起了。
                            2、朗达玛毁灭密教
                            由于赤祖德赞给予出家的喇嘛很大的特权,激化了社会矛盾。先是大臣向赤祖德赞诬喇嘛郑喀?白云与王妃私通,王妃自缢而死,白云亦被害身亡。接着,以韦?达纳坚为首的大臣们,进一步阴谋策划,在公元836年,趁赤祖德赞醉酒之际,将赤祖德赞的颈骨折断,把他的面部扭向后背,赤祖德赞就这样被害死了,终年32岁。


                            来自手机贴吧22楼2013-07-29 11: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