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吧 关注:42,920贴子:803,299
  • 5回复贴,共1

试论炎帝姜姓出自羌戎论之谬误(转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炎帝不是羌人


1楼2013-08-12 20:45回复
    二.
    何谓民族?
    关于民族,查《新华词典》的解释如下:“泛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同体,如狩猎民族、游牧民族、古代民族、现代民族。”
    查日本《三省堂大辞林》的解释如下:“民族就是共有‘我们…人’这样的归属意识的集团。以前多指拥有共通的出自、语言、宗教、生活样式、居住地等的集团。”
    又查《岩波国语词典》对民族的解释为:“具有人种上·地域上的同一起源(或者相信是同一起源)的,共有语言·宗教等文化传统和历史命运的人类集团。”
    著名人类文化学祖父江孝男教授这样解释民族:
      民族是“拥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生活样式,归属于同一集团的归属意识(identity)的人类集团”(《人类文化学入门》增补改订版)
    或者说“所谓的民族,是把多层次的、复合型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诸矛盾,集约到叫做“民族”的一元化共同意识的符号。能用宗教或者语言或者历史(记忆)或者神话这样的象征来共通化的,是自我同一性(identity)意识”(《民族问题とは何か》、西岛建男、朝日选书),
    或者说民族为拥有“历史性的领土、共通的神话和历史记忆、大众性的公共文化、共通的经济、共同的法的权利和义务之名的集团”(Anthony,D.Smith,National
    Identity,1991,London)。
    因此,显然不能用所谓的“姜羌二字相通”作炎帝或炎帝部落或姜姓者出自戎羌的根据,须得给出他们与戎羌处在相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同一共同体,并有对过去历史的共同记忆,有共通的语言、宗教和共同的生活空间的证据或者说明,特别是要给出他们与戎羌共有“我们是戎羌而非华夏”这样的归属意识的证据或者说明。但持这一观点的人们并没有这样做。
    又据法学博士、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铃木董先生所著的《オスマン帝国の解体》可知,民族不是生物学的概念而是文化性的概念,是通过共有文化和历史,从而拥有有别于其他集团的独自性或同一性以及一体性的感情的集团。作为民族的独自性或同一性的文化性基础中,语言的共有通常是最重要因素。而且,民族的凝聚性常常因同祖概念而得以加强,当然,这不是生物学上的问题而是文化上的同祖概念的共有。
    因此,民族只能因各异质的同一体之间的差异才会产生,在一个自我完结的同一社会里、或者在一个封闭的共同体中就不会产生民族。也就是说,民族是因为找到了差异,并因这种差异而产生,若无“外部”,就不会有民族。


    4楼2013-08-12 20:46
    回复
      三.
      关于华夏和蛮戎夷狄
      《左传》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尚书正义》曰:“冕服采章对被发左衽,则为有光华也,释诂云:‘夏,大也,故大国曰夏,华夏,谓中国也’”。由此可知,“华”就是华夏民族有别于被发左衽的异族的冕服采章,而“夏”则指华夏民族所居之处为文明礼仪之大国。“华夏”就是中国。
      查《新华词典》可知,“华夏”亦为汉民族的旧称,“华胄”即华夏后裔,就是指汉民族,同时还有“贵族后代”之意。
      而“华夏”作为族称,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篇:“华夏蛮貂,罔不率俾”。即华夏是相对蛮貂而言的,因此带有明确的民族含义。
      "华夏”概念的产生,表明汉人先祖们意识到了自身是有别于周边文化水准较低群体的、拥有文明礼仪和高贵华丽服饰的民族共同体这一共通意识。华夏民族共同体就是通过历史和文化的共有,以炎黄为共同祖先而形成的具有有别于其他集团的同一性和一体性感情的集团。
      而那些有别于有别于华夏共同体的周边集团,则被称之为“蛮貂”或者“蛮戎夷狄”。也就是说有了华夷差别意识,而有了“同类或同族意识”,也就是有了自觉有别于其他集团的“我们意识”,也就是说有了“民族意识”。没有与周边集团不同的自觉意识,就不会有华夏共同体的产生。
      因此,华夏与“蛮戎夷狄”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若无华夏,就没有“蛮戎夷狄”,若华夏与“蛮戎夷狄”没有任何区别,当然就不会有华夏,也就不会有“蛮戎夷狄”。
      因此,所谓的“无论从血统上来说,从文化上来说,华夏都是蛮夷戎狄共同创造的。”的观点,显然是因为不了解何谓民族,何谓华夏,何谓蛮戎夷狄所至。
      因为“蛮戎夷狄”只是华夏民族对周边异族按四方方位的不同所定的不同称呼而不是非华夏民族的人们的自称,被如此称呼的集团是否真是按方位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共同体,则又是另外一回事。因此,当华夏共同体即华夏民族产生时,周边的集团也许有了自己是不属于华夏共同体的意识,但却没有自己是与除华夏共同体之外的其他共同体也有区别的,拥有同一性和一体性感情的集团的意识。也就是说,当华夏共同体即华夏民族产生时,周边那些非华夏民族的人们很可能尚未形成自己的民族集团。所以,那种“华夏为蛮夷戎狄所化成”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例如被华夏共同体称为“戎”的西方异族,他们自身是否真共有“过去的记忆,也就是历史共同体,语言、宗教,也就是文化共同体,以及土地,也就是空间共同体”?是否真有“我们意识”?是否真为具有同一性和一体性感情的共同体?是否真有同祖概念?因为他们没有留下说明这些问题的任何材料,我们就只能听华夏共同体的一面之词,可从华夏共同体留下的资料来看,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况且,还有他们的祖先为炎黄,他们为炎黄的一部分后代迁徙到当地与当地土著混合后所繁衍的后代的史料。
      也就是说,和“华夏”不同,“戎”并非是同一民族的族称。蛮夷狄也是一样,都不是某一民族的族称。换言之,当华夏民族产生时,其周边的人们尚未形成民族。因此,“华夏为蛮夷戎狄所化成”以及“无论从血统上来说,从文化上来说,华夏都是蛮夷戎狄共同创造的。”之类的所谓结论不但是对历史事实和考古结果的无视,更说明论者对民族概念是何等的无知。


      5楼2013-08-12 20:46
      回复

        @huailin1989@洪荒兲帝 你说其他的 我都同意 但炎帝是姜族 我不同意 还有那个hua 今天上午被少民骂了 所以有点生气 我先说声对不起


        11楼2013-08-12 21:03
        回复
          你好像没搞清事实。不是炎帝出于羌戎,而是羌戎出于炎帝。说通俗点就是,戎人是炎帝后代子孙分支。


          IP属地:贵州13楼2021-06-17 14: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