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梦者吧 关注:45,864贴子:991,964
  • 5回复贴,共1

《画书大王》20年祭 王庸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内容有点长


1楼2013-08-31 21:15回复

    1993年8月20日,《画书大王》漫画半月刊创刊号面世,到1994
    年8月第24期被停刊,一年而夭。这份杂志是借鉴影视手法讲故事的新一代漫画,也就是现在说的动漫,与流行歌曲、电视剧同属大众文化,都是随着改革开放大潮从海外引进到我国的。人们不解的是,为什么首份新型漫画杂志在襁褓中就被封杀?原因是什么?停刊对我国漫画的起步和发展产生了什么作用?不少人这样问我,我一直没有回答。适逢20年之祭,将其前因后果向公众做一个交代。以往事为鉴,有助于清醒,也有益于未来。
    在连环画面临绝境和海外漫画大发展背景下诞生
    1992年,在电视文化冲击下,中国连环画正面临绝境,连环画书几乎从所有的书店消失,然而来自香港的一缕曙光却透出了另一番景象,那就是香港漫画正在如火如荼爆发式地大发展。漫画家黄玉郎凭一支笔、一部连载漫画《龙虎门》打造了他的“玉皇朝”,并奇迹般进入股票市场。“画漫画也能上市?”
    这句惊问出自一位著名企业家,也同样是许多港人的疑问。香港漫画发生的一切,在罗湖桥以西的神州大地,我们的出版界还懵然不知。多年的封闭,造成了人们视觉听觉的断层。我托香港老朋友三联书店总经理萧滋和曾在中国工作多年的日本老朋友阿部达也帮助找来许多港台、日、美漫画及相关资料,眼界大开,原来在我国大陆之外,漫画已完全是另一种模样,另一重天地!顿时一种冲动在脑海回荡:找出症结,迎头赶上。
    症结在哪里?如果说连环画的衰落是由于电视文化的冲击,为什么电视普及的美国、日本漫画却不衰反盛?甚至同是中国的香港漫画也能一枝独秀?回答是:新一代漫画已经吸纳了诸多电视元素,二者不是彼此排斥而是相得益彰。还值得注意的是,纵观美日等漫画发达国家,也包括新崛起的香港,起步的时间都不是很长的。美国是上个世纪初由奥特考特的《黄孩子》一举而奠定了漫画产业的基础。半个世纪后,日本在“漫画之神”手冢治虫引领下实现了从连环画到漫画的转型,打造了日本“漫画王国”。我国漫画的关键是革新转型,急起直追,只要路子对了,同样可以不需要很长时间。因为漫画家凭的是一支笔加创作智慧,我国不缺少这种资源。有鉴于此,我认为出手的时机已到。


    2楼2013-08-31 21:16
    回复

      定好位,快出手,大步向前
      启动和推行新型漫画,首先需要一个窗口和喉舌——漫画杂志。那时我已退休,不再掌握出版平台,办杂志要找一家愿意担当这项陌生任务的出版社。先是与在京的中央一级出版社商谈,半年无果。这时一位朋友把信息传到了宁夏人民出版社,他们当机立断,即派人来京沟通,随即邀我去银川共商办刊事宜。经过论证,定名为《画书大王》,每半月出版,以后逐步过渡为旬刊乃至周刊。出版社于1993年3月向新闻出版署打了申办报告,一路绿灯,5月获得批准,8月20日创刊号出版,前后历时5个月。《画书大王》由三方合作,宁夏人民出版社是主办方;我受聘担任主编,主持在北京的编辑部工作;四川希望书店承担总营销。
      《画书大王》的办刊方针是“学习诸家之长,走自己的路”,以世界通行的新型漫画为借鉴,致力发展本国漫画。为了宣示方向,创刊首期必须亮出中国的原创作品。当时没有人画过这种漫画,怎么办?只有挽起裤脚,涉足下水。在几位勇于创新的老连环画家和漫画家支持下,经过紧张准备,从第一期起就开始连载试验性的分格漫画,诸如《天剑》(陈军)、《姜子牙》(王培堃)、《大鹏出世》(陈吟、徐锡林)、《故事新画》(田恒玉)和《蟠桃会》(王庸声文、谭晓春、王凌波、胡萍丽绘)等。当时,作者们对这种全新漫画并没有多大把握,只能算作初试,抛砖引玉。紧接着是那些从没有作画经历的一代新人开始登场,他们的作品刚一亮相,就以全新的面貌迅速融入世界新的潮流,几十位新人的处女作相继出现在杂志上,中长篇漫画《雪椰》(颜开(微博))、《小山日记》(陈翔)、《我们的鸦片战争》(郑旭升)陆续刊载,还有其他许多新人作品。在杂志举办的“超短篇漫画大赛”
      中,几百名参赛者都是20岁上下的青少年,第一次从读者走进作者行列,林敏、聂峻(微博) 、胡蓉、姚非拉(微博)、自由鸟……还有许多人都是从这里崭露头角,进而成为中国新一代漫画的中坚力量。到24期“创刊一周年纪念”
      号,中国原创作品已占60
      %。为了强化产品研发,编辑部成立了专业漫画工作室,有颜开、陈翔和郑旭升,后来又有胡蓉、聂峻等人加入。这是我国第一个职业漫画工作室。杂志还开辟专栏,介绍各国漫画情况和历史,强化与读者沟通,促进新型漫画读者群体的成长。《画书大王》出版一年,期发行量达60万份。


      3楼2013-08-31 21:16
      回复

        余音袅袅,徘徊不去
        杂志停了,而读者来信与日俱增,从一天几十封,增加到几百封。最多的时候邮递员无力投送,请我们的人自己去取,一个小伙子一次竟背回大半个邮袋。读者从震惊、不解、伤心,到惋惜、质问、愤怒……
        桂林谭静说:“画王停刊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把我震呆了。”
        四川左勇说:“画王停刊,毁掉了多少人的梦想啊!”沈阳杨春兰说:“画王又没有黄色的东西,为什么要停刊?这样做深深刺痛了广大画迷们的心。”上海黄海霞说:“难道你们甘心看着国内的新人新作刚出头就被埋没吗?难道你们甘心看着国内的漫画刊物都变成舶来品吗?”
        小读者们鼓励我们重新站起来,继续办下去。有的孩子表示,如果经济上有困难,他们去募捐支援。如果政府不让办,他们上国务院、文化部去请求……
        孩子们的纯真执着令人感动不已。
        《画书大王》停止了脚步,而读者的思念却绵绵不已。萧山小曹说:“画王是大家的知心朋友,她为我们的生活添加了丰富的色彩,我们曾随着书中人物哭过、笑过、感动过、思索过。”
        溧阳陈瑜说:“画王给我们以无尽的遐想和无限的期盼,我们不能没有她。”天津毛瑞说:“画王是大陆第一部最好的漫画杂志,得到大多数读者的肯定,因为她的质量最优,并且给全国画友一展才华的机会。”无锡尤佳说:“画王实现了中国新型漫画刊物零的突破,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机遇,画友们永远不会忘记。”
        写道这里,不由地想起了清代文豪袁枚祭妹文中末后一句话:“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不禁潸然泪下。
        (本文作者:原中国和平版社社长兼总编辑。1931年生。)
        http://comic.qq.com/a/20130828/010245.htm 【原文地址】


        6楼2013-08-31 21:17
        回复
          张仃、华君武、丁聪、杨永青、孟庆江、缪印堂
          这里面我有印象的是 华君武 丁聪和 缪印堂
          有兴趣的人可以看看


          7楼2013-08-31 21:19
          回复
            顶,支持国漫。


            IP属地:安徽8楼2013-08-31 22: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