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path吧 关注:11,051贴子:212,528

人心即地狱–细数50部触及心灵的心理电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女神镇楼
此帖为转帖,出自心理学吧,作者:丿、忘语
从生物学上来说,恐惧是遗传基因对危险的一种警示,是进化对生命安全的一种保护。我们害怕黑夜,害怕高处,害怕猛兽,害怕未知物,都是如此。但还有另一种隐藏更深的恐怖,来源于我们千万年来所形成的社会结构之中,来源于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好的恐怖片描写前者,而经典的恐怖片往往描写后者……
50部电影并不能穷尽所有恐怖,最恐怖的电影其实来自一部在中国上映的黑白默片,电影没有名字,其内容是:两辆车相继从一个小女孩身上辗过,18个人从重伤的女孩身边走过没有停步。每一个心智正常的人都从中读到了任何恐怖电影都无法比拟的恐怖,因为我们看到了自己内心的鬼。杨绛曾在文中写过她从小怕鬼,一直都怕,直到文革,才突然不怕了。杨先生没有说出的话是:她这时才明白,鬼有什么可怕?真正可怕的是人的心。好在这部中国电影还有一个稍显光明的结局:一个如神探所说“你的心里没有鬼”的拾荒老太,像电影里的辛德勒一样,她虽然没有能拯救女孩的生命,但仍然是“救人一命即救全世界”,因为她救了人的希望,也让我们觉得——这个世界并不完全是恐怖的I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3-09-14 23:33回复
    穆赫兰道 2001
    导演:大卫·林奇
    评分:9.4
    正如我们所说的,恐惧有两种,一种是基因性、心理性的,一种是社会性的,那么一部最好的惊悚片应该同时包括这两者,《穆赫兰道》恰恰是这样一部电影。从心理学上来讲,这是一部会让弗洛伊德顶礼膜拜的电影,堪称电影版的《梦的解析》。它把弗洛伊德所谓“梦是愿望的满足”,“梦是潜意识的活动”的理论表现得清晰无比,一个被现实压垮的绝望女人的噩梦中,她变身为自己理想中的形象,完成了自己的所有愿望,而她在现实中所惧怕的一切,却又一次次在梦中以各种形 式出现,提醒着她。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穆赫兰道》只有更加恐怖,两个闯荡好莱坞的年轻姑娘,因为一部电影的选角结识,并成为同性恋人,但之后一个渐渐成名,炙手可热,另一个却依旧寂寂无名,前途黯淡,而在前者渐渐为了成功勾引导演,甚至开始有了别的女伴之后,后者在绝望中雇凶杀死了前者,而后在负罪和痛苦中做了一个噩梦,最后自杀了。在大卫·林奇眼中,《穆赫兰道》中多次出现的“Hollywood”是一个大黑社会组织,也是人类社会所有表面光鲜靓丽,内里污秽不堪的事物的最佳代表。它制造美丽的幻觉 ,但其中却只有绝望和肮脏,它让人性变得虚荣轻浮,而又最后重重的摔回地面。人性是脆弱的,也是恐怖的。很多人初看《穆赫兰道》会觉得晦涩,但只要发现其中梦与现实的交界处(大概在影片4/5处,即用牛仔喊女孩起床那段),基本上看懂是不难的I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3-09-14 23:34
    收起回复
      怪谈 1964
      导演:小林正树
      评分:9.3 虽然胡金铨也在他的《侠女》等片中表现过纯正的东方美学,但最能在恐怖片类型中展现古朴厚重的东方文化美学的,却是小林正树1964年拍摄的《怪谈》,看这部电影甚至会让你感叹: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也许日本人更接近文化上的中国人。本片很像《聊斋志异》的电影版(“怪谈”本来就是同意词),由小泉八云的《日本名作》中的四个故事改编而成,分别为《黑发》《雪女》《无耳的芳一》《碗里》,其布景瑰丽古朴,恐怖手法典雅,毫无流俗,借用了很多能剧的手法。其中《黑发》和《无耳的芳一》两个故事最为成功,前者一反传统的恐怖手法,一直到结尾,黑夜过去,恐怖的真相才被揭示,后者则完全具有了史诗的厚重感,超越了普通恐怖电影的层面。配乐大师武满彻为《怪谈》所做的音乐也极富特色,赋予了影片一种介于戏剧与现实,真实与虚幻之间的神秘感。I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3-09-14 23:36
      回复
        闪灵 1980
        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
        评分:9.3
        即使对以作品深奥难懂,而且“从来不解释”的库布里克而言,《闪灵》也是他最晦涩的电影之一,而影片的恐怖之处也正在于这种难懂,使人感觉恐怖无处不在,以至漫延至现实层面,使整个世界都具有了恐怖感。从小里看,你能看到一个中年危机的男人,一个江郎才尽的作者在幽闭的环境中,内心的孤独与绝望怎样被催发成为恐怖的杀戳。往大里说,而电影中对西部、拓荒、印第安人、墓地等等内容的不断提及,使这个建立在坟墓和尸骨之上的富丽堂皇的酒店,彻底成为美国社会的一个缩影。电影结束在一张让人费解的照片上,但照片上所标注的时间,1921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以及举酒杯面露微笑的杰克·尼克尔森的胜利者形象,都使得这部电影具有更强的寓言色彩。而对于一向关注对事物的终极解读的库布里克来说,他对恐怖的理解恐怖还不止于此,正如最后作家妻子所看到的衣冠楚楚的骷髅们,这种恐怖更多的还是来自表面光鲜而充满血腥的人类社会本身I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3-09-14 23:37
        回复
          精神病患者 1960
          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评分:9.2 几乎已经成为惊悚电影的代名词,为后代的惊悚片导演们一次次的学习、致敬。浴室杀人一场戏虽然又是希区柯克为躲避审查而创造,但这个78个镜头组成,连一个刀刺入人体的血腥画面都没有的48秒画面,其用蒙太奇手法造就的恐怖手段却达到了无可超越的高度。而影片的主题,一个人因为精神分裂而幻想出另一个自己,甚至在被捕之后还死心塌地的相信自己是幻想出来的另一个人,这种对人性的观察也使后来的许多优秀电影从中受益非浅,包括《搏击俱乐部》和《禁闭岛》。I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09-14 23:39
          收起回复
            怪房客 1976
            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评分:9.1
            《怪房客》告诉你人性不仅本恶,而且你无法从中逃离,虽然片中没有开膛破肚的连环杀手,也没有潜藏于暗处的鬼怪幽灵。但《怪房客》可能是唯一一部你在看完后,会一生中的每一时刻回想它都会觉得无比胆寒的电影。这一切皆归结于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在电影中展现的残酷现实,在电影主角塔尔科夫斯基眼中,没有人真的关心自己,他人在塔尔科夫斯基眼中代表着自私、邪恶而且永不对自己报以善意。《怪房客》中,罗曼·波兰斯基毫无保留的贯彻了自己灰暗、对人性毫无信心的世界观。“喜欢电影中的阴影”的波兰斯基,让《怪房客》像是一个循环的无间地狱。塔尔科夫斯基是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的影子,他居住的小镇和公寓,严格意义上来说就是微缩版的社会投射。塔尔科夫斯基对他人的恐惧,源于自己对自我身份的疑惑。这几乎是每一个哲学家口中都会提到的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波兰斯基没有在电影中向任何一个人发问,但他已经揭晓了答案——不管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我们都逃不过命运。这命运没有出口也没有意义,它让你陷入他人的视线中无法躲避。我们在世界上所想要在意的事件太多,它们是他人的看法、他人的评价和他人对自己潜移默化的同化,虽然他人即地狱,但我们又根本走不出这无边无尽的地狱I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3-09-14 23:40
            回复
              _(:з」∠)_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3-09-14 23:41
              收起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3-09-14 23:41
                收起回复
                  午夜凶铃 1998
                  导演:中田秀夫
                  评分:9.0
                  对于大部分东方观众而言,这可能是一部最恐怖的电影。“诅咒”,这个东方巫术文化中的元素,第一次被如此恐怖的以电影的形式展现出来,而电影所借用的制造恐怖的元素,全部是最常见的事物:录相带、电视机、电话铃声。白衣黑发的贞子形象已成为东方女鬼的代表,与西方恐怖电影中往往出现的青面獠牙猛鬼形象不同,东方恐怖电影中的鬼怪多以阴柔形象示人,这也是东方的恐怖电影天然的拥有心理恐怖气质的原因所在I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3-09-14 23:44
                  回复
                    小岛惊魂 2001
                    导演:亚历桑德罗·阿曼巴
                    评分:9.0
                    虽然主要创意来源于《第六感》,结尾的揭示在让人恍然大悟之后会有稍不满足之感,但《小岛惊魂》从头至尾所造的惊悚氛围则是远非《第六感》可比的,妮可在这部电影里展示了上佳的演技,她塑造的这个癫狂和母爱并存的母亲形象使这个惊悚故事具有了极强的真实感。影片的情节设计也堪称巧妙,在结局揭示真相之前,大量的细节都已做足了铺垫,而观众只有在第二次重新观看时才能完全明白I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3-09-14 23:47
                    回复
                      禁闭岛 2010
                      导演:马丁·斯科塞斯
                      评分:9.0
                      《禁闭岛》的人格分裂题材并不鲜见,但马丁·斯科塞斯的表现是大师级的,在揭示出谜底之前,导演在剧情的发展中安排了大量的暗示细节,但只是成功的增加了观众的迷惑和惊悚,在到达灯塔之有,所有观众都被欺骗,相信了主人公的幻想,而最让人震动的还是电影最后:泰德明知道服从自己编织的幻觉的结果只有死亡,但仍然无法抗拒的选择活在幻觉之中I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3-09-14 23:48
                      收起回复
                        驱魔人 1973
                        导演:威廉·弗莱德金
                        评分:8.9
                        西方人眼中最恐怖的一部电影,这与电影对基督教文化的触及有关,一个延绵两千年的宗教信仰影响了整个西方社会的构成,而当恐怖建立在对这个文化已经深入到骨子里的熟悉感之上的时候,恐怖就变得无以复加了(这与中国观众往往觉得日本恐怖电影最吓人是同一个道理)。导演表示《驱魔人》电影中的事件90%都真实发生过,而对于没有基督教信仰的中国观众而言,《驱魔人》也足够可怕了I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3-09-14 23:49
                        收起回复
                          第六感 1999
                          导演:M.奈特·沙马兰
                          评分:8.9
                          一部开创先河的恐怖片,它的主题影响了后来许多的电影。影片的恐怖只在结尾,但整部电影一直所营造的脉脉温情只是在为最后的一刻积蓄力量。和所有成功的高智力悬疑电影一样,影片也在过程中辅垫了大量只有第二次看才会发现的伏笔。I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3-09-14 23:50
                          回复
                            黑天鹅 2010
                            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
                            评分:8.9
                            《霸王别姬》中的经典台词用以形容《黑天鹅》最恰当不过:“不疯魔不成活”——艺术家为达到艺术最高境界,只有达到物我两忘,人戏合一之状态。到最后观众才理解到,一切惊惧都是心魔,一切伤害都只是内心的挣扎,和阿罗诺夫斯基的前部作品《摔角手》一样,本片仍然是探讨一个分裂的表演者的内心世界,也和一切高级的惊悚电影一样,《黑天鹅》面对的是人性中的幽暗之处。I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3-09-14 23:50
                            收起回复
                              今天暂且更到这里,明天继续。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3-09-14 23: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