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泰吧 关注:300贴子:4,693

【吐槽】关于北周赵王谋刺杨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是旧帖之前在某吧发过楼被吞了……干脆在这里重发……就这个话题说说个人看法而已……


1楼2013-09-17 19:46回复
    先把史书中相关记载罗列出来……
    【杨坚本纪】(隋书)
    ……五王阴谋滋甚,高祖赍酒肴以造赵王第,欲观所为。赵王伏甲以宴高祖,高祖几危,赖元胄以济,语在胄传。于是诛赵王招、越王盛。
    【元胄传】(隋书比北史较详细,这里选隋书)
    ……周赵王招知高祖将迁周鼎,乃要高祖就第。赵王引高祖入寝室,左右不得从,唯杨弘与胄兄弟坐于户侧。赵王谓其二子员、贯曰:「汝当进瓜,我因刺杀之。」及酒酣,赵王欲生变,以佩刀子刺瓜,连啖高祖,将为不利。胄进曰:「相府有事,不可久留。」赵王诃之曰:「我与丞相言,汝何为者!」叱之使却。胄瞋目愤气,扣刀入卫。赵王问其姓名,胄以实对。赵王曰:「汝非昔事齐王者乎?诚壮士也!」因赐之酒,曰:「吾岂有不善之意邪?卿何猜警如是!」赵王伪吐,将入后合,胄恐其为变,扶令上坐,如此者再三。赵王称喉干,命胄就厨取饮,胄不动。会滕王逌后至,高祖降阶迎之,胄与高祖耳语曰:「事势大异,可速去。」高祖犹不悟,谓曰:「彼无兵马,复何能为?」胄曰:「兵马悉他家物,一先下手,大事便去。胄不辞死,死何益耶?」高祖复入坐。胄闻屋后有被甲声,遽请曰:「相府事殷,公何得如此?」因扶高祖下床,趣而去。赵王将追之,胄以身蔽户,王不得出。高祖及门,胄自后而至。赵王恨不时发,弹指出血。及诛赵王,赏赐不可胜计。
    【李安传】(北史比隋书详尽,这里选北史= =)
    李安,字玄德,陇西狄道人也。父蔚,仕周,为相燕恒三州刺史、襄武县公。安美姿容,善骑射。天和中,袭爵襄武公,授仪同、小司右上士。隋文帝作相,引之左右,迁职方中大夫。复拜安弟哲为仪同。安叔父梁州刺史璋时在京师,与周赵王谋害帝,诱哲为内应。哲谓安曰:“寝之则不忠,言之则不义,失忠与义,何以立身?”安曰:“丞相,父也,其可背乎!”遂阴白之。及赵王等伏诛,将加官赏,安顿首曰:“岂可将叔父之命以求官赏?”於是俯伏流涕,悲不自胜。帝为之改容曰:“我为汝特存璋子。”乃命有司罪止璋身,帝亦为安隐其事而不言。寻授安开府,进封赵郡公,哲上仪同、黄台县男。
    【杨弘】……高祖为丞相,常置左右,委以心腹。高祖诣周赵王宅,将及于难,弘时立于户外,以卫高祖。寻加上开府,赐爵永康县公。(他是酱油,忽略= =)I


    2楼2013-09-17 19:47
    收起回复

      有些话不吐不快——
      一、元胄传里记载和杨坚本纪的记载有矛盾之处。
      元胄传“【周赵王招知高祖将迁周鼎,乃要高祖就第。】”这明显是说宇文招主动邀请杨坚来自己宅邸。
      杨坚本纪“五王阴谋滋甚,【高祖赍酒肴以造赵王第,欲观所为。】赵王伏甲以宴高祖,高祖几危,赖元胄以济,语在胄传。于是诛赵王招、越王盛。”说杨坚主动试探赵王。
      宇文招的计划本来很可能就是邀请杨坚赴宴然后刺杀,而消息走漏(见【李安传】)准备不及。杨坚也在计划除掉北周诸王,碰巧听到有人告密,完全得知了宇文招计划,有恃无恐,于是将计就计,突然【赍酒肴以造赵王第】就是为了抓把柄而来,赵王在宴会上就算什么都不做,杨坚回去之后都会以此为借口诛杀他。
      I


      3楼2013-09-17 19:49
      收起回复

        二、元胄传提到“伏甲”、“寝室”,这就出现了疑点,如果有伏兵的话,赵王为什么还要把杨坚带进卧室,为什么还要亲自动手?为什么不在厅里饮宴?他不知道摔杯为号?让埋伏的人一拥而上么?他难道不知道杨坚是武将出身,硬拼可能拼不过么?干嘛还要把杨坚带到卧室里面准备和他单挑?
        以下是推测,赵王见到杨坚突然带着酒菜登门,恐怕心中的惊骇是难以言喻的,也许他会立刻怀疑是不是计划泄露了,也许会心存侥幸,虽然准备不及手忙脚乱,又不甘心放弃哪怕微小的机会,希望能够除掉杨坚,才有把杨坚引入卧室,准备亲自动手这些细节(至于迟迟不动手失去机会,可能是因为没有把握成功,勇气不足,又或许有其他顾虑,比如元胄和杨弘在门外,即使成功,也许他自己和他两个儿子也会遭殃,这里脑洞有点开大了~XD)I


        4楼2013-09-17 19:55
        收起回复
          三、谋刺杨坚这个事,对宇文招本人来说是非常不得已而为之的,当时杨坚已经独揽朝政,篡代的趋势不可阻挡,他不可能不知道这事的严重后果,何况他是直系的宗室诸王中最年长的,被形势推到风口浪尖上,必须要负起挽救北周政局的责任,被形势所逼,放手一搏,最后那样的结局,只能感叹周武早死,天元自作孽,亲属担后果。I


          5楼2013-09-17 19:57
          回复
            本来这文已经完了,因为有吧友说见到有人认为滕王与杨坚合谋的说法,不得不再说,这也太看低古人,滕王难道对局势一无所知?他不知道此时杨坚已经掌权,还能容下他们这些直系宗室做大?“合谋”这种损人还不可能利己的事,他干嘛要做?
            这个事件虽然有滕王乱入被杀的却是越王这样的疑点,是我们无从知道的隐情,有人怀疑古人智商的推论却不能构成合谋的定论。以上。
            ENDI


            7楼2013-09-17 20:09
            收起回复
              拍手,大人前来,蓬荜生辉。


              8楼2013-09-18 06:53
              收起回复
                宇文邕吧吧主莅临.欢迎啊。

                           I am a slow walker,but I never walk backwards.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3-09-18 12:54
                收起回复


                  IP属地:江苏10楼2013-09-18 16:34
                  回复
                    回复3楼@景弦清篁 在楼中楼中的问题,
                    【万一赵王真的什么都有不管跟他拼了呢?】——赵王是什么性格,什么属性,杨坚应该是了解的,他武将出身,而赵王爱好文学(还自比隐士)就算打过仗,有从军经历,却不代表他武力值很行(东伐的时候周武把所有弟弟都带上了,是为了防止卫王那类情况重演,跟他们是否擅长军事无关)杨坚去对头的地盘是有一定的风险因素,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道理他不会不懂。】
                    【谋反什么的,只要有需求,证据把柄之类的还不简单?】——我的看法是,因为李安的告密,杨坚已经得知了赵王的计划,他为了争取主动,就选择有备而来,只要他去了赵王府一趟之后回来就可以【制造最有利于自己的证词】,【名正言顺的收捕赵王】,之前虽然有李安告密了,但就凭着这个告密作为把柄来收捕赵王未必能够使北周朝臣心服,毕竟朝廷中还有人心向宗室(如窦炽,颜之仪等),还有中立派(必然更多),不是所有人都支持他掌权(有专门的论文分析过支持杨坚的北周大臣们的成分组成,这里我不赘述),如果没有很合适(足够合理)的理由,就把北周宗室的代表赵王给办了,【朝野上下未必心服】,所以他选择突然发难,亲自找上门,“收集证据”。(赵王因为措手不及,拙于应对。虽然得到机会,却因为犹豫或勇气不足等原因而失败。)杨坚这么做虽然伴随风险,但只要应付过去就可以顺利除去迈向权利巅峰的最大障碍之一,于是通过权衡过利弊而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这个我不认为不能成立。
                    【杨坚在这里的表现有些低】——介于【史书作传常有美化传主的习惯】,元胄传的一些细节可能有所夸张。(以前有网友提出,因这事件不同人传中的相关记载中有相互矛盾,不合理、不可解之处,也许元胄等人说谎或者造假,使证词完全有利于自己,所以很多细节并不可信。但在这里,我不讨论细节是否全部可信,这些无法证实又不能证伪,而历史向讨论必须以史料为讨论的基础,因此,当做细节基本可信,但【有为美化传主(元胄)而写的杨坚表现有些低的可能】。只做可能性推测,仅仅是推测而已,伏兵的问题前面楼里已经说过不赘述)
                    I


                    11楼2013-09-19 00:51
                    收起回复
                      匠人学术贴加精表示鼓励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3-09-19 07:51
                      收起回复
                        分析的很有道理,根据楼主的分析咱想到大概此事本来就有两个版本。元胄的版本虽然看上去显得杨坚低能但很有可能是最初被用来给五王定罪的版本,又可以多少洗一下杨坚杀尽北周宗室的事。而另一个版本则可能更接近事实,因为更符合杨坚的性格作风,或者是本来隋朝国史讳饰的说法。I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3-10-13 08:56
                        收起回复
                          当然也可能是二者兼而有之,但感觉这种可能最小。说杨坚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还那么迟钝,未免太不合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3-10-13 08:58
                          收起回复
                            宇文招刺杨坚 第一次听说 以前没注意 楼主很有见地!


                            IP属地:湖北17楼2019-05-01 16: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