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祖棻吧 关注:36贴子:208
  • 1回复贴,共1

张柳:词学大家唐圭璋先生的南京情缘(原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07年9月22日、23日,《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宋人弦歌》将在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场演出。同时,《宋人弦歌》也将作为开幕式演出拉开南京“第七届文化艺术节”的序幕。据媒体报道,《宋人弦歌》精选宋词三十八首,分为序、闹灯、问春、记梦、叹花、邀月、悲秋、相思、醉酒、咏史、抒怀、尾声等章节,整场演出在舞台设计上将采用巨幅古代名画、书法长卷、丝竹古乐、古典服饰等营造出古风古韵、亦真亦幻的艺术效果。秋风拂过,寒蛩唧唧,遥念南京牛首山,长眠于此的一代文化精魂、词学大家唐圭璋先生如若地下有知,闻听盛会,必当感到欣慰。
春风化雨,青眼相待
唐圭璋,字季特,满族人。1901年1月23日出生于南京,父亲唐古香是私塾教师。六岁开始,他就跟随父亲读私塾。尽管那时清政府已经废除了科举考试,下令兴办新式学堂,但不少百姓人家一段时期内仍以旧学作为子女的启蒙。这样的青灯课读、舐犊情深,对于唐圭璋来说太过匆促,1907年,唐古香因病去世。后来幸有母亲张氏的爱顾,唐圭璋得以跟随一位姓贾的塾师读书至十一岁。辛亥革命之后,南京满民受到极大冲击,在除旧布新、民国肇始的激荡日子里,唐家因张氏的病故而彻底解体。唐圭璋晚年回顾一生,多次长叹:“一生忧患,独我何多!”幼年失怙,就是他人生的第一次惨痛磨砺。
1982年5月,唐圭璋口述《雪深一尺忆师门》一文,由女婿卢德宏记录并整理发表。文中,他回忆了陈荣之、仇埰、吴梅三位师长对他的关怀和影响,感人至深。母亲病逝之后,唐圭璋寄居于舅父家中。舅父是名小杂货商,希望外甥能随自己当学徒。矢志读书的唐圭璋通过坚持,终于得以在1912年步入南京市立奇望街小学。小学校长陈荣之先生十分怜惜这个好学上进的孤儿,不但减免了他的学费、在物质上时有照拂,还经常把唐圭璋邀到自己家中,谆谆慰藉和勖勉。1915年秋,唐圭璋以南京市会考第一名成绩小学毕业,并考入南京江苏省立第四师范学校。
四师校长仇埰先生,世居南京,宣统己酉拔贡,光绪年间曾留学日本弘文书院学习教育,留学期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之后,仇先生出任江苏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校长凡十五年。仇埰主事四师期间,考选学生极为严格,强调人品端庄、品学兼优,从审阅试卷到面试录取,无不亲历亲为。在了解唐圭璋的家境、品格、志趣之后,仇埰先生对他青眼有加,悉心栽培。四师前身是钟山书院,藏书颇丰,经仇埰先生特许,唐圭璋得以查阅古籍,广泛涉猎,为以后从事古典文化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四十年代,唐圭璋致力于《词话丛编》、《全宋词》的编纂工作时,退闲已久,同样倾心于辑词、作词的仇埰先生曾与人言:“圭璋治学之勤,辑著之广,我不如他,千百年后我将因圭璋而名。”
唐圭璋于四师读书期间,走进浩瀚的古典文化丛林,他后来垂注词学,走上专门治词的路径,是在大学里受到吴梅先生的引导。1923年9月,词曲大家吴梅先生就聘于南京东南大学国文系,主讲词曲。此前一年,已从事两年小学教育工作的唐圭璋亦考入东大。大学读书期间,师生契合,唐圭璋选修了吴梅开设的所有科目,如《词学通论》、《曲学通论》、《词选》、《曲选》、《专家词》,后来在词学领域成绩斐然,与任中敏、卢前并称为“吴门三杰”。1937年3月17日,吴梅先生病逝于云南大姚,流亡成都的唐圭璋闻听噩耗,写下《吴先生哀词》一文痛悼恩师:“计予从先生十六载,勉予上进,慰予零丁,示予秘籍,诲予南音,书成乐为予序,词成乐为予评。柳暗波澄,曾记秦淮画舫;枫红秋老,难忘灵谷停车。呜呼,而今已矣,旧游不再,承教无期。”在吴梅先生的日记中,曾记载过这么一件事:1935年6月17日,吴梅听完唐圭璋讲述编纂《全宋词》的方法、心得之后,在当天日记中留下了“嗟乎唐生,可以不朽矣”的赞叹。大师提携后辈,殷殷之心,溢于言表。十六年的名为师生之谊,实似父子之情,给唐圭璋的一生留下了无尽的温泽和回忆。



1楼2007-09-10 10:18回复
    • 218.94.93.*
    唐先生中年丧妻,终身不娶;而沈先生车祸去世后,程先生又结婚了。很令人感叹啊。


    3楼2009-04-14 10: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