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吧 关注:140贴子:573
  • 14回复贴,共1

昭通某校有学生住山洞站着上课 支教大学生捐建希望小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13年09月27日 08:17:48来源: 中国青年网

当地山村的居民和孩子还有的居住在山洞里


1楼2013-09-29 15:28回复

    在云南昭通,有这样一个山村,有的村民至今还住在山洞里。村里还有这样一所小学:学校没有操场,教室狭小,上下课的铃铛是一口破锅。孩子们在昏暗的教室里挤着上课,胳膊碰胳膊。还有的学生只能蹲着,膝盖当课桌。更有学生甚至站着上课,不得不把本子贴在墙上才能写字。
      2012年7月,当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年公益社团“彩云协会”的创始人之一郭召旭等来到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上湾小学支教时,这些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至今还有两个学生住在山洞里。”9月27日早7点20分,郭召旭在电话中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


    2楼2013-09-29 15:30
    回复

      “看到教学环境如此不堪,我涌上了一股冲动”
        “以前也去过别的艰苦山区支教,教室窗户透风,手冻得生冻疮是常有的事,但那里至少还有像样的教室,有个国旗杆。而上湾村小学完全没有这些。”
        2012年7月,郭召旭来到上湾小学后,发现竟然有的孩子还跟着家人住在解放时挖的山洞里,村里只有一位教师,他独自一人在这里教了28年书。教师的收入每个月仅几百块,相对算个副业,平时他还要靠种地维持生活。上湾小学所谓的教室就是老师在家中腾出来的两间平房,桌椅也是20年前的,黑板就是木板上面刷了一层黑黑的树漆。教室潮湿、狭窄,就一盏电灯,灯光非常暗,学生看不清黑板,缺乏上课最基本的条件。


      3楼2013-09-29 15:31
      回复

        “村里的教师只能教授一二年级的课程,当地大约总共有50至70名孩子,他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读书。我被这里的环境和学生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神深深地刺痛了,涌上了一股冲动,想给孩子们建一所新的小学。”郭召旭说,“但我当时是不敢提出的,毕竟协会有限的条件让这个想法看起来是不切实际的。”郭召旭的这个想法一直憋在心里,在之后和另一支教队的队长李雪松和队员朱超的交流中,他意外地发现大家都被这里的现状刺痛,共同想为上湾捐建一所希望小学。
          筹建学校的过程并不顺利,他们捐建希望小学的想法一开始没得到所在大学老师们的支持。“大部分老师坚持学生还是该本分学习,支教可以,但捐建小学不现实。”但郭召旭的脾气十分倔强,不会放弃下定决心要做的事,在团队成员的不懈努力下,捐建事宜得以顺利进行。“看到我们的努力,老师们最终让了一步,他们评价我们太过执着,真是挺倔的。”郭召旭说。
          上湾小学的筹建不同于以往的支教,需要有更多资金的投入。彩云协会的成员们不仅仅通过回收废品,兼职打工,手工品义卖以及在当地和各大高校募捐筹集资金,他们还赢得了当地相当数量教育管理部门和当地村民的支持。经过各方努力,3个月后,7万多元的建校资金筹集完毕。当地政府表示,建校资金不足部分将由当地政府设法补贴。
          9月27日一早,郭召旭在电话中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新的上湾小学已经建成,崭新的教室、课桌、黑板、操场一应俱全。焕然一新的上湾小学将在10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迎接村里的几十名孩子。届时彩云协会的成员们还要肩负起教书育人的新责任。

        过去上湾小学的黑板


        4楼2013-09-29 15:32
        回复

          彩云协会:500学子志在贫困山区支教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校区校团委旗下的“彩云协会”是2011年2月27日由郭召旭和七名志同道合的同学共同发起成立的,作为他们公益之路的出发点与归属营。
            郭召旭出生在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一个国家级贫困山村,10岁时才第一次尝到方便面的味道,那是他“尝到的最好吃的东西”。15岁,郭召旭满怀希望想靠读书走出大山,父亲却因车祸去世,天空突然倒塌,他不得不一边捡瓶子一边坚持上学。

          过去上湾小学的教室狭小,学生需要站着上课


          5楼2013-09-29 15:34
          回复

            2009年,郭召旭考上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校区的土木工程专业,他心里却想着家乡山里的孩子却连一个像样的教室都没有。这个想法萌发了公益的种子,郭召旭希望帮助大山中的孩子走出贫穷与苦难。
              刚开始的时候,彩云协会一分钱都没有,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当时协会除了我就只有李斌、曹骏等其他七名同学,影响力很小,就是学校里也没有几个人知道彩云协会。”郭召旭对中国青年网记者说,“作为一个致力于贫困山区支教的公益性学生联盟,自身的资金问题是摆在协会面前的首要难题,尤其在彩云协会发展起来后,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和支教范围的扩充,维持公益活动的运转开支从哪里来更是协会问题的重中之重。”
              大学生的生活费基本是每月400-1000元,这笔钱对很多大学生来说也就仅够自己的开支,协会的第一笔收入还是郭召旭自己的1700元奖学金。“最早的时候我们八个人也有过怀疑,这样的公益协会最终能不能成?”郭召旭谈到,“因为缺少资金,最早有人提议能否通过打工的收入来增加协会活动资金时,起先大家都觉得这个想法不可思议。”但协会成员们心中都在坚持做公益的小梦想,通过搭伴外出去打工:刷盘子、工地干活、做家教、拉赞助等各种方式,靠自觉自愿捐助自己打工的收入,也曾为协会积累了一小笔资金。

            过去上湾小学的上课铃就是一个破锅


            6楼2013-09-29 15:35
            回复

              3年来,彩云协会在团队成员不断进行的公益行动中开枝散叶,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主,立足全国高校建立了10多个高校分会,目前已凝聚了500多名热心公益的大学生会员,获得各类捐助12万余元,目前,第一批成员已经毕业,但他们仍然坚持自己的公益梦想。
                “今年协会的主要工作围绕建设上湾小学、8月暑期支教以及建立公民幸福村这三个项目开展。”


              7楼2013-09-29 15:37
              回复

                公民幸福村计划:改变村民及孩子
                  在长期的公益活动中,彩云协会的成员们认识到对于贫困山村来说,单单靠支教是远远不够的。一个村里需要有大量的大学生参与改善贫困学生的学习环境,重点在于长期的建设与服务,这样才能更加彻底地为贫困山区的老人和留守儿童真正出一份力。“与其一个省去一支支教队伍,还不如把全部支教队都安排在一个地方做。”郭召旭对中国青年网记者说,“我正在写一份公民幸福村策划,预计即将完成。”
                  公民幸福村策划的初衷代表着彩云协会的公益追求与全新理念,公民幸福村计划在一个村的支教点上,开掘更多更有深度和效果的公益帮扶项目,最重要的是建立起一个优秀的学习氛围。“这个项目不单单是假期社会实践,而是需要长期坚持做的项目。我们打算组织团队参与支教、帮扶老人、树立学习观念、营造学习环境的整体工作。”郭召旭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看到贫困山村里面的青年人都去外出务工,而村里只剩下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环境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改变村民及孩子们对学习的态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公民幸福村的设想也成功得到了灵山慈善组织与盖博草根公益组织的资金支持与帮助,彩云协会更有信心和底气朝自身的公益理想迈进。

                过去上湾小学没有操场,但孩子们依然笑得开心


                8楼2013-09-29 15:38
                回复


                  2012年7月,彩云协会在上湾小学举办支教捐赠活动


                  9楼2013-09-29 15:39
                  回复
                    也真是太艰苦了,看到这些,就想起我们小时候上小学的情景!


                    11楼2013-09-30 07:51
                    回复
                      这种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12楼2013-09-30 07:5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