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庚吧 关注:8贴子:417
  • 2回复贴,共1

平行空间的另一个自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一桩社会新闻里,我发现了熟人。
  熟人和新闻无关,但新闻的当事人是熟人的学生。铺天盖地的文字报道中,我屡次看到熟人的名字,接着,采访熟人的视频上传到各大网站。作为班主任,他面对镜头侃侃而谈,当然,一看就是经过深思熟虑并经过领导审核的场面话。
  10年前,熟人坐在我办公桌的对面。他教政治,我教历史。
  我们大概是共同语言最多的人:学生一样、课时量一样、职业前景一样……不同的是,后来我改行了,从此再不一样。
  视频,我看了3遍。熟人的衣着、神态、身后的背景,我都没放过。我甚至截图,放大他的办公桌,试图看清楚摆在他案头的那一摞书的书名。
  我不禁想到,如果当年我没离开,此刻,我就在这间办公室,熟人接受采访时,也许我就站在摄像机的后面。自然,他遇到的事也可能发生在我身上,那么,他的神态、套话都会在我这儿复制。
  以此为想象的基点,我百度熟人发表的论文、参加的会议,我甚至找到学校贴吧里学生对他的评价……
  我了解了熟人的现状,也大概推测出,如果当年不改行,我会是什么样。


IP属地:陕西1楼2013-10-14 20:51回复
    我想起一位朋友。
      朋友家庭美满,婚姻幸福。一日,她意外发现前男友妻子的微博,不知出于什么心理,她选择了“悄悄关注”。
      此后,前男友夫妇的生活呈碎片状出现在她面前,他们窗前的一盆花或桌上的一盘菜,甚至两人偶尔的口角,都引发了她莫大的兴趣。
      朋友的态度很复杂。她曾指着前男友妻子的照片问我,和她是不是有些像。但隔段时间,同一张照片,她又点评:是个美人儿,就是有点龅牙。
      有时,她会对前男友妻子晒出的旅行攻略表示艳羡,“他们走了十几个国家了。”有时,她又会附和前男友妻子对其老公抱怨——一次,前男友妻子写道,“油瓶倒了都不扶,别人不扶他还发火。”朋友匿名评论:“哎,他还是那样。”
      朋友和前男友分手7年了。
      当初,她拒绝前男友的苦求,不愿随他去深圳。后来,两人各自婚嫁,再无交集。朋友一直留在家乡,前男友呢?越跑越远,最后干脆为工作举家去了非洲。
      自从关注了前男友妻子的微博,朋友最常发出的感叹是:“看,如果我跟了他,现在……”
      一日,前男友妻子声称要在所居地开一家中国饭馆,朋友的QQ签名干脆换成了“差点儿去非洲做老板娘”。


    IP属地:陕西2楼2013-10-14 20:52
    回复
      我只疑心,熟人之于我,前男友妻子之于朋友,都成了各自想象中的分身。
        如一切有过选择,并选择过的人,有时,我们会思考当年的决定:如果不,现在会怎样?
        但人生没法在十字路口左转后,再给你机会,右转看看。于是,机缘巧合,当年和你近乎一样但作出不同选择的人出现在你面前,你不知不觉便把他当成平行空间里的另一个自己。
        他所在的环境,他看到的风景,他表现出的精神状态,经历的苦与乐……顺着他的目光,你如重新选择、亲身体验——你终于在左转后有右转的机会,哪怕只是插着想象的翅膀去看看。
        那些念旧的人呢?那些一再故地重游,千方百计试图联系旧同学、旧同事、旧邻居的人呢?他们中有多少在寻找参照物,查看分身——用分身来验算当年的决定,测量对现实的满意度。


      IP属地:陕西3楼2013-10-14 20: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