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服吧 关注:1,509贴子:2,871
  • 10回复贴,共1

十二章纹细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北京1楼2013-10-17 20:11回复
    象征意义
    以上十二种图案,各有其象征意义。按照历代注疏《周礼·春官·司服》的学者们的解释,日月星辰,“取其明也”;山,“取其人所仰”;龙,“取其能变化”;华虫,“取其文理”(即取其五彩的外貌);宗彝,取其忠孝,因有的绘成虎与猿形,虎,“取其严猛”,猿,取其“智”;藻,取其洁净;火,取其光明,粉米,取其“养人”(即取其滋养);黼,取其“割断”(做事果断之意);黻,取其“背恶向善”(见《周礼·春官·司服》贾疏)。


    IP属地:北京3楼2013-10-17 20:15
    回复
      十二章纹由来已久,大约在周代已经形成。据《周礼·春官·司服》注及疏记载,周代有官名“司服”,“掌王之吉凶衣服”,周天子用于祭祀的礼服即开始采用“玄衣纁裳”,并绘绣有十二章纹;公爵用九章,侯、伯用七章、五章,以示等级。不过,《周礼》本身并没有记载十二章纹之制,只是说“王之吉服”有“裘冕”、“衮冕”、“鷩冕”、“毳冕”、“希冕”、“玄冕”,即所谓“天子六冕”。只是以后注疏《周礼》的人都一致认为周礼中有十二章纹之制。所以,十二章纹究章于何时形成,尚未确考。秦汉以后,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持封建的统治秩序,纷纷制定详细、繁琐的封建礼仪,为了说明这些封建礼仪的合理、正统,都把一些礼仪的产生时间上推至三皇五帝时代,对于十二章纹也是如此。例如,《史记·孝文本纪》载:“盖闻有虞氏之时,画衣冠、异章服以为僇,而民不犯,”《后汉书·舆服下》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上衣玄,下裳黄。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绘;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章施于五色作服”。《晋书·刑法志》亦云:“五帝画衣冠而民知禁”等等。所有这些,均无案可稽。


      IP属地:北京4楼2013-10-17 20:15
      回复
        十二章纹的最早而又全面的记载,是《尚书·益稷》:“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绘);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这段记载并没有指明十二章纹是周代天子的礼服纹饰,笔者推论,可能在秦汉以前,十二章纹只是服装上的吉祥纹饰,并不一定有严格的十二章、九章、七章、五章之制。《诗经·秦风·终南》有“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一句;《左传·桓二年》又载:“火、龙、黼、黻,昭其文也”;《荀子·富国》又云,“黼黻文(纹)章以藩饰之”等等。这些说明,十二章纹当中的火、龙、黼、黻等等,只是春秋、战国时期(或者更早)流行的服装纹饰而已。


        IP属地:北京5楼2013-10-17 20:18
        回复
          十二章纹之制自东汉确立之后,各朝各代都把它作为封建的舆服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魏晋规定,皇帝郊祀天地、明堂、宗庙,元会临轩,其服装,“衣画裳绣,十二章”,王公、卿助祭郊庙,王公衣九章,卿衣七章(《晋书·舆服志》)。南北朝时期,章服制度更趋繁琐,以后周为例,不仅不同等级的人有不同等级的章服,即使同一等级,不同用处的礼服也各有不同的章纹。皇帝“祀昊天上帝”等,用十二章,“享诸先帝”等,用九章;诸公之服,有时用九章,有时用八章,有时用七章,有时用六章(《隋书·礼仪六》)隋大业元年,炀帝诏定章服之制,并规定了十二章纹在皇帝“衮冕”上的具体位置:“于左右髆上为日月各一,当后领下而为星辰,又山龙九物,各重行十二,……衣质以玄,如山、龙、华虫、火、宗彝等,并织成为五物:裳质以纁,加藻、粉米、黼、黻之四。衣裳通数,此为九章,兼上三辰(指日、月、星),而备十二也。”将日、月分列两肩,星辰列于后背,从此“肩挑日月,背负星辰”就成为历代皇帝冕服的既定款式。至于皇太子、侯伯、子男、孤卿、诸侯,则分别为九章、七章、五章、三章(《隋书·礼仪七》)。


          IP属地:北京7楼2013-10-17 20:19
          回复
            宋代初期,天子之衮服,“青色,日、月、星、山、龙、雉、虎、猿,七章(在衣);红裙,藻、火、粉米、黼、黻五章。”太祖建隆元年又改为前制,“玄衣纁裳,十二章,八章在衣,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火、宗彝;四章在裳,藻、粉米、黼、黻”(《宋史·舆服志》)。至于皇太子,仍为九章,九卿五章。明代洪武十六年也明文规定了章服之制,皇帝衮冕“玄衣黄裳,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织于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六章绣于裳”(《明史·舆服二》)。清代皇帝朝服仍为十二章,“列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在衣,宗彝、藻、火、粉米在裳,间以五色云”。皇帝的龙袍也“列十二章”(《清史稿·舆服》)。至于文武官员,明清则改章服为补服,规定文官的“补子”绣鸟,武官的“补子”绣兽,是为补服,各依等级有所不同。中国古代十二章纹之制前后绵延近两千年,文献记载很多,但流传下来的实物却很少。明定陵出土的数件缂丝衮服为我们了解古代十二章纹之制提供了实物资料。在这两件衮服上,龙纹最突出,共有十二团龙,分别织于两肩和前后襟上。另外,两肩织日、月,背织星辰、群山,两袖饰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六种纹饰分别列于前后襟团龙两侧,共列十二章纹,与明制符合,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文物。


            IP属地:北京8楼2013-10-17 20:19
            回复
              好文章是要转滴!!!


              10楼2013-10-20 00:05
              回复
                好资料


                IP属地:河南来自WindowsPhone客户端11楼2013-11-05 08:49
                回复
                  好帖!
                  ————
                  十二章纹
                  你遥祭四望
                  血脉奔腾的黄河长江
                  是你与生俱来的张扬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3-02 02:53
                  回复


                    13楼2015-04-11 11:53
                    回复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6-09 00: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