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吧 关注:33,377贴子:101,071

点评:《同志们,你们读得不亦乐乎的经》一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引原文:唐高祖武德五年,道士刘进喜造道经《太玄真一本际经》,曾经对唐初道教产生过较大影响,从《本际经》的行文风格、用词术语与及思想宗旨来看,它和后来的《楞严经》都很相似,后者很可能从中继承了不少东西。这里摘抄一些片段如下,先见端倪,后面再详加论述。《本际经》有“众生虚妄,执见有无,空有之相,从颠倒起,诸见病除,平等无相”,“若众生颠倒,虚妄见者,得道神尊,应无所见,若言有见,即是颠倒,若无见者,则坏世法”,[3]《楞严经》有“山河国土,及诸众生,皆是无始,见病所成”,“由二颠倒,分别见妄”,“即此花性,从目出故,当合有见,若有见者,去既花空,旋合见眼,若无见者,出既翳空,旋当翳眼”,[4]可以看出,“见病”的术语和相关观点,“若有见者…若无见者…”的行文格式,两者都很相似,这说明很可能就是《楞严经》化用了《本际经》的词句。再如,《本际经》有“无量知见,作生死本”,[5]《楞严经》中有“知见立知,即无明本”,化用痕迹更是明显;再如,《本际经》谈“五岳四渎山水灵祗,风师雨师雷师电师”,也谈“恶魔邪精,魍魉魑魅”,[6]《楞严经》中也有“风师雨师云师雷师并电伯等”,也大谈各种精灵魍魉魑魅和邪怪。这样的例子还有一些,恐文繁,不举。
点评:《大智度论》佛经有五种人说,佛说、弟子说、仙人说、诸天说、化人说。看经的真伪,关键是否与诸法实相相印,而不是历史考据学。如果你用历史考据的观点看,就可能这么说:“阿弥陀佛,这个是历史上不存在的人物,是佛教徒自已编出来滴!”大痴啊!
同样佛教在中国进行了本土化进程的演化,佛法的核心价值没有变(三法印与一实相印),变化的是语言表述方式,而这个也是释尊所赞叹的,即一定要用众生乐见的方式,平民化的语言模工传播佛法,利益更多的众生。
所以道教的经典受到佛教的影响,许多典籍引用的佛教的经典,如伍柳派的道丹,即伍冲虚、柳华阳〈慧命经〉、〈金仙论证〉等等。但是引用的佛教的典籍,就不等于就是佛法,亦如一贯道的人也念阿弥陀佛,但与净土宗是天壤之别。
引原文:我们将《楞严经》的思想与《本际经》来作对比,可以发现两者具有很深的渊源,具有很明显的继承与发展关系。《楞严经》思想的三个要点是:显示一个常住真心为万法真体;真心发生妄想病缘,因此而发生世界众生;修行则是除去妄想根元,发真归元,返回并获得那个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楞严经》的这三个思想要点概括来说就是心体心性论、心生论,修心论,它们和《本际经》中表述的道体道性论、道生论和修道论这一套重玄哲学,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各自使用的术语不同而已。道家哲学以为,万物以道为体(体),大道无为无名(性),发生万物(生),万物复归于道(修),这套思想在重玄哲学里面得到了发展,重玄哲学借用佛教的般若性空思想解释道体道性,借助《楞伽经》中的妄想流转来解释道生,最后发挥“归根复命”的思想,认为修道就是返本还源。两相对照,可以发现《楞严经》的思想与重玄哲学乃是一脉相承,下面来就此举证。
点评:可以看出来,作者的佛法知见本身就有问题。“真心发生妄想病缘”?楞严经的思想是这个意思么?这种思想本身就是楞严经所批判的思想。即富楼那尊者心存疑盖问佛陀,常住真心如何生大地山河?这种思想的根源就是认“理体”为“究竟觉”,执因为果,错乱了果上的觉与因上理体的关系。才会有“真心生妄想”的谬解!如果依这种道理说:十方清净诸佛,也一样会再生种种无明妄见?所以〈楞严经〉上说三种相续: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是众生无明妄想,虚妄相想而生。这个与一念无明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的思想是一脉动相续的。楞严更直白的说:妄本无因,如果有因,那么就是有根有据的。如果妄想是有根有据的,那么就不名为无明妄想。故说是无始无明,没有一定的开始。这个与道家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本质的区别。道教是这种生,是实质法,而佛法说种种生,只是都是自性空,本自不生,依众生虚妄分别心而生。
如来藏的思想,这种常、乐、我、净的思想,这种真常理论,很容易被误解为梵的思想,这个日本有一个学者叫松本史郎,的比作者更早就提出来了,还出了大部头的书专门讲“如来藏思想非佛说”。最大的原因,就是对般若不二法门,还没有真正契入,执于相见,所以对如来藏思想,无法信受。要知道如来藏思想中的常、乐、我、净,其中的常是离常与断二边的,乐即离苦乐二边、我是离有我与无我二边,净是离垢与净二边的假名安立。如果真正明白了的〈法华经〉那个新医与旧医的譬喻,自然就会理解这一层面的法意。
佛法中立一个“如来藏”,是方便让众生心先有一个依止处,起欢喜心。否则许多众生心无法堪受一下子说到第一义空的的道理。先让你有一个依止处,然后再告诉你这个“如来藏”的真正面目是什么,所以才会有“空不空如来藏”之说,引导众生入空性正见。
道家的“归根复命”也说是还于自然,也说本来面目,还“道体”之“本然”。但要知道:虽然语义相类似,但本质不同。从佛法的角度说:没有实质法名为所谓的“道”,所谓的“命”亦不可得。因为本自不生故。如果还有一个道可得,那么还是在妄分能所,有能证与所证,堕在二边之见。
另外佛法的的“生”与道家的“生”在法相上还有一大区别,是“顺时有”,一个是“俱时有”(相待而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一种顺时递进的关系,而佛教不是这个意思,因为无始劫以来的“因果大相续流”如瀑布一样无始无终,从本质上是无法截取一段来看,每一个缘起的后面都有无量的缘起,潜藏在其中,亦不可思议。否则对这种“定生性”产生定见,就会有“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无益戏论。


IP属地:福建1楼2013-11-12 17:08回复
    赞叹师兄!不过你搞错对象了,我开贴说明。师兄读楞严经的心得让我十分佩服!


    2楼2013-11-12 17:21
    回复
      这本《太玄本际经》根本就不入大乘的法眼,看看道教史,道家有多少经是杜撰的,真正的道是是讲究天地人合一的,讲究养生,只是历代的无知道士眼热功名利益,吸收佛经自创道家经典,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3-11-12 17:45
      回复
        没有任何心是常,这就是问题所在。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3-11-12 17:57
        收起回复
          佛陀没有安立任何如来藏,阿赖耶的巴利语意思就是贪爱,佛陀会把贪爱安立吗?佛陀从来只说无我,涅也是无我。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3-11-12 18:15
          回复
            涅改成涅盘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3-11-12 18:15
            回复
              心是无常,因为心是不断变化的,从世俗意义上说,你的所思所想一直在变化,而从究竟意义上说,心是一连串的生灭相续,五蕴中没有任何可以称为常。所有指导禅修的老师都会教导你,无常无常无常。包括你的觉知在内。


              来自iPad8楼2013-11-12 19:34
              收起回复
                楞严经的问题就在于安立一个所谓的真心然后又推翻他。请问这样的真心除了让初学者产生邪见还有别的意义吗?涅盘就是涅盘,何来真心?楞严经此举怎么可能是佛陀说的?佛陀说法,会越说越糊涂吗?真心到底有还是没有?什么不堕有无两边,什么本空不生。干脆不说就好了,涅盘是什么,跟初学者本来就不清,就自己去体验,重要的不是最终结果是什么,而是如何达到这个结果的修行步骤!


                来自iPad10楼2013-11-12 19:42
                回复
                  依文解字就更可笑了:初学者就是因为不懂佛法,才来看佛经,你让他不依文解字,依什么?佛陀不在身边,大德早已远去,不看着经文的文字你让他怎么学佛?如果依文解字都是错的,就说明经文本身很有问题。真经可以让人读不懂,但决不会看一个就产生一个邪见者。你看看楞严吧的信众,楞严经教出来的都是些什么人啊。这不就是证明吗?


                  来自iPad11楼2013-11-12 19:47
                  回复
                    所以禅宗的思想会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如果我们不贯通全文,明白六祖所说的宗旨,就会一下子抓住其中的一句“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一样会说:“你这不就是梵思想的翻版吗?从梵天中派生出万物。"要知道,如来藏思想,就是建立在一切法本自不生的基础上的。这就是般若的总相观(无生观)。一切法本自不生,不碍一切法的假名假相假用,不碍相上一切法缘生缘灭,所以中观论才说:“以为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


                    IP属地:福建12楼2013-11-12 19:55
                    收起回复
                      师兄注意了,她已经开始自己的“辩论”逻辑了,比如“《楞严经》教出来的都是什么人啊”,我在自己的贴子里说过,此人根本没研究过《楞严经》,他的贴子是抄袭周永西先生的。此人文化程度较低,智慧看用白话讲演的小乘佛教经典,至11楼为止,师兄的”辩论“已经”输“了。
                      我本人在此随喜师兄法布施,望师兄多发好贴。也可以去虚云和尚吧发帖,相信以师兄的智慧,在那里一定可以很好点化大家!


                      13楼2013-11-12 19:56
                      回复
                        关于无常苦无我的观察,佛陀如是说:
                        相应部·蕴相应(根本五十经):
                        <无常>
                        于舍卫城。世尊住只树林给孤独园。
                        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色无常、受无常、想无常、行无常、识无常。诸比丘!如是观色、观受、观想、观行、观识。有闻之圣弟子于色厌、于受厌、于想厌、于行厌、于识厌。厌而离欲。离欲而解脱。解脱即生解脱智。即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再受后有。”
                        <苦>
                        于舍卫城。世尊住只树林给孤独园。
                        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色是苦、受是苦、想是苦、行是苦、识是苦。……。”
                        <无我>
                        于舍卫城。世尊住只树林给孤独园。
                        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色无我、受无我、想无我、行无我、识无我。……。”


                        来自iPad14楼2013-11-12 19:57
                        回复
                          受想行识就是心和心所法,就是名法,属于有为法。如此,哪里来的不生不灭,常住真心。楞严经自己头上按头迷惑初学,引入邪见,又反过来批判头上按头的做法,真是不知所谓。


                          来自iPad15楼2013-11-12 19:59
                          回复
                            对于初学者来说,安立的真心只会引他们入邪见。而对于已经破妄者来说,真心不真心管他叫什么都无意义了,因为他们已经亲见涅盘了。那么,楞严经安立的真心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


                            来自iPad16楼2013-11-12 20:08
                            回复
                              和她说这些有用啊!说的一蹋糊涂,看的人雾水,什么佛陀不在身边,看不懂佛经,佛陀和现在玩文字游戏。


                              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3-11-12 20:0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