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耳山茶座吧 关注:254贴子:12,846
  • 29回复贴,共1

马耳山后桥上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山东1楼2013-11-18 21:25回复
      桥上村名与桥有关,传说中的桥就位于村西北约一里的墙夼,是一坐横跨于桥上西河(按水经注,其名称应为龙泉河,涓水东源)之上的小木桥。过桥往西是当时马耳山后最大的古村落永平村,该村庄在清代时已经完全湮灭,村庄所在地至今仍然被称之为“平上”,或“坪上”,村庄旧址已经被开垦为耕地,村民在地里耕作时,经常从地下挖出大量的陶土器具、甚至工艺品等,说明当时永平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具有相当规模。而当时龙泉河东岸,即现在桥上村及其周围,则是永平村的农耕地、草园、场院等。
      龙泉河是一条季节河,丰雨季节河水暴涨,水势滔天,河面宽达50米;而枯水期则涓涓细流,仅能维持流水不断。为了方便到河东劳作,当时永平村的人们在小河上建了一座木石结合的小桥,并渐次有人搬迁到桥东岸居住,因为东高西低,往东走步步爬坡,于是东岸便成了桥之上,桥上桥上,渐渐成为了桥上村立村后的村名,并一直沿用到现在。
      图为当时永平村的所在位置。右侧远处为董家沟村,隶属于五莲县许孟镇。


    IP属地:山东4楼2013-11-18 21:29
    回复
        关于桥上村起源的具体情况,早年在民间也曾有不少传说,但日久年湮,连传说也基本上传没了。为了记录一下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根据桥上村一些老年人(多数已过世)的讲述,权且在此整理一下。
        相传当时永平村兴盛时,永平村张姓大户家收纳了一户来投奔的安姓亲戚,遂安顿在墙夼桥东头的场院屋里安身,并指派了河东崖几亩地租给安氏一家耕种,安氏于是在桥东头安顿了下来。安氏一家的家长有绰号安大牙,在桥东头安家后,生儿育女,五个儿子分别被村民称为安大头、安二头、安三头、安四头、安五头。当时的农村识字人少,对名字不十分在乎,农民给地主当长工往往就叫小名,而不叫大名,尤其是绰号、野名字大行其道,往往叫来叫去把原来的名字给叫没了,只知绰号。上述安家五头就是这种情况,因兄弟五人长得人高马大,不是长工就是短工,久而久之,就被叫成了桥头安大牙、桥头安大头、桥上安二头、桥上安三头,慢慢地,桥头安家成了桥上安家,桥上头演变成了桥头、又进而演变成了桥上。


      IP属地:山东5楼2013-11-18 21:30
      回复
          相传到明正德初年,当地出了两件事。一是永平村大户张、孙二家起了纠纷,五莲山和尚钻空子在永平河东崖买了40亩地,需要租给人种,于是派来慧生和尚担任东大庙主持,兼收租和宣扬佛法;第二件事是一场山洪爆发,墙夼桥被冲得无影无踪,人们耕种土地不得不把路改在下游。于是桥头安大牙家和永平村隔水相望,几乎就成了两个村庄。后来慧生和尚看上了身强力壮、借屋存身的安家五兄弟,于是承诺将东大庙南几间土房借给安家暂住,安家租种和尚土地,兼干庙里的杂活。
          从此以后,东大庙和尚借五莲山和尚之势,不断寻机占地、买地,扩大势力范围,永平村一些无地农户也陆续迁来租种和尚的土地,成为寺庙的佃户;另外永平村在河东崖有田产住户,因耕种往来不便,分家后也有陆续迁来河东崖居住。于是以东大庙为中心,在周围围成了一圈民居,形成了一道胡同,从庙西进去转向庙北,向东又从南出来,围庙一圈,这就是最早的桥上村了。


        IP属地:山东6楼2013-11-18 21:30
        回复
            胡同里是桥上村最早的聚居地。后来的住户古家、安家、庄家、黄家、郭家、董家、马家、陈家、张家、周家、尹家、范家、王家、崔家、高家、刘家,都是由于人口繁衍增加,从胡同里迁出去的。
            老百姓对村庄的名称并不怎么在乎,因此桥上村早期的村名也就有好几种叫法。有不少人称呼这个村庄为“庙上”,但因农村给孩子起名较随便,因此有几家的孩子的小名儿就叫大庙、小庙、庙北、庙南等小名的。上年纪的人对小名儿很忌讳,等这些孩子慢慢长大了,成了当地的当家人,于是渐渐地没人叫村庄的名称为庙上了。
            第二种叫法就叫永平,但跟永平村毕竟隔河相望,不是一个村庄,叫一个名字不方便区分,于是慢慢地也就没人叫了。
            再就是沿用了原来的桥上,虽无讲究和根据,但永平村里人一直都这么叫,外地来的人也跟着叫,于是本地人也就接受了,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桥上就成为了这个小村庄的正式名称。


          IP属地:山东7楼2013-11-18 21:31
          收起回复
            姓氏情况:
            姓氏有郭、刘、高、张、王、李、薄、马、苑、陈、冯、赵、董、崔、韩、尹、周、芦、史、侯。近几年又有迁出、迁入的独户姓氏,主要以招女婿等情况为主。随着人口城市化政策的提速,大量农民迁入城市或者到生活条件较好的地方落户,致使农村年轻人外迁,而老年人的比例逐年增加,姓氏的人群比例也在变化,有的可能全姓迁出。


            11楼2014-01-05 16:27
            收起回复
              王戈庄的路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1-11 23:50
              收起回复
                向东五里尚庄的路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1-13 01:08
                收起回复
                  桥上大树,一人抱不过来。


                  14楼2014-01-27 22:39
                  收起回复
                    马耳山导游词说姜子牙是尚庄的,尚庄还有钓鱼台,不知真假。


                    15楼2014-01-27 22:43
                    收起回复


                      IP属地:山东16楼2015-02-08 19:02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7-02-16 21:20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7-06-26 06:36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1-05-25 13:13
                            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2-07-26 05: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