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吧 关注:114,457贴子:1,805,945

《 关外唐 》老师 :请您查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 关外唐 》老师 :请您查收。


IP属地:北京1楼2014-02-03 08:35回复
    请 毋 插 楼


    IP属地:北京2楼2014-02-03 08:35
    回复
      《关外唐》老师:
      真希望您把【一月份】汇总成一个月刊,请吧主“加精”存入“精品库”,以后寻找就方便多了,一年下来,十二期“月刊”,就可以做成“吧刊”,为京剧吧添一笔财富。所以说:“利在眼下,功在以后”。
      等了两天,不见您的【一月份】月刊问世,估计您很忙,所以我决定邦您一把,我昨天把31篇帖子汇总一下,发现3与4很模糊,就在每天前面加一个日期的小标题,,汇总成为一个2014 年《京剧版》历史上的今天【一月份】的月刊。
      请您先打开我这个帖子,从第 5 楼开始准备复制。
      您再点一下“京剧吧”,再拉到“发布新帖”的位置。
      这样:左面准备“点”复制,右面准备“点”粘贴。
      千万注意楼层顺序不可弄乱,估计有5分钟可完成。
      当您新帖子发表后,我这个帖子彻底删除。


      IP属地:北京3楼2014-02-03 08:35
      回复
        是否能保持“月刊”的这个题目:
        【一月份】历史上的今天《京剧版》2014年.


        IP属地:北京4楼2014-02-03 08:36
        回复
          【一月份】历史上的今天《京剧版》2014年.
          【京剧版·历史上的今天】. 2014年1 月1日:
          原来,所谓原来,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了,中央台有个时间很短的节目,叫历史上的今天,就是讲n年前的今天都发生啥大事了,上个月我就想咱京吧里也弄个这样的节目,群策群力,坚持一年,也挺有意义呀。
          1月1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这种日子于今尚不如春节重要,但也算个标准的节了,尤其是一年第一天,所以一些会啊领导致辞啊演出啊或者节目创办啊啥的可能会往这个日子上靠,不过与下面的事相比,嗯,这都是屁大点事儿。嗯,没错儿,屁大点事儿。
          【今日头条】京吧海马老师早就挂出来了纪念他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的专题,没错,一百一十年前的 。 今天,粗大事儿了,一个后来被我们尊为程祖的小盆友呱呱坠地了。她刚生下来,应该没有什么异常,譬如,什么红光满堂,什么电闪雷鸣,什么鸾飞凤翥,嗯,那时绝对看不出刚出生的他和刚出生的老唐有啥区别,然而,岁月是把杀猪刀,三十几年后,他成了大名鼎鼎的程老板,而我,依旧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吃货。。他是程砚秋。。独一无二的程砚秋。。门下弟子徒孙何其众焉今日影响甚广的程砚秋。。
          接着说第二条,还是和程祖有关,这是七十八年前的事儿了,也就是一九三二年的今天,他改名儿了,他原来叫程艳秋,然后他决定改为程砚秋,这两个名字用小沈阳版的英文来翻译,是没啥区别的,但是,换为了中文来看,呀,完成了由俗到雅质的飞跃。。一字之差,一股书卷墨香凛凛扑鼻,譬如今日之张静初,原来叫张静,在老唐看来,和俺们那旮旯的翠花没啥区别,但是加一初字,感觉立马与众不同啊。。话说程祖改名的同时,也没闲着,顺便把另一位四大之一的荀慧生的儿子荀令香给划拉过来做了开门大弟子了,嗯,专门负责开门的徒弟。。
          手机手打加凭印象,如有错误,大家海涵加指正。。
          第三件大事,是中央台从十一年前滴今天开始给我们发福利了,一个叫空中剧院的节目正式开播。。这个节目面世十多年来,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试听上的享受,也给了很多演员在全国老百姓面前露脸的机会。。功德无量啊。。虽然有时在京吧里也能看到有人小拍一砖,比如认为给某些演员或者某些剧团机会过多而其他人机会寥寥,但总体还是很好的。。谁还记得空中剧院第一期谁第一个登场的了吗?
          再补充一条,一九四三年的今天,三十四岁的杨宝森在上海天蟾首演全本伍子胥,杨宝森以杨家将、失空斩、伍子胥为代表作,有杨失伍之称,据说,嗯,我也是从贴吧看到的,当初杨宝森和王凤卿学文昭关,王认为他嗓子学不好此戏,然后通天教主发话:你应另起炉灶唱此戏,取余之韵味,汪之劲头,创一个低调新唱法,也能成功。嗯,如果你这辈子摊上一个梁启超那样的爹,王瑶卿这样的导师,善于诱导且因材施教,成功的几率一定比中五百万大多了吧


          IP属地:北京5楼2014-02-03 08:37
          回复
            【京剧版·历史上的今天】. 1月6日,
            历史上的今天自1日开篇以来,收到一些吧友的鼓励之语,这是老唐的动力,也让老唐有些惶恐。老唐不是治史者,也不是京剧钻研者,在发帖的时候,可能会加入一些自己的观点,不专业的地方,还请大家海涵。另外内容有出入或者不严谨的地方,也请大家指正。多谢大家的鼓励和支持。
            今天是一月六日,夹在荀慧生和尚小云两大名旦生日之间,有些平淡,但是也有值得纪念的事情,请看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1999年1月6日,也就是15年前的今天,谭世秀先生去世。提起京剧舞台上的角儿,梅兰芳、金少山、杨小楼……无不星光煜煜,即便对于外行人,也没有几个不知道梅郎的,然说起杭子和、白登云、周子厚、裴世长、谭世秀这些名字,可能会让一些刚入门者或者未入门者一头雾水,没听说过呀。好花须有绿叶配,一个唱的再好的演员,如果没有好的琴师、鼓师所衬,也未必能显出万丈光彩来。杨宝森先生创杨派艺术,我一直以为,杨宝森的唱,杨宝忠的琴以及杭子和的鼓是鼎足而三的,是这三人共同创立了杨派艺术。谭世秀先生也是一个超一流的鼓师,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等大师都曾受益于他。有很多朋友追捧元寿老六十来岁时的那版《打金砖》,琴师王鹤文,鼓师就是谭世秀,元寿老表演固然精彩,愧煞如今很多中青年演员,可王、谭的琴、鼓同样珠联璧合,精妙绝伦。谨以此头条向这些优秀的绿叶大师们致敬。然今日,唱戏的有专场,拉弦的有专场,却很少能看到鼓师的专场,是因为鼓师的贡献都被忽略了还是鼓师现在已经成了真正的配角了?
            谭世秀先生也是谭们传人,和元寿老同辈,算是谭正岩的叔伯爷爷。他的外孙女谭小令是目前很不错的一个老旦。还有个孙女谭娜,目前是北京京剧院的青衣。
            1965年1月6日,号称昆曲传字辈最好的小生顾传玠在台去世。我知道顾这个名字,不是因为我能欣赏昆曲,而是因为八卦,因为顾有个非常有名字的老婆张元和。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和张充和姊妹四人才貌双全温文尔雅,号称最后的闺秀,被叶圣陶先生赞誉为谁娶了张氏姊妹当老婆就会幸福一辈子。而顾传玠就是这四个幸福一辈子的人中的一个,其他三个中还包括沈从文先生这样的大文人,周有光先生这样的大学者。顾传玠能吸引大姐张元和嫁他,自然也非同凡响。顾传玠曾和梅兰芳大师同台演出,水平肯定不俗,但是后来却舍弃了艺术,去从商,于昆曲艺术而言,却是可惜了。


            IP属地:北京10楼2014-02-03 08:39
            回复
              【京剧版·历史上的今天】. 1月13日
              周末可以早起发帖,但周中就不可以了。。周中早晨爬起来要先把孩子弄醒送到姥姥家,然后上班,北京这个交通,亲们都是懂得的,开车基本到单位也要一个多钟头,赶上华丽的堵车……嗯,周末可以让孩子睡到自然醒呀。。
              俺们家娃一岁多,会和我一起看戏,尤其喜欢花脸和花旦,看着醒目或者花里胡哨,也爱看武戏,话说前些天电视上看到赵葆秀清唱,他居然鼓掌,也不知道他看出啥来了。
              嗯,老唐奔四了,老来得子,嘿嘿,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不说了,进入正题——
              【今日头条】1932年1月13日,程砚秋先生出国考察
              我们常说走出去,引进来,那么梅大师是走出去的典范,程大师则要做引进来的先驱,来段儿山东快书版的,不知道大家喜欢这个调调不?
              竹板这么一打呀,别的咱不说,
              说一说四大名旦程砚秋老哥。
              这个程砚秋呀,他呀有绝活儿,
              声、情、美、永相结合,那是没得说。
              他会唱春闺梦,能来武家坡,
              游龙戏凤荒山泪,英台和窦娥。
              他的锁麟囊啊,那可真绝了,
              唱腔幽咽又婉转,是呀么是特色。
              他的贡献大呀,他的能耐多。
              谁看他手眼身法步,都得竖大拇哥。
              话说三二年呀,他要去出国。
              一月十三这一天,他坐上火车。
              那年头没高铁,那年头没快客,
              既没有卧铺,又没有软座,
              他一站一站的往外挪,目的地尤若坡。
              为的是考察欧洲戏剧,他不怕吃苦多。
              他转道哈尔滨,途径莫斯科。
              他到了法国大剧院,见到了兑勒(法国著名戏剧家)。
              程老板送他京剧脸谱一送一大摞,
              兑勒看了很高兴,说:Verygood。
              他又去柏林,和德国人切磋,
              他拜访柏林音乐学院印象很深刻。
              他唱了一段戏,是《荒山泪》一折,赢得掌声热烈反响很不错。
              他参加会议,他发表演说,
              他不顾辛劳一直在奔波,瑞士、法国来回两头折。
              他的感想大,他的收获多,
              整整一年零仨月,他才回国。
              他写了一个《报告书》,最终出版了。
              他为改良京剧提意见,条理很透彻。
              他的这次出国,叫我咋说呢?
              对于京剧发展,大功不可没。
              我们为他来鼓掌,为他把彩喝,
              永远怀念程先生,程派永不落。
              《说程砚秋老哥,没有不尊重滴意思,纯粹是赶到辙上了。。。为了合辙押韵。。》
              【二】1928年1月13日,本年窝窝头会义务戏举行。
              谨以此在向那些早年间的慈善演出致敬。
              先说说窝头会,窝头会相当于现在的慈善义演,其主旨就是扶危济困,将所得收入用来救济同行中低收入者,给他们点儿过年钱。以前,京剧演员经常参加义务演出,而且要比现在的明星大腕儿自觉的多,如赈灾演出,或为了修建寺庙募捐,或帮扶贫困。而窝头会通常在年底举行,常被称为“大义务戏”,而且这种演出一般都安排在西珠市口的第一舞台举行,那里能容纳三千观众。而且窝头会明星荟萃,阵容强大,盛况空前。
              演出当天,受助对象也就是那些低收入的艺人们先到后台签到,然后等着分钱,如果收入不够分的,那么很多名角就负责补齐。,凡是在梨园公会的贫苦伶人先到后台签名,等候分钱。一旦钱不够分,就由在外地演出的名角负责补齐。
              那时候的慈善演出很是可爱,大明星们只要是在北京,都是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参加演出,而且在演出过程中,都是各显身手,没有应付事儿的,而且这种演出,不会有红十字会抽头,不会有诈捐门,不会有名为慈善,此为宣传等现象。
              这种演出,往往一票难求。因为强强联合,明星云集,且戏也会非常好看。
              以1928年1月13日的窝头戏来说,四大名旦梅尚程荀,老生三杰余高马,其他的如杨小楼、裘桂仙、时慧宝、尚和玉、周瑞安、候喜瑞、陈德霖、筱翠花、朱琴心、王凤卿、王琴侬、李多奎等等,都云集第一舞台,那演出自然是精彩绝伦,高潮迭起。
              把这则窝头会列在这里,旨在向那些早年间的慈善演出致敬,同时还是因为我曾看到一篇文章,是说有关国剧宗师杨小楼的,说也是在1928年1月13日这一天,窝头戏演出,余叔岩、梅兰芳、杨小楼反串《八腊庙》,梅兰芳反串黄天霸,杨小楼反串黄天霸的老婆张桂兰,杨小楼上场自报家门时应该是“奴家——张桂兰”,结果可爱的杨老板现场抓哏,“奴家——福芝芳”。福芝芳何许人也?那可是梅兰芳的老婆。结果现场哄堂大笑,梅老板也忍俊不禁,据说当时梅老板的真实夫人如假包换的福芝芳也坐在台下。更多的说法则认为这个故事发生在1921年的腊末,那时候梅老板和福芝芳结婚应该不久,不知道哪个说法准确与否。
              梅兰芳和福芝芳结婚结婚后和杨小楼、余叔岩合作反串《八腊庙》还有一次是在天津,1922年12月中旬,天津南善堂为筹集善款于天福舞台举办了三天义务戏。杨小楼、余叔岩、梅兰芳、陈德霖、王凤卿、姜妙香、龚云甫、侯喜瑞等都参加了,大轴就是反串《八蜡庙》。
              《八蜡庙》属于“八大拿”的一出,关于“八大拿”是哪八出戏,说法也不一样。如候喜瑞大师的八大拿和李万春老的八大拿就不一样。余生也晚,晚生了好多年,等我听戏了,这些戏已经绝迹江湖,不露峥嵘。惜乎!


              IP属地:北京17楼2014-02-03 08:43
              回复
                【京剧版·历史上的今天】. 1月16日,
                今天没什么大事儿发生,就说说满科的事儿吧。以前学戏,去科班学是最主要的一个渠道之一,而富连成则是当时最出名的科班。一般来讲,学制七年,七年满科,就相当于毕业了,毕业之后一般还要留校三年,为学校做点儿贡献。
                因为今天没什么大事儿,所以就拿满科说事儿,93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21年1月16日,有两个高材生毕业了,请看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1921年1月16日,茹家两杰满科
                今天说茹氏兄弟满科,什么叫满科呢?满科,用时下的话讲,应该是叫毕业了吧。
                1921年1月16日,茹富兰、茹富蕙兄弟从富连成毕业
                京剧史上出了个谭家,京剧史上还有个茹家,茹莱卿、茹锡九、茹富兰、茹元俊,一门四代,各个出色的大武生。可茹富兰在富连成上学的时候,专业并不是武生,而是小生,那时候也学武生戏,但就像我们在大学所上的选修课一样,或者也可以叫做是第二专业。可后来毕业参加工作,因为专业和小舅子叶盛兰一样,为了给小舅子让路而不形成恶性竞争,他就演了武生了。所以他的表演既有小生的儒雅风范,又有武生的英发雄姿。很少有人知道的是茹富兰先生是高度近视,那年头又没有隐形眼镜,也不能手术矫正,更不能带着个金丝边的眼镜上台扮演顾曲周郎,演徐志摩陆小曼耳鬓厮磨也许还行,可演吕布貂蝉打情骂俏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儿了。所以上台之后,只能是“跟着感觉走”,张伯驹先生有诗赞云:
                短视小生茹富兰,歌台尺寸走如盘。
                试看舞剑群英会,进退都无步法难。
                此处的短视,不是目光短浅的意思,而是近视眼。
                与茹富兰同时毕业的茹富蕙,则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丑儿,当时富连成有全国最好的“丑行博士生导师”萧长华先生,萧导亲传,按照丁秉鐩先生的说法,茹富蕙是萧长华后方巾丑第一人,富社中,富字科最优秀的两个丑行学员,一个马富禄,一个就是茹富蕙。多少年来,马富禄可能名气更大,但是按照丁秉鐩先生的说法,“论玩艺儿,茹富惠的确规矩地道,尤其方巾丑,是萧长华以后第一人;马富禄则较为伧俗。但是马的嗓音响堂,较易受台下欢迎。”茹富蕙天不假年,四十几岁就去世了,非常可惜。
                茹富兰的父亲茹锡九本身活儿就非常不错,可还是把娃们给送到富连成这个“正规院校”学习,学制七年。他有三个娃,各个成才,茹富兰,茹富蕙,茹富华,全是富社学习出来的。
                正如现在,毕业后想找一份工作,如果不是名牌院校毕业硕士博士毕业,是很难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像解放前华罗庚那种小超市打杂的直接去清华当老师这种情节,如今是看不到了,现在大学恨不得扫马路的都要博士生。当时唱戏的也是如此,不是科班出身,就会处于先天劣势。像富连成,大概就相当于京剧界中的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吧。不是科班出身,票友下海,也不是不能成名,譬如科技界出了个“票友”下海的华罗庚,不当伙计了,下海研究数学,最终成名,京剧界也有,前后四大须生中就各有一名。但华罗庚有熊庆来、叶企孙帮带,言菊朋有陈彦衡、梅兰芳等帮带。
                以前学习,都是老师口传心授,打骂是正常的,不打反而不正常,解放前的科班,好像只有焦菊隐先生创立的中华戏校采取新规,不打骂学生。但富社老师打骂学生那是非常正常的,不打不骂才不正常。杜元田先生曾回忆过一个例子,他和师兄迟世恭在富社学习的时候曾因打闹不小心把师兄的牙给打掉一颗,可怎么办呢?只好镶了一颗金牙,结果一说话金光烁烁,被叶三爷叶盛章看到的,叶盛章大怒,没出科就装大金牙,太能显摆了,太过分了,不好好琢磨戏,净寻思这些玩意儿,一顿臭揍。诶,可怜的迟金声先生,先被无辜的打掉一颗牙,后被无妄的打烂屁股。可见,当时不仅仅是学不好戏挨揍,老师认为你做人稍有出格也会狠狠修理你。修理你也是为你好,玉不琢不成器嘛。


                IP属地:北京20楼2014-02-03 08:44
                回复
                  【京剧版·历史上的今天】. 1月20日
                  这几天央视放了小时代这部电影,今天说的就是一个小时代的结束。
                  2005年1月20日,九十一岁的苏盛琴在银川溘然长逝。这代表着一个小时代的结束,因为他是富连成科班中盛字科里最后一个离世的,他的离世,标志着盛字科的师兄弟们都已经离我们远去。之所以是小时代,是因为盛字科仅为富社之一科,而对应的,富社可以称之为大时代,这是老唐的说法,科学与否请不必深究。
                  盛字科,也是星光璀璨,比如说:叶盛章、叶盛兰、裘盛戎、李盛藻、孙胜文、孙盛武、高盛麟、杨盛春、贯盛吉等等,还有英年早逝但已经水准不俗的仲盛珍刘盛莲们,吴小如先生曾经称赞刘盛莲“几乎疑为王瑶卿重登舞台”。仲盛珍刘盛莲是筱翠花最优秀的两个弟子,天若假年,不知道他们两个能取得何等的辉煌成就。
                  为大家推荐一篇吴小如先生的《“盛”“世”观光记》,讲述了盛字科学员的人与戏。
                  叶盛章、叶盛兰、裘盛戎均开宗立派,叶盛章更是开丑行挑班之先河。而另一位丑角学弟贯盛吉先生表演别具一格,有冷面小丑的称谓,有人曾称之为“贯派”,其表演用我们形容相声演员的话来讲是蔫坏的那一种,据说有一次和王玉蓉合作《孔雀东南飞》,他的表演让王玉蓉笑场不止,差点儿被观众喝了倒彩。汪曾祺先生有一篇写他的小文,大家可以欣赏一下:
                  在京剧丑角里,贯盛吉的格调是比较高的。他的表演,自成一格,人称“贯派”。他的念白很特别,每一句话都是高起低收,好像一个孩子在被逼着去做他不情愿做的事情时的嘟囔。他是个“冷面小丑”,北京人所谓“绷着脸逗”。他并不存心逗人乐。他的“哏”是淡淡的,不是北京人所谓“胳肢人”,上海人所谓“硬滑稽”。他的笑料,在使人哄然一笑之后,还能想想,还能回味。有人问他:“你怎么这么逗呀?”他说:“我没有逗呀,我说的都是实话。”“说实话”是丑角艺术的不二法门。说实话而使人笑,才是一个真正的丑角。喜剧的灵魂,是生活,是真实。
                  不但在台上,在生活里,贯盛吉也是那么逗。临死了,还逗。
                  他死的时候,才四十岁,太可惜了。
                  他死于心脏病,病了很长时间。
                  家里人知道他的病不治了,已经为他准备了后事,买了“装裹”——即寿衣。他有一天叫家里人给他穿戴起来。都穿齐全了,说:“给我拿个镜子来。”
                  他照照镜子:“唔,就这德行呀!”
                  有一天,他让家里人给他请一台和尚,在他的面前给他放一台焰口。
                  他跟朋友说:“活着,听焰口,有谁这么干过没有?——没有。”
                  有一天,他很不好了,家里忙着,怕他今天过不去。他瓮声瓮气地说:“你们别忙。我今儿不走。今儿外面下雨,我没有伞。”
                  一个人能够病危的时候还能保持生气盎然的幽默感,能够拿死来“开逗”,真是不容易。这是一个真正的丑角,一生一世都是丑角。
                  赞曰:拿死开逗,滑稽之雄。虽东方朔,无此优容。
                  上面说了盛字科学员的小故事,再说回苏盛琴,苏先生的父亲苏雨卿,与萧长华、宋起山、唐宗成等为富社功勋,他为青衣教习,世字科及以前的学生,只要是学青衣的,都是苏雨卿开蒙。苏盛琴也学过旦角儿,但是后来个头儿蹿得太猛,就不适合演旦角儿了,京剧舞台上又没有“排球女将”这种角色需要扮演,大多数是那种娉婷过我庐的角色,所以只好改行,改拉琴了,曾拜在徐兰沅先生门下,后来加入中国京剧院四团,然后支边到宁夏。他不仅拉琴,还曾在富社执教,受益的学生包括李世芳、毛世来、关肃霜、李丽芳等。
                  _>


                  IP属地:北京24楼2014-02-03 08:46
                  回复
                    【京剧版·历史上的今天】. 1月25日
                    今天,直接步入正题——
                    【今日头条】1976年1月25日,李阳鸣出生
                    说起李阳鸣这个名字,估计大部分吧友都会和我一样,唏嘘不已。早年间也有如李世芳那样英年早逝的角儿,但毕竟不为我们所亲身经历,最起码在老唐所亲身经历的京剧演员中,英年早逝而让我倍感痛惜的,一个是陆地园,一个是李阳鸣。
                    今天是李阳鸣的冥诞,但实际上即便他活着,也才仅仅三十八岁,这个岁数和我相当,于京剧演员来说,正是风华正茂可以大显身手的岁数,然而天妒英才……
                    老天爷似乎对万春老非常不公,那个年代他没有躲过去,被批被整了,而他儿子中,最有出息的应该算是李小春,但是这个最有成就的儿子,也才仅仅年过半百,我们以为这个岁数就够英年早逝的了,他最有出息的孙子,曾得他亲授的孙子李阳鸣,和他伯父相比就更让人扼腕痛惜。
                    录一副戏迷写的挽联送给天国的李阳鸣:
                    生正逢时,春回大地,幼猴挥棒撼天宫,打虎雏英显肝胆,野猪林内大雪飘花,新秀耀金榜。
                    去不瞑目,花谢梨园,老将拒秦失良相,探庄豪杰无影踪,古长亭外双心映日,何人伴君声。
                    【二】1911年1月25日,郝春年去世
                    早期的鼓师谁最出名,说起来,郝六、李五当仁不让。这其中的郝六就是郝春年。郝春年生于道光年间,幼年曾经和周清泰学艺,光绪年间和李奎林齐名,就是所谓的郝六、李五。他曾经为谭鑫培司鼓,鲍桂山等人是他的弟子,白登云等是他的徒孙。嗯,郝春年还曾经教过光绪打鼓


                    IP属地:北京29楼2014-02-03 08:50
                    回复
                      【京剧版·历史上的今天】. 1月30日
                      今天除夕,没啥说的,老唐填词一首,仿着鹧鸪天来的,水平非常有限,贴吧排名过万,送给大家:
                      碧云蓝天映朱墙,马富禄年报吉祥。
                      喜瑞盛荣原似海,金福前程业盛长。
                      寿辰好,万生康,小楼洋气梅兰芳。
                      予倩琴心与秋月,欣陪菊朋翼鹏张。
                      版权所有,嘿嘿,随便翻录——
                      进入今日头条——
                      【今日头条】2000年1月30日,江南活李逵王正屏去世
                      王正屏是上海戏剧学校正字科的学员,和顾正秋、关正明、汪正华、孙正阳们应该是师兄弟。后来他拜在裘盛戎先生门下,成为学裘有成的弟子。1954年排演《黑旋风李逵》驰名全国,被誉为“江南活李逵”。
                      王正屏先生尽管拜裘盛戎为师,但他长期在上海工作,为周信芳大师配戏,耳濡目染,再加之王正屏先生自身嗓子条件的限制,他的表演也更灵活,偏架子花脸的路数。摘一段儿网上的文章来总结一下王先生的艺术吧: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王正屏学花脸的条件并不算很好,第一是嗓音不是很理想,另外就是体型,个子不是很高,勾上脸也不是很魁梧的样子,他就走了另外一个路子,就是特别突出表演,在刻画人物上深入细腻、鲜明,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合作最多的是周信芳先生,所以他作为一个花脸演员在很多方面得到有益吸收,或者在潜移默化当中,受到了麒派的影响。在舞台实践中,他的表演以继承“裘派”为基础,并从人物性格出发,吸取各家之长,在唱、念、做、打诸方面各具特色。他在技巧的运用上特别饱满,在表现人物的时候,特别善于用一些细节、技巧鲜明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上海京剧院架子花脸两门抱的安平是王老的学生,但遗憾的是王老没能等到亲传《黑旋风李逵》这出戏给安平就去世了,安平后来也演出了这出戏,是一些王老的合作者以及王老的夫人给说的。


                      IP属地:北京35楼2014-02-03 08:54
                      回复
                        月刊 。全文完


                        IP属地:北京37楼2014-02-03 08:56
                        回复
                          请您查收


                          IP属地:北京38楼2014-02-03 09:12
                          回复


                            IP属地:河北39楼2014-02-03 09:42
                            回复
                              感谢关外唐教师与张老先生,辛苦了!很好的京剧史料,可读性强!


                              40楼2014-02-03 09:5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