碇唯吧 关注:696贴子:36,193
  • 6回复贴,共1

【专题】第一人称写作的局限性是什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1/负二
对于我来说,第一人称写作唯一的局限就是,当我使用“我”作为主角时,将不可避免地在小说中搞出一些心理描写来——而对于大部分需要情节推动的小说,尤其是类型小说而言,心理描写都是废!
而用第三人称写作,有助于作者保持冷静,或者说——酷,而第一人称则不够酷。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2-05 12:16回复
    作者2/明溪
    我觉得负二老师讲的很对,写小说的时候心理描写,包括说教,都是狗屎,这个概念对我来讲理解越来越深刻了,我也在尽量避免这些内容。
    而第一人称不可避免地要写到这些东西。
    我觉得第一人称是以牺牲真实感为代价,增加代入感的做法,而且一点都不酷——因为降低了读者读懂你的作品,所必须具备的读书素养。
    而第三人称则非常有利于安排多线,描述细节,穿插诡计,实际上以这种写法去写,作者放给读者的阅读权限要更高。
    但我这么说对读者不公平,实际上读者是无辜的,有些读者未必愿意耗费心神读费事儿的作品,他们可能只是想消遣。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2-05 12:17
    回复
      作者3/李海鹏
      我从另一个角度来回答一下吧。
      在作者与读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接近于两性关系的关系,在打开一本小说看开头的时候,读者既准备与作者合作(臣服),又准备挑战作者的权威(反叛),你可以就此联想到调情中的女性。
      如此,则,
      第一人称小说面对的读者挑战欲更强——恰如女性会一边调情一边想,你怎么总谈你自己?
      这就是为什么在传统上,即使是第一人称小说,也多以配角的角度来叙述。虽是第一人称,谈的却是别人,只为“我曾亲见”的视角,以及借他人之酒浇心中块垒而已。比如《了不起的盖茨比》。一旦以“我”为主角,就会面临着读者的强力挑战。有些读者指责作者“光写自己那点儿事”,原因常常在这里。第一人称的收益则是一旦在一定篇幅内俘获读者,则读者的代入感强。
      第三人称小说面对读者的情绪反弹会小得多。但它有一个天然的问题,读者会问:你怎么会知道这些事?可信度受到质疑。
      传统上,作者与读者达成虚构就是虚构的默契。其结果便是上帝视角,叙述者无所不知。随着小说技术的进化,读者要求的提高,这种默契已经被打破。从此,第三人称小说也牵涉到视角的问题。近现代的第三人称小说基本上会锁定一个人物,以其视角来构成整个故事。
      以上,都只在以“现实主义”小说范畴内有效。
      设想一下,当第一人称“我”是个魔鬼的时候,则,1、读者不会抱怨作者讲自己的私事;2、叙述者尽可像第三人称一样全知全能。
      “元小说”的技巧,即作者刻意强调、谈论这是在虚构,把小说从“拟真”的任务中解放出来,这时,虚构层面中的“我”,也即“元”层面的“他”。这就像物理学中的多了一维。
      这都说明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之间并不存在鸿沟。
      以第三人称达到第一人称的效果,比如贝娄和厄普代克等人使用意识流技巧,或者以第一人称出现而在叙述中使用第三人称,比如《铁皮鼓》,等等,都说明人称问题已经不再是作者的困扰。这都已经是很成熟的技术了。
      另外我并不觉得第三人称小说“更像小说”。小说的故事感是由叙述语态决定的,而且现代作者并不一定非追求逼真感不可。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2-05 12:18
      回复
        第三人称确实好啊……个人认为第一人称的局限性真的好大……有的东西写不出来啊……


        IP属地:青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2-05 13:25
        收起回复
          第一人称确实有局限,但个人认为这样写着很流畅,很舒适。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2-05 19: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