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英雄吧 关注:804贴子:24,695

一代英雄岳武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此帖专门改掉对于岳飞错误认识,不喜勿喷,谢谢
1.与辽军对抗
之盟,宋金联合攻辽,岳飞被召为敢战士,其实,并未过河北路。刘韐对攻辽一事一直存有异议,所以只负责本路防御,与辽军相战则就不可能了。


IP属地:江苏1楼2014-02-12 21:22回复
    朱仙镇大捷是虚构出来的战绩么?
    对此我们说,论证一个问题不能光挑对自己有利的说,对于历史研究尤其如此。历史学界对于朱仙镇大捷是存在争论的。就在邓先生的考证之后。另两位著名宋史学家徐规先生和王曾瑜先生分别做《朱仙镇之役与岳飞班师考辨》、《朱仙镇之战考辨》进行商榷,指出否认朱仙镇大捷的理由不足,无法成为确论。从时间,人物和旁证的角度上,朱仙镇大捷是很可能存在的。只是因为史料的流散缺失,而在学术上处在一种既难确证其有,亦难确证其无的状态。因此,朱仙镇大捷在学术上,客观的描述应该是“尚有争议”。而一口咬定邓先生的论证就是定论,从而宣布朱仙镇大捷是虚构的。只不过是用信息遮蔽的手段掩人耳目,制造口实,已经离严肃的“历史”十万八千里了。


    IP属地:江苏3楼2014-02-12 21:23
    回复
      3.武功
      岳飞的武功很好,他是从敢死队士兵开始,历经200余战,每战都是冲锋陷阵。如果不厉害,就死100次了。岳飞的武功厉害而且全面,没有漏洞,在志明和尚(陈广)和周侗(年轻时是宋朝禁军总教头)武功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创造。所以被赵构选为自己的亲兵队长,就如同曹操的典韦许诸,那当然是最厉害的人物啦。当时的岳家军都练习岳飞的武功,所以战斗力超强。现在流传下来的六合枪和六合拳,就是岳飞所创。


      IP属地:江苏4楼2014-02-12 21:24
      回复
        4.战略
        健康、襄阳六郡、洞庭湖一战、郾城、朱仙镇一战更是岳飞军事的辉煌时刻,河朔之谋亦是岳飞战略头脑的证明,富有远见、可行性。岳飞果然是一代军事天才,收了杨幺的起义军,岳家军壮大至十万之众,一时间形成气候
        收健康、六郡是南宋扬眉吐气之时,打败伪齐、大金,虽然黄天荡一战有胜有败,但是总体来说却大搓金军南下锐气
        郾城一战的金军最为惨烈的一次,金兀术感叹说自己南下这是最惨的一次
        岳家军的分制不再累述,而韩世忠,核定6万,他手里实际才3万。刘光世,罢免之后,淮西兵变裹挟走大部分人马,剩下的王德归了张俊。后来绍兴十年,李显忠短暂归属于刘光世,实际是李独立成军,因此,他的人马数0
        张俊,收编王德后,大约为8万人,兵力雄厚,装备精良。
        岳飞对岳家军管制非常严厉,所以岳家军也是一支最有战斗力的部,金人说“撼山易,憾岳家军难”不是吹的
        河朔之谋为什么失败?不是岳飞的原因,而是整个南宋朝廷的文官与武官,或者说是主战派与主和派的斗争的结果直接导致。


        IP属地:江苏5楼2014-02-12 21:24
        回复
          6.愚忠问题
          有人质疑为什么赵构颁发十二道金牌时岳飞没有造反
          1.韩世忠、张俊等将焉能望武穆夺权?
          2.封建之时,各路将领会反皇帝,并从于一交情并不深的武穆?
          3.反宋氏,造乱世,金人不喜?
          4.粮草焉能撑足攻入临安?5.单武穆之力焉能胜宋军?
          6.金若趁宋内讧南下,宋不亡?
          7.百姓苦难,武穆于心何忍!
          8.武穆是皇帝之才?
          一一说明后,就可以知道岳飞不造反的原因了,确实是个明智之举。


          IP属地:江苏7楼2014-02-12 21:26
          回复
            7.议和贡献以及岳家军
            岳飞为秦桧赵构的议和起到了极大的推动,如果不是他,赵构连议和的资格都没有,就因为岳飞、韩世忠的打击,金军的进势也缓慢下来,一直到无力对抗这南宋
            在高宗初年,每年财政收入尚不足1000万贯。高宗末年,年财政收入激增至6400万贯,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对家军的接收。”不得不说,这种类似构陷的指控根本就是没有看过任何南宋财政方面资料的凭空指责。其实记载这两个数据的原文就已经说明了南宋的财政是怎么增长起来的“渡江之初 ,东南岁入犹不满千万,上供才二百万缗,此祖宗正赋也。吕颐浩在户部始创经制钱六百六十余万缗,孟庾为执政又增总制钱七百八十余万缗。朱胜非当国又增月桩钱四百余万缗。绍兴末年,合茶盐酒算坑冶榷货籴本和买之钱凡六千余万缗 ,而半归内藏。”(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这段记载的何其清楚,从“东南岁入不满千万”开始的增长,主要靠中央政府加收经总制钱、月桩钱等各项杂税以及专卖等收入。其中建炎三年开始的折帛钱,到宋高宗中期的绍兴十七年收入已达1700万缗(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盐茶等禁榷商品专卖在绍兴二十四年收入2000万缗(《宋会要辑稿》),市舶司课利在绍兴末年也达到200万缗(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加上前列660万缗经制钱,780万总制钱,400万月桩钱,200万上供正赋。以及一年几百万缗的商税(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记载,宋孝宗时仅临安府一年商税就已达一百多万贯)。南宋绍兴末年六千余万的财政收入来源已历历分明,均是由政府分配至各地征收的国家税收。关所谓“家军”何事?相反,就岳飞有害论者举出的岳家军的财源“每年可收160多万贯钱的14个酒库;每年可收41万多贯的博易场等,以及每年可收稻谷18万石的田产”与上述分列清楚的中央财政收入来源相比。究竟占了其中哪一项,能起到“对家军的接收导致南宋财政收入激增”的效果?只能说,这是刻意抹掉史实内核后用两个空洞的数字强加到岳家军头上的诬陷。


            IP属地:江苏8楼2014-02-12 21:27
            回复
              10.总结
              岳飞保护的,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保护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清人入关,虽然褒扬岳飞,但实际暗中打压,致使“武圣”一名被关羽冠之。
              岳飞的主战是保护性的,因为金人的南侵,金人在宋人的土地上干了些什么事情我不再累述,太过无人道,与当年日本杀进中国来没什么两样。所以为了反抗,这才战斗,这是为了以后的和平,并非所说的“破坏了百姓的和平”,须知和平的代价就是战争
              有人说秦桧主和是因为他不想再动兵戈,但是,金国就在旁边,随时都会打来,你不去灭了他等你弱了下来他就会灭了你!


              IP属地:江苏12楼2014-02-12 21:32
              回复
                岳飞的死因完全是他爱国心切,声望权利过高导致的。要么怎么说宋朝是文人的天下。做好武将很难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2-12 21:50
                回复
                  此处为转
                  赵鼎,准进士出身,曾经两次担任过高宗朝的宰相,并且援引支持过秦桧,秦桧独相后被迫害,流放到岭南,最后被逼自尽,儿子也差点被抓入狱中害死,只是因为秦桧突然病逝才逃得一命;
                  胡舜陟,准进士出身,在高宗朝历任监察御史、御史,后出为地方大员,秦桧独相后不久被论罪下狱,最后死于狱中;
                  李光,准进士出身,曾任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也算是援引支持过秦桧还因为这事儿被年轻后辈当面指责过,秦桧独相后被迫害,流放海南最后终于被赦免后,还朝途中挂了,被评为赵宋历代宰辅中“被祸无如此之惨者”;
                  王庶,准进士出身,曾任兵部尚书和枢密副使,岳飞被害的次年被秦桧一党贬到地方含恨而死,葬礼上两个儿子喊着秦桧的名字发誓要报仇;
                  牛皋,岳飞部将,但是因为不是岳飞的原从将领,没有卷入冤案中。岳飞被害后五年,被秦桧密令田师中毒死;
                  邵隆,义军出身的抗金名将,后长期镇守商州并将其打理成前沿要塞,和议后因为不满议和政策被秦桧毒死;
                  尝试用岳飞的死因解释一下这些人的死因,看看能不能解释的通??
                  ——赵鼎功高震主所以被害?或者不会处理人际关系?
                  ——李光建议立储立储所以被害?还是牛皋、邵隆兵权太大功高震主朝廷觉得控制不了了?
                  ——又或者上面所列的这些被迫害到挂掉的人,以及其他虽然也被迫害但还侥幸没死的人,都不会做人、都干政太多??
                  很抱歉,如果一个时代,有这么多因为“不会做人、过多干涉国家大事”而死的人,那只能说明这个时代就是个荒谬的时代,这个国家就是个不正常的国家。
                  归根结底一句话:
                  当时被赵构秦桧直接间接害死的人远远不止岳飞一个。所以能解释以上所有这些人死因的理由,才是历史的真相、才是赵构秦桧的真实动机;否则就不是。
                  岳飞是和议的最大障碍,这是岳飞的死因;然后把那个“最大”去掉,就可以解释上面那个死亡名单里基本所有人的死因了。
                  其他的呢?
                  “迎还二圣”“建议立储”“功高震主”“兵权太大”“不会做人”。。。。
                  统统不能。
                  所以说除了“阻碍议和”之外,所有其他的对“岳飞之死”的解释都是扯淡。
                  另,宋朝是重文抑武,不是一味打击武将


                  IP属地:江苏14楼2014-02-12 21:57
                  回复
                    看你发了岳武穆的文章
                    我再转一篇岳飞年谱http://tieba.baidu.com/p/2821615251


                    15楼2014-02-12 22:30
                    收起回复
                      文章很好。楼主如果真的喜欢岳帅,也可对发发关于他的帖子。本贴已精,再接再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02-13 01:51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4-02-13 09:29
                        回复
                          岳飞绍兴十年的北伐并不仅仅是正规军作战出色,还在动员义军上做了很大的功夫。除去大名鼎鼎的梁兴、赵云率领的太行忠义军,李宝率领的山东义军,李兴率领的京西(今洛阳一带)义军,中原、河北甚至陕西的一些义军也奉岳飞的旗号。所谓“河北忠义四十余万,皆以岳字号旗帜”。同时岳飞还在中原、河北地区发展了不少“古代版深海”,这个人家自己说过:到时候一旦号召起兵,旅店饭店也好、渡口也好、布匹店也好,“皆我之人”。
                          所以才会有“燕京以南,金人号令不行”,才会有金兀术在连战连败兵员损失太大,想“签军”也就是强行征兵结果都征不起来;才会有金人统治区内做买卖的住家的都白天关门不营业不上街了,单等晚上一听见有动静,就披着衣服起来看是不是王师或者王师先导队来了。
                          而对于国家机器建立、完备还没多久、在中原的统治也远称不上巩固的金国来说,后一种打击,并不比前一种纯军事打击更容易承受。
                          所以直到绍兴十年,到自己“起兵以来从未遭逢如此大败”的时候,兀术才意识到了完颜昌早就意识到的那个现实:现在早特么不是大金能不能一统天下的问题了;现在是大金捉摸着怎么能别让南宋灭了自己的问题。


                          IP属地:江苏19楼2014-02-13 21:47
                          回复
                            吴璘也好、刘錡也好、杨沂中也好,其能力和重要性都不能和岳飞比。吴璘当时自为大将独当一面的时间还不长;刘錡和杨沂中则完全是一辈子二线将领的资质。但是刘錡当时这个弱点还没有显出来。相反由于顺昌大捷的声望,他的军事才华被很多人高估了。而能看出他“有雅量而无英概”这个弱点的,是吴璘这样和他同出西军、彼此相当熟悉、同时自己又富于军事才华和作战带兵经验的人。一般人当时是不容易有这个眼光的,一直把刘錡当宠臣的赵构就更没有了。——他能看到看懂的,只是刘錡也能把兀术揍的很惨~
                            更重要的是,这些人的特点都是组织大规模的进攻也许不行,但仅仅自守的话,已经足够了。
                            这点正好符合赵构的需要。对于赵构“要自保要防着兀术撕合同,但是不要北伐”的底线来说,这些将领的能力不少也不多,正合适。
                            同时吴璘、刘錡还都是南宋初名将中“小一辈”的将领。——吴璘在绍兴第二次和议也即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时刚满四十岁,刘錡四十四岁,两人和张俊、刘光世、韩世忠、吴玠这些大将的年龄差都在十年左右甚至十几年,基本上是两代人的差距。即便再过十年二十年,这两人也仍然是能带兵甚至能亲自上阵的水平。如果要防备金国撕毁和约,这一条是很重要的。
                            所以赵构选中了这两人做自己的底牌,同时毫无担忧的舍弃了岳飞。——如果要北伐中原收复旧疆灭了大金,那么非岳飞不可;但是如果只是要偏安江南单纯防着金国别再撕毁和约撵自己下海的话,则不必非留着岳飞,还有其他人。
                            没错,南宋的家底当时就是厚实到了这个程度。只是有点搞笑的是,这个家底、这些人才没有被用在正经地方,却成了赵构敢于放手削弱己方优势的保障,成了他算计私利时的砝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岳飞最终被害的另一重因素。
                            对于这些为国浴血厮杀疆场的将领来说,这真是不折不扣的“用非其地”。
                            12.情商
                            岳飞和吴玠、韩世忠的关系都非常好,甚至和刘光世手下的悍将郦琼关系也非常好。——这一方面是因为他和郦琼是同乡同时岳飞本人又有勇名,郦琼作为武人容易对之有好感,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因为在1134年岳家军收复襄阳六郡的北伐行动中,刘光世本来是负有配合岳飞作战的责任的,但刘大帅发挥向来的光荣传统,直到岳家军已经收复襄阳六郡后,才打发郦琼带着人马姗姗而至。然而岳飞不但不计较,反而上书请朝廷在犒赏此次军功时,优先奖赏刘光世军。于是刘光世觉得挺有面子,郦琼也从此对岳飞心服口服。岳飞为人的周到、聪明,由这件事就可窥见一斑。
                            而值得一提的是,所有这些和岳飞交好的武将,本人都是白眼对青天从来不怕得罪人
                            出自-------------beimingke


                            IP属地:江苏20楼2014-02-13 21:51
                            回复
                              12.康熙之说
                              康熙没有正面肯定秦桧, 但在降金乞和的问题上, 宋高宗与秦桧既是君臣一体, 肯定宋高宗"偏安社稷, 犹存一线之脉络"的政策, 无疑也就是肯定秦桧。他又称"上无惯战之良将, 下无用命之士卒", 当然也就将岳飞、吴玠、刘锜、韩世忠等将一概否定, 认为岳家军等不能击败金军,"必胜金兵于朱仙", "朕实不信也"。
                              其实康熙帝对宋金战争的历史没有深入了解, 只是怀着民族偏见, 以胜利者的口吻, 用明清对峙的历史为喻, 发了一通议论。然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臣僚和文士们对上述圣谕, 奉承唯恐不及( 如赵翼《陔馀丛考》卷二十《兀术致书秦桧之不可信》其实应是奉承和发挥康熙所论), 又岂有发表异论的余地。时至今日, 个别学者还是愿意为宋高宗和秦桧的降金乞和政策做某种程度的辩护, 他们也许没有见到过康熙此篇文章, 但所持的议论实有相通之处。
                              宋以降,关于宗泽、岳飞等抗金,各朝都有议论。宋人本有更详尽的文字记录,可惜今已佚亡。至于自元至清,不论持何种见解,即使是长于考证的清代学者,也根本做不到如今人那样,以现代科学方法,最大限度地网罗史料,进行细致和深入的研究。人们只需稍稍翻阅一下如《廿二史札记》、《陔馀丛考》之类,就不难发现此类史论与今人研究的差距,而康熙所论,当然就更是自郐以下。通过以上论析,对于康熙的议论,人们不难得出结论:偏见与无知相比,往往距离真理、距离公正的评价更远。


                              IP属地:江苏22楼2014-02-13 21: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