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鉴定吧 关注:12贴子:211
  • 0回复贴,共1

以国家既定政策推动农业转基因技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农业主管部门应该在农业转基因技术推广上根据国家战略积极作为,否则就会贻误国内农业转基因技术产业化的良机,不利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保障粮食安全已然成为国家“一号”战略,中央近来在不同场合的密集表态就是明证。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就是——“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虽然,行之有效的战略可以有诸多办法,包括粮食国际贸易对于平衡粮食短缺具有重要作用,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特殊国情的人口大国,立足国内的战略支撑只能更多依靠科技进步。
  记者手头有一个典型案例:目前我国玉米平均单产约380公斤/亩,仅为美国的60%,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提高玉米单产要采取包括基础设施与耕作方式改善、良种选育、土肥管理等综合农技措施,但10年来国内玉米单产年均增长缓慢。而作物单产水平是科技水平的集中体现,说明仅仅依靠传统技术难以突破发展的技术瓶颈、短期内无法实现玉米单产的大幅度提升。
  同为发展中国家的阿根廷,多年坚持推进转基因玉米产业化,平均单产已由1995—1999年间的342公斤/亩提高到2005—2009年间的471公斤/亩,15年间提高了38%;过去10年,总产翻了一番。
  实践证明,发展生物育种,加强科技支撑,可以较快提高玉米产量。目前国际玉米市场上基本上都是转基因玉米。如果我国不愿大量进口玉米,不让玉米成为“大豆第二”,那只有下决心加快转基因玉米自主研发成果的产业化。
  玉米的现实问题只是管窥一斑,放眼整个大农业看待转基因技术,其不仅在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中将发挥重大作用,而且将成为解决食品安全、环境保护、能源短缺等重大社会与经济问题的有效手段。所以,在记者看来,以转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生物技术引领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保障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最新发布的报告亦提供了佐证:从1996年至2012年,转基因作物为粮食安全、可持续性和气候变化做出了贡献:降低了生产成本及增加生产收益至1169亿美元;节约4.97亿公斤的农药活性成分,仅2012年一年就减少267亿公斤二氧化碳排放……
  统计显示,全球27个国家超过1800万农民于2013年种植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比2012年增加了500万公顷,增加到1.75亿公顷。与全球转基因作物发展的势头强劲相比,中国的转基因作物种植近年来基本保持在恒定水平,在全球排名中处于第六位,种植面积大约420万公顷,主要集中在棉花、木瓜、白杨等经济作物。
  诚然,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国已经初步建成转基因育种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体系,转基因作物研究开发的整体水平已领先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但在转基因发展上,国内的各种质疑常常阻碍其正常发展:没有足够的时间跨度很难证明转基因食品的技术手段是安全的;跨国公司掌握着全球最多的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知识产权,从而派生出垄断、产业安全等问题。
  记者以为,怀疑甚至拒绝转基因生物技术实属因噎废食,这也不利于国内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而且正是由于这种社会思潮的影响,致使国内相关部门采取搁置的态度,对于转基因方面的研究成果,没有尽快依法通过安全评价和品种审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发展。
  推动转基因生物品种产业化已成为我国既定的战略决策,国家还将转基因重大专项列为16个重大科研专项,这是唯一一个农业专项,也是农业领域中投入最大的科技项目。因而,农业主管部门应该在农业转基因技术推广上根据国家战略积极作为,否则就会贻误国内农业转基因技术产业化的良机,这同样不利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1楼2014-02-18 18:2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