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吧 关注:26,299贴子:981,341

请不要把儒家和民主硬扯到一起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完全是两码事,为什么非要说成一回事。 儒家要是民主,共产主义那就更是民主了。
儒家所谓的民主,其实是“民本”的延伸,强调以民为本的基础上,让民在整个社会的运转中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体制描述上,强调君臣父子的层次性,强调君权的权威性,同时又暗示民权的监督作用。 君权>臣权(官本位)>民权 而民权的不稳又直接影响君权。类似大象吃老虎,老虎吃猫,猫吃老鼠,老鼠干大象。
而现代的民主体制,是古希腊民主的发展,多数主义的延伸。 在一定范围内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运转社会,发展以后强调个人权利大于集体权利的一种体制。 权力分配上是民权>君权>官权, 民权可以改变君权。
两者有根本的区别: 1、最高权力结构,民本是围绕单人执掌的君权梯次形成的权力结构,民主是以权力分散各有执掌的方式来运转,一个强调集中,一个强调分散 2、与法治的结合上,民本制度法治是一个工具,保证君权体系的顺利执行,在君权的糜烂下,法治也跟着糜烂;而民主制度中,法治与民主结合得更紧密,权力上相对独立,互为支撑,法律条文跟随民权而改变,同时法治又保障君权与官权无法染指民权的内容。即便官权和君权糜烂,民权依然可以依据法治进行改朝换代,而不用像前者那样玩自下而上对社会造成毁灭性破坏。


IP属地:四川1楼2014-03-10 12:57回复
    顶楼主!有些自称儒家的人为了显示儒家的高尚就喜欢把儒家和民主混为一谈。


    IP属地:北京2楼2014-03-10 13:18
    收起回复
      我喜欢这样的讨论!
      【儒家所谓的民主,其实是“民本”的延伸,强调以民为本的基础上,让民在整个社会的运转中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在体制描述上,强调君臣父子的层次性,强调君权的权威性,同时又暗示民权的监督作用。】中【强调君臣父子的层次性】我不反对!
      【强调君权的权威性】这个是法家的逻辑!比如:申不害在《申子》一书中阐明:““独视者谓明,独听者谓聪。能独断者,故可以为天下主”,君主“方寸之机正而天下治,故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
      【同时又暗示民权的监督作用】这个也是墨家的思想!墨翟在《墨子》一书中提到:“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 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 有也。 ”


      IP属地:陕西5楼2014-03-10 13:31
      收起回复
        儒家的玩意完全就是反民主的,即便其虚幻的大同社会,同样和民主不沾边。 儒家就是属于什么观点火热,自己就上去乱认亲戚,不要脸之极。
        就像法治观念一样,一深入人心,立马跳出来一群虫说 法治=儒家礼制。 丝毫不考虑内在有什么区别把老百姓当傻子骗


        IP属地:四川7楼2014-03-10 13:38
        收起回复
          【而现代的民主体制,是古希腊民主的发展,多数主义的延伸。 在一定范围内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运转社会,发展以后强调个人权利大于集体权利的一种体制。】
          现代的民主制度周所周知和古希腊没什么关系!
          古希腊雅典民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狭隘的城邦体制,最终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雅典民主制度是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它限制社会部分成员的发展能力,这是其最大的局限性。由于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使国家权力失去有效制衡机制。希罗多德:欺骗一群人比欺骗一个人更容易。抽签选举是民主政治最骄傲的一个花朵,也是一个致命缺陷。极易造成外行治国和民众过度参与政治,即当代政治学家说的“参与内爆”。“是一种粗鄙的平均主义思想,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原始性和局限性。” (《廖学盛文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106页)。所谓“轮番而治”使一切公职都由抽签与选举产生,素养不同的人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甚至发展为阴谋家排斥异己的手段(陶片放逐法可见一斑)。因不能保证德才兼备的人稳固执政,反而极有可能极端民主化,无政府主义,导致民主制的最终衰落与夭折。从这个意义上讲,雅典民主制度又是极端民主,在效率和公平问题上值得探讨。伴随民主政治所导致的混乱和内耗,雅典逐渐衰落下去,最终为马其顿所灭。


          IP属地:陕西8楼2014-03-10 13:42
          收起回复
            【儒家的玩意完全就是反民主的,即便其虚幻的大同社会,同样和民主不沾边。 儒家就是属于什么观点火热,自己就上去乱认亲戚,不要脸之极。
            就像法治观念一样,一深入人心,立马跳出来一群虫说 法治=儒家礼制。 丝毫不考虑内在有什么区别把老百姓当傻子骗】
            我看楼主也不是真心讨论问题的!那就算了!希望你不要讲道理讲不过就像那两堆狗屎一样惹人厌就行了!结果那两堆狗屎骂人也骂不过!还能干什么?希望你能给我们带来亮点!


            IP属地:陕西10楼2014-03-10 13:56
            回复
              如果楼主想谈我可以和你谈!先提君臣地位的辩证问题!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一直被人说成是儒学教义,常常被某些人义愤填膺的用以揭批宋明理学,当作讨伐孔孟儒学的把柄。 但是查遍儒家经典、朱熹理学著作,并没有此话的出处,孔子、孟子更没有说过。后来才知道这本来就是一句戏文。
              那么在先秦时,人们到底如何看待君臣关系呢?以下是《左传》记载的真实事件。
              题目是:“晏子不死君难。”。
              (齐国大夫)崔武子见棠姜而美之,遂取之。庄公通焉,崔子弑之。 晏子立于崔氏之门外,其人曰:【死乎 】曰:【独吾君也乎哉 吾死也。】曰:【行乎 】曰:【吾罪也乎哉 吾亡也。】曰:【归乎 】曰:【君死安归 君民者,岂以陵民 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 且人有君而弑之,吾焉得死之 而焉得亡之 将庸何归 ”门启而入,枕尸股而哭。兴,三踊而出。】
              《左传》是儒家经典教材, 儒家对于“君难”的看法是:【“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 ”。】就是说国君为了社稷国家去死,死得其所,我们就应该与之共同赴难,如果是为自己的私利而死,死的就不得其所。那么大臣们又不是他的奴才,谁该去死呢?
              这就是儒家对于君臣生死问题的态度。大臣不是君主私人的奴才,怎么会有“君让臣死,臣就必须遵守臣道去死呢?”
              《孟子·万章上》说:【“盛德之士,君不得而臣,父不得而子。” 按儒家的看法,在君权之上,还应该有“道”。】对那些德高望重的得道贤人,君主应该恭敬如师,不能以臣子对待。君权并非至高无上。
              鲁定公问孔子:“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孔子的主张很明确,君王要以礼法来驱使臣子,那么臣子会忠于职守为君王办事!
              如果君王专权,无道,残暴怎么办?孟子继承孔子的思想!面对齐宣王的诘问进一步提出!君王无道就不是君王了人人得而诛之!【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君也。”】


              IP属地:陕西11楼2014-03-10 14:39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3-10 17:45
                回复
                  现代法律能不能规定人吃饭的量?穿多少衣服?


                  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14-03-10 19:06
                  回复
                    中书省,我们应该建个培养君主的学院,否则没有换的了


                    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4-03-10 19:11
                    回复
                      楼主说的好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4-03-11 08:52
                      回复
                        确实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4-03-11 11:53
                        回复
                          中书省,你有一些逻辑上的问题。 我只是在说民主与儒家民本的区别,并非比较优劣。 两者各有优势也各有缺点。
                          权力体系的构成我前几楼已经说得很明确了,你的应对是拿君臣不守礼制,民众反抗来说事。 民主体制下,出现问题,民众不起来反抗么? 这是本能,而非民权。一个是民众通过和平的方式从体制内改变政府策略,一个是民众以暴力的方式从体制外以大破大立的方式建立新的政府。 这两者怎么会一样? 儒家的描述类似于民众有力量,执政需谨慎,而非民众有权力,更非民众的权力高于庙堂。 这就是本质上的区别。
                          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达成一个内部的稳定,君主的权力始终不可能压倒一切,需要贵族阶层,民众阶层的支持。君主都会给予民众一定的生存必备的权力,根据国家的开放保守情况,甚至可能给予一些参政议政的权力。 但这绝非民主


                          IP属地:四川21楼2014-03-11 14:33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4-03-11 18: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