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体字吧 关注:1,433贴子:15,061
  • 34回复贴,共1

容庚:简化是汉字发展的趋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容庚(1894—1983)是当代著名的古文字学、青铜器学和考古学专家,尤以其毕生从事的古文字研究成就最为后人称道,代表作即《金文编》。容庚还曾对汉字简化作过专门研究,并于1936年出版《简体字典》。容庚对待汉字简化的态度及其具体思路和方法不仅在学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对当前仍在延续的有关简化汉字和汉字规范的讨论也深具启发意义。


IP属地:福建1楼2014-03-21 21:57回复

      汉字简化运动与容庚的实践
      20世纪前期是汉字简化运动的高潮期。1909年,陆费逵在《教育杂志》创刊号发表《普通教育当采用俗体字》,所说的俗体字,实即简体字。1922年,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组织汉字省体委员会,通过了由钱玄同拟定的《减省现行汉字的笔画案》,提出“应该根据现在通行于民众社会的简体字”减省汉字笔画,并提出保留轮廓、草书楷化、截取部分、符号替代、采用古体、改换声符、别造简体、假借他字等八种简体字构成方法。这些方法大多为后来的各种汉字简化方案,包括1964年公布的《简化字总表》所采纳吸收。20世纪30年代,各种汉字简化字表和方案不断涌现,其中以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1932年编成的《国音常用字汇》规模较大。综观这些简化字表,皆着重于收集、整理当时或历史上曾经流行过的俗体字。
      1935年8月21日,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公布共收324个简体字的《第一批简体字表》,并向全国推行。《字表》明确述而不作、择社会上比较通行的简体字最先采用、原字笔画甚简者不再求简的选字原则。不过,《字表》推行不久,即因遭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暂缓推行,宣告夭折。
      容庚的汉字简化研究,即始于20世纪30年代。1933年春,容庚用简体字试写完成《颂斋吉金图录》及《金文续编》二书,进行汉字简化的实践操作。《颂斋吉金图录》总字数不多,但至少有106个简体字与现行简化字完全相合,简化原则相同而仅存细微差异的字则更多。《金文续编》是一本字书,全书古文字释文均用繁体字,而器物出处等说明文字则采用简体字,于此可见容庚在繁体与简体的使用范围、角色分工上已有十分清晰明确的态度。
      由于上述二书简体字的使用还没有做到完全的整齐划一,容庚又以当时流行的《平民字典》4445字为准,着手编纂《简体字典》,同在1933年完成初稿,但并未立即发表。《第一批简体字表》公布后,容庚深感其“昧于偏旁合并之理,不先改革部首”,在向钱玄同了解《字表》出台始末之后,于1936年2月起,在燕京大学国文系开“简笔字”课程。课程先改革《康熙字典》部首,次取自编之字典与选修的20名学生逐字讨论,当时“如谳大狱,辩难纷起”,经过讨论,《简体字典》最后于1936年夏天写定,并交哈佛燕京学社印行。
      《简体字典》“或述或作,从最多32画之字减至最多17画,总笔画之数约减三分之一而弱”,已不限于搜采固有而较适用的简体字,而是制定了较为系统的简化字方案。尤其是《字典》“康熙字典部首简体”部分,从偏旁部首简化入手,明显超越前人。其对4000余字进行了简化整理,不仅远超过《第一批简体字表》的324字,也较一般学者的简化字方案为多。


    IP属地:福建2楼2014-03-21 21:59
    收起回复

        以古文字学家身份参与汉字简化
        汉字简化运动从其兴起之初就受到各种反对乃至否定的阻力,前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的《第一批简体字表》的昙花一现就是很好的例子。时至今日,否定现行简化字的声音仍不绝于耳。持恢复繁体字论者,无非是认为汉字简化割裂传统,部分简化字破坏原有的构字理据,甚至是字形过于简省不便于书法创作。
        容庚在《简体字典》自序中指出:“吾国字体变迁亦数矣:由古文而小篆,而隶,而楷,而行草。象形指事之文已嬗变为符号,龟与鱼同头,鸟与马同足,邑之偏旁同作阝,肉舟之偏旁同作月。吾人认字,岂复有推求其如何象形如何指事者哉。”现行的汉字简化方案在一些细节上确有可商之处,但整体原则是不容否定的。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总方向就是汉字简化的历史。容庚的简化字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意义在于,他是以古文字学家的身份参与汉字简化的,他对汉字简化的支持是建基于对汉字发展演变深刻认识的前提下的,他对汉字简化的倡导也最有说服力,所谓简化汉字“有碍中国固有文化”的论调显然难以成立。
        容庚从一开始就选定了《平民字典》所收汉字作为简化的对象,这一方面是为了便于开展研究,但更重要的是,汉字简化的目标并不是对所有汉字均进行简化处理,简化的重点在于常用汉字,简化的目的在于便于人们日常识记读写,便于交流。简化字既然面向日用,只有从民间来才可能真正到民间去。容庚编《简体字典》,既有试写《颂斋吉金图录》等书的实践在前,又有多次讲授并与学生讨论辩难在后,故宜多所创获。
        既然汉字简化的目标是常用汉字,故而汉字的简化只是有限范围的简化。简化字的推行并不排斥繁体字的存在,繁简二体可并存而互有分工。正如前文所述,容庚试写《金文续编》的处理方式,堪称是对所谓汉字简化割裂传统、简化字无法承载古籍等种种质疑的有力反驳。
        偏旁类推简化原则获得认同
        与同时代的其他学者大多停留在收集古书简体和民间俗体作整理不同,容庚主张“或述或作”,有意识地进行偏旁类推简化正是“作”的具体表现。《简体字典》采用的简体字,不少也见于同时代的其他简化方案,对已有简体字的取舍,互有得失;容庚的最大贡献,不限于某些具体字形的简化设计,而是明确提出偏旁类推简化原则,从而真正把汉字作为一个体系来有计划有系统地推行简化。偏旁类推简化原则最终被后来的《简化字总表》采纳,为学者广泛认同,自是理所当然。
        真正科学的简化,也不是一味求简,而是在易于识认和便于书写之间取得平衡。容庚在《我对于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的意见》一文中指出:“古时字少,一字数义,为着字义明确起见,后人往往加以偏旁,这不是没有理由的。比如一个他字,古人不分性别,表示男性、女性、中性都可以。近人要增加一个她字来表示女性,一个它字来表示中性。有性的分别,比原来笼统用一个"他"字明确得多,可见字的偏旁不一定要减去的。”同时,无论是《简体字典》的设计还是后来的主张,容庚都坚持少用同音替代的简化方式。现行简化汉字中被批评的部分,即繁简字非一一对应的情况,不少正是因同音合并替代简化造成的,不能不说是一个教训。


      IP属地:福建3楼2014-03-21 21:59
      回复
        医生,其实我觉得你可怜的!之前我发了一些流沙河老先生对正体字与简化字的一些有意义的观点,但都被你删掉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3-22 15:32
        收起回复
          容庚,是一个古文字学的泰斗级人物呀。


          IP属地:福建5楼2014-03-24 20:05
          回复
            古文学泰斗台湾多了 怎没见几个提倡简化字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4-29 19:10
            收起回复
              规则化和拼音化才是正途!


              IP属地:河北8楼2014-11-23 22:55
              收起回复
                流沙河:简化字不讲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01-08 20:18
                回复
                  手写雕版铅字时代,简化有一定的合理性。步入计算机时代,没有简化的必要了。书面文字没有简化的土壤,手写可以继续简化。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1-23 10: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