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铭吧 关注:263贴子:10,876

【思想政治】如何辨别及抵制谣言(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召唤原帖作者 @heilsuxen


IP属地:美国1楼2014-03-23 19:06回复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当代人们的生活对于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大。确实,网络是一个信息的集中地,在网络上,人们可以轻易搜集到来自各个地方各个角度的信息,并且能就各种问题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作为新兴媒体,网络新闻的互动性、参与性、时效性、廉价性、丰富性全面超越了一般传统媒体,因此很多人特别是新生代把网络作为了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随之而来的便是网络谣言的兴起,08年的四川柑橘事件、10年的山西地震谣言、11年的抢盐风波、12年的所谓军车进京事件还有今年的京温事件,在这许许多多的谣言中有些是对事实的扭曲解读有些是纯粹的无中生有,这些没有事实依据的说法在网络上疯狂传播、发酵,最后产生了巨大影响和严重的后果。人民日报2012年4月18日刊登文章《整治网络谣言是人心所向、法治要求》,文中指出:“网络谣言具有隐蔽性、炒作性、攻击性、报复性、宣泄性、诱惑性、强迫性等特点,已成社会‘毒瘤’。”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我国的网络文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网络谣言很容易成为引发社会震荡、危害公共安全的因素。”今天,我就网络谣言这个问题和大家共同学习。


    IP属地:美国2楼2014-03-23 19:06
    回复
      第一个部分:为什么我们要反对网络谣言
      第一:什么是谣言。
      一般的看法,会认为谣言是一种据称是真实但缺少证据的信息,不过,根据英国社会学学者Peterson和Gist的看法,谣言也可能是针对公众所关心的事物,所提出的一种未经证实的解释或理由。进一步来说,谣言牵涉到的是未经可靠来源证实的讯息,但我们可以更精确的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口耳相传,但缺乏可靠证据支持的陈述或信念。
      谣言的传布最初仅能以口口相传流传,互联网兴起后,电子邮件和网络日志等成了谣言最佳的流传平台。随着网络发展,这两者又被即时通讯工具和微博等替代。
      另一种看法认为,在中文语义中“谣言”往往不是依据事实,而是凭空想象或根据主观意愿刻意编造的传言,制造这种传言的行为被称作“造谣”,传播这种传言的行为被称为“传谣”。


      IP属地:美国4楼2014-03-23 19:07
      回复
        2、波及范围大。网络这个名字是我们对WEB的中国大陆翻译,(不是internet,internet是指的物理的互联网结构,它所承载的协议、信息等等等等应该称为WEB)台湾和香港翻译称为网路。我觉得大陆的翻译最为妥当,也反应了原文“蜘蛛网”的含义。网络就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把全球笼罩起来。这是一个结构复杂涵盖广泛的全球经脉,就像血管一样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以往信息的转播依赖于传统传媒的流通渠道,或者人际脉络。打个比方,上午大姑妈从北京打来一个电话说北京猪肉涨价了。那么到中午回家吃饭,可能把这事告诉了家人,再到下午到明天,家人可能和别人聊天的时候提到这事。两天之内,由大姑妈传出的信息散播范围不过20人左右。而这个全球互联的世代,大姑妈只需在上午上网发个帖,理论上从非洲部落酋长到华尔街金融大亨,全世界50亿人都可以在当天上午对着手机或者电脑看到这一信息:“唷,北京猪肉涨价了。”


        IP属地:美国7楼2014-03-23 19:11
        回复
          3、互动性高。网络信息带有强烈的交互性,常见的新闻网站、个人页面、论坛、社交工具等等,它们都不是简单的信息发布平台而是带有讨论回应的功能。相比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一类传统的我说你听的发布方式,网络信息发布平台基本就是一个聊天室。阅读者看得兴起,随手就可以点个转发再来上一句评论,对喜欢的言论来个“顶!”“赞!”,对不喜欢的来句“兰州烧饼”,然后转头看下一条。这种方式极大的刺激了阅读者的参与感,并且恍惚之间便让人带入其中产生自己就是事件参与者的错觉。


          IP属地:美国8楼2014-03-23 19:12
          回复
            4、针对性强。这一条由上一条派生而出,由于网络信息互动性高,那么衡量网络信息的价值便在于参与其中讨论的评论者多少。对于网站来说,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自身是它主要的盈利方式。而对在网络上作自我展示的那些非盈利个人来讲,博取眼球也是实现自我满足的唯一途径。因此,网络信息便逐渐向一个趋势靠拢,那就是什么流行讲什么,怎么震撼怎么来。针对主要传播对象:一般民众的心理,最重要三个要素便是“从众”“窥私”“颠覆”所以放眼网络信息,一讲食品安全便到处都是食品安全,一讲环境污染到处都是环境污染,更不用提“秘闻”“揭秘”“内幕”“惊现”“惊爆”之类满天飞的关键词。根据经济学的观点,不是你制造了产品然后去寻找市场,而是市场需求这样的产品你便去制造它。所以网络信息基于阅读者的兴趣发展成为了现在这个模样,而且随着参与者的反馈它还在不断的自我调整和进化。这种针对性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报刊杂志之类收到反馈太慢,读者也相对固定因此演化速度往往跟不上网络媒体。


            IP属地:美国9楼2014-03-23 19:13
            回复
              2、
              扰乱社会秩序。就在前段时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5月3日北京京温服装商城一名青年女子跳楼殒命,本来是一件简单的民事案件。网络谣言的迅速蔓延却让这个时间染上了另一种色彩。各种造谣者蜂起,用各式各样的桥段对事件进行渲染。一会是六名保安挟持该女子,一会是京温老板指使保安诱拐妇女,更有甚者声称京温老总有军队背景,出事之后部队派出直升机控制局面。其实稍微动动脑子就不难发觉这些谣言的荒谬,而在这些谣言的煽动下。这样一起简单事件最终演变成长达三天聚集上万人的群体性事件。最终公安机关不得已公布了该女子当天晚上滞留商场内的全部监控录像,才暂时平息了事态。而时至今日,仍然有人在网上对公布的视频不断质疑,意图再掀波澜。且不说这些人的用心究竟为何,退一万步讲就算这个事件黑幕重重,那么挟持民意迫使公安机关违反原则公布侦办案件的关键证据,这究竟是破坏正常的调查还是实现了所谓的正义?


              IP属地:美国13楼2014-03-23 19:16
              回复
                4、
                破坏政府公信力,损害政府形象。2012年4月,网上一篇关于哈尔滨市扑杀大型犬只的文章开始流传,文章饱蘸血和泪图文并茂。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全国各地的网友纷纷关注,对哈尔滨市政府的残忍粗暴行政方式表示谴责。之后又出现了大量的图片和文章,一张比一张触目惊心一则比一则耸人听闻。以致最后哈尔滨市政府和市公安局出面表态并无此事,之后相关文章和图片内容也被网友一一证伪,事件才归于平静。而造成的影响到现在都还没有结束,直到去年底我仍然在一个论坛上看到有人用这个谣言当证据声讨哈尔滨市政府的专横残暴。还有另外一些炒作,比如所谓隐翅虫致死事件。这种伪科普将一般的情况描述成严重危害社会安全的因素。长期受到伪科普的民众,在发生一些平常事件时,便会集体出现恐慌。而此时政府的反应在民众看来必然是冷淡的,进而民众对政府产生了漠视民生的印象,不信任感加剧。


                IP属地:美国15楼2014-03-23 19:18
                回复
                  5、
                  导致思想混乱。互联网是一个大家都能发表自己看法的地方,但是套用一些虚构的例子或者对实际存在的事件断章取义煽动起一般民众,进而散播自己所持的思想观点却借此成为了网络谣言的一种手段。网易就是此中好手,撰改转发文章标题是它天天都在干的事。这种方式相对还比较高明,转发的文章到都是真事,只是标题这么一改意思马上走上了谣言的轨道。我这里有随便在网易上抓得几篇文章标题与原标题的对比,大家请看。


                  IP属地:美国16楼2014-03-23 19:20
                  收起回复
                    第二个部分:常见的网络谣言
                    一、
                    典型的网络谣言分类
                    第一类是社会谣言,这类谣言一般针对大众关心的问题,一般有三个来源:
                    一是发泄个人不满情绪而制造出的中伤言论。
                    二是无知加无耻的不负责任无下限娱乐大众。
                    三是行业间带有商业目的的攻击,一般针对某个或某类行业或者带有地域性质的整体攻击。


                    IP属地:美国17楼2014-03-23 19:22
                    回复
                      根据民众关注点不同现在最为热门的便是炒作医药,重大灾害,食品安全,环境污染四个话题。医学谣言常见的有:“十种便宜药品治疗各种病症”“新西兰只有濒死病人才给予点滴注射”等等,重大灾害谣言有“10年山西地震谣言”等等,这些都不再讲述。重点先讲一讲食品安全相关的谣言。


                      IP属地:美国18楼2014-03-23 19:23
                      回复
                        话说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地震,福岛核电站泄漏。两天之后一个谣言在网上迅速扩散开来:“因日本核电站泄漏导致海水污染,近期之内食盐将会成为紧俏商品。”这一声平地惊雷震撼了全中国的人民,一时之间万人空巷,上至70老妇下到10岁孩童纷纷加入了抢盐大军。各超市卖场调味品售货区是人满为患,中国盐贵成就了一个当代神话。更有趣的是,当有人指出中国的食盐普遍来自湖盐和井盐之后,这个谣言又摇身一变,变成“食用碘盐可防核辐射”。真是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无论专家学者怎么辨析怎么劝说,盐还是成为当年调味品的销售明星。其实这个事件并不孤立,在它之前有过柑橘白虫、西瓜打针;在它之后有过皮鞋老酸奶,避孕药黄鳝。这些谣言一次又一次的拨动着人们的神经,造成一次又一次的恐慌。


                        IP属地:美国19楼2014-03-23 19:24
                        回复
                          PX,中文名称对二甲苯,是苯的衍生物,重要的化工原料。对二甲苯可缩写为“PX”,对二甲苯是工业中常见的原料,常被大量使用。根据《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和《危险化学品名录》,在包括美国澳洲在内的很多国家,PX不算危险化学品,不过欧盟把PX列为有害品,是因为当人体吸入过量PX时,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并会出现急性中毒。无论是危险标记、健康危害性、毒理学资料,还是在职业灾害防护等标准下,PX都不属高危高毒产品。长期反复直接接触PX会使皮肤脱脂,并有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或听力有影响,也可能对人类生殖或发育造成毒性。不行,这么重要的事情我不能相信黑幕重重的中国网络。


                          IP属地:美国22楼2014-03-23 19:27
                          回复
                            于是我又找了几份国外PX的项目说明书,用我那非常一般的英语加上谷歌翻译的力量好歹看懂了个大概,也就和百度百科说的差不多,低毒性不致癌。关于选址的问题,我也查了:美国休斯顿的埃克森-美孚石油PX项目与Baytown市中心距离为1.2公里;法国的勒阿弗尔PX项目与最近居民区距离0.2公里;荷兰鹿特丹PX工厂距市中心8公里;韩国釜山PX工厂距市中心4公里;新加坡裕廊岛埃克森美孚炼厂PX工厂距居民区0.9公里;日本横滨NPRC炼厂PX生产基地与居民区仅隔一条高速公路;日本千叶石化PX项目区就在居民区内。而我国的预建PX项目选址距离城镇中心均在20公里以上。


                            IP属地:美国24楼2014-03-23 19:27
                            回复
                              PX产品是人们日常所需的大部分物品的原料,目前我国的PX实际产量为每年480万吨,需求量为900万吨。而对我们出口的是哪些地方呢?台湾这个弹丸之地产量为386万吨,新加坡这个战斗机起飞就会侵犯他国领空只能螺旋上升的花园城市产量为410万吨,日本看我找到的这张图片就能看到,遍地都是PX项目工厂,仅JX能源一家年产量便为310万吨,韩国也是对我国出口的大国,仅S-OIL和道达尔公司两家年产量便达430万吨,对中国出口240万吨。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国家长期都是受制于人的。说得难听一点,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甚至没有拒绝PX项目自产的资格。


                              IP属地:美国25楼2014-03-23 19: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