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之死吧 关注:34贴子:525
  • 6回复贴,共1

《王勃之死》电影故事整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虽然已经有很多人整理过了且都写得相当好,但湖山还是整理了自己的版本,希望大家喜欢


1楼2007-12-07 11:44回复
    整理完了《长安商人慕一宽》,我就着手根据电影《王勃之死》整理了这个故事。可能是由于相隔的时间太长,当年的那种感动早已淡忘,也可能是因为第三人称不如第一人称那样便于发挥,这篇故事整理竟不能让自己满意,所以迟迟没有贴出来。虽然几经修改,最后还是像记流水账一样把电影的情节画面复述了一遍。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这个故事值得记住。
    《王勃之死》这部电影很唯美,它用充满诗意的镜头语言演绎了王勃这个奇才短暂而忧郁的一生。电影情节进展缓慢,故事选取恰到好处、前后照应、衔接自然、丝丝入扣,很好的突出了主题。画面超乎想象的完美,很合我胃口。那纸美人在风中飞舞的情景、那火凤舞热情洋溢的场面、那老渔翁升帆起航的瞬间、那雁阵在夜空盘旋的景象都让我感动不已。那句“笔虽断,锋颖未残”久久的在我耳畔回响。
    电影很巧妙的将王勃名句中“秋水”和“落霞”的意象人物化为秋水翁和落霞女。洞庭湖边的秋水翁无疑是一个智者,他让王勃懂得了很多人生的真谛。而落霞,这个被放逐的宫女,则成为了王勃的红颜知己。
    电影的主题,在我的理解是——飞翔。电影也刻意的突出了这一点。王勃的袍袖被做的格外宽大,骑在马上张开双臂时,就好像在飞一样。他得意时仿佛就要飞起来,他在狱中等待死亡时仍然和着雷电做出飞翔的姿式,那带着翅膀的纸美人代表的也是飞翔的梦想。王勃,终其一生都想要飞翔,但却始终没能飞起来。


    2楼2007-12-07 11:45
    回复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銮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唐时的长安,斗鸡走狗一派繁华景象。一个翩翩少年,只身来到长安。他才华横溢、气宇轩昂,要把平生所学,尽皆献给圣明的君主,让八方向化、四海升平。王勃,因其出众的才名,被举荐为沛王府修撰。
      高宗时候,诸皇子喜爱斗鸡为乐。王勃为沛王起草了一篇《檄周王鸡》。锣鼓喧天,檄文慷慨,两只大公鸡开战了。在一片叫好声中,沛王的“大将军”旗开得胜。王勃自然也成了“功臣”。
      他春风得意、策马扬鞭,在广阔的绿野中驰骋。风吹起他宽大的袍袖,宛若翅膀,他就像雄鹰在天空中翱翔。
      得意的日子竟如此短暂。因为那篇《檄周王鸡》,高宗认为他离间皇子,将他逐出沛王府。
      他四处漂泊,结识了侠客曹达,并与曹达结为兄弟。谁知曹达竟是逃亡的官奴。他把曹达藏匿在家,后来惧怕官府追捕,又杀曹达灭口。很快东窗事发,王勃下狱,斩首在即。
      他在黑暗的牢狱中等待死亡的降临。他蜷缩着,心中充满恐惧。周王突然来了,宣读“旨意”,封王勃为“大将军”并赐“将军甲”一副。周王的手下,强行把鸡冠扣在他头上,给他披上了鸡的羽毛。周王在一旁得意地高声诵读那篇慷慨激昂的檄文。他低低的啜泣着。
      风雨交加,雷电大作。闪电霎时划破了黑暗,给这里带来瞬间的光明。他和着雷电起舞,仿佛是鹰将要飞上天空。
      刑场上,鼓声咚咚。刀斧手穿着红衫带着面具。开刀之前他要喝一盏酒,借着酒兴杀人。王勃被押了上来。他正在被死亡的恐惧吞噬,六神无主,踉跄到断头台前。
      刀斧手看到死囚如此,却也于心不忍,将酒盏倒满,给他灌了下去。有了酒壮英雄胆,王勃恢复了慷慨激昂,将所剩的半盏祭了台,毅然伏在了上面。鼓声的节奏更快了。
      “王兄,慢走。杜镜送你来了。”喊声越来越近。
      在对面的高楼上,杜镜飞跑着,放起一只风筝。那是一个长着翅膀、身着红衣的纸美人。“有此青春佳偶相伴,王兄黄泉路上当不寂寞。”
      王勃抬起头,见那纸美人在空中飞舞,一会儿将太阳遮住,一会又将太阳露出来,太阳是红的,纸美人也是红的,好是绚丽。他神思飘逸,渐渐恍惚起来。
      “刀下留人!”天下大赦,把王勃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他又回到了世俗的人间。
      他终日与好友杜镜沉湎于酒肆。酒肆中的歌舞胡姬正值妙龄,给不少风流才子带来快乐。而王勃却魂不守舍,一心只在那纸美人身上,仿佛她就是她的红颜知己。
      杜镜要去蜀州上任,王勃在绿野中与杜镜饯行。绿野之上,他们铺开素绢,王勃提笔赠诗。风好像也喜爱好诗文,把那几尺素绢卷走。两人相视,大笑。于是杜镜展开白色的斗篷,王勃一气呵成,写下了几行大气磅礴的文字:
      “城阙辅三秦,烽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杜镜上马向西蜀进发,王勃也要向南渡过大海去探望父亲。
      洞庭湖。四周尽是一望无尽的绿。王勃走了几日,体力不支,像一条大白鱼卧倒在草丛里。
      当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在睡一条小渔船里,旁边有位须发皆白的老渔翁,眼前是浩浩汤汤的湖水。他问老渔翁自己在什么地方。老渔翁告诉他还在洞庭湖滨。他才知道自己迷路了。他又问老渔翁怎么称呼,老渔翁说,就叫他秋水翁吧。
      水边的芦苇丛中,有一棵老柳树,树上结满了纸做的桃花,树下有一间小木屋。老渔翁叹道:“柳树上结桃花,落霞这孩子……”
      这几日,王勃都与落霞在一起。落霞听说王勃是长安来的,对他说,对于长安,她只知道一株桃树。在她和姐妹们住的宫院里有一株大桃树,春天会开很多很多美丽的花朵。她说,她在宫里时很喜欢王勃的一首《铜雀伎》,就谱成曲子,常常独自弹唱。有一次被武后听到,以为她有怨言,就把她逐出宫外,幽居在这没有边际的洞庭湖滨。
      这一夜,王勃回到秋水翁的住处,独自生气把自己的笔折断,发誓从此再不写作。老渔翁在一旁劝道,年轻人不要赌这种气。
      王勃要走了,继续向南去看他的父亲。他来到落霞的住处,向她辞行。落霞要跳一支舞送他。当落霞再从里间出来的时候,不禁让人惊叹“本是昭阳宫里人”了。披散的头发已经盘起,平素穿的那袭单薄的白衣,也换成了一身大红袍,火红火红的颜色,就同那纸美人一样。她所跳的也是火热的舞蹈,名叫火凤舞。她跳啊,跳啊,旋转翻飞。王勃正看得出神,落霞突然晕倒在地。
      王勃懂得医术,立刻给落霞把脉,发现她病得很重,命在旦夕,必须立刻救治。而救治落霞所需百金,无论是老渔翁还是王勃都没有这个财力。正在愁苦之时,老渔翁告诉王勃在千里外的滕王阁,九月九日都督阎公将大宴文人雅士,有文章写得好的,赏赐百金。为了落霞,王勃决定去滕王阁。可滕王阁距洞庭湖又千里之遥,一日之内如何能到?
      夜晚,王勃和老渔翁宿在山神庙内。起风了,把山神庙四角的风铃吹得叮咚作响。王勃听到山神对他说:“助一帆风”。
      第二天清早起身,果然刮起了大风。老渔翁他们拉起了风帆,在一片渔歌号角中起航,向滕王阁进发。王勃一日行千里,赶在重阳节这天到了滕王阁。
      王勃走上高阁,阁内文人雅士齐聚。阎都督请大家写文章,大家却都相互推让。原来大家早知阎公欲在诸公前炫耀其女婿的才华,早已叫他的女婿打好了腹稿。几案传至王勃前,王勃并不推让,接下文房四宝要写。阎公不悦,让人准备卧榻,让王勃小寐。
      王勃卧于榻上,却才思枯竭,半晌不曾动笔。正在苦思冥想之时,小童送来一支断笔。小童说是一位老渔翁送来的,老渔翁还留下一句话“笔虽断,锋颖未残”。听到这句“笔虽断,锋颖未残”,王勃立刻来了灵感,才思泉涌,落笔成文。
      阎公在里间听说王勃落笔了,要小童一句一报。只见第一句是“南昌故郡,洪都新府”。阎公摇摇头,“不过如此”。又报第二句“星分翼榛,地接衡庐”。阎公道,“此故事耳”。待到小童来报“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阎公惊叹,真神来之笔。
      此时的天空是深蓝的,有一群大雁正在高阁上空徘徊,不时发出鸣声。而王勃心中想的却是落霞火凤舞为他送行,秋水翁升帆起航的一幕幕。
      文章写完了,成了一篇千古传诵的佳作。百金也得到了。然而,他还是晚了。落霞已经走了,化作了天边的一片晚云。他仿佛看到她在苍茫的暮色中吹出那凄冷的箫声。
      两个月后,王勃去海南岛探父归来,渡海时溺水身亡。


      3楼2007-12-07 11:47
      回复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04年的夏天,我曾到江西访滕王阁。回来后总觉得该写点什么。滕王阁最让人感慨的就是王勃,天生奇才却命途多舛、天不予寿。我高中时听同学说,王勃不是溺水身亡,而是被救之后受惊过度吓死的。无论怎样,这都是一个悲剧。我悲哀于他的不幸,于是借用《李贺小传》中的典故,写了这首《访滕王阁》:
        一楼威名震江南,
        绛州年少美名传。
        神仙欲使为词赋,
        召去青虚不复还。

        但愿我们的天才王勃,在天宫能够尽展才华,得偿所愿。


        4楼2007-12-07 11:48
        回复
          最近又看了一遍电影,发现和记忆中的故事有些出入啊


          5楼2008-01-24 20:14
          回复
            哦,我一直以为他是投水自尽的呐


            6楼2008-03-10 23:11
            回复
              亲情爱情友情才情,
              源于你诗人的真情。
              狂风撕不裂的梦想,
              是鸿雁飞翔的翅膀;
              断笔与不钝的笔锋,
              在一卷卷白纸铺张。
              滕王阁不灭的华章,
              开启了繁荣的盛唐;
              长安到南海的足迹,
              遗留下高贵的芬芳。
              飘过了千年的传奇,
              依旧在人耳边回响;
              诗人一个幸福微笑,
              缓缓地在天堂绽放。
              


              7楼2011-11-12 15: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