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穆禄雪梅吧 关注:71贴子:585
  • 2回复贴,共1

转《劳动报》田静的文章:《最低调的高调 最冷静的狂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提起追星,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十几岁的中学生,从书包、到手机、再到发型,全部都有偶像的影子,逃学、蹲点、盲目、失控更是常常见诸报端的追星关键词。然而,随着“熟龄粉丝”这一群体的出现,追星已不再是小朋友的热热闹闹。有人用“最低调的高调,最冷静的狂热”来描述这群25岁以上、有一定经济能力、愿意为偶像“砸钱”的粉丝群体。是什么原因让已经过了青春期的他们当起了粉丝,他们的追星方式以与大家常见的疯狂小粉丝有何不同?
一、什么是熟龄粉丝?
10月26日,中国大部分地区普降大雾,机场航班延迟,高速公路拥堵。在滞留候机室与高速公路上的人群中,目的地为南京的那批乘客显得特别焦虑,因为十几个小时后,他们的偶像李宇春的演唱会将在南京唱响。在飞机和私家车都无法行进的情况下,很多人临时奔赴火车站。据了解,那天唯一发售站票的T65列车几乎成为玉米专列,大多数年轻人第一次站满十几个小时的车程。
10月27日,南京五台山体育馆门外的黄牛遭遇滑铁卢,无论他们如何降价,这群粉丝就是对黄牛票视而不见,情愿购买上千元的正价票。面南京的宾馆则赚到笑不动,即便取消了日日都有的特价房,这群粉丝也毫不在乎上涨了近一倍的房价。
不远千里、不计代价,只为了观看偶像两个小时的表演。
这就是熟龄粉丝:没有小粉丝的声嘶力竭的疯狂举动,甚至表面未必有一丝一毫的迹象,但是一到需要为偶像买单的时刻,可以眼睛不眨地用自己赚的人民币为偶像砸出一条路——是他们区别小粉丝的最大特征。
玉米是熟龄粉丝的代表,一项调查显示玉米的年龄集中在25岁到45岁之间,职业以教师、媒体、策划居多,女性比例超过8成,消费力旺盛。这些年龄大过李宇春的玉米们通常自称“玉米妈”,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型秀冠军王啸坤的粉丝身上,她们的外号是“姐姐团”。事实上,很多选秀明星的粉丝都是职场男女,年龄与阅历都远远超过自己的偶像。
所以,熟龄粉丝的“熟龄”并非仅仅指粉丝的年龄已过青春期,同时也是指粉丝的年龄超过偶像的年龄。如果一个三、四十岁的人迷恋刘德华、张学友,只能称为大龄粉丝,而不是熟龄粉丝。
以下是熟龄粉丝的门槛准入,看你是不是熟龄粉丝中的一员:
1、年龄超过25岁,有稳定的职业与经济能力,购买力强。
2、偶像的年龄小于自己。
3、不会为了追星而翘班、离家出走,更不会为了模仿偶像的发型、衣着、口头褝,旁人很难看出你是粉丝。
4、抵制免费网络下载,支持正版CD或影碟。
5、偶像代言的产品是购买生活用品、工作用品的首选。
6、不重视各类网络排名,只重视实物销量。
7、运用自己的社会资源帮助偶像上位。
8、不把偶像当神膜拜,而是当成孩子疼爱。


IP属地:山东1楼2014-05-15 22:24回复
    二、熟龄粉丝是怎么形成的?
    从2005超级女声开始,内地第一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造星运动和粉丝团体。可以说熟龄粉丝也是从那一年开始形成,之前的所谓粉丝要么是伴随偶像成长的大龄歌迷,要么是疯狂哈韩哈日的青春期小朋友。
    为什么早就过了青春期、从没FAN过偶像的成年人,会在这几年里突然迷上某个年龄比自己小的明星,变成熟龄粉丝?
    一切还是要从选秀说起。
    选秀造星的过程是粉丝参与的过程,类似网游中的“养成类游戏”,粉丝一票一票把选手从青涩少年捧上全民偶像的地位,有一种“他/她是我一手打造”的自豪感和代入感,这就决定了他们对偶像的感情里,崇拜的成分比较少,爱护的成分比较多。
    同是,投票、拉票、造势等行为需要组织与统筹,甚至要用到与其他粉丝团“连横合纵”的策略,这些并非空有热情的青春期小粉丝可以做到,往往要有一定社会阅历与职场经验的成年人站出来,安排各类事宜。在这一过程中这群有脑子、有人脉、懂策略的成年人通常会被小粉丝推到粉丝团“精神领袖”的位置。
    在“爱”与“被需要”这两种强烈的情感体验的催化下,熟龄粉丝的形成与坚守也就自然而然了。


    IP属地:山东2楼2014-05-15 22:25
    回复
      三、熟龄粉丝如何追星?
      工作追星两不误
      W小姐[25岁 体从业人员 粉丝身份:玉米 粉丝龄:2年半]
      进这一行,很大原因是为了离春春更近一些。虽然终于没有进文体部,但是和音乐条线的记者关系比较好,只要有春春的活动,她总会为我多拿一张工作证。有时候,她走不开,会让我代她去了布会,代她写稿子。因为我是玉米的缘故,我们报纸基本没有出过春春的负面报道。
      有的玉米记者对春春更是贴心,知道她行程繁忙,少有休息时间,就每次约时多约半个小时,好让她打个盹。还有一个玉米记者在05年春春尚未夺冠时,跨部门请缨写娱乐新闻,一个人跑到成都做了大量细致的采访,写了4、5个版,近10000字。而另一家报纸的领导是玉米,居然连续登了7次春春的封面。当然并非玉米记者如此,其他的芝麻芝麻记者、凉粉记者也一样,在保证新闻公正性的原则下,尽可能地为自己的偶像多谋一些正面曝光率。
      媒体玉米的“追星效果”比较明显,而公司玉米的追星方式则很隐蔽,比如,如果有玉米负责采购,那么办公室买打印机耗材肯定只买李宇春做形象大使的惠普耗材;布置公司年会宴席时,只买印有李宇春头像的可口可乐;给客户准备礼物时,只买春春代言的SWATCH……总之,用自己手头的资源,为偶像多出一份力。


      IP属地:山东3楼2014-05-15 22: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