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穆尔虎吧 关注:2,652贴子:74,469
  • 16回复贴,共1

东北虎的领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楼2014-05-18 19:04回复
    人虎冲突是东北虎种群锐减的“刽子手”
      一般而言,动物种群数量的减少乃至灭绝需要漫长的时光。但对于东北虎而言,其种群数量减少的速度是令人震惊的,快得近乎让人难以接受。
      历史上,东北虎曾经广泛分布于西自外贝加尔的雅布洛诺夫山麓,东至鞑靼海峡及库页岛,北起黑龙江沿岸,南达朝鲜半岛的广大境域内。现在,东北虎的生存家园缩小到什么程度呢?中国东北虎野外保护监测专家、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研究所所长张明海介绍说:中国野生东北虎现在仅分布在黑龙江与吉林省的东部林区,包括大龙岭、老爷岭、完达山东部、张广才岭南部以及长白山西南坡几处极为有限的区域。
      历史上,中国野生东北虎曾经遍布东北,数量最多时达4000只,长白山上的每座山峰都有东北虎雄踞。其后,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林区面积减少以及无节制的捕杀,野生东北虎的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上世纪50年代,东北虎尚有200只左右。50年代以后,由于生存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大部分东北虎被迫迁移到俄罗斯远东地区。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国境内大约仍有150只野生东北虎,因为偷猎、森林破碎化和人类活动的继续影响,东北虎的命运已经命悬一线。上世纪80年代,长白山一带的东北虎分布区已经四分五裂,形成几个“孤岛”,这意味着东北虎将难寻配偶、延续种族。至90年代末,一次中俄美三国专家的联合东北虎调查,报告了相对准确、并得到国内外认可的东北虎野生种群数量12—16只。其中,吉林7—9只,黑龙江5—7只。
    常言道“一山不容二虎”,成年东北虎平时独来独往,孤独地生活,唯独在交配期和哺乳期,雄虎和雌虎才会聚集在一起,像上图这样的情景也只有在虎园中才能看到。老虎活动范围很大,但是目前我国面积最大的珲春国家级东北虎自然保护区也只有1000 平方公里,这还远远不能满足老虎的需要。摄影/王远昌


    4楼2014-05-18 19:06
    回复
      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究竟是什么样的“魔力”给这个族群以毁灭性的打击?首先是野生东北虎栖息地的丧失和恶化。由于各种发展的需要,大面积的森林被砍伐,东北虎生存家园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也就是近60年的历史瞬间,东北虎栖息地的面积就急剧减少了90—95%。一只雌东北虎需要400—500平方公里的森林面积才能正常生活和产仔,20只雌性老虎才能组成一个可长期健康繁殖的种群,这个族群需要近1万平方公里的连续森林。
        其次是偷猎严重。人类为取虎骨、虎皮乱捕滥杀的行为,直接造成东北虎数量的急剧减少。大量捕杀各种动物,使得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东北虎的食物被剥夺。东北虎是捕猎高手,喜欢捕杀体重在50—200公斤的大中型猎物,包括野猪、狍子、马鹿、梅花鹿等有蹄类动物。
        由于食物的减少,即使有再强的捕猎本领,东北虎也免不了会忍饥挨饿。这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样,食物链的破坏使得饥饿的东北虎会到村庄附近捕食家畜,甚至伤人。如果农民得不到相应的赔偿,往往会对老虎产生怨恨,不仅会减少对野生虎保护的支持,而且会设法捕杀。这种人虎冲突将人与虎之间不断对立起来。
        东北虎虽然是“百兽之王”,但它对人有惧怕心理,只有当觅食艰难时,野生东北虎才会冒着很大危险接近森林附近的村庄。2009年,吉林珲春保护区共监测到野生东北虎咬死家畜19次,保护区的工作人员表示,比前两年监测到的东北虎咬死咬伤家畜每年达三四十次相比明显减少,但人虎之间的冲突依旧是难以改变的现实。
        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东北虎专家吴志刚认为,目前人虎冲突的情况已经好了很多,因为吉林省实施了野生动物伤害补偿,农民饲养的牲畜被虎袭击后会得到百分之百的补偿。他们的牛被老虎吃了,他们都会及时报告,这使得保护监测人员能在第一时间获取东北虎活动信息,运气好的话,还能拍到东北虎照片,对于跟踪研究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在林区,当地人不应当是老虎保护的被限制者,他们本应当在老虎保护中受益。但现实的分歧是,当地一般都不愿意成立保护区,因为成立保护区意味着不可以从事林业生产了。但在专家们看来,老虎保护与林业生产不应该如此矛盾,林业局经营的森林远比保护区大,适度的森林经营、尤其是“东北虎友好型”森林经营,不应影响老虎生存。
        ……


      5楼2014-05-18 19:06
      回复
        “廊道”能促进东北虎种群持续生存
          中国东北虎的保护,有一个必须逾越的现实问题,那就是我们没有俄罗斯远东地区人烟稀少的广大林域,我们为东北虎准备的是“四分五裂”的“孤岛”家园。保护野生东北虎,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通过多个自然保护区之间的“廊道”建设,把各个独立的“孤岛”连接起来,以扩大野生东北虎的活动范围。吉林已经于发现或适合野生东北虎生存的地方建立了长白山、珲春、敦化黄泥河、雁鸣湖、汪清等多个自然保护区,但“孤岛”式的保护区根本无法实现老虎的生息繁殖。虽然东北虎在野外没有天敌,但它们的寿命一般不超过15年,所以想要在这个有限的时间内让它们生息繁衍,就必须把各个保护区连接起来,让野生虎的活动范围扩大,并为在各自“孤岛”内生存的老虎扩大交往机会,以利于其繁衍。
          在东北虎保护工作上,除了地理上的“孤岛”需要建立“廊道”来解决问题,思想上的“孤岛”更需要交流的“廊道”来解决。在保护意识上,国内学者也分两派,一派主张纯粹的保护,不断需要大量的经费,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一派主张保护是为了利用,而利用后才能有更多的经费再来保护,这样会形成良性循环。在这种各执一词的局面下,沟通、妥协的“廊道”就显得格外重要。
          张明海接受采访时说,中国野生东北虎的保护工作面临着太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少得可怜的野生东北虎,使得他们这些研究者很难在野外遇到活生生的东北虎实体。直接观察野生东北虎的机会渺茫,他们只能借助树木上的爪痕、冬季雪地上的脚印等进行研究,使得研究工作难以有大的突破。在中国,尤其是在地方上,一旦出现老虎伤人事件,媒体就特别关注,但这种一窝蜂的关注都是表象,当新闻成为旧闻就无人提及,不能对保护工作产生实质性的推动。保护渠道的不畅通、经费困难、地方在商业层面的目的等诸多问题,都是东北虎保护必须逾越的“孤岛”,只有真正解决了这些问题,虎啸山林的最终希望才有可能会实现。但这需要几代人的默默努力。


        6楼2014-05-18 19:06
        回复

          看到那一点点红了吗
          就这点地方有野生虎了
          西伯利亚虎都名不副实了
          对这点地方进行简介
          滨海边疆区位于俄罗斯的最东南,在北纬42°至48°、东经130°至139°之间,东面接临日本海,北面与哈巴罗夫斯克边区为邻,西面和南面分别与中国、北朝鲜接壤。边区最北端到最南端的距离为900公里。
          滨海边疆区以山地为主,平原为辅。沿日本海岸伸展的山岭及其支脉和火山高原占边疆区总面积的80%。构成滨海边疆区山体结构的锡霍特-阿林山脉由几条平行山岭组成,分别是帕尔季赞斯基山山脉、蓝山山脉、霍洛德内山山脉等等。山峰平均海拔高度在500米左右。较高的山峰有阿尼克山(1933米)和云雾山(1856米)。在边区西部和西南部伸展着广阔的兴凯湖平原。


          7楼2014-05-18 19:06
          收起回复
            拯救“丛林之王”潜在栖息地 2010年03月19日07:45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讯(首席记者任荃)我国境内仅剩的20来头野生东北虎还有机会重振虎威吗?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WCS)在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对此充满信心,但前提是,必须先拯救“丛林之王”的潜在栖息地。
            目前,东北虎在我国处于极度濒危状态。而在50年前,林海雪原中的野生东北虎还有200只。幸而,吉林东部到黑龙江的自然森林中仍存在着广阔地域,足以让更多的东北虎定居。
            这份名为《中国长白山区东北虎潜在栖息地研究》的报告指出,长白山地区拥有38500平方公里的东北虎潜在栖息地。综合海拔高度、森林覆盖面积、猎物出没频率、距离公路远近、居民点影响等指标,研究者将它们划分成9个不同级别的“优先保护区域”。其中,珲春-汪清、长白山、南张广才岭和穆棱等4个“最优先保护区”占潜在栖息地的81%。
            监测显示,我国境内的野生东北虎数量约为18-24头,而邻近的俄罗斯森林中却栖息着430-500头。由于栖息地破碎,仅有的几只中国东北虎常常“出国”玩耍。报告认为,在上述4个“最优先区域”新建、扩建保护区极为必要。若想有效保护东北虎,每个保护区的面积必须达到1200-1600平方公里,以保证3-4头成年雌虎的生活需要。
            据WCS中国项目测算,一只抚育幼仔的雌性东北虎需要450平方公里的活动区域,一只雄虎则需覆盖三五头雌虎的领地。因此,要维持一个拥有60头老虎(其中包括20头可繁殖雌虎)的可持续种群,至少需要9000平方公里保护良好的连续栖息地。与此相比,我国面积最大的东北虎保护区——珲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占地仅1000平方公里。
            “如果保护得当,整个长白山景观区将能容纳80只东北虎的繁衍生息。”WWF中国环保项目实施总监朱春泉说,尽管80头听上去仍不够威风凛凛,但在俄罗斯的锡霍特山脉还有几百头虎伙伴,规划中的生态走廊有望使中俄两国的“虎娃”、“虎妞”相互交流。“未来,长白山-锡霍特山脉的集合种群很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野生虎种群。”
            虽然乐观看待东北虎的复壮前景,但报告坦言,拯救潜在栖息地将面临极大挑战。为此专家建议,尽快在核心保护区推行“东北虎友好型”的森林管理。它包括慎重对待新建道路、尤其是高速公路规划;加强禁猎措施,恢复马鹿、野猪等主要猎物种群;通过合理、可行的补偿机制,实施可持续的可替代生计项目,减少人虎冲突等。
            作为自然界中的旗舰物种,老虎在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功能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眼下,全球野生虎却在灭绝的边缘徘徊。过去10年,野生虎栖息地减少了40%,导致这一物种仅在原有生存地域的7%范围内生活。


            9楼2014-05-18 19:08
            回复
              分布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朝鲜(主要为两江道的三池渊郡及大红湍郡之长白山一带)和中国东北等地,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东北虎在俄罗斯的分布
              俄罗斯远东地区:哈巴边区南部于滨海边区相邻的山地林区,滨海边区锡霍特山脉的大部分地区以及与中国相邻的边界地区4个独立的分布区。中国东北东部山区:仅分布于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东部山区。在黑龙江省主要分布于完达山东部林区,老爷岭林区和张广才岭南部有为数不多的孤立的游荡个体,由于这些分布区与俄罗斯和吉林省交界,这些个体可能在黑龙江与俄罗斯或吉林省境内相互流动。[2]朝鲜北部山区:可能有东北虎少量的个体分布,因为缺乏野外调查资料,具体情况还不太清楚。历史分布19世纪中叶,西自外贝加尔的雅布洛诺夫山麓,北沿外兴安岭以北,东经鞑靼海峡一直到库页岛,都有东北虎的分布,向南也曾远及华北北部。历史分布区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朝鲜半岛、我国东北地区和华北北部、蒙古接近于中俄边境地区以及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南部和远东的大部分地区。


              10楼2014-05-18 19:14
              回复
                种群现状资料显示,在二十世纪初,我国长白山地区的东北虎有百头之多,但由于后来大面积砍伐森林,大量捕杀食草动物,处于食物链顶端的东北虎的食物被剥夺,生活环境逐渐被破坏,数量开始减少。此外,人类为取虎骨、虎皮乱捕滥杀的行为,更是直接造成东北虎数量的急剧减少。野东北虎在中国的分布已退至松花江南岸,集中在乌苏里江和图们江流域的中俄边境地带,数量仅十只左右。中国境内的部分野生东北虎栖息地,还不能完全满足东北虎生存繁衍的需要,林区人为经济活动影响较大,甚至还存在非法捕猎行为,不仅导致东北虎猎物种群密度降低,偶尔也会发生误伤东北虎的情况。这些人为活动严重影响了野生东北虎的栖息环境。
                东北虎
                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野生东北虎分布于滨海边疆区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南部,数量相对较多。2006年的调查数据显示,俄境内野生东北虎数量约500只,未来一定时间内种群数量可能继续增加。有关东北虎的调查、分布和种群数量:20世纪70年代之后,中国对东北虎种群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的调查,1974~1976年,调查结果为151只;1984~1985年,结果为20~30只;1988~1991年为16~22只,其中黑龙江省有10~14只,吉林省有6~8只;最近的两次调查分别是1998年3月,吉林省开展调查,结果发现其境内仅存4~6只虎和1998年10月至1999年11月,黑龙江省境内的调查,发现仅存5~7只。黑龙江省调查情况如下: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东北虎在黑龙江的分布区又明显向中俄边境地带退缩,并形成了老爷岭南部、完达山东部和张广才岭南部3个孤立的分布区,完达山西部和张广才岭北部林区可能没有虎的分布,老爷岭北部有无虎的分布待查。在以上的3个孤立分 布区的林业区内发现活动在老爷岭南部的2只个体可能为雄性,活动在完达山东部的虎至少有1只雌虎的1只亚成体虎,另两只不确定,可能为雌虎;活动在张广才岭南部1只不能确定性别。野生东北虎在我国境内仅存不足20只,全世界也仅有500只左右,但人工养殖的却有2000多只。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将东北虎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严格禁止捕猎。据世界最大的东北虎人工饲养繁育基地提供的资料显示,为了使野生东北虎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1958年,我国就在东北虎之乡的黑龙江省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丰林红松原始自然保护区。1962年,国务院将东北虎列入野生动物保护名录,并建立了自然保护区。1977年,我国相关部门将东北虎列为重点保护珍稀濒危物种。2005年8月9日,吉林珲春东北虎生活区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1楼2014-05-18 19:14
                回复
                  保护措施
                  概述  据介绍,目前对东北虎的保护分为两种方式,一种为栖息地的保护,一种为异地保护。我国政府分别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为保护东北虎建立了长白山自然综合保护区和黑龙江省七星砬子东北虎保护区,进行栖息地的保护。进行异地保护的,主要是各动物园。据国际动物园年鉴,现全世界人工饲养的东北虎总数仅七百五十余只,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已将东北虎列为全球十大濒危动物之首。我国政府分别在70年代和80年代,为保护东北虎建立了长白山自然综合保护区和黑龙江省七星砬子东北虎保护区,对东北虎进行栖息地的保护。作为异地的保护,当时主要是我国的各动物园。 全国各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其中曾经有虎的保护区至少有24处,如黑龙江省的七星砬子保护区、广东粤北华南虎保护区、江西宜黄华南虎保护区等,但其中有些保护区是名存实亡,如:七星砬子保护区内已多年不见虎的踪迹。我国东北虎的研究工作开展的非常少,异地保护的研究仅限于各动物园初级原始的研究,我国仅进行过一次较为科学的东北虎野外种群数量的调查,该项研究是由东北林业大学于1987年完成的,其它领域的研究都处于空白状态。
                  “廊道”能促进东北虎种群持续生存  中国东北虎的保护,有一个必须逾越的现实问题,那就是我们没有俄罗斯远东地区人烟稀少的广大林域,我们为东北虎准备的是“四分五裂”的“孤岛”家园。保护野生东北虎,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通过多个自然保护区之间的“廊道”建设,把各个独立的“孤岛”连接起来,以扩大野生东北虎的活动范围。吉林已经于发现或适合野生东北虎生存的地方建立了长白山、珲春、敦化黄泥河、雁鸣湖、汪清等多个自然保护区,但“孤岛”式的保护区根本无法实现老虎的生息繁殖。虽然东北虎在野外没有天敌,但它们的寿命一般不超过15年,所以想要在这个有限的时间内让它们生息繁衍,就必须把各个保护区连接起来,让野生虎的活动范围扩大,并为在各自“孤岛”内生存的老虎扩大交往机会,以利于其繁衍。在东北虎保护工作上,除了地理上的“孤岛”需要建立“廊道”来解决问题,思想上的“孤岛”更需要交流的“廊道”来解决。在保护意识上,国内学者也分两派,一派主张纯粹的保护,不断需要大量的经费,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一派主张保护是为了利用,而利用后才能有更多的经费再来保护,这样会形成良性循环。在这种各执一词的局面下,沟通、妥协的“廊道”就显得格外重要。
                    中国野生东北虎的保护工作面临着太多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少得可怜的野生东北虎,使得他们这些研究者很难在野外遇到活生生的东北虎实体。直接观察野生东北虎的机会渺茫,他们只能借助树木上的爪痕、冬季雪地上的脚印等进行研究,使得研究工作难以有大的突破。在中国,尤其是在地方上,一旦出现老虎伤人事件,媒体就特别关注,但这种一窝蜂的关注都是表象,当新闻成为旧闻就无人提及,不能对保护工作产生实质性的推动。保护渠道的不畅通、经费困难、地方在商业层面的目的等诸多问题,都是东北虎保护必须逾越的“孤岛”,只有真正解决了这些问题,虎啸山林的最终希望才有可能会实现。但这需要几代人的默默努力。[3]


                  12楼2014-05-18 19:15
                  回复
                    @远东北亚巨虎


                    14楼2014-05-18 19:21
                    收起回复
                      好贴


                      IP属地:江苏15楼2014-05-18 20:03
                      回复
                        可以转吗


                        IP属地:江苏16楼2014-05-18 20:03
                        收起回复
                          国内东北虎几乎绝迹 保护力度比起熊猫来却。。。。。。。。。。。。。。。


                          IP属地:广东17楼2014-05-25 22:2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