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头鹰吧 关注:18,138贴子:120,485
  • 9回复贴,共1

【转】消失三十年的珍稀猫头鹰——黄腿渔鸮重现浙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文载于《浙江日报》,题为《黄腿鱼鸮在我省失踪30年后重现—— 千岛湖上有“大猫”》, 特约撰稿:范忠勇,2013年9月7日。这无疑是2013年观鸟界振奋人心的大发现。黄腿渔鸮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体型硕大的猫头鹰。希望它们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改善。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楼2014-05-20 14:49回复
    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许多的稀有物种、濒危物种离人类的视线远了。不久前,我省自然博物馆的几位爱鸟人士,惊奇地在千岛湖发现了已在我省失踪近30年的“大猫”。我们从中梳理出他们两度寻找“大猫”的历程,与读者一起分享他们的激动与快乐。
    “大猫”,学名黄腿鱼鸮,猫头鹰的一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猫”是观鸟人对猫头鹰的爱称。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4-05-20 14:50
    回复
      重回视线
      黄腿鱼鸮又名黄脚鱼鸮、黄鱼鸮,俗名恨狐(多种大型鸮类,都俗称为恨狐),为鸮形目鸱鸮科鸟类,是由英国博物学家荷吉森于1836年在尼泊尔发现并命名。黄腿鱼鸮分布于西马拉雅山至我国南部和印度次大陆,在我国云南、四川、福建、广东和台湾等地均有记录,黄腿鱼鸮在浙江为留鸟。
      黄腿鱼鸮为我国二级保护动物,在《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中被列为稀有级别的物种,在1995年的《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被列入附录Ⅱ名录。黄腿鱼鸮主要捕食鱼类,偶尔也会捕捉蛇、蜥蜴、蛙及昆虫。
      黄腿鱼鸮成鸟体长可达60厘米,体型硕大。在1990年出版的《浙江动物志·鸟类》中,黄腿鱼鸮是依据采自临海、温州的标本进行描述的。书中记录了3件黄腿鱼鸮标本,收藏于浙江自然博物馆的有2件,其中1件雌鸟标本是1968年在临海采集的,另一件为幼鸟标本于1984年采于温州。此次在淳安千岛湖的这一发现,是黄腿鱼鸮近30年后的再次发现。
      5月14日,在另一次常规的鸟类调查中,我与方一锋、吴晓丽等两位同事在另一岛屿上又发现了1个黄腿鱼鸮的繁殖巢,也是在一棵高10多米的马尾松上,这一巢也同样有2只幼鸟。
      在浙江失踪了30年的“大猫”,终于又重回我们视线。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4-05-20 14:56
      回复
        再度“失踪”
        5月23日,我与3名学生来到千岛湖,再次登上第一次发现黄腿鱼鸮的岛。我们走到离巢不远处,却看不到巢中“大猫”宝宝的身影,我们加快脚步,疾步走到松树下,却惊讶地发现黄腿鱼鸮的巢塌了,难道是有人为干扰弃巢?抑或有人爬树捕捉“大猫”宝宝而导致的?
        经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黄腿鱼鸮的巢仅塌了一半,支撑巢穴的一根直径约6厘米的枯松枝已经断了,塌下的枯枝四处散落,巢穴中的编织袋的碎片、塑料袋和食品包装袋等杂物四处散落,而另一半的巢却还在树上。而前一天黄腿鱼鸮幼鸟仍在巢中,而且此处岛屿并非游客所能到的地方,附近渔民也不会来到这个岛的,因此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个巢在无法支持“大猫”宝宝日益增加的体重,最后倒塌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6楼2014-05-20 14:56
        回复
          黄腿鱼鸮本身并不筑巢,这个巢是借用另一种猛禽黑鸢的旧巢来进行繁殖的,这样的巢在日晒雨淋后非常脆弱,加上“大猫”宝宝逐渐长大,体重日增、活动加强,用来支持巢的主干最终折断,长大了的黄腿鱼鸮幼鸟也随之飞离,不知去向。
          这样的推断很快得到了证实,另一个岛屿的繁殖巢在5月底同样是这样的结局,巢倾塌了一半,幼鸟成功离巢。
          黄腿鱼鸮在生态系统中处于食物链的顶端,数量极为稀少,由于它行踪诡秘,叫声又不甚响亮,不易被人发现。黄腿鱼鸮一般以鱼类、蛙类为其主要食物,千岛湖丰富的渔业资源为其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植被良好、较少人为干扰的无人岛屿,为它们栖息繁殖提供了合适的生态环境。有关黄腿鱼鸮的行为、生态及保护尚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明天,黄腿鱼鸮会在哪?希望除了千岛湖,有更多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少一些人类的干扰,让这些“大猫”们多一份宁静,多一点种群延续、自由栖息的空间。
          (作者系浙江自然博物馆研究员、浙江野鸟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4-05-20 14:57
          回复
            8楼2014-05-20 14:57
            回复
              黄脚鱼鸮吐食丸


              @重庆飞猫L:坐着车准备离开,突然看见路边的树上蹲着一只大家伙,原来是一直想看的黄脚鱼鸮。“傻大个”很淡定,任由我们观望拍照。突然他就吐了,难道是我们几个长得太难看了么,一堆红色的反刍物掉落在树干上,细看发现全是螃蟹残骸,看来这家伙的主食真不一定是鱼,只是被他的名字迷惑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14-05-20 15:01
              回复
                鸟类网注:黄腿渔鸮是罕见的猫头鹰,体型硕大,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进食时,猫头鹰一般把整个猎物囫囵吞下。但是,它们无法消化猎物的毛发和骨头,也难以将其排泄出去,所以,大约进食12小时之后,它们必须把无法消化的食丸再吐出来”。
                Barnett_H:台湾台东曾有过调查, Bubo flavipes 黄鱼鴞 黄腿渔鴞的食物, 有台湾绒螯蟹、淡水蟹、沼虾、盘古蟾蜍、斯文豪氏蛙、褐树蛙、鱼类、刺鼠。基本上就是栖地附近,有什麼吃什麼...「渔鴞」这个名字似乎比较适合...因为渔夫不一定只捕鱼啊..


                10楼2014-05-20 15:01
                收起回复
                  那么多塑料袋的巢 居然说环境有改善


                  IP属地:江苏11楼2016-05-24 11: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