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仙录吧 关注:340贴子:5,860
  • 6回复贴,共1

多炮塔圣物应该是T-28和T-35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T-28中型坦克是苏联服役最早的中型坦克,也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中型坦克。从1933年起正式装备于苏联红军,一直服役到1941年(部分资料是1944年)。1932年,普梯洛夫兵工厂制造出一辆中型坦克样车。该样车的战斗全重17.3吨,乘员6人,其他指标与设计要求相同。经试验后,军方要求增加其装甲厚度,并将火炮口径增大到76.2mm。样车经改进后,军方同意成批生产,并将它称为T-28中型坦克。在卫国战争爆发之前,T-28中型坦克和它的兄弟T-35重型坦克一道成为了苏联红军的象征,同样也是战前有关苏联在莫斯科红场阅兵式的新闻记录片中的常客
T-12快速坦克


IP属地:广西1楼2014-06-18 06:55回复
    T-28中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为25.2吨,后来的改进型中有的达30吨重,乘员为6人,即车长、炮长、装填手兼无线电员、驾驶员和2名机枪手,前三名乘员在炮塔内,后三名乘员在车体前部。车长7.36米,车宽2.78米,车高2.62米。它的最大特点是有3个炮塔(含机枪塔)。中央炮塔为主炮塔,装1门KT-28型16.5倍口径的短身管76.2毫米火炮,主炮的右侧有1挺7.62毫米机枪,主炝塔的后部装l挺7.62毫米机枪,这两挺机枪能独立操纵射击。主炮塔靠电动旋转,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的。主炮塔内的2挺机枪都有独立的机枪座,可作有限角度旋转。主炮塔的前下方有2个圆柱形的小机枪塔,各装1挺7.62毫米机枪。这2挺机枪分别由1名乘员独立操纵射击,机枪塔可作有限角度旋转。
      从T-28中型坦克的总布置图中至少可以看出:整车的车高较高、动力舱的容积较大、发动机和散热器的体积较大、炮弹布置在炮塔吊篮里、采用小直径负重轮等信息。
      T-28坦克的辅助武器为4挺DT型7.62毫米机枪,携弹7 938发。其中,主炮塔前面的2个小机枪塔左右可作l65度的有限转动。1936年以后生产的T-28坦克上,还在炮塔顶部左后方安装了1挺7.62毫米机枪,用于对空射击。
      在炮塔的后部装有KT-71型无线电台,通信距离为18~20千米。1935年后生产的T-28坦克上,在炮嗒四周装上了框型天线,通信距离增大到40~60千米。T-28中型坦克的动力装置为M-17L型V型12缸水冷式大马力汽油机,最大功率达400马力。拿70多年前的标准看,这是一款很不错的坦克动力装置,为日后V-2坦克柴油机的问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由于马力大,发动机的冷却系也很庞大,冷却液的容量达100升,2个大型冷却风扇布置在车体后部的斜上方。
      T-28的变速箱为机械式,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行动装置很有特色,采用多重平衡悬挂装置,每侧l2个负重轮中,6个负重轮为一组,其中每两个负重轮为一组,3个小组的负重轮共同作用于一个大的轮轴架上。这种悬挂装置的优点是,行使的平稳性较好,跨越障碍的能力较强,它的最大缺点是行动部分的效率较低,负重轮的动行程太小,不利于高速行驶,容易陷入泥中。每侧有12个小直径负重轮,4个托带轮,诱导轮在前,主动轮在后。坦克的最大速度为4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220千米。
      T-28坦克的车体和炮塔为钢装甲,最初为全焊接结构,后来的为焊接和铆接混合式结构。主要部位的装甲厚度为15~30毫米。装甲较薄,是T-28中型坦克的一个突出弱点。到1940年,苏军总共装备了503辆T-28坦克。


    IP属地:广西3楼2014-06-18 06:56
    回复
      没百度,就按照记忆给打上去了。


      6楼2014-06-18 15:02
      收起回复
        千亿光芒,千亿炮塔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7-22 09:56
        回复
          多就是好,大就是美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7-22 09: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