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柴老师学论语吧 关注:22贴子:66
  • 0回复贴,共1

论语第三贴——巧言令色的词义变迁——如何由好到坏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文】1·3子曰:“巧言令色(1),鲜(2) 矣仁。”
【注释】(1)巧言令色:“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巧言:本意为说的话很漂亮,这里被译为花言巧语;令色:本意是美丽的脸庞,这里被译为讨好的表情。朱熹在他的《论语集注》中注释说:“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何晏《论语集解》里说:“包曰:‘巧言,好其言语。令色,善其颜色。”整个词语在这里可以译为“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2)鲜(xiǎn):少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样子(的人),基本上是没有“仁”的啊!
【评析】第二节从正面阐述仁的根本是孝悌。这一节,孔子则讲“花言巧语,工于辞令”是违背“仁”的做法。在后面的文章中,我们还会看到,孔子讲究“讷于言而慎于行”“能好人,能恶人”。这表明,孔子和儒家注重人的实际行动,特别强调人应当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不切实际的空谈,坚决反对心口不一。这种踏实态度和质朴精神长期影响着民众,进而成为中华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一个精华之所在。


IP属地:山西1楼2014-06-19 07:4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