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异吧 关注:155贴子:2,077
  • 57回复贴,共1

【其他】开贴放注解和资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度娘。
其实我并不太喜欢写太多的注解,因为我认为,一部小说,若是需要大规模的注解,才能让读者知道作者的意思,那是作者在表达和整理材料上的失败。
但很遗憾,我发现我还是很失败。
所以开此贴。偶尔洒洒土,写点注解吧。


1楼2014-06-24 23:44回复
    沙发,因为偏考据类的历史小说都有非常特定的背景是读者不知道的。再加上很多作者还想玩一个很大的架构、伏笔连伏笔都快把自己弄晕了,那别指望读者能耐着性子跟你玩猜谜了,还是老实自己点破吧。。。独创性和普适性同时建立的前提是大家都还知道这个东西,不然我总认为注定会走高冷路线。(爪机吐槽完毕,睡觉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6-25 00:57
    收起回复
      时间太久,不知道该放啥米资料了。
      那就随便放点好了。
      从第一节开始:
      冬十月癸丑,车驾入洛阳,幸南宫却非殿,遂定都焉。
      按洛阳伽蓝记所记载:
      【和十七年,高祖迁都洛阳,诏司空公穆亮营造宫室,洛阳城门依魏晋旧名。
        东面有三门:
        北头第一门,曰"建春门"。
        汉曰"上东门"。阮籍诗曰:"步出上东门",是也。魏、晋曰"建春门",高祖因而不改。
        次南曰"东阳门"。
        汉曰"中东门"。魏晋曰"东阳门",高祖因而不改。
        次南曰"青阳门"。
        汉曰"望京门"。魏晋曰"清明门",高祖改为"青阳门"。
        南面有四门。
        东头第一门,曰"开阳门"。
        初,汉光武迁都洛阳,作此门始成,而未有名,忽夜中有柱自来在楼上。后琅琊郡开阳县上言南门一柱飞去,使来视之,则是也。遂以"开阳"为名。自魏及晋,因而不改,高祖亦然。
        次西曰"平昌门"。
        汉曰"平门"。魏晋曰"平昌门",高祖因而不改。
        次西曰"宣阳门"。
        汉曰"小苑门"。魏晋曰"宣阳门",高祖因而不改。
        次西曰"津阳门"。
        汉曰"津门"。魏晋曰"津阳门",高祖因而不改。
        西面有四门。
        南头第一门,曰"西明门"。
        汉曰"广阳门"。魏晋因而不改,高祖改为"西明门"。
        次北曰"西阳门"。
        汉曰"雍门"。魏晋曰"西明门",高祖改为"西阳门"。
        次北曰"阊阖门"。
        汉曰"上西门"。上有铜璇玑玉衡,以齐七政。魏晋曰"阊阖门",高祖因而不改。
        次北曰"承明门"。
        承明者,高祖所立,当金墉城前东西大道。迁京之始,宫阙未就,高祖住在金墉城,城西有王南寺,高祖数诣寺与沙门论议,故通此门,而未有名,世人谓之新门。时王公卿士常迎驾於新门,高祖谓御史中尉李彪曰:"曹植诗云:谒帝承明庐。此门宜以承明为称。"遂名之。
        北面有二门。
        西头曰"大夏门"。
        汉曰"夏门",魏晋曰"大夏门"。高祖因而不改。宣武帝造三层楼,去地二十丈。洛阳城门楼皆两重,去地百尺,惟大夏门甍栋干云。
        东头曰"广莫门"。
        汉曰"谷门"。魏晋曰"广莫门",高祖因而不改。自广莫门以西,至於大夏门,宫观相连,被诸城上也。
        一门有三道,所谓九轨。】


      3楼2014-06-25 01:19
      回复
        此平昌门,即东汉的平城门。
        平城门通往南宫正门的御姐,因道旁曾有汉铸铜驼两枚相对而得名,便为铜驼街。太平御览引晋陆机《洛阳记》:“洛阳有铜驼街,汉铸铜驼二枚,在宫南四会道相对。俗语曰:‘金马门外集众贤,铜驼陌上集少年。’”


        4楼2014-06-25 01:23
        收起回复
          忽然想起以前看过的关于光武的一个故事,叫“金带栓御马,安乐定太平”。不知道这个民间故事的传说,是不是灵感来源于“‘金马门外集众贤,铜驼陌上集少年”这句话。


          5楼2014-06-25 01:26
          回复
            因为小说有四对cp,按琴棋书画四条线走,所以今天的资料,放一下古代的琴曲个故事。此为第一条线,双琴线。先说古琴。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4-06-25 13:07
            回复
              看绿绮说道称呼的问题,我就贴一篇称呼的”讲究“,虽然这规矩不是两汉的,不过,如果有一天,有人要写近代文,就抱去当参考吧。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8楼2014-06-25 22:10
              收起回复
                关于冯彰和十七娘的第一次相遇场景,请不要笑话我的脑洞,我完全是脑补的一部电视剧的桥段,而且因为此场景印象太深刻,导致我一直不知道怎么才能彻底的融会贯通,变成拥有我自己特色的桥段。所以小说中一直没正面写。
                在此,给绿绮看看我的脑洞。(捂脸,不准笑。)
                ==============
                前面若干场景略。修饰词略,只留对白。
                嘉敏:姑娘,这位公子说,要拿回他的箭和射下的鸟。
                十七娘:有意思了,又一个人来认的。嘉敏,飞鸟从空中掉落,可能为任何人所射,我怎么知道这一次不是冒充?
                冯彰:在下冯彰,箭上刻有我的姓氏。
                十七娘:方才那一位你说是你的弟弟,难道这箭上刻的不是他的姓氏?既然如此,仅仅凭一只箭,又如何能证明是你射的?
                冯彰(一怔,明显觉得十七娘有点强词夺理):我射飞禽有个特点,就是一箭贯穿咽喉。
                十七娘:对,那是年少气盛,一心炫耀自己,特意展露锋芒之人的特点。(她是听到冯彰的姓,于是想起酒楼听到的事,心里面有气,加上被掉下来的鸟儿吓了一跳,所以就有点故意为难人家。有点拿人家撒气的意思。)
                冯彰:或许你认为,一只飞鸟展翅之时可射之处甚多,为什么偏偏要射那难以瞄准的咽喉。我告诉你吧,那是对自己的箭法没有把握的人的想法。再说一个优秀的猎手,就是要一箭贯穿咽喉,这样才能使猎物免于受伤挣扎的痛苦。【冯彰这个时候已经感觉到十七娘在故意整蛊他,所以也开始有点不饶人了。】
                十七娘:你对你做的事,都那么有把握?
                冯彰:没错。举个例子吧,如果三天之内我们还能在父城相见,我就娶你做我的夫人。就算你不答应,我也有办法娶到你。当然,这只是个比喻了。我想今天之后,我们大概也是没机会能够遇到了。
                十七娘!@@%……&&*
                后文略
                以上,脑洞结束。
                @绿绮绵缘


                10楼2014-06-26 23:27
                收起回复
                  当然,后面东西还是还给人家了。然后就是十七娘整蛊人家不成反而把自己气了个半死。然后……冯彰最后说那句话,其实也真的多少有点,看人家小妹妹漂亮,然后~~咳咳。(新野邓家是后汉书明文记载的出帅哥美女。我相信17娘的基因还是挺好的。)
                  so,凑酱紫了。


                  11楼2014-06-26 23:31
                  收起回复
                    http://tieba.baidu.com/p/838168822?pn=2
                    @绿绮绵缘
                    @satoshi4869
                    我看你们两对耿纯的事情都有点兴趣,因为以前关于真定疑云和耿纯的帖子太多,有些帖子长达几十页,太长了估计你们也不好爬楼。就选了个比较短,而且大致各种观点还算比较全面的给你们围观。
                    那啥,此贴基本多为分析和推测。因为是作为大家的八卦来的,比较水,你们选择自己需要的看即可。


                    12楼2014-06-28 23:57
                    收起回复
                      看了下上面那个帖子似乎还是有观点不全的地方,比如2011年左右我和素敏分析,认为刘秀其实本意是不想杀刘扬的。(不过实在太久远了,楞没搜到那帖子。算了,上面的你们凑合看。)关于东汉圈子几大热门话题,真定谋反案,光武妻妾论,亲征彭宠案,邓奉谋反案绝对可以排前四。基本那是随便可以抓一大窜帖子的。
                      耿纯事件作为真定谋反一案的最后尾声,经常被八卦。上面的帖子就给你们参考下吧。


                      13楼2014-06-29 00:07
                      回复
                        关于中原七绝:
                        其实那七个人,属于半真半假,说真吧,王夫人的画,沈念容的歌,夏萦然的刺绣,这三个是纯虚构。
                        其他几个人:龙姑的琴,取的是她老爹龙德的故事,龙德是汉宣帝年间最享有盛名的琴师,据汉书记载,生前著有《诸琴杂事》九十九篇,刘向称为“天下雅琴之事,皆出其中。”【主要我不可能把宣帝时期的人活到建武朝,只好弄他的女儿的事情。】
                        丁缓的手工技术见西京杂记,史游的书法一度作为两宋时期的教材,赵飞燕的舞蹈我就不说了大家都懂。
                        然后师,赵两家的琴艺,来源于汉书关于渤海赵定,下邳师中两人的记载。这两人都是武帝,宣帝朝的著名琴师。刘向《别录》中有“邳俗多好琴”的说法,说下邳一带出有名的琴手,是因为师中的原因。
                        赵定的事迹见《后汉书》和《汉书》,这位是汉宣帝时期的宫廷乐师。比桓谭他老爹的名气还大。
                        而且这三人留下的著作都不少,汉书艺文志有“赵氏七篇,师氏10篇,龙氏99篇”的说法,
                        至于琴之一道,南北之争的写法,是因为古琴有流派,这个流派从汉到清一直在变,我取了其中两个很有名也比较典型的流派的风格来写而已。全写完大家也分不清不是……
                        至于里面的那一对琴。“残雷”“崩霆”,参见故宫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院的文物记载。琴铭是照着文物记载抄的。
                        “停云”琴,参加谭嗣同的记载。
                        故事如下:
                        谭嗣同十七岁那年的夏天,家里庭院中两棵高约六丈的梧桐树被雷霆劈倒其中一棵。九年后,谭嗣同以这棵梧桐树的残干制成了两张古琴,一名“崩霆”,一名“残雷”。
                        “崩霆”琴今藏湖南省博物馆,琴背“崩霆”二字下有“雷经其始,我竟其工,是皆有益于琴,而无益于桐,谭嗣同作”的题款,龙池内侧有腹款:“浏阳谭嗣同复生甫监制”、“霹雳琴第一光绪十六年庚寅仲秋”。
                        “残雷”琴今藏故宫博物院,落霞式,琴背面龙池之上刻魏碑体“残雷”二字,其下刻有行楷三十五字:“破天一声挥大斧,干断柯折皮骨腐。纵作良材遇已苦,遇已苦,呜咽哀鸣莽终古。谭嗣同作。”均填以石绿。诗左下方刻长方形朱文印,篆“壮飞”二字。腹款刻“霹雳琴光绪十六年浏阳谭嗣同复生甫监制”二十字。据说谭嗣同应召北上、与妻子李闰分别之时,两人对弹的就是这两张琴。
                        谭嗣同毕生好琴。他的文集中还有为友人的“停云”琴所作铭文:“欲雨不雨风飓然,秋痕吹入鸳鸯弦,矫首转弄心涓涓,同声念我,愿我高骞。我马驯兮,我车完坚。汗漫入表周九天。以琴留君,请为君先。”
                        在《文信国日月星辰砚歌》中,他提到自己还曾经收藏过文天祥的“蕉雨”琴。文天祥写的琴铭是“海沉沉,天寂寂。芭蕉雨,声何急。孤臣泪,不敢泣!”当初他一定想不到,会和自己仰慕的文天祥在相同的地点——北京菜市口——殉难。求仁得仁,说的大概就是这种情形吧。——以上,出自(《谭嗣同全集》、钱九如《故宫藏琴》)
                        @satoshi4869
                        其他还有什么需要科普的?
                        里面所有的演奏的曲子都是诗经或汉乐府真有记载,并且曲子内容和每个人的身世相契合,那个我就不多说了。
                        下棋部分,两个人对弈的棋局本想我想用当湖十局的棋谱,后来发现水平有限写不好,于是改用的现代围棋比赛的部分棋谱。基本都能找到出处。不过因为太杂,不细说了。
                        @绿绮绵缘


                        14楼2014-06-29 12:09
                        收起回复
                          地图的问题……
                          其实我觉得有这一张地图应该就够了。
                          @绿绮绵缘
                          除了上面函谷关的位置改改。这个地图的函谷是汉关的位置。其他的都差不多。


                          16楼2014-09-22 20: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