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医吧 关注:5,548贴子:36,626
  • 1回复贴,共1

《自编《伤寒论新解》太阳篇结胸证选段欣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四十七、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必)〔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所以(然者)〔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原文131前段
【郑论】 按病发于阳,指太阳表分受病也。病发于阴,指少阴里分受病也。二者皆非可下之证,结胸与痞,皆由误下之过,亦非下早之过。总之,医之过也。
【张论】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以坎离应之,故太阳应离统摄三阳于外,少阴应坎而统摄少阴于里,实一气之理。故太阳主表为阳,以表邪误用下法,内陷克于胸膈,故作结胸,少阴主里,里证误下则阳气下陷,中土失运,而结为痞,一实一虚,都是因为下得太早故也,故治病之理,以洞察先后为要,不可滥用攻伐,变生它变。
四十八、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散)〔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胸)〔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气短燥)〔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内陷,心下因鞕,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馀〔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原文134
【郑论】 按太阳既称脉浮数动,以及恶寒表未解句,明言风热之邪尚在,其病究竟未当下时,而医即下之,动数浮大之脉,忽变为迟,是阳邪(便)〔变〕为阴邪也明甚。阴邪盘据中宫,故见膈内拒痛,胃中既因下而空虚,故短气懊憹,心烦、鞕满之症作。此刻满腔全是纯阴用事,阴气闭塞,理应温中化气,则所理诸证自能潜消,兹以大陷胸汤主之。夫陷胸汤,乃硝、黄、甘遂苦寒已极之品,是为热结于心下者宜之,若浮数变迟,中虚之候用之,实为大不恰切。又曰若不结胸,但头汗出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夫发黄之候,原是阳明热邪遏郁所致,此但以小便不利,头汗出,而断为必发黄,亦未必尽如斯言,学者当以病形、脉息、声音、有神无神各处求之,便得其要也。
【张论】 太阳病,脉浮而动数,头痛发热,微盗汗出,发恶寒,以表气被郁,气机升逆,不能开宣,故表未解。 此不当下之病,而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恼,此是下后中上之气下陷,气机亦不能升达,邪气趁虚客入胸膈,以致气机闭塞,阳气不能宣通,邪气凝滞,心神被扰,不能交合。心下因硬,气机凝滞太甚,结胸而甚。故当用大陷胸汤,破开胸膈之结,痛止结去止后服,不可再伤中上之阳。此段虽言动数变迟,胃中空虚,但此时邪气内克,气机闭塞太甚,因此痛而结,且心中懊恼,短气烦躁,明明是邪气内克,心神被扰,当此之时,先用大陷胸汤下之,得利后止后服,可知正气不是太虚甚,若下后真是中土大败,当吐利,否则虽有客气内犯,不当如此,亦不当用大苦大寒下之而重伤中上之阳。下后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此阳气下陷,气化不足,气机升逆,故上有汗出而小便不利,水湿不得太阳气化,逆于体表,故见发黄。此均是误下之故。
四十九、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时)所小有潮热,从心(上)〔下〕至少腹鞕满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原文137
【郑论】 按重发汗,亦是表而再表之义,再表而邪不去,故复下之,又不大便五六日,邪既不由表解,又不由里解,固结于中,竟有负隅之势,所现一派病情,非陷胸汤决不能拔,原文主之,深得其旨。
【张论】 太阳病大发汗,一汗再汗,过汗而并不得去,又用了下法,至五六日不大便,舌上燥而渴,日晡所小有潮热,明是邪热内郁,病亦入里,虽有阳明府热之候,但此时并非在阳明之府,以其汗之不去,下之亦不得去,加之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可知非表,亦非可下之里,当时邪热结于内,当下其结郁而愈,故用大陷胸汤,破结去热,邪热去而满痛自去。
五十、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原文131后段
【郑论】 按(胸结)〔结胸〕而项亦强,有如柔痉状者,此是邪结于胸,阻其任脉流行之气机而言也。下之以大陷胸丸者,逐其胸中积聚,积聚亦去,任脉通而气机复畅,故有自和之说也。但痉症则周身手足俱牵强,此独项强,故称为如柔痉状,学者须知。
【张论】 结胸证结于胸中,以其拒按,逆气于上,经气不遂,故见颈项强,如柔痉状,此非真正的痉证,形容颈项不柔的样子。因其阻滞所得,故下之而愈。
五十一、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原文132
【郑论】 按结胸而称脉浮大者,明是阳邪结胸,理应清凉以解之、开之,方为合法,若攻下之,则引邪深入,结胸愈结而不解者,焉得不死。
【张论】 结胸本是邪气入里,结聚于胸膈,导致上下不能交通,元阴元阳不能会合,水火不相射,有分离之危状,故仲师用大陷胸以下之,使气机的畅通,升降亦灵动,元阴元阳自可会通。元机不至毁灭。结胸证,脉见浮大,以元阴元阳不能交会,气逆于上,下面亦失根,上逆则下不能潜藏,真阳欲外出之势,此时不可下,下之则元气失根,真阳下损,不能上交于元阴,元阴亦不得下交于元阳,故上逆者上逆,下脱者因下法而下脱,上下已不得一丝交合,水火分离,元机化灭,则人亦亡,故主死也。


IP属地:重庆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4-06-27 03:02回复
    赞同,“邪”气即是“寒”“暑”之气!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4-07-08 13: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