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想象吧 关注:141贴子:2,150
  • 0回复贴,共1

《道德经》第七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道德经》第七章
-第7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注释]
1、「不自生」:就是不为自已。
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因此,有道的圣人都是谦虚退让,做什么事情都是把自己个人的利害得失放在后面,首先是为整个众生、为整个世间在考虑,反而赢得了众生的尊敬;
3、「外其身而身存」:圣人将自己的安危置于度外,把自己的名利、得失放在一边,做事处处都不为自己,却反而保全了自身。
4、「非以其无私邪?」:这不正是因为他们真正做到了无我、无私吗?
5、「故能成其私」:所以却反倒成就了他自身。这个「私」不是自私的「私」,而是说刚好成就了让他的生命意义能够真正发挥出来!而且让他从生生灭灭一直在轮回的「小我」,溶入到不生不死、断除生死轮回,溶入到不生不死的法界。
6、邪(yé):同“耶”,助词,表示疑问的语气。
[译文]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地存在,是因为天地没有私心,所以才能够长久地存在。
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谦虚退让,做什么事情都是把自己个人的利害得失放在后面,首先是为整个众生、为整个世间在考虑,却反而赢得了众生的尊敬;将自己的安危置于度外,把自己的名利、得失放在一边,做事处处都不为自己,却反而保全了自身。
这不正是因为他无我、无私吗?所以不为自己考虑的人,却反倒成就了他自身。
一个人越无我、越无私,也就是真的放下越多,以后所得的也会越多。能够完全的放下,才能够得到无限!
「故能成其私」这个「私」不是自私的「私」,而是说刚好成就了让他的生命意义能够真正发挥出来!而且让他从生生灭灭一直在轮回的「小我」,溶入到不生不死、断除生死轮回,溶入到不生不死的法界。
讲解:
空海法师在《老子道德经心声》中的讲解:
-第7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所讲的都很精简扼要,很简短,因此众生很容易因为不了解而误解或扭曲老子的本意。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够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这一段大家还比较容易了解。为什么「天长地久」呢?因为天地没有私心。
一般人生了一个小孩,就会认为这个小孩是我的,是我的心肝宝贝,我的、我的,处处都是从「我的」去考虑。但是整个天地、整个大自然养育我们,却没有私心,不为自已。「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也就是真正的「无我」,所以才能够「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一个真正了悟真理实相的人,就是老子这里所讲的「圣人」,佛陀所讲的四果阿罗汉、解脱者。
「是以圣人」,是「后其身而身先」圣人做什么事情都是把自己个人的利害得失放在后面,首先是为整个众生、为整个世间在考虑,而不是从「小我」出发。
「外其身而身存」把自己的名利、得失放在一边,做事处处都不为自己、没有私心。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那些世界级的伟人所展现出来的,都是无我、无私的精神。我在高中跟大专时期,曾经深入探究世界级伟人的内心世界。在历经两千多年之后,像耶稣历经两千年、佛陀历经两千五百年,孔子、老子他们都是历经两千五百多年之后,为什么人类对他们还是如此尊敬呢?他们的内心世界跟一般的政治家,以及所谓的英雄、伟人,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
经过探讨的结果就是在于,他们所展现的都是无我、无私的精神。佛陀为什么能够如此受人尊敬?就是他体悟到整个法界大自然的法则,并实际做到了「无我」,所做所为不是为他的释迦族,不是为他的太太、小孩,所做所为真的是为整个世间、整个众生,是真正做到无我、无私的人。
「非以其无私邪」正是因为他们真正做到了无我、无私。「故能成其私」因为他们的「自我」消失了。因为他们透过体悟并实修实证,而把「自我」消溶了,所以展现出了无我、无私的精神。「自我」要消失很不容易。
当一个人的「自我」消失了,所展现出来的,才会是无我、无私的精神。一个人真正大死一番之后,才会溶入不生不死的法界。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矛盾,但事实上就是如此。你可以平心静气地去看看,在历史上成为世界级的伟人,像佛陀、耶稣、老子,包括孔子展现出来「有教无类」的精神,像近代的特蕾莎修女,也都是超越国家、超越种族、超越宗派、超越宗教立场,展现出无我、无私的精神,他们当下也能够很快乐、很自在,溶入不生不死的世界。
一个真正的解脱者了悟生死大事之后,当下跟整个法界溶为一体,也就是《心经》所描述的世界。所以,真正能够做到不为自己、展现无私的精神,你才会跟整个法界溶为一体。做事情不是从自私、「小我」的立场出发,才会受到人家的尊敬。
包括,现在不管你在哪个公司、哪个工作岗位上也是一样,如果把这一种无我、无私的精神,展现在你的工作岗位上,你的工作品质就会不一样。当下做我们所该做的事情,我该做,我就去做,不马虎,不敷衍,不又去跟人家争什么、计较什么 ,这样反而会「天公疼憨人」,「憨人有憨福」。如果你越会处心积虑去计较,到最后就是「一场梦一场空」。
「故能成其私」这个「私」不是自私的「私」。而是说刚好成就了让他的生命意义能够真正发挥出来,而且让他从生生灭灭一直在轮回的「小我」,溶入到不生不死、断除生死轮回,溶入到不生不死的法界。
所以你越为众生着想,众生就越会尊敬你;如果处处都是从「小我」的立场出发,到最后那都是「一场梦一场空」啊!你越无我、越无私,也就是真的放下越多,以后所得的也会越多。能够完全的放下,才能够得到无限。包括「自我」也是一样,慢慢到最深的「自我」,如果真的能够放得下,就可以溶入不生不死的世界。
我曾经在所我编写的中医书籍的前言里面写到一句话——「以医道兴亡为己任,置个人名利于度外」。我在1986年编著过三本书,因为那时候就有很多的感触,就写出了这一句话跟大家勉励。今天大家走在修行路上,就是为了解脱而来,这个解脱不是自私的!如果你没有慈悲心、没有菩萨心肠,你是没办法真正解脱的。走在修行路上,我们要以正法久住、成就佛道,又能够普渡众生的悲愿,这样才能够有所成,才能真正把法走出来「为法做见证」,这样正法就能够存在。让我们「以正法久住为己任,置个人死生于度外」,真的展现出无我、无私的精神,法界绝对不会亏待你的,真的展现出无我、无私的精神,你当下就能够溶入不生不死的世界。


IP属地:辽宁1楼2014-07-15 19:28回复